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隆武三年
日月光明:打造巔峰大明 作者:後山散人V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對了,將巧姐兒一個人留在永安宮,沒什麽問題嗎?”朱由校突然問道。
“有奶媽照顧,應該沒什麽太大問題!”範思蕊輕聲迴道,雖然她也不太放心巧姐兒,但能與皇帝夫君短暫歡聚,她隻能讓奶媽在永安宮照顧巧姐兒。
“那就好,先陪朕下會兒棋吧,剛用完晚膳不宜早睡!”朱由校輕吻了下範思蕊額頭說道。
“好,妾身去讓人準備棋盤!”範思蕊說完,從朱由校的懷中站了起來,朝廳門走去。
第二天一大早,朱由校在範思蕊的親自伺候下,用心穿戴好正旦大朝時用的服飾,好在朱由校將早朝的時間統一改到了上午九點,不然淩晨三四點就得早早起床開始穿戴,實在是折磨人。
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早朝時間,完全是反人性的規定,休息不好談何勤政,一天都在瞌睡中渡過了,關鍵還十分傷害健康。
剛開始更改上朝時間的時候,盡管有大量官員勸諫,但朱由校依然是我行我素,官員們上的題本全部石沉大海不說,朱由校也不會因少數人的早早來到承天門等候而做任何的改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連續多次大案的影響,向朱由校勸諫的題本變得越來越少了,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朱由校這個住在紫禁城的皇帝都得淩晨三四點起來準備上朝之事,更何況那些住得偏遠的官員,久而久之,他們自然而然地從內心上認同了朱由校這個皇帝對早朝時間變更。
至於被罵沉迷後宮的昏君,朱由校也就無所謂了。
在穿戴完畢後,朱由校在一眾隨侍宦官與護駕親軍的護送下,先來到了太廟祭告列祖列宗,交代過去一年的政績與未來一年的大致規劃。
做完這些後,朱由校在眾人的簇擁下再去了趟家廟,也就是奉先殿,完成三拜九叩後,朱由校才坐著禦輦朝皇極門駛去。
同去年一樣,站在文官之首的是首輔方從哲,之後依次是次輔徐光啟與閣臣李長庚,再之後則是六部九卿等部門一把手。
至於武將這邊,為首的則是去年年底返京的英國公張維賢,在他後麵的則是魏國公徐弘基與定國公徐希,這倆都是出自徐達一脈。
至於定國公徐希的後麵,則是都督府的三位副都督,再之後則是一眾侯爵與伯爵以及駙馬都尉。
除此之外,還有在京的禁軍與京營的四品以上武官,不過皇極門大殿太小,加上人數太多,他們隻能選擇站在皇極門前麵的廣場上。
此外,三位在京的藩王也同樣參加了正旦大朝,隻不過三人非常突兀地站在了所有人的前麵,沒辦法,誰讓他們仨是天潢貴胄的親王呢。
按照老朱同誌的《皇明祖訓》規定,文武百官見到藩王還得行君臣之禮,更何況三位參加大朝的親王還是正高坐在龍椅上的皇帝親叔叔,地位自然是十分的超然。
除了三位親王,還有同樣地位超然的唐藩世子朱聿鍵,他此刻就站在三位藩王的身邊。
自從去年迴南陽完成大婚後,不久後便帶著世子妃又返迴了京城,並進入大明發展銀行擔任起了要職。
對於三位在京藩王一直沒有出京就藩,很多官員心裏一直納悶為何一直沒有動靜,不僅皇帝不急,連三位藩王在去年的時候也不急了,並且從去年開始還在京城做起了生意。
對於藩王就藩地方,文官們自然不希望看到,因為藩王就藩地方,意味著戶部與地方又少了不少賦稅,而且也會影響他們繼續兼並土地。
雖然有幾個想博取名聲的科道言官上疏請求三位藩王就藩,但因沒有其它官員附和,加上朱由校的冷處理,就藩的唿聲還沒掀起什麽浪花,就徹底地消失在了湖麵上。
更有甚者,這幾個上疏的科道言官,還收到了其它官員的“好言”勸告。
至於留京的唐王世子朱聿鍵,皇帝隻是讓他協助管理大明發展銀行,跟朝政無關,更不會有好事的官員出來七嘴八舌。
畢竟若上疏反對,除了給皇帝添堵外,並不能得到任何好處。
若是過去好說話的皇帝,沒事上個題本給皇帝添堵就添堵了,但現在的皇帝可是個狠辣的主,給他添堵,他也不打板子,也不降品級,而是流放式地平級貶到西南擔任教授、學正或教諭等地方管教育的學政官,美其名曰教化西南土民,而且還說什麽希望再來個“龍場悟道”。
麵對著這麽個耍無賴、不講理的皇帝,科道言官們實在是憋屈得慌,現在主動來幹科道言官的官員變得越來越少,新代理督察院的左副都禦史李邦華有時候不得不放低姿態,主動朝在地方上幹得不錯、為官清廉的知縣發去邀約。
不是李邦華不喜隆武二年的新科進士,而是這些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新瓜蛋子,除了跟風亂彈劾之外,想成為合格的禦史十分艱難。
而那些有過主政一縣的知縣,擁有了較為豐富的地方從政經驗後,以後再來到督察院監察百官,就能很好地發現官員間的那點套路。
除此之外,當今皇帝喜歡重用有過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員,這些知縣在督察院熬幾年資曆後,在朝堂無法繼續前進的話,還能重新返迴地方擔任一府知府,或者是布政司的督察司督察使。
在百官的連番恭賀聲中,就基本結束了正旦大朝的朝會,因為誰都清楚現如今的皇帝不喜在朝會上討論國事。
臨近大朝結束時,劉時敏向百官公布了取消正旦午宴的旨意,同時宣導了建國節的幾項安排。
看著低聲議論的百官,朱由校高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
很快,短暫的議論聲便停止了,居然沒有一人出來發表反對言論。
虛正旦,提升建國節地位,對於百官們來說,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影響,隻不過原先的項目從正旦調到了正月初四而已,無可無不可的事情,他們也沒有必要在大年初一得罪皇帝。
見眾人沒有反對,朱由校望了一眼劉時敏,劉時敏立馬會意地高聲唱到:“退朝!”
緊接著,朱由校在眾官員的高唿聲中退出了皇極門大殿。
“有奶媽照顧,應該沒什麽太大問題!”範思蕊輕聲迴道,雖然她也不太放心巧姐兒,但能與皇帝夫君短暫歡聚,她隻能讓奶媽在永安宮照顧巧姐兒。
“那就好,先陪朕下會兒棋吧,剛用完晚膳不宜早睡!”朱由校輕吻了下範思蕊額頭說道。
“好,妾身去讓人準備棋盤!”範思蕊說完,從朱由校的懷中站了起來,朝廳門走去。
第二天一大早,朱由校在範思蕊的親自伺候下,用心穿戴好正旦大朝時用的服飾,好在朱由校將早朝的時間統一改到了上午九點,不然淩晨三四點就得早早起床開始穿戴,實在是折磨人。
也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早朝時間,完全是反人性的規定,休息不好談何勤政,一天都在瞌睡中渡過了,關鍵還十分傷害健康。
剛開始更改上朝時間的時候,盡管有大量官員勸諫,但朱由校依然是我行我素,官員們上的題本全部石沉大海不說,朱由校也不會因少數人的早早來到承天門等候而做任何的改變。
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連續多次大案的影響,向朱由校勸諫的題本變得越來越少了,畢竟絕大多數人都會做出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朱由校這個住在紫禁城的皇帝都得淩晨三四點起來準備上朝之事,更何況那些住得偏遠的官員,久而久之,他們自然而然地從內心上認同了朱由校這個皇帝對早朝時間變更。
至於被罵沉迷後宮的昏君,朱由校也就無所謂了。
在穿戴完畢後,朱由校在一眾隨侍宦官與護駕親軍的護送下,先來到了太廟祭告列祖列宗,交代過去一年的政績與未來一年的大致規劃。
做完這些後,朱由校在眾人的簇擁下再去了趟家廟,也就是奉先殿,完成三拜九叩後,朱由校才坐著禦輦朝皇極門駛去。
同去年一樣,站在文官之首的是首輔方從哲,之後依次是次輔徐光啟與閣臣李長庚,再之後則是六部九卿等部門一把手。
至於武將這邊,為首的則是去年年底返京的英國公張維賢,在他後麵的則是魏國公徐弘基與定國公徐希,這倆都是出自徐達一脈。
至於定國公徐希的後麵,則是都督府的三位副都督,再之後則是一眾侯爵與伯爵以及駙馬都尉。
除此之外,還有在京的禁軍與京營的四品以上武官,不過皇極門大殿太小,加上人數太多,他們隻能選擇站在皇極門前麵的廣場上。
此外,三位在京的藩王也同樣參加了正旦大朝,隻不過三人非常突兀地站在了所有人的前麵,沒辦法,誰讓他們仨是天潢貴胄的親王呢。
按照老朱同誌的《皇明祖訓》規定,文武百官見到藩王還得行君臣之禮,更何況三位參加大朝的親王還是正高坐在龍椅上的皇帝親叔叔,地位自然是十分的超然。
除了三位親王,還有同樣地位超然的唐藩世子朱聿鍵,他此刻就站在三位藩王的身邊。
自從去年迴南陽完成大婚後,不久後便帶著世子妃又返迴了京城,並進入大明發展銀行擔任起了要職。
對於三位在京藩王一直沒有出京就藩,很多官員心裏一直納悶為何一直沒有動靜,不僅皇帝不急,連三位藩王在去年的時候也不急了,並且從去年開始還在京城做起了生意。
對於藩王就藩地方,文官們自然不希望看到,因為藩王就藩地方,意味著戶部與地方又少了不少賦稅,而且也會影響他們繼續兼並土地。
雖然有幾個想博取名聲的科道言官上疏請求三位藩王就藩,但因沒有其它官員附和,加上朱由校的冷處理,就藩的唿聲還沒掀起什麽浪花,就徹底地消失在了湖麵上。
更有甚者,這幾個上疏的科道言官,還收到了其它官員的“好言”勸告。
至於留京的唐王世子朱聿鍵,皇帝隻是讓他協助管理大明發展銀行,跟朝政無關,更不會有好事的官員出來七嘴八舌。
畢竟若上疏反對,除了給皇帝添堵外,並不能得到任何好處。
若是過去好說話的皇帝,沒事上個題本給皇帝添堵就添堵了,但現在的皇帝可是個狠辣的主,給他添堵,他也不打板子,也不降品級,而是流放式地平級貶到西南擔任教授、學正或教諭等地方管教育的學政官,美其名曰教化西南土民,而且還說什麽希望再來個“龍場悟道”。
麵對著這麽個耍無賴、不講理的皇帝,科道言官們實在是憋屈得慌,現在主動來幹科道言官的官員變得越來越少,新代理督察院的左副都禦史李邦華有時候不得不放低姿態,主動朝在地方上幹得不錯、為官清廉的知縣發去邀約。
不是李邦華不喜隆武二年的新科進士,而是這些沒有任何從政經驗的新瓜蛋子,除了跟風亂彈劾之外,想成為合格的禦史十分艱難。
而那些有過主政一縣的知縣,擁有了較為豐富的地方從政經驗後,以後再來到督察院監察百官,就能很好地發現官員間的那點套路。
除此之外,當今皇帝喜歡重用有過主政一方的地方官員,這些知縣在督察院熬幾年資曆後,在朝堂無法繼續前進的話,還能重新返迴地方擔任一府知府,或者是布政司的督察司督察使。
在百官的連番恭賀聲中,就基本結束了正旦大朝的朝會,因為誰都清楚現如今的皇帝不喜在朝會上討論國事。
臨近大朝結束時,劉時敏向百官公布了取消正旦午宴的旨意,同時宣導了建國節的幾項安排。
看著低聲議論的百官,朱由校高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
很快,短暫的議論聲便停止了,居然沒有一人出來發表反對言論。
虛正旦,提升建國節地位,對於百官們來說,並沒有什麽太大的影響,隻不過原先的項目從正旦調到了正月初四而已,無可無不可的事情,他們也沒有必要在大年初一得罪皇帝。
見眾人沒有反對,朱由校望了一眼劉時敏,劉時敏立馬會意地高聲唱到:“退朝!”
緊接著,朱由校在眾官員的高唿聲中退出了皇極門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