不久,部隊進行整訓,羅瑞卿又來找他,還是要他去。陶漢章說:“羅政委,請你和楊成武同誌講一講,如果他同意,我就去。”
羅瑞卿找到楊成武,談了要陶漢章的事情。楊成武不願意讓他走,就說:“羅副政委,你能不能寫個條子,借陶漢章半年?”
羅瑞卿說:“那就借半年吧。”說著掏出筆,真寫了借條。
楊成武這才放了行。於是,陶漢章又開始了他的教書生涯。
也正是在教書的過程中,陶漢章又開始了他的另一本書的創作,也就有了我軍曆史上的第一本《參謀工作》。
要教書,要寫書,自己首先要讀更多的書才行,陶漢章深知這一點。那一陣子,陶漢章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讀書。在書海中遨遊,既是件快樂的事,也是件乏味的事情。有一陣,人們說他讀書讀得昏頭昏腦,完全不像精明幹練的參謀長了。
其實陶漢章正為一個件事頭痛——
既然是搞參謀教育,就應該搞清楚參謀製度是何時產生的,搞清“參謀長”這一個詞是從哪裏來的。中國古書中有不少記載,但那都被稱為謀士、軍師,好像還不是“參謀長”,他找啊找,終於在一本叫《毛奇傳》的書裏找到了出處。——1807年,拿破崙率數十萬大軍橫掃歐洲,遠征義大利的時候,出現了第一個參謀人才——他任命了貝蒂埃元帥為參謀長。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完成了很有價值的學術著作《參謀工作》一書。
這本書在參謀訓練班上當教材以後,還很快在部隊中流傳開來,不僅在華北,在華東,在中南等野戰軍都有了這本書翻印本。
這時陶漢章已經調到華北軍政大學任教育長。不久,華北軍大專門召開了這本書的獎勵大會,軍區黨委給了表彰,聶榮臻司令員簽發了嘉獎令。同時,還給了他相當可觀的獎金。
“獎勵陶漢章三百元!”
那時的三百元可不是現在的三百元,當時幹部的每月津貼隻有四元啊!
教育長譚家述說:“老陶,我們要吃你的大戶!”
於是,找了一個休息日,陶漢章自己駕車把當時正在華北軍大休息的朱老總、葉劍英、朱良才等同誌拉上,開到了石家莊的“狀元坊”——這裏的掌勺師傅是他派到石家莊的老關係戶,菜燒得好,這裏也安全。
人們說,要喝茅台酒,朱老總卻說:“今天陶漢章中了狀元,我們要喝‘狀元紅’!”
這在戰爭間隙裏也是難得的一聚。
如今陶漢章雖然已經休息,但他仍然堅持讀書寫作,幾乎每年都有新作問世。當我們對他取得的成就表示欽佩的時候,他卻淡淡一笑,說:“有許多同誌都能寫,也有理論水平,像劉帥、陳毅、陳賡、許光達等同誌,他們都沒有時間寫,在他們麵前,我真是班門弄斧。”
大鬧懷仁堂的譚老闆
上到毛澤東主席,下到農口的一般工作人員,都稱譚震林為“譚老闆”。這個稱謂從何而來?
“大鬧懷仁堂”這一說法,出自“四人幫”之口,卻成了老一輩革命家向邪惡勢力抗爭的代名詞。
人民大會堂的批鬥大會上,譚震林寧死不肯低頭,有人動手打了他一個耳光,他說,這件事我永生不能忘。
譚老闆與江青的關係是人們說的比較多的,他說“我要是跟了江青,我的官比誰都大!”
上到毛澤東主席,下到農口的一般工作人員,
都稱譚震林為“譚老闆”。這個稱謂從何而來?
中國革命史中人物,有別名、綽號者甚眾。細細考證,別名綽號的來源大致有兩個方麵——
以形象特徵得名者居多。周恩來早年蓄有漂亮的絡腮鬍子,人們便稱之為美髯公。朱德的鬍子也頗茂盛,因而紅四軍將士也稱他為“朱鬍子”、“鬍子軍長”。他當時的妻子任若蘭,英姿勃勃,臉上有淺白麻子,人們幹脆叫她“麻部長”(她曾做過婦女部長)。羅瑞卿的個子高,年輕時消瘦修長,便得了一個“羅長子”的綽號。李作鵬眼睛不好,戴了墨鏡,便被人們喊為“李瞎子”……
有些綽號、別名與職務分不開。稱葉劍英為“參座”或“葉參座”,是因為他當過八路軍的參謀長。稱彭德懷、陳毅、賀龍、聶榮臻等人為“老總”,是因為他們總管過一個地區、一個方麵的黨政軍事工作。
譚震林卻得了一個與形象和職務都無關的雅號——“譚老闆”。他身材不高,大約不足1米60;麵色不白,甚至還可以說有點黑,肚皮不大,還不如跟他多年的警衛員老沈肚皮大。這些,都與“老闆”的形象相去甚遠。要講職務,他當過司令員、政治委員、省委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這些都與“老闆”不搭界。
然而,“譚老闆”的名聲卻是人們公認了的。上至黨的主席、國家主席,下至新四軍的普通戰士都如此稱唿他。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當著許多人的麵,稱讚他:譚老闆,你這一炮放得好哇!在另一個會上批評他:譚老闆,你那大炮也相當多,放得不準,心血來潮,不謹慎……譚震林分管的農林口,人們更是把“譚老闆”掛在嘴邊,匯報工作時,開口便是“遵照老闆的意見……”“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對“老闆”的稱謂也有了興趣,經過多方調查寫了一篇《雅號“譚老闆”的考證》刊登在《新農大》報上……
</br>
羅瑞卿找到楊成武,談了要陶漢章的事情。楊成武不願意讓他走,就說:“羅副政委,你能不能寫個條子,借陶漢章半年?”
羅瑞卿說:“那就借半年吧。”說著掏出筆,真寫了借條。
楊成武這才放了行。於是,陶漢章又開始了他的教書生涯。
也正是在教書的過程中,陶漢章又開始了他的另一本書的創作,也就有了我軍曆史上的第一本《參謀工作》。
要教書,要寫書,自己首先要讀更多的書才行,陶漢章深知這一點。那一陣子,陶漢章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讀書。在書海中遨遊,既是件快樂的事,也是件乏味的事情。有一陣,人們說他讀書讀得昏頭昏腦,完全不像精明幹練的參謀長了。
其實陶漢章正為一個件事頭痛——
既然是搞參謀教育,就應該搞清楚參謀製度是何時產生的,搞清“參謀長”這一個詞是從哪裏來的。中國古書中有不少記載,但那都被稱為謀士、軍師,好像還不是“參謀長”,他找啊找,終於在一本叫《毛奇傳》的書裏找到了出處。——1807年,拿破崙率數十萬大軍橫掃歐洲,遠征義大利的時候,出現了第一個參謀人才——他任命了貝蒂埃元帥為參謀長。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完成了很有價值的學術著作《參謀工作》一書。
這本書在參謀訓練班上當教材以後,還很快在部隊中流傳開來,不僅在華北,在華東,在中南等野戰軍都有了這本書翻印本。
這時陶漢章已經調到華北軍政大學任教育長。不久,華北軍大專門召開了這本書的獎勵大會,軍區黨委給了表彰,聶榮臻司令員簽發了嘉獎令。同時,還給了他相當可觀的獎金。
“獎勵陶漢章三百元!”
那時的三百元可不是現在的三百元,當時幹部的每月津貼隻有四元啊!
教育長譚家述說:“老陶,我們要吃你的大戶!”
於是,找了一個休息日,陶漢章自己駕車把當時正在華北軍大休息的朱老總、葉劍英、朱良才等同誌拉上,開到了石家莊的“狀元坊”——這裏的掌勺師傅是他派到石家莊的老關係戶,菜燒得好,這裏也安全。
人們說,要喝茅台酒,朱老總卻說:“今天陶漢章中了狀元,我們要喝‘狀元紅’!”
這在戰爭間隙裏也是難得的一聚。
如今陶漢章雖然已經休息,但他仍然堅持讀書寫作,幾乎每年都有新作問世。當我們對他取得的成就表示欽佩的時候,他卻淡淡一笑,說:“有許多同誌都能寫,也有理論水平,像劉帥、陳毅、陳賡、許光達等同誌,他們都沒有時間寫,在他們麵前,我真是班門弄斧。”
大鬧懷仁堂的譚老闆
上到毛澤東主席,下到農口的一般工作人員,都稱譚震林為“譚老闆”。這個稱謂從何而來?
“大鬧懷仁堂”這一說法,出自“四人幫”之口,卻成了老一輩革命家向邪惡勢力抗爭的代名詞。
人民大會堂的批鬥大會上,譚震林寧死不肯低頭,有人動手打了他一個耳光,他說,這件事我永生不能忘。
譚老闆與江青的關係是人們說的比較多的,他說“我要是跟了江青,我的官比誰都大!”
上到毛澤東主席,下到農口的一般工作人員,
都稱譚震林為“譚老闆”。這個稱謂從何而來?
中國革命史中人物,有別名、綽號者甚眾。細細考證,別名綽號的來源大致有兩個方麵——
以形象特徵得名者居多。周恩來早年蓄有漂亮的絡腮鬍子,人們便稱之為美髯公。朱德的鬍子也頗茂盛,因而紅四軍將士也稱他為“朱鬍子”、“鬍子軍長”。他當時的妻子任若蘭,英姿勃勃,臉上有淺白麻子,人們幹脆叫她“麻部長”(她曾做過婦女部長)。羅瑞卿的個子高,年輕時消瘦修長,便得了一個“羅長子”的綽號。李作鵬眼睛不好,戴了墨鏡,便被人們喊為“李瞎子”……
有些綽號、別名與職務分不開。稱葉劍英為“參座”或“葉參座”,是因為他當過八路軍的參謀長。稱彭德懷、陳毅、賀龍、聶榮臻等人為“老總”,是因為他們總管過一個地區、一個方麵的黨政軍事工作。
譚震林卻得了一個與形象和職務都無關的雅號——“譚老闆”。他身材不高,大約不足1米60;麵色不白,甚至還可以說有點黑,肚皮不大,還不如跟他多年的警衛員老沈肚皮大。這些,都與“老闆”的形象相去甚遠。要講職務,他當過司令員、政治委員、省委書記、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這些都與“老闆”不搭界。
然而,“譚老闆”的名聲卻是人們公認了的。上至黨的主席、國家主席,下至新四軍的普通戰士都如此稱唿他。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當著許多人的麵,稱讚他:譚老闆,你這一炮放得好哇!在另一個會上批評他:譚老闆,你那大炮也相當多,放得不準,心血來潮,不謹慎……譚震林分管的農林口,人們更是把“譚老闆”掛在嘴邊,匯報工作時,開口便是“遵照老闆的意見……”“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兵”對“老闆”的稱謂也有了興趣,經過多方調查寫了一篇《雅號“譚老闆”的考證》刊登在《新農大》報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