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恰恰是在這個時候插手的。
前幾年一直在稱病的他,開完成都會議迴到了北京。聽有關人士向他講了訓練總監部四級幹部會議的一些情況後,他決定要親自出馬了。
關於這段曆史,林彪自己有個說法,我們可以拿來作很好的佐證。他在一年後批判彭德懷的軍委擴大會議上說:“……當時軍委擴大會議馬上要開,但並沒有確定以反教條主義為主題。我得到這個材料以後(指有人向他講了軍事學院和訓練總監部的問題),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應該以這個為主題,軍委擴大會議應該有個思想內容。把情況報告毛主席,毛主席認為……應該開展這個鬥爭。會議是毛主席決定的,材料是某某提供的,這才有去年以反教條主義為中心的軍委擴大會議。”
他認為有必要把這些事情向毛澤東作匯報——具有戰略眼光的毛澤東,正在關注這方麵的事情。
有研究者曾經作過如下的探討:
毛澤東之所以認可在軍隊內部大反教條主義,是有曆史背景的。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中軍隊很快瓦解和後來赫魯雪夫解除朱可夫職務的事件,在國際上引起了不小的震蕩。這不能不引起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警覺。對軍隊的事情特別是和平時期的事情要有所考慮。
國內有些人的風言風語,不能不對毛澤東產生一些影響。據傳,有人曾經對毛澤東說,“軍隊這樣搞下去,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了!”還有人私下裏議論,說“蔣介石可是靠黃埔起家喲!”
傳說不足信,但人言可畏,對這些毛澤東也不能不引起注意。
林彪是很善於在關鍵時刻站出來講話的。當年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和朱德發生了爭論,他就在節骨眼上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在20世紀60年代,我黨召開的七千人大會上,他又出來講了一通毛主席的好話……
這次,也是他到毛澤東那裏講了一通話的。
當時毛澤東對林彪的話是很有幾分相信的。這也是他多年來對林彪觀察的結果。否則,他就不會在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名林彪做中央副主席了,也不會後來選他做接班人了。
這樣一個本來並不是很複雜的事情就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北京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開了建國後軍隊內部無情鬥爭的先例,劉伯承拖著病體,到懷仁堂去作檢討……
軍委擴大會議一開始,就宣布了這次會議的開法是後來鄧小平同誌代表中央公開否定了的“四大”——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在軍隊的高級幹部會議上開展“四大”,這在當時的確是件新鮮事。全國的形勢是日新月異,軍隊也應該有點新的氣象嘛!
對這種形式,大多數同誌是有牴觸的。程世才中將就表示,我可以提供炮彈,但我不當炮手!這種說法自然受到了大會小會的批評。
軍委擴大會議的前一個階段,人們還是可以講話的。不管認為教條主義有多少,都還可以鳴放。鬥爭的氣氛越來越濃。
林彪在會上的講話很有點煽動性。他說:“有人一提起學習就想到外國,專學外國的東西,以為隻有外國的東西才是好的,這就是迷信。一定要打破迷信觀點。”“不要一談到外國的東西就津津有味,把本國的東西看作是土包子。”
林彪還說:“有的單位不把毛主席軍事著作作為軍事基本教材,隻作為參考材料,是不對的。有的單位連參考也沒有列上,就更不應該。”
明眼人越看越清楚,這次鬥爭的矛頭直指兩帥——劉伯承和葉劍英。而劉伯承又首當其衝。
6月23日和29日,毛澤東在中南海聽了有關人士的匯報後,發表了重要講話。
毛澤東說:“現在學校奇怪得很,中國革命自己的經驗不講,專門講十大打擊,而我們幾十個打擊也有,卻不講。應該主要講自己的,另外參考人家的。”
“……不知道軍事學院、訓總到底有多少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列主義本來是行動的指南,而他們當作死教條來啃,馬克思、列寧在的話,一定批評他們是教條主義。”
毛澤東講著來了興致,不管在座的有沒有劉伯承的同級或下級,對劉伯承的曆史作了一番評價,哪些有功,哪些是過。且不說他老人家的評價有些本身就站不住腳,就連他講話的場合也是不對頭的。
毛澤東講話以後,會議進一步升溫,後來發展到了叫人無法容忍的地步——
大會先後點了蕭克、李達、陳伯鈞、宋時輪、粟裕、葉劍英、劉伯承的名,說他們是“資產階級軍事路線的代表”,說軍事學院是“教條主義的大本營”,說訓練總監部是“教條主義的司令部”。
劉伯承本來是在外地養病。他接到會議的通知以後,不得不趕到北京。
離開南京的時候,劉伯承就有了預感,他一夜未眠,本來就不好的眼睛充了血,紅得讓人感到害怕。
醫生說:“首長,您的身體……”
他說:“不要再說了,上路吧!”
在火車上,他又是一夜未眠,下火車時,他的病情進一步加重,眼壓達到了70多。
來接他的同誌自然不失禮貌,但元帥還是感到了無形的壓力。
</br>
前幾年一直在稱病的他,開完成都會議迴到了北京。聽有關人士向他講了訓練總監部四級幹部會議的一些情況後,他決定要親自出馬了。
關於這段曆史,林彪自己有個說法,我們可以拿來作很好的佐證。他在一年後批判彭德懷的軍委擴大會議上說:“……當時軍委擴大會議馬上要開,但並沒有確定以反教條主義為主題。我得到這個材料以後(指有人向他講了軍事學院和訓練總監部的問題),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應該以這個為主題,軍委擴大會議應該有個思想內容。把情況報告毛主席,毛主席認為……應該開展這個鬥爭。會議是毛主席決定的,材料是某某提供的,這才有去年以反教條主義為中心的軍委擴大會議。”
他認為有必要把這些事情向毛澤東作匯報——具有戰略眼光的毛澤東,正在關注這方麵的事情。
有研究者曾經作過如下的探討:
毛澤東之所以認可在軍隊內部大反教條主義,是有曆史背景的。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中軍隊很快瓦解和後來赫魯雪夫解除朱可夫職務的事件,在國際上引起了不小的震蕩。這不能不引起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警覺。對軍隊的事情特別是和平時期的事情要有所考慮。
國內有些人的風言風語,不能不對毛澤東產生一些影響。據傳,有人曾經對毛澤東說,“軍隊這樣搞下去,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了!”還有人私下裏議論,說“蔣介石可是靠黃埔起家喲!”
傳說不足信,但人言可畏,對這些毛澤東也不能不引起注意。
林彪是很善於在關鍵時刻站出來講話的。當年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和朱德發生了爭論,他就在節骨眼上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在20世紀60年代,我黨召開的七千人大會上,他又出來講了一通毛主席的好話……
這次,也是他到毛澤東那裏講了一通話的。
當時毛澤東對林彪的話是很有幾分相信的。這也是他多年來對林彪觀察的結果。否則,他就不會在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名林彪做中央副主席了,也不會後來選他做接班人了。
這樣一個本來並不是很複雜的事情就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北京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開了建國後軍隊內部無情鬥爭的先例,劉伯承拖著病體,到懷仁堂去作檢討……
軍委擴大會議一開始,就宣布了這次會議的開法是後來鄧小平同誌代表中央公開否定了的“四大”——大鳴、大放、大字報、大辯論。在軍隊的高級幹部會議上開展“四大”,這在當時的確是件新鮮事。全國的形勢是日新月異,軍隊也應該有點新的氣象嘛!
對這種形式,大多數同誌是有牴觸的。程世才中將就表示,我可以提供炮彈,但我不當炮手!這種說法自然受到了大會小會的批評。
軍委擴大會議的前一個階段,人們還是可以講話的。不管認為教條主義有多少,都還可以鳴放。鬥爭的氣氛越來越濃。
林彪在會上的講話很有點煽動性。他說:“有人一提起學習就想到外國,專學外國的東西,以為隻有外國的東西才是好的,這就是迷信。一定要打破迷信觀點。”“不要一談到外國的東西就津津有味,把本國的東西看作是土包子。”
林彪還說:“有的單位不把毛主席軍事著作作為軍事基本教材,隻作為參考材料,是不對的。有的單位連參考也沒有列上,就更不應該。”
明眼人越看越清楚,這次鬥爭的矛頭直指兩帥——劉伯承和葉劍英。而劉伯承又首當其衝。
6月23日和29日,毛澤東在中南海聽了有關人士的匯報後,發表了重要講話。
毛澤東說:“現在學校奇怪得很,中國革命自己的經驗不講,專門講十大打擊,而我們幾十個打擊也有,卻不講。應該主要講自己的,另外參考人家的。”
“……不知道軍事學院、訓總到底有多少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列主義本來是行動的指南,而他們當作死教條來啃,馬克思、列寧在的話,一定批評他們是教條主義。”
毛澤東講著來了興致,不管在座的有沒有劉伯承的同級或下級,對劉伯承的曆史作了一番評價,哪些有功,哪些是過。且不說他老人家的評價有些本身就站不住腳,就連他講話的場合也是不對頭的。
毛澤東講話以後,會議進一步升溫,後來發展到了叫人無法容忍的地步——
大會先後點了蕭克、李達、陳伯鈞、宋時輪、粟裕、葉劍英、劉伯承的名,說他們是“資產階級軍事路線的代表”,說軍事學院是“教條主義的大本營”,說訓練總監部是“教條主義的司令部”。
劉伯承本來是在外地養病。他接到會議的通知以後,不得不趕到北京。
離開南京的時候,劉伯承就有了預感,他一夜未眠,本來就不好的眼睛充了血,紅得讓人感到害怕。
醫生說:“首長,您的身體……”
他說:“不要再說了,上路吧!”
在火車上,他又是一夜未眠,下火車時,他的病情進一步加重,眼壓達到了70多。
來接他的同誌自然不失禮貌,但元帥還是感到了無形的壓力。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