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必有些來曆。
《新農大》報上說,“老闆”之稱,來自浙江杭州,是杭州解放後所得。這想必是那時報紙湊不夠版麵,東拚西扯起來的,當然不足為憑。
那麽,“老闆”到底來自何時何地?
“老闆”的戰友、“老闆”的親屬以及黨史、軍史研究專家的迴答各異,甚至大相逕庭。
有人說,叫他譚老闆,是因為毛主席叫起來的。在一次會上,毛主席叫他:譚老闆,說說你的意見。主席帶頭叫,別人跟著叫,老闆老闆的,很快叫順了口。
有人說,因為他是店員出身,開店嘛自然是老闆,所以,“譚副總理就成譚老闆了”。
有人說,叫他譚老闆,起初是開玩笑。他不激烈反對,反而笑嗬嗬,所以越叫越響,叫得快把原名都取代了。
還有人說,老闆的名字是抗日戰爭時期他在新四軍工作時,因執行任務的需要,化裝成老闆模樣,對外稱老闆。以後就沿襲下來,習慣成自然,大家都稱他譚老闆。
經過一番認真考證,筆者認為,這後一種說法真實性最大。他的部下、戰友多數以為此種說法有道理。
1940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東南局和新四軍軍部發電給中共江蘇省委稱:
現為加強東路工作,已調譚震林同誌去組織軍政會,以統一黨軍指揮,不日出發。
這份隻有幾十字的電報,引出了許許多多的故事。
當時,譚震林正在安徽省的涇縣。他的妻子田秉秀(葛惠敏)已經是懷孕9月有餘,眼看就要臨盆。軍令如山倒,妻子一邊為他整理行裝,一邊抹眼淚。他隻能安慰說:“你放心,我很快就會迴來的。”
妻子理解他,他也很為自己不能在妻子身邊而感到內疚——這畢竟是新婚剛一年,而且是自己第一次做父親啊!
“你身體不好,自己要注意。”妻子囑咐他。他患肺病尚未痊癒,還不時咳嗽。
譚震林沒有時間兒女情長,他匆匆告別妻子,乘著月夜上路了。
此行的目的地是“東路”,即津浦路東段的“蘇太常”“澄錫虞”地區(蘇州、太倉、常熟、江陰、無錫一帶的簡稱)。
堅持蘇南抗戰,是有著重大戰略意義的。它西有日本侵華派遣軍司令部及汪偽政府所在地南京,東臨早已淪陷的上海市,中間是國民黨江蘇省政府所在地蘇州。要在這一帶發展抗日武裝,堅持抗日鬥爭,確實責任重大。
為了確保安全,譚震林和隨行人員都進行了一番偽裝。譚震林化名林俊,身份是上校銜的國民黨“三戰區參謀主任”。
“從今以後,誰再叫出譚司令,我就不客氣嚕!”譚震林這樣說。
他的兩個警衛員,一個化裝為馬夫,一個是挎盒子槍的。而隨行的廖海濤化名廖濤,是林俊的“秘書”,俞炳輝化名張德標,職務是“侍從副官”。
他們用特殊手段,製作了通行證,堂堂正正寫好,去東路“檢查工作”。——這個“國民黨三戰區”的“檢查小組”,行色匆匆,奔走在皖南到江蘇的路上。
行程是異常艱辛的。從皖南到蘇南,本來並不算遠的路程,走了整整18天。到達新四軍江南總指揮部水西村後,他們稍事停留,又匆匆趕路。
此時,譚震林的衣著打扮已經是“鳥槍換炮”了。——雪白的襯衣,毛料西褲,外披嗶嘰長衫,頭頂黑色禮帽。走路時前唿後擁,儼然一派“大老闆”的神氣。這還不夠,他還借用延陵鎮一家綢布店老闆的名字搞了良民證,證上的名字是:李明。
譚震林甩甩衣袖,對同行者們說:“我走幾步,你們看看,像不像老闆!”
說完,邁起四方步,把肚子挺一挺,搖搖晃晃,逗得人們大笑不止。
“笑什麽?像,還是不像?”
“像是像,就是有點太擺架子。”
“不擺架子怎麽行,我看很像。”
……
同行的吵吵鬧鬧,譚震林卻說:“像不像三分樣。我盡量擺出老闆的樣子,有什麽破綻,你們替我彌補著點。”
“老闆”的正式稱謂,自此而始。
“良民證”上是李老闆,實際姓氏應為譚老闆,按照化名,應為林老闆。姓氏上容易出錯,幹脆把姓省略去,一律稱“老闆”。
幾天以後,老闆出現在常州街頭。
到了常州,住進了一家“萃昌豆行”。老闆的“買賣”越做越大,改行經營起豆類來了。——由日本人簽發的通行證上,他又變成了豆行的老闆。
不要小看這張通行證,有了它,在蘇州一帶活動就暢行無阻。譚震林能夠得到它,全憑“萃昌豆行”的小夥計,我們的地下交通員張建林。他買通各種關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到了這個證件。
雖說有了證件,譚震林仍然十分謹慎。在敵人眼皮底下活動,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因此,到了蘇州以後,住進東來旅館,“老闆”對他的“夥計”們說:“累是累點,可今晚都去看電影。”
有隨行者不解其意,譚又悄聲告訴他們:“小心為好,看電影比在旅館更安全。”
</br>
《新農大》報上說,“老闆”之稱,來自浙江杭州,是杭州解放後所得。這想必是那時報紙湊不夠版麵,東拚西扯起來的,當然不足為憑。
那麽,“老闆”到底來自何時何地?
“老闆”的戰友、“老闆”的親屬以及黨史、軍史研究專家的迴答各異,甚至大相逕庭。
有人說,叫他譚老闆,是因為毛主席叫起來的。在一次會上,毛主席叫他:譚老闆,說說你的意見。主席帶頭叫,別人跟著叫,老闆老闆的,很快叫順了口。
有人說,因為他是店員出身,開店嘛自然是老闆,所以,“譚副總理就成譚老闆了”。
有人說,叫他譚老闆,起初是開玩笑。他不激烈反對,反而笑嗬嗬,所以越叫越響,叫得快把原名都取代了。
還有人說,老闆的名字是抗日戰爭時期他在新四軍工作時,因執行任務的需要,化裝成老闆模樣,對外稱老闆。以後就沿襲下來,習慣成自然,大家都稱他譚老闆。
經過一番認真考證,筆者認為,這後一種說法真實性最大。他的部下、戰友多數以為此種說法有道理。
1940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東南局和新四軍軍部發電給中共江蘇省委稱:
現為加強東路工作,已調譚震林同誌去組織軍政會,以統一黨軍指揮,不日出發。
這份隻有幾十字的電報,引出了許許多多的故事。
當時,譚震林正在安徽省的涇縣。他的妻子田秉秀(葛惠敏)已經是懷孕9月有餘,眼看就要臨盆。軍令如山倒,妻子一邊為他整理行裝,一邊抹眼淚。他隻能安慰說:“你放心,我很快就會迴來的。”
妻子理解他,他也很為自己不能在妻子身邊而感到內疚——這畢竟是新婚剛一年,而且是自己第一次做父親啊!
“你身體不好,自己要注意。”妻子囑咐他。他患肺病尚未痊癒,還不時咳嗽。
譚震林沒有時間兒女情長,他匆匆告別妻子,乘著月夜上路了。
此行的目的地是“東路”,即津浦路東段的“蘇太常”“澄錫虞”地區(蘇州、太倉、常熟、江陰、無錫一帶的簡稱)。
堅持蘇南抗戰,是有著重大戰略意義的。它西有日本侵華派遣軍司令部及汪偽政府所在地南京,東臨早已淪陷的上海市,中間是國民黨江蘇省政府所在地蘇州。要在這一帶發展抗日武裝,堅持抗日鬥爭,確實責任重大。
為了確保安全,譚震林和隨行人員都進行了一番偽裝。譚震林化名林俊,身份是上校銜的國民黨“三戰區參謀主任”。
“從今以後,誰再叫出譚司令,我就不客氣嚕!”譚震林這樣說。
他的兩個警衛員,一個化裝為馬夫,一個是挎盒子槍的。而隨行的廖海濤化名廖濤,是林俊的“秘書”,俞炳輝化名張德標,職務是“侍從副官”。
他們用特殊手段,製作了通行證,堂堂正正寫好,去東路“檢查工作”。——這個“國民黨三戰區”的“檢查小組”,行色匆匆,奔走在皖南到江蘇的路上。
行程是異常艱辛的。從皖南到蘇南,本來並不算遠的路程,走了整整18天。到達新四軍江南總指揮部水西村後,他們稍事停留,又匆匆趕路。
此時,譚震林的衣著打扮已經是“鳥槍換炮”了。——雪白的襯衣,毛料西褲,外披嗶嘰長衫,頭頂黑色禮帽。走路時前唿後擁,儼然一派“大老闆”的神氣。這還不夠,他還借用延陵鎮一家綢布店老闆的名字搞了良民證,證上的名字是:李明。
譚震林甩甩衣袖,對同行者們說:“我走幾步,你們看看,像不像老闆!”
說完,邁起四方步,把肚子挺一挺,搖搖晃晃,逗得人們大笑不止。
“笑什麽?像,還是不像?”
“像是像,就是有點太擺架子。”
“不擺架子怎麽行,我看很像。”
……
同行的吵吵鬧鬧,譚震林卻說:“像不像三分樣。我盡量擺出老闆的樣子,有什麽破綻,你們替我彌補著點。”
“老闆”的正式稱謂,自此而始。
“良民證”上是李老闆,實際姓氏應為譚老闆,按照化名,應為林老闆。姓氏上容易出錯,幹脆把姓省略去,一律稱“老闆”。
幾天以後,老闆出現在常州街頭。
到了常州,住進了一家“萃昌豆行”。老闆的“買賣”越做越大,改行經營起豆類來了。——由日本人簽發的通行證上,他又變成了豆行的老闆。
不要小看這張通行證,有了它,在蘇州一帶活動就暢行無阻。譚震林能夠得到它,全憑“萃昌豆行”的小夥計,我們的地下交通員張建林。他買通各種關係,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到了這個證件。
雖說有了證件,譚震林仍然十分謹慎。在敵人眼皮底下活動,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因此,到了蘇州以後,住進東來旅館,“老闆”對他的“夥計”們說:“累是累點,可今晚都去看電影。”
有隨行者不解其意,譚又悄聲告訴他們:“小心為好,看電影比在旅館更安全。”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