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也有圖騰嗎?當然有,也應該有。生殖崇拜轉變為圖騰崇拜,是部落區別於氏族的緊要之處。隻不過,黃帝的圖騰是什麽,卻眾說紛紜。


    多數人認為是熊,因為黃帝號稱有熊氏。有,是語助詞,無義,故“有熊”就是熊,熊也就是黃帝的圖騰。但也有人說是龜,因為周人曾說“我姬氏出自天黿”。[59]天黿就是神龜,也就是軒轅。還有人說是龍或蛇,因為《山海經》說軒轅國人都是人麵蛇身,何況姬通巳,巳就是蛇。此外,還有說是雲、鳥、太陽、水土、星象、車輛的。


    當然,更有人主張根本就沒有圖騰。


    這可真是一筆糊塗帳。


    學術界攪成一鍋粥,是因為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搞“泛圖騰論”。比如說有蟜氏以蜜蜂為圖騰,有巢氏以樹木為圖騰,燧人氏以石或火為圖騰,南方各部落以蛇為圖騰,東方各部落以魚為圖騰。但,燧人氏那會兒,哪有圖騰?魚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徵,又怎麽會是圖騰?


    這樣的圖騰觀念和研究,確實跡近信口開河。


    黃帝族到底有沒有圖騰?如果有,又是什麽?無妨繼續討論。它們或許有學術價值,但沒有曆史價值。或者說,不是有意義的曆史。


    什麽是有意義的曆史?變化、轉折、進程、區別、拐點。


    比如有沒有圖騰,是部落與氏族的區別,不是部落與部落的區別。所以,炎帝的圖騰必須討論,黃帝的則可存而不論,愛誰是誰。


    那麽,炎與黃,區別在哪裏?


    氏。


    黃帝是正兒八經有氏的,還有好幾個,比如軒轅氏和有熊氏,此外還有縉雲氏、帝鴻氏、帝軒氏。炎帝卻多半沒有,除非他就是神農氏。可惜炎帝與神農的關係,筆墨官司打了兩三千年,也沒弄清楚。何況就算炎帝是神農,也不等於他有氏。因為神農氏的氏字,很可能是後加的,就像燧人氏、女媧氏、伏羲氏。燧人、女媧、伏羲那會兒,有氏嗎?沒有。


    氏,沒準也是黃帝的發明,而且這個發明還是劃時代的。它比發明車子、衣服、曆法、算學、中醫和房中術,意義都重大得多。


    事實上,氏是破解黃帝之謎的第二個關鍵詞,也是曆史的拐點,因為姓與氏有三大區別:姓屬母係,氏歸父係;姓為先有,氏則後來;姓別婚姻,氏別貴賤。所謂“姓別婚姻”,就是說同一母係的兄弟姐妹不能有性關係,叫“同姓不婚”。這當然是母係時代的觀念。相反,氏別貴賤,則不但意味著以父係計算血緣,還意味著以父係區別地位。父係製度完全確立,階級觀念初步萌生,這當然比有姓無氏的炎帝族,更成熟也更高級。


    於是黃帝理所當然地成了江湖老大。


    當了老大,就得有老大的樣子。確定自己的氏,是部落時代後期黃帝或黃帝族濃墨重彩的一筆。


    用什麽擺平江湖


    黃帝的氏有好幾個。最重要的除了“有熊”,便是“軒轅”。軒轅就是車,軒轅氏則是造車的人。“有熊”重要不奇怪,因為可能是圖騰,“軒轅”又有什麽要緊呢?


    有熊是標誌,軒轅是實力。


    那會兒畢竟還是石器時代,任何一項科學技術的發明都有可能改變曆史,更有可能改變族群的地位和命運,何況是車?車,無論是馬車還是牛車,哪怕隻是人力車,都是了不起的發明。它不但是生產工具和交通工具,還能夠成為戰鬥武器。春秋的戰爭,就是車戰。因此,如果黃帝當真發明了車,那他就會擁有天下最大的兵工廠。他的武裝力量,也會是所向無敵的坦克部隊。


    這可比說什麽都管用。


    反正不管怎樣,黃帝族在當時,一定技術最先進,生產力最發達,綜合實力最強。於是五湖四海的大小部落和氏族紛紛側目。他們或者示好,或者結盟,或者投靠,這就是《史記》所謂“諸侯鹹來賓從”。賓,就是歸順;從,就是服從;所謂諸侯,則是黃帝以外的各類族群。


    賓從的結果是出現了“獨立國協”。但不是“獨立國家國協”,而是“獨立部落聯合體”。黃帝,就是獨立國協的總舵主。


    黃帝時代的獨立國協,比炎帝時代的部落大,比堯舜時代的聯盟小,規模和性質則處於二者之間。如何處理關係,怎樣擺平江湖,當然是個問題。何況到了後期,包產到戶的小族群,慕名前來的新成員,都已經很多。這就得像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也弄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來。


    考驗政治智慧的時候到了,黃帝的手段又是什麽?


    氏與軒冕。[60]


    前麵說過,姓別婚姻,氏別貴賤,別貴賤的辦法則是“軒冕有別”。軒冕就是軒車和冠冕,這當然都是權貴們才能享用的東西。別軒冕,就是管理社會靠待遇。坐什麽車,駕什麽船,或者隻能步行,有一定之規;穿什麽衣,戴什麽帽,或者隻能光膀子,也有一定之規。而且,是什麽氏,就用什麽樣的軒冕。


    很清楚:軒冕是顯貴的pass,正如圖騰是部落的logo。


    何況做起來也不難。因為獨立國協的各分舵,原本就有自己的圖騰,比如熊、羆、貔、貅、貙、虎。圖騰不同,軒冕當然有異。現在,隻要按照各自的實力,分個三六九等,排個上下高低,再規定一下尊卑貴賤,就行。


    這簡直就是順水推舟,而且是更重大的發明。


    事實上,有了這樣一套遊戲規則,許多事情就有話好商量,不必動輒出手。而且,隻要認同軒冕的安排,就都是“自己人”,是“黃帝族”,不用管原來是哪個族群。


    這叫什麽呢?


    這就叫“以利益均沾的合理分配贏得和平共處,用尊卑有序的文化符號實現身份認同”。


    對!以文化論族類,以待遇換和平。


    我們不知道,黃帝怎麽會想出這個辦法,莫非與性格有關?古人說,炎帝火德,黃帝土德,看來有點道理。以牛為圖騰的炎帝族可能比較暴烈,黃帝則比較厚道。因此,同樣比較厚道的周人便全盤繼承了這些智慧,創造了井田、宗法、封建和禮樂四大製度。難怪周人堅持說自己是黃帝之後,而且姓姬了。


    可惜,盡管黃帝因為發明軒冕而號稱軒轅,也盡管後世儒家一再宣稱“垂衣裳而天下治”,但樹欲靜而風不止。[61]也就在黃帝躊躇滿誌的時候,一個強勁的敵人來到了他的麵前。這個敵人是那樣的英勇善戰,百折不撓,所向披靡,根本就不理睬什麽軒冕那一套。


    黃帝不得不在戰爭與和平之間,作出艱難的選擇。


    這個勁敵就是蚩尤。


    戰神蚩尤


    蚩尤最後還是戰敗了。


    戰敗的蚩尤得到了勝利者最大的尊重。他被奉為戰神,號稱“兵主”,在封禪大典中,是繼“天主”和“地主”之後第三個被祭祀的神。[62]他的形象畫在了勝利者的軍旗上,讓黃帝麾下的將士備受鼓舞士氣高漲,令其他那些反政府武裝力量聞風喪膽,知難而退,不戰而降。[63]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易中天中華史01:祖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中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中天並收藏易中天中華史01:祖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