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易中天中華史01:祖先 作者:易中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為什麽是蛇呢?蛇又不是什麽好東西。
也許有人會喜歡蛇,覺得它神秘、冷峻、有頭腦,類神。也有人討厭蛇,覺得它醜陋、陰險、冷血、變態。更重要的是,蛇和蛙是死對頭。蛇,是長蟲。青蛙吃蟲,蛇又吃蛙。蛇與蛙,如何相容,豈能相容?
因此,女媧讓蛇出場,後來還變身為蛇,必有原因。
原因複雜而多項。一個最直截了當的動因,是男人要搞“文化革命”。也許,這場革命是非暴力和漸進的;也許,革命的意識模糊而朦朧;也許,這事其實醞釀了很久很久;也許,它的背後有著經濟的推動和考量。但不管怎麽說,氏族的男人和女人終於都認為,僅有女性生殖崇拜遠遠不夠,還必須承認男性在生命創造中的作用,並用一種合乎邏輯和法理的形式予以肯定。
男性生殖崇拜開始了。
這就需要象徵物,而蛇是合適的。事實上,蛇與陰精有太多的相似,比如尋常看不見,偶爾露崢嶸;比如平時綿軟,用時堅挺。當然,還有那毋庸置疑的攻擊性。因此,哪怕蛙不喜歡蛇,也隻好不拘一格。
其實在蛇之前,男性的象徵便已出現,這就是鳥。[24]鳥的崇拜要早於蛇,待遇也比蛇高。直到現在,它也仍是男性生殖器的代名詞。這種指代甚至是一種“國際慣例”,比如英國人就把男人那玩意稱為小公雞(cock)。
鳥和蛇,是男性生殖崇拜的文化符號和代碼。
當然,還有太陽。
太陽也是非有不可的。而且,正如月亮裏麵有一隻神蛙名叫蟾蜍,太陽當中也得有一隻神鳥。它的名字,就叫金烏。蟾蜍就是象徵女性的蛙,金烏就是象徵男性的鳥。隻不過,金烏有三條腿,有的身上還背負著太陽。[25]有了這隻“三足神鳥”,男人的太陽就不但能夠冉冉升起,還能飛向不知終點的遠方。
月亮有神蛙,太陽有神鳥,也沒什麽不好。
女媧她們當年,大約就是這樣想的。代表女性的魚女和蛙女,甚至有可能歡迎代表男性的鳥人和蛇人登堂入室,與她們共謀發展,同享太平。可惜誰都沒有想到,是鳥就會叫就會飛,就可能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她們更沒有想到,鳥的背後還藏著一條蛇。蛇是一定要吃青蛙的,下手隻是遲早的事。隻要太陽的光芒蓋過月亮,蛇就一定會把母愛社會變成男權社會,而且永不交權。
這可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
父係氏族的日出時分到了。在血紅的雲彩裏,在荒古的熔岩中,一輪紅日如同流動的金球,噴薄而出。它的下麵,是一隻金色的神鳥,張開巨大的翅膀,雄姿英發,傲然飛翔。另一邊,悄然落下的月亮生鐵般又白又冷,說不清是在默默祝福,還是黯然神傷。
現在已經很難確定,這隻負日遠行的三足神鳥究竟從哪裏起飛。海上?山中?桑林?也許都有可能。但不管怎麽說,當它背負青天往下看時,應該看到一個人首蛇身的小夥子,正英俊亮相,從後台走向前台。
他的名字,就叫伏羲。
天下第一廚
伏羲身上,有股子烤羊肉味兒。
當然,這裏說的伏羲跟女媧一樣,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代表的,就是父係氏族社會。這個社會的曆史,少說也有上千年。但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也不管當中出了多少代表,我們都通通稱之為伏羲。而且照理說,他們也都該是蛇神。
但是奇怪,伏羲出生那天,我們隻看到太陽很好,完全看不見蛇的影子。
是的,一點都沒有。
跟女媧的媧一樣,伏羲的羲,差不多也是一個特別創造出來的字。除了用於伏羲,以及其他一些神話人物,比如羲和、羲仲、羲均,另一個意思就是“氣之吹噓”,也就是氣息舒展而出的狀態。
什麽氣?
羊肉味唄!
羲,無疑與羊有關。金文的羲,就是上麵一個“羊”,中間一個“我”,下麵一個“兮”;或者上麵一個“義”,下麵一個“兮”。這個字加上牛,就是犧,犧牲的犧。這裏麵有牛有羊,偏偏沒有蛇。你總不能說那個“兮”字,就是“蛇溜走了”吧?
女媧是女蛙,伏羲卻不是伏蛇,豈非咄咄怪事?
然而伏羲又確實是蛇,也必須是蛇。女媧就是因為伏羲,才由蛙變蛇的。如果伏羲不是蛇,女媧的整容豈不冤枉?如果說伏羲也曾變身,那又是誰給他動了手術?撲朔迷離的遠古文化,難道案中有案?
其實,羲,原本與羊無關。甲骨文的羲,是上麵一個“我”,下麵一個“兮”。
兮是語氣詞,上古讀音接近於“喝”,中古讀音接近於“嘿”,意思相當於“啊”。我,也不是“自己”,是“兵器”,意思是“殺”。
所以,甲骨文的羲,就是“殺啊”。
殺誰?
誰殺?
謀殺案嗎?
當然不是。
但要偵破此案,也隻能倒推。從哪兒推?犧(犧)。因為伏羲又叫庖犧(庖犧)。庖犧的犧,就是犧牲的犧;犧牲的犧,則原本是伏羲的羲,就像蛇字原本是“它”。這在文字學上就叫“本字”,也就是“原版”。
犧的原版是“羲”,蛇的原版是“它”。後來,“它”加上蟲就成了蛇,“羲”
加上牛就成了犧。為什麽要加偏旁?為了強調。比方說,強調蛇是爬蟲。同樣,正因為羲是犧牲,所以要加牛。要知道,犧和牲,都是牛字旁。
這當然很牛。
伏羲,就是很牛的庖犧。庖即庖廚,犧即犧牲。
獻祭用的動物,包括馬、牛、羊、豬、狗、雞。其中色純的叫犧,體全的叫牲,合起來叫犧牲。最重要的犧牲,是牛和羊。祭祀的儀式,有牛就叫太牢,沒有牛隻有羊就叫少牢。少牢比太牢用得多,因為羊比牛便宜。但再省錢,也得有羊。
所以,盡管甲骨文的羲沒有羊,金文就得加上。再後來,還得加牛。上麵加隻羊,旁邊加頭牛,伏羲或庖犧,才算驗明正身。
哈哈,原來伏羲這蛇頭,是個做飯的。
但伏羲或庖犧,卻堪稱“天下第一廚”,因為是做飯給神吃。請神吃飯,這在古代可是頭等大事。《左傳》就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戎就是戰爭,祀就是祭祀。[26]戰爭要殺人,祭祀要殺羊。羲,豈能不是“殺啊”!
所以即便在女媧的時代,伏羲的地位也不低。事實上,如果說女媧的偉大發明是生殖崇拜,那麽,伏羲的卓越貢獻就是請神吃飯。他身上有羊肉味兒,後來起了王莽的心思,都不奇怪。
奇怪的是,我們的先民為什麽要請神吃飯?難道他們牛羊成群瓜果滿園五穀豐登,吃不完用不完,要大擺宴席?
當然不是。
革命就是請客吃飯
請神吃飯其實是個局。
做局也是逼上梁山。正如生殖崇拜是因為死人太多,嚇著了;請神吃飯則因為飢腸轆轆,餓壞了。那時生產力實在低下,先民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更難有儲備可言。一旦長時間斷糧斷炊,族群麵臨的便是滅頂之災。
</br>
也許有人會喜歡蛇,覺得它神秘、冷峻、有頭腦,類神。也有人討厭蛇,覺得它醜陋、陰險、冷血、變態。更重要的是,蛇和蛙是死對頭。蛇,是長蟲。青蛙吃蟲,蛇又吃蛙。蛇與蛙,如何相容,豈能相容?
因此,女媧讓蛇出場,後來還變身為蛇,必有原因。
原因複雜而多項。一個最直截了當的動因,是男人要搞“文化革命”。也許,這場革命是非暴力和漸進的;也許,革命的意識模糊而朦朧;也許,這事其實醞釀了很久很久;也許,它的背後有著經濟的推動和考量。但不管怎麽說,氏族的男人和女人終於都認為,僅有女性生殖崇拜遠遠不夠,還必須承認男性在生命創造中的作用,並用一種合乎邏輯和法理的形式予以肯定。
男性生殖崇拜開始了。
這就需要象徵物,而蛇是合適的。事實上,蛇與陰精有太多的相似,比如尋常看不見,偶爾露崢嶸;比如平時綿軟,用時堅挺。當然,還有那毋庸置疑的攻擊性。因此,哪怕蛙不喜歡蛇,也隻好不拘一格。
其實在蛇之前,男性的象徵便已出現,這就是鳥。[24]鳥的崇拜要早於蛇,待遇也比蛇高。直到現在,它也仍是男性生殖器的代名詞。這種指代甚至是一種“國際慣例”,比如英國人就把男人那玩意稱為小公雞(cock)。
鳥和蛇,是男性生殖崇拜的文化符號和代碼。
當然,還有太陽。
太陽也是非有不可的。而且,正如月亮裏麵有一隻神蛙名叫蟾蜍,太陽當中也得有一隻神鳥。它的名字,就叫金烏。蟾蜍就是象徵女性的蛙,金烏就是象徵男性的鳥。隻不過,金烏有三條腿,有的身上還背負著太陽。[25]有了這隻“三足神鳥”,男人的太陽就不但能夠冉冉升起,還能飛向不知終點的遠方。
月亮有神蛙,太陽有神鳥,也沒什麽不好。
女媧她們當年,大約就是這樣想的。代表女性的魚女和蛙女,甚至有可能歡迎代表男性的鳥人和蛇人登堂入室,與她們共謀發展,同享太平。可惜誰都沒有想到,是鳥就會叫就會飛,就可能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她們更沒有想到,鳥的背後還藏著一條蛇。蛇是一定要吃青蛙的,下手隻是遲早的事。隻要太陽的光芒蓋過月亮,蛇就一定會把母愛社會變成男權社會,而且永不交權。
這可真是請神容易送神難。
父係氏族的日出時分到了。在血紅的雲彩裏,在荒古的熔岩中,一輪紅日如同流動的金球,噴薄而出。它的下麵,是一隻金色的神鳥,張開巨大的翅膀,雄姿英發,傲然飛翔。另一邊,悄然落下的月亮生鐵般又白又冷,說不清是在默默祝福,還是黯然神傷。
現在已經很難確定,這隻負日遠行的三足神鳥究竟從哪裏起飛。海上?山中?桑林?也許都有可能。但不管怎麽說,當它背負青天往下看時,應該看到一個人首蛇身的小夥子,正英俊亮相,從後台走向前台。
他的名字,就叫伏羲。
天下第一廚
伏羲身上,有股子烤羊肉味兒。
當然,這裏說的伏羲跟女媧一樣,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代表的,就是父係氏族社會。這個社會的曆史,少說也有上千年。但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也不管當中出了多少代表,我們都通通稱之為伏羲。而且照理說,他們也都該是蛇神。
但是奇怪,伏羲出生那天,我們隻看到太陽很好,完全看不見蛇的影子。
是的,一點都沒有。
跟女媧的媧一樣,伏羲的羲,差不多也是一個特別創造出來的字。除了用於伏羲,以及其他一些神話人物,比如羲和、羲仲、羲均,另一個意思就是“氣之吹噓”,也就是氣息舒展而出的狀態。
什麽氣?
羊肉味唄!
羲,無疑與羊有關。金文的羲,就是上麵一個“羊”,中間一個“我”,下麵一個“兮”;或者上麵一個“義”,下麵一個“兮”。這個字加上牛,就是犧,犧牲的犧。這裏麵有牛有羊,偏偏沒有蛇。你總不能說那個“兮”字,就是“蛇溜走了”吧?
女媧是女蛙,伏羲卻不是伏蛇,豈非咄咄怪事?
然而伏羲又確實是蛇,也必須是蛇。女媧就是因為伏羲,才由蛙變蛇的。如果伏羲不是蛇,女媧的整容豈不冤枉?如果說伏羲也曾變身,那又是誰給他動了手術?撲朔迷離的遠古文化,難道案中有案?
其實,羲,原本與羊無關。甲骨文的羲,是上麵一個“我”,下麵一個“兮”。
兮是語氣詞,上古讀音接近於“喝”,中古讀音接近於“嘿”,意思相當於“啊”。我,也不是“自己”,是“兵器”,意思是“殺”。
所以,甲骨文的羲,就是“殺啊”。
殺誰?
誰殺?
謀殺案嗎?
當然不是。
但要偵破此案,也隻能倒推。從哪兒推?犧(犧)。因為伏羲又叫庖犧(庖犧)。庖犧的犧,就是犧牲的犧;犧牲的犧,則原本是伏羲的羲,就像蛇字原本是“它”。這在文字學上就叫“本字”,也就是“原版”。
犧的原版是“羲”,蛇的原版是“它”。後來,“它”加上蟲就成了蛇,“羲”
加上牛就成了犧。為什麽要加偏旁?為了強調。比方說,強調蛇是爬蟲。同樣,正因為羲是犧牲,所以要加牛。要知道,犧和牲,都是牛字旁。
這當然很牛。
伏羲,就是很牛的庖犧。庖即庖廚,犧即犧牲。
獻祭用的動物,包括馬、牛、羊、豬、狗、雞。其中色純的叫犧,體全的叫牲,合起來叫犧牲。最重要的犧牲,是牛和羊。祭祀的儀式,有牛就叫太牢,沒有牛隻有羊就叫少牢。少牢比太牢用得多,因為羊比牛便宜。但再省錢,也得有羊。
所以,盡管甲骨文的羲沒有羊,金文就得加上。再後來,還得加牛。上麵加隻羊,旁邊加頭牛,伏羲或庖犧,才算驗明正身。
哈哈,原來伏羲這蛇頭,是個做飯的。
但伏羲或庖犧,卻堪稱“天下第一廚”,因為是做飯給神吃。請神吃飯,這在古代可是頭等大事。《左傳》就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戎就是戰爭,祀就是祭祀。[26]戰爭要殺人,祭祀要殺羊。羲,豈能不是“殺啊”!
所以即便在女媧的時代,伏羲的地位也不低。事實上,如果說女媧的偉大發明是生殖崇拜,那麽,伏羲的卓越貢獻就是請神吃飯。他身上有羊肉味兒,後來起了王莽的心思,都不奇怪。
奇怪的是,我們的先民為什麽要請神吃飯?難道他們牛羊成群瓜果滿園五穀豐登,吃不完用不完,要大擺宴席?
當然不是。
革命就是請客吃飯
請神吃飯其實是個局。
做局也是逼上梁山。正如生殖崇拜是因為死人太多,嚇著了;請神吃飯則因為飢腸轆轆,餓壞了。那時生產力實在低下,先民們吃了上頓沒下頓,更難有儲備可言。一旦長時間斷糧斷炊,族群麵臨的便是滅頂之災。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