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海貿的變化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坐上禦輦後,看著北邊空蕩蕩的三大殿基座,朱由校想著是否要重修三大殿了,但想到工部過千萬的預算,朱由校搖了搖頭就放棄了。
在戶部稅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前,朱由校是不會考慮重修三大殿的,就算以後重修三大殿,朱由校也不會學著曆史上的天啟帝親自監督監造三大殿的建設。
重修三大殿不但沒能成為天啟帝的功績,反而成了東林黨人抹黑他的素材,將其黑成整日沉迷於做木匠活的木匠皇帝。
天啟帝雖然以較小的代價重修了三大殿,但卻是便宜了後麵的崇禎皇帝,而且不久後被李自成的一把大火幾乎燒得幹幹淨淨。
想到此,朱由校就更不急著重修三大殿了,反正他也幾乎不上朝,也就幾個重要日子象征性地接受百官的朝賀,完全流於形式,並沒太多的實際意義。
想到三大殿多次大火,而且造價越來越昂貴,朱由校想著是不是可以用磚石代替木料,現在更是有了建築神物鋼筋與水泥,完全可以取代作為承重柱與橫梁的金絲楠木。
想到此,朱由校覺得十分不錯,以往的建築成本主要在於從遙遠難行的雲貴川砍伐與運輸粗大筆直的金絲楠木,而磚石卻不用過於集中在某處,京城周邊就有不少的采石場,鋼筋水泥就更不是什麽稀缺材料。
至於同樣昂貴並製作繁瑣的金磚,完全可以放棄從遙遠的蘇州府製作並運送至京城,而物美價廉並運輸半徑極短的大理石地磚,就是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之前營建瓊華宮與都督府時,地麵就沒有采用金磚,而是采用了大理石地磚。
而瓊華宮二樓與三樓地板,則是選擇了來自緬甸的柚木地板。
同樣采用柚木地板的建築,還有皇後居住的永安宮及永安宮北麵的十二座別墅。
大明的雲南等地雖然也產柚木,但數量與質量都趕不上緬甸的柚木。
要想要緬甸產的柚木,不說現在的緬甸還是大明的附屬國,之前四海造船廠更是大量求購緬甸柚木,從中挑選少量精品來製作木地板自然是不在話下。
不說有需求就有市場,光上有所好下必有焉,東南沿海一帶的商貿,就馬上開始流行起了交易南洋的柚木,尤其是緬甸產的上品柚木。
自從瓊華宮等處建築大規模使用柚木作為地板後,京城不少富貴人家也紛紛開始了跟風,從而進一步拉大了柚木的需求量。
而隨著柚木需求的快速增加,柚木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不到兩年的時間,平均單位價格就上漲了三倍,上品緬甸柚木更是一木難求。
於是乎,南洋拓殖與四海拓殖經營南洋的貨物中,便將柚木列位重要貨物之一,尤其是皇室與造船廠所用的緬甸柚木。
這倆拓殖商行除了以追求利潤為最主要的經營目標外,為皇室尤其是皇帝搜奇獵豔也是重要目標之一。
而之前海貿往來基本集中於東南沿海的泰西商船,也陸陸續帶著從南洋運過來的柚木來到天津港進行交易,返程的時候再帶上織造局出品的細棉布與羊毛布。
自從飛梭與水利紡紗機被發明出來後,織造局的織布效率一下子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加上山東、直隸與河南大麵積的種植棉花,棉布產量得到了幾何倍的增加。
至於羊毛布,增加量卻不如棉布,因為受限於羊毛產量,畢竟羊毛主要來源於大明世仇蒙古牧民手上。
而解決羊毛原料不足的問題,也是朱由校發動大寧之戰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幹年後,史學家將大明發起的大寧之戰又稱作“羊毛戰”。
這也算是由經濟因素驅動戰爭發起的案例之一了,而不是原先大多為了家國生存或滿足某個野心家的心理需求。
正月初四,建國節如期按照既定的規劃有條不紊地正常開展,除了郊祭、廟祭、大朝與晚宴外,司禮監還讓人四處張貼建國節的介紹與大明國旗,而且晚宴過後的煙花秀遠遠超過了之前的除夕與元宵節。
不過可惜的是,因時間倉促,少了閱兵項目,而且也沒有戲劇等節目。
因是開天辟地的事情,文武百官、內廷與百姓們一時還無法適應隆重的建國節慶典。
慢慢來吧,總會讓所有人習慣成自然。
建國節結束後,內廷與百官們進入了漫長的春節假期,因是難得的休息時間,沒什麽緊急重要的事情,朱由校也不會去騷擾百官,安心地在皇城中享受一段難得的清閑日子。
不過朱由校依然欣賞不來戲曲與雜技,隻在元宵節晚宴時,不得不陪著眾人看了一會兒,其它時間不是與自己的妃子們打打牌,就是逗弄幾個剛出生的子女。
此外,元宵節沒過去多久,張媖終於如願以償地懷上了龍種,了卻了她和英國公府的一番期望與憂慮。
因張媖偶爾會出皇宮查看蘭花服飾店的生意,所以她受孕的消息很快就被傳到了英國公府。
對此,朱由校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已經連生了三個皇子,而且還有幾個快要臨盆的妃子,他也就沒什麽好擔憂的了。
不久之後,內廷年度會議如期在瓊華宮東配殿召開了,相比外朝的年度會議,內廷的年度會議就簡單了許多,主要是幾個有下屬產業的都知監、禦用監、銀鈔監與內官監匯報下各自的收入情況。
當然,也少不了內承運庫與稽核監的匯總數據及稽核結果的反饋。
此外,曹化淳還專門從通州趕了迴來,大致匯報了下去年都督府經曆的一些戰事,以及今年幾場戰事的安排。
而且,還有軍隊駐紮與兵員所屬情況,以及各軍武器配備情況與新武器的研發情況,在去年五月份的時候,西山火器研究院與火器工廠由都知監轉移到了禦馬監下麵,而灤州與武昌的火器工廠則依然直屬於都知監。
朱由校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讓火器研究院研究的新式火器更貼合軍隊需求,同時也加強禦馬監與都督府對火器的生產與調配指導作用,提高軍事效率。
在戶部稅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前,朱由校是不會考慮重修三大殿的,就算以後重修三大殿,朱由校也不會學著曆史上的天啟帝親自監督監造三大殿的建設。
重修三大殿不但沒能成為天啟帝的功績,反而成了東林黨人抹黑他的素材,將其黑成整日沉迷於做木匠活的木匠皇帝。
天啟帝雖然以較小的代價重修了三大殿,但卻是便宜了後麵的崇禎皇帝,而且不久後被李自成的一把大火幾乎燒得幹幹淨淨。
想到此,朱由校就更不急著重修三大殿了,反正他也幾乎不上朝,也就幾個重要日子象征性地接受百官的朝賀,完全流於形式,並沒太多的實際意義。
想到三大殿多次大火,而且造價越來越昂貴,朱由校想著是不是可以用磚石代替木料,現在更是有了建築神物鋼筋與水泥,完全可以取代作為承重柱與橫梁的金絲楠木。
想到此,朱由校覺得十分不錯,以往的建築成本主要在於從遙遠難行的雲貴川砍伐與運輸粗大筆直的金絲楠木,而磚石卻不用過於集中在某處,京城周邊就有不少的采石場,鋼筋水泥就更不是什麽稀缺材料。
至於同樣昂貴並製作繁瑣的金磚,完全可以放棄從遙遠的蘇州府製作並運送至京城,而物美價廉並運輸半徑極短的大理石地磚,就是個十分不錯的選擇。
之前營建瓊華宮與都督府時,地麵就沒有采用金磚,而是采用了大理石地磚。
而瓊華宮二樓與三樓地板,則是選擇了來自緬甸的柚木地板。
同樣采用柚木地板的建築,還有皇後居住的永安宮及永安宮北麵的十二座別墅。
大明的雲南等地雖然也產柚木,但數量與質量都趕不上緬甸的柚木。
要想要緬甸產的柚木,不說現在的緬甸還是大明的附屬國,之前四海造船廠更是大量求購緬甸柚木,從中挑選少量精品來製作木地板自然是不在話下。
不說有需求就有市場,光上有所好下必有焉,東南沿海一帶的商貿,就馬上開始流行起了交易南洋的柚木,尤其是緬甸產的上品柚木。
自從瓊華宮等處建築大規模使用柚木作為地板後,京城不少富貴人家也紛紛開始了跟風,從而進一步拉大了柚木的需求量。
而隨著柚木需求的快速增加,柚木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不到兩年的時間,平均單位價格就上漲了三倍,上品緬甸柚木更是一木難求。
於是乎,南洋拓殖與四海拓殖經營南洋的貨物中,便將柚木列位重要貨物之一,尤其是皇室與造船廠所用的緬甸柚木。
這倆拓殖商行除了以追求利潤為最主要的經營目標外,為皇室尤其是皇帝搜奇獵豔也是重要目標之一。
而之前海貿往來基本集中於東南沿海的泰西商船,也陸陸續帶著從南洋運過來的柚木來到天津港進行交易,返程的時候再帶上織造局出品的細棉布與羊毛布。
自從飛梭與水利紡紗機被發明出來後,織造局的織布效率一下子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加上山東、直隸與河南大麵積的種植棉花,棉布產量得到了幾何倍的增加。
至於羊毛布,增加量卻不如棉布,因為受限於羊毛產量,畢竟羊毛主要來源於大明世仇蒙古牧民手上。
而解決羊毛原料不足的問題,也是朱由校發動大寧之戰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幹年後,史學家將大明發起的大寧之戰又稱作“羊毛戰”。
這也算是由經濟因素驅動戰爭發起的案例之一了,而不是原先大多為了家國生存或滿足某個野心家的心理需求。
正月初四,建國節如期按照既定的規劃有條不紊地正常開展,除了郊祭、廟祭、大朝與晚宴外,司禮監還讓人四處張貼建國節的介紹與大明國旗,而且晚宴過後的煙花秀遠遠超過了之前的除夕與元宵節。
不過可惜的是,因時間倉促,少了閱兵項目,而且也沒有戲劇等節目。
因是開天辟地的事情,文武百官、內廷與百姓們一時還無法適應隆重的建國節慶典。
慢慢來吧,總會讓所有人習慣成自然。
建國節結束後,內廷與百官們進入了漫長的春節假期,因是難得的休息時間,沒什麽緊急重要的事情,朱由校也不會去騷擾百官,安心地在皇城中享受一段難得的清閑日子。
不過朱由校依然欣賞不來戲曲與雜技,隻在元宵節晚宴時,不得不陪著眾人看了一會兒,其它時間不是與自己的妃子們打打牌,就是逗弄幾個剛出生的子女。
此外,元宵節沒過去多久,張媖終於如願以償地懷上了龍種,了卻了她和英國公府的一番期望與憂慮。
因張媖偶爾會出皇宮查看蘭花服飾店的生意,所以她受孕的消息很快就被傳到了英國公府。
對此,朱由校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已經連生了三個皇子,而且還有幾個快要臨盆的妃子,他也就沒什麽好擔憂的了。
不久之後,內廷年度會議如期在瓊華宮東配殿召開了,相比外朝的年度會議,內廷的年度會議就簡單了許多,主要是幾個有下屬產業的都知監、禦用監、銀鈔監與內官監匯報下各自的收入情況。
當然,也少不了內承運庫與稽核監的匯總數據及稽核結果的反饋。
此外,曹化淳還專門從通州趕了迴來,大致匯報了下去年都督府經曆的一些戰事,以及今年幾場戰事的安排。
而且,還有軍隊駐紮與兵員所屬情況,以及各軍武器配備情況與新武器的研發情況,在去年五月份的時候,西山火器研究院與火器工廠由都知監轉移到了禦馬監下麵,而灤州與武昌的火器工廠則依然直屬於都知監。
朱由校這樣安排的目的是為了讓火器研究院研究的新式火器更貼合軍隊需求,同時也加強禦馬監與都督府對火器的生產與調配指導作用,提高軍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