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頁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 作者:淳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越是不知道越去猜測,等較勁中的君臣反應過來的時候,民間已經生成各種奇葩傳聞。
王玨和孟襄倒是沒參與到較勁行動中,兩人平日都是不上朝的主,朝堂上有什麽安排自然也輪不到咱說話。我們已經用行動表態,剩下的就不參與了。雖然說研究不成很可惜,我們可以轉移注意力玩別的。
李世民原本以為有海上貿易的誘惑,以及那個叫發動機的東西不止能裝在船上還能做跑得很快的車,這樣路上運輸速度必然加快,想來王玨不會放棄這個東西。沒想到等呀等,人家居然真玩別的去了,看似還不是裝模作樣。
消息時李泰帶迴去的,據說王縣公和孟巨子這迴在研究不走出家門也能跟友人聊天的東西。這個東西要做出來涉及到方方麵麵,兩學派準備最近幾年就搞這個大研究了。
這一下子,所有人都坐不住了。朝堂上,李世民整日被一群老大爺哀怨看著,不要太心塞。再有,消消火氣後李世民也覺得王玨的話有道理,便是他也不能保證李恪的心不會變。而倭國那個地方,按之前的商議是拿到地盤後要派不同陣營的人輪換過去任職,以此相互製衡又不許任職太久。
再有,受了委屈的李承幹也說出自己對弟弟的想法,什麽封地上的收益都給他,還讓他入朝為官參與朝政,這是一般王爺都沒有的待遇,便是老子對兒子也不過如此了。李總很愧疚,當然他沒有失去理智遷怒李恪,主要還是某些想讓李恪上位的人惹禍。
因那些人裏麵有在前隋任職而後又在李唐為官的大臣,人家沒有錯處、自己手上又拿不到對方把柄的情況下,李世民不能對他們下手。原因很簡單,之所以一直用著這些人就是為了讓那些曾經因為前隋跟李唐做過對的人安心。
若突然對一部分人下手,知道內情的還好,不知道的無辜者得以為局勢安穩後李世民要秋後算帳呢。介於李總的特殊體質,得有多少人誤解他從而去造反。最近朝堂上大臣們都說他任意妄為,若真能如此,他絕對不是讓兒子離開,而是動手除掉禍根。
無論怎樣事情已經發生,雖然足不出戶就能聊天的東西很好,但是俺們還是想要發動機!李總因為麵子問題不好直接道歉,他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好辦法。
“你們都誤會朕,之所以派吳王去倭國,是因為朕先前做了一個夢。夢中朕的先祖寫下一個恪字,正好朕正在為派誰去倭國而為難,如此便想著是先祖給的指引。”
李總這個說法把大家噁心透了!曆朝曆代都有借先祖託夢說事兒的,但是人家好歹用的是先帝,甚至於某個有大作為的已故皇帝。李家皇族,李淵算是唐朝的開創者,人家還活著呢托啥夢。你要說不是李淵,你家哪個先祖那麽能耐?
別管怎樣,這是聖上要和好的信號,大臣們也不端著了,紛紛表示之前誤會了聖上。
之後,所有人都等待著王、孟二人的反應。
沒想到兩人竟親自上朝來,王玨還帶著他的弟子諸葛恪。對於王玨比較了解的人,比如孔穎達、虞世南這樣的,還有腦迴路相近的人都想到王玨要做什麽了。
李世民聽說王玨和孟襄上朝還挺得意,覺得到底是一直幫助他的忠臣,朕給個信號就巴巴來了。結果看到諸葛恪時腦仁嗡一下,他倒沒想出緣由,主要這個少年每次出現都讓他窩火。
內侍按常規:“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微臣有事奏!”
“王縣公請說。”
“聽聞聖上的夢,微臣覺得必然是先祖託夢。”王玨停頓,李世民開懷,以為王玨倒戈要幫他呢。然而王玨話鋒一轉,“想來李家先祖說的人應該是我弟子諸葛恪,諸葛家的人有多大本事自然不用多說,何況我這個弟子是繼諸葛孔明後又一個諸葛家的驕傲。”
“噗哈哈哈哈!!!”好些人沒忍住,捂嘴偷笑。
李世民瞅著諸葛恪笑眯眯的狐狸臉,氣得牙癢癢。什麽寫個恪字,這事兒是他自己瞎編的,可是再反悔又太打臉。咋整,總不能派這個少年去主事吧?
侯君集立刻站出來,“原來如此,既然弄錯了,還請聖上下旨換迴吳王!”
他一開頭,又有一群人開始嗷嗷叫。
李世民快瘋了,不知道侯君集最近犯得什麽病,也沒聽說吳王得罪他呀。
“朕不能確定先祖說的是誰,不若將諸葛恪也派過去如何?再有程咬金的弟子程鐵牛,他倭國語學得不錯,讓他也過去吧。”
程鐵牛涉及的是對倭國計劃,他過去大家自然都答應。看來聖上鐵了心要讓吳王留在倭國一陣子,如此一來再對著幹也無用,不若幫諸葛恪爭取些權利好讓他過去製衡李恪。
諸葛恪這個殺器原本還要多教一陣子,現在放出去對別人來說太危險,王玨也是沒有辦法才如此。派諸葛恪去倭國,王玨給出兩個指示。一是按商議好的執行對倭國計劃,二是若吳王有異動便讓他長期臥床,然後把大權奪過來。
奪。權什麽的不是隨便說說,在王玨的爭取下、諸位大臣的力薦下,除了李恪以外諸葛恪就是說話最好使的人。未免過去後被架空,隨行的還有王家侍衛以及墨家能手,另程咬金等瞧李恪不順眼的也都給諸葛恪送去親兵。
人家奮鬥半輩子才能得到的地位和人手,諸葛恪一下子就整配齊了。除了不太願意離開老師和師兄們,諸葛恪對這次的任務沒什麽挑剔。朝廷的對倭政策是先讓他們對內征戰,再以最小的代價占領人家的土地。那麽,年數不會少。
諸葛恪自然不願意在倭國待太久,他尋思著之所以被派倭國全是因為李恪,等想走的時候從他身上下手就可以了。由於事件緊急,諸葛恪迅速整裝離開,他從長安出來一路都想著怎麽能快點把吳王弄迴大唐還不被聖上遷怒。
第289章年末大戲
李總很鬱悶,本以為派諸葛恪去倭國後之前的事情算告一段落,沒想到王玨和孟襄迴到南山竟繼續研究什麽通訊工具,好似完全忘記發動機的事情一般。有心問問大兒子,結果兒子鬧別扭直接住在南山了。
沒辦法,李世民又將視線轉向二兒子,一問才知道也跑南山住著去了。給李世民氣得在長孫皇後寢宮罵了很久,罵完不孝子一個個不省心再罵王寡婦克夫命。他不知道的是,有更多人在罵他,若不是聖上出麽蛾子,王縣公如何會銷毀研究成果。
不用說,人家定然是傷心呢。再有,東西已經銷毀,擱誰身上都不能心平氣和。尤其王縣公也算出名的脾氣大,她能心平氣和再將銷毀的東西做一遍才怪,還是等過完年讓對方消消氣再勸解吧。瞧人家大臣們多想得開,主要李總太在意自己君主的顏麵被踩。
百姓們也不開懷,王縣公和孟巨子慣來不上早朝,兩人前些日子一直帶著門徒搞研究,這種情況下進宮絕對是發生大事了。隻是這次與以往不同,居然怎麽都打聽不到,連大嘴巴程將軍那也口風很嚴,聖上咋跟我們百姓外道了呢。
每到年關都有大戲,慣來愛看霸王戲的百姓們已經習慣,眼瞅著就要過年才發生點事情還不讓知道,誰能理解我們抓肝撓肺的心情!不告訴俺們,俺們自己查,若說長安有什麽變化,那日王縣公急急送走了諸葛恪,據說出使倭國去了。
難道事情跟倭國有關?
瞧著百姓們好奇心太大,每每聽暗衛匯報百姓們猜測出什麽故事,李世民就牙疼。什麽諸葛恪被聖上所不容才給派走,不然誰會讓剛及冠的郎君出使它國,聽說倭國正打仗呢。就算不打仗也不是好地方,每期的《晉江文學報》我們都有看,那上麵的倭國板塊全是悲慘故事,可見他們百姓過得多苦。
從倭國收小說正經沒少花錢,起初那幾個小說家倒不費多少銀子,主要倭國小說家增加的速度太快,到倭國分裂前已經有上萬人。倭國戰亂李總也算鬆口氣,終於不用再出銀子買這些沒用的東西了。為了挽迴點損失,那些收來的故事都給李晉江投稿看能換來多少稿費。
言歸正傳,若百姓隻是懷疑李世民看不上諸葛恪倒沒什麽,李世民也確實討厭笑眯眯狐狸臉。重點在於百姓們猜測的原因,據說聖上想把自己的刁蠻閨女許配給人家被拒絕了,這才找由子讓人去送死。還有說諸葛恪前些日子剛及冠,南昌公主如今正單著,也許諸葛小郎君被她給盯上了。
結束一種流言的最好辦法就是製造新流言,正在李世民思索如何轉移百姓注意力的時候,新的消息自動送上門,還是大好事兒。
小內侍:“聖上,許老任滿從江南道迴來了!”
李世民一拍腦門,“趕緊吩咐讓許老迴家休息,他身體不好勿要折騰進宮,有什麽事情明日早朝再說。”
正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總結日,關於許老帶迴的大消息得好好說道說道,想來百姓們定然會欣喜著爭相討論。李世民可惜地看了看案上書寫的內容,既然有不錯的消息,他方才總結的內容就用不上了。
挺可惜!
好些人家不知道因為許老恰當的歸來時間讓他們逃過一劫,什麽誰家媳婦虐待兒媳、誰家兒子得了不足為外人道的病症、哪個大臣想算計哪個同僚怎麽出手的,雖然消息都不夠勁爆,但是耐不住一起撒出去。李總有些自得,沒想到平日喜好聽八卦也不算沒有用處。
次日早朝,在這過年的前一日,李世民再次看到滿朝文武哀怨的臉。暗咒這些人眼皮子淺,就因為沒了發動機不能造新船,成日擺個臭臉跟死了爹一樣。
視線從這些個不省心的身上移開,李世民將目光對準許老,“可算迴來了,自你走後朕每每都後悔自己衝動了。光想著好不容易得一大才者,卻昧著良心讓你年過古稀還折騰到江南道上任。每年收到你的奏報朕都開懷,唯獨擔憂你的身體健康。如今可好了,既然迴來就到民部任職吧,朕時刻看著你也好放心。”
許老是個實在人,做了一輩子農民,臨老才當官被委以重任。故此他自然不懂得官場那一套,更不了解李總的為人。這會兒聽李世民在這麽重要的日子什麽都沒說,唯獨先對他說著掏心窩關懷的話,許老感動得直掉眼淚。
許老的本事跟在場眾人都不衝突,再有他的功績所有人都能借光,如今看他被李世民三言兩語忽悠得當場哭起來,好些人內心都不免同情。李世民則是感慨,瞅瞅,這才是朕的忠臣。
民部尚書唐儉麵上也有光,許老可是他給找迴來的,功績跟民部也脫不開關係。
“聖上,許老在江南道任職功績可載史冊,其用祖上相傳書籍《神農》和王縣公給的方法結合使得水稻增產一倍。再有民部這幾年一直在不遺餘力推廣土豆、地瓜高產作物,據今年的收成來統計,大唐再無百姓會餓死!往常咱們怕百姓吃不飽飯,現在聖上該考慮多出來的糧食怎麽處理了!”
</br>
王玨和孟襄倒是沒參與到較勁行動中,兩人平日都是不上朝的主,朝堂上有什麽安排自然也輪不到咱說話。我們已經用行動表態,剩下的就不參與了。雖然說研究不成很可惜,我們可以轉移注意力玩別的。
李世民原本以為有海上貿易的誘惑,以及那個叫發動機的東西不止能裝在船上還能做跑得很快的車,這樣路上運輸速度必然加快,想來王玨不會放棄這個東西。沒想到等呀等,人家居然真玩別的去了,看似還不是裝模作樣。
消息時李泰帶迴去的,據說王縣公和孟巨子這迴在研究不走出家門也能跟友人聊天的東西。這個東西要做出來涉及到方方麵麵,兩學派準備最近幾年就搞這個大研究了。
這一下子,所有人都坐不住了。朝堂上,李世民整日被一群老大爺哀怨看著,不要太心塞。再有,消消火氣後李世民也覺得王玨的話有道理,便是他也不能保證李恪的心不會變。而倭國那個地方,按之前的商議是拿到地盤後要派不同陣營的人輪換過去任職,以此相互製衡又不許任職太久。
再有,受了委屈的李承幹也說出自己對弟弟的想法,什麽封地上的收益都給他,還讓他入朝為官參與朝政,這是一般王爺都沒有的待遇,便是老子對兒子也不過如此了。李總很愧疚,當然他沒有失去理智遷怒李恪,主要還是某些想讓李恪上位的人惹禍。
因那些人裏麵有在前隋任職而後又在李唐為官的大臣,人家沒有錯處、自己手上又拿不到對方把柄的情況下,李世民不能對他們下手。原因很簡單,之所以一直用著這些人就是為了讓那些曾經因為前隋跟李唐做過對的人安心。
若突然對一部分人下手,知道內情的還好,不知道的無辜者得以為局勢安穩後李世民要秋後算帳呢。介於李總的特殊體質,得有多少人誤解他從而去造反。最近朝堂上大臣們都說他任意妄為,若真能如此,他絕對不是讓兒子離開,而是動手除掉禍根。
無論怎樣事情已經發生,雖然足不出戶就能聊天的東西很好,但是俺們還是想要發動機!李總因為麵子問題不好直接道歉,他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好辦法。
“你們都誤會朕,之所以派吳王去倭國,是因為朕先前做了一個夢。夢中朕的先祖寫下一個恪字,正好朕正在為派誰去倭國而為難,如此便想著是先祖給的指引。”
李總這個說法把大家噁心透了!曆朝曆代都有借先祖託夢說事兒的,但是人家好歹用的是先帝,甚至於某個有大作為的已故皇帝。李家皇族,李淵算是唐朝的開創者,人家還活著呢托啥夢。你要說不是李淵,你家哪個先祖那麽能耐?
別管怎樣,這是聖上要和好的信號,大臣們也不端著了,紛紛表示之前誤會了聖上。
之後,所有人都等待著王、孟二人的反應。
沒想到兩人竟親自上朝來,王玨還帶著他的弟子諸葛恪。對於王玨比較了解的人,比如孔穎達、虞世南這樣的,還有腦迴路相近的人都想到王玨要做什麽了。
李世民聽說王玨和孟襄上朝還挺得意,覺得到底是一直幫助他的忠臣,朕給個信號就巴巴來了。結果看到諸葛恪時腦仁嗡一下,他倒沒想出緣由,主要這個少年每次出現都讓他窩火。
內侍按常規:“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微臣有事奏!”
“王縣公請說。”
“聽聞聖上的夢,微臣覺得必然是先祖託夢。”王玨停頓,李世民開懷,以為王玨倒戈要幫他呢。然而王玨話鋒一轉,“想來李家先祖說的人應該是我弟子諸葛恪,諸葛家的人有多大本事自然不用多說,何況我這個弟子是繼諸葛孔明後又一個諸葛家的驕傲。”
“噗哈哈哈哈!!!”好些人沒忍住,捂嘴偷笑。
李世民瞅著諸葛恪笑眯眯的狐狸臉,氣得牙癢癢。什麽寫個恪字,這事兒是他自己瞎編的,可是再反悔又太打臉。咋整,總不能派這個少年去主事吧?
侯君集立刻站出來,“原來如此,既然弄錯了,還請聖上下旨換迴吳王!”
他一開頭,又有一群人開始嗷嗷叫。
李世民快瘋了,不知道侯君集最近犯得什麽病,也沒聽說吳王得罪他呀。
“朕不能確定先祖說的是誰,不若將諸葛恪也派過去如何?再有程咬金的弟子程鐵牛,他倭國語學得不錯,讓他也過去吧。”
程鐵牛涉及的是對倭國計劃,他過去大家自然都答應。看來聖上鐵了心要讓吳王留在倭國一陣子,如此一來再對著幹也無用,不若幫諸葛恪爭取些權利好讓他過去製衡李恪。
諸葛恪這個殺器原本還要多教一陣子,現在放出去對別人來說太危險,王玨也是沒有辦法才如此。派諸葛恪去倭國,王玨給出兩個指示。一是按商議好的執行對倭國計劃,二是若吳王有異動便讓他長期臥床,然後把大權奪過來。
奪。權什麽的不是隨便說說,在王玨的爭取下、諸位大臣的力薦下,除了李恪以外諸葛恪就是說話最好使的人。未免過去後被架空,隨行的還有王家侍衛以及墨家能手,另程咬金等瞧李恪不順眼的也都給諸葛恪送去親兵。
人家奮鬥半輩子才能得到的地位和人手,諸葛恪一下子就整配齊了。除了不太願意離開老師和師兄們,諸葛恪對這次的任務沒什麽挑剔。朝廷的對倭政策是先讓他們對內征戰,再以最小的代價占領人家的土地。那麽,年數不會少。
諸葛恪自然不願意在倭國待太久,他尋思著之所以被派倭國全是因為李恪,等想走的時候從他身上下手就可以了。由於事件緊急,諸葛恪迅速整裝離開,他從長安出來一路都想著怎麽能快點把吳王弄迴大唐還不被聖上遷怒。
第289章年末大戲
李總很鬱悶,本以為派諸葛恪去倭國後之前的事情算告一段落,沒想到王玨和孟襄迴到南山竟繼續研究什麽通訊工具,好似完全忘記發動機的事情一般。有心問問大兒子,結果兒子鬧別扭直接住在南山了。
沒辦法,李世民又將視線轉向二兒子,一問才知道也跑南山住著去了。給李世民氣得在長孫皇後寢宮罵了很久,罵完不孝子一個個不省心再罵王寡婦克夫命。他不知道的是,有更多人在罵他,若不是聖上出麽蛾子,王縣公如何會銷毀研究成果。
不用說,人家定然是傷心呢。再有,東西已經銷毀,擱誰身上都不能心平氣和。尤其王縣公也算出名的脾氣大,她能心平氣和再將銷毀的東西做一遍才怪,還是等過完年讓對方消消氣再勸解吧。瞧人家大臣們多想得開,主要李總太在意自己君主的顏麵被踩。
百姓們也不開懷,王縣公和孟巨子慣來不上早朝,兩人前些日子一直帶著門徒搞研究,這種情況下進宮絕對是發生大事了。隻是這次與以往不同,居然怎麽都打聽不到,連大嘴巴程將軍那也口風很嚴,聖上咋跟我們百姓外道了呢。
每到年關都有大戲,慣來愛看霸王戲的百姓們已經習慣,眼瞅著就要過年才發生點事情還不讓知道,誰能理解我們抓肝撓肺的心情!不告訴俺們,俺們自己查,若說長安有什麽變化,那日王縣公急急送走了諸葛恪,據說出使倭國去了。
難道事情跟倭國有關?
瞧著百姓們好奇心太大,每每聽暗衛匯報百姓們猜測出什麽故事,李世民就牙疼。什麽諸葛恪被聖上所不容才給派走,不然誰會讓剛及冠的郎君出使它國,聽說倭國正打仗呢。就算不打仗也不是好地方,每期的《晉江文學報》我們都有看,那上麵的倭國板塊全是悲慘故事,可見他們百姓過得多苦。
從倭國收小說正經沒少花錢,起初那幾個小說家倒不費多少銀子,主要倭國小說家增加的速度太快,到倭國分裂前已經有上萬人。倭國戰亂李總也算鬆口氣,終於不用再出銀子買這些沒用的東西了。為了挽迴點損失,那些收來的故事都給李晉江投稿看能換來多少稿費。
言歸正傳,若百姓隻是懷疑李世民看不上諸葛恪倒沒什麽,李世民也確實討厭笑眯眯狐狸臉。重點在於百姓們猜測的原因,據說聖上想把自己的刁蠻閨女許配給人家被拒絕了,這才找由子讓人去送死。還有說諸葛恪前些日子剛及冠,南昌公主如今正單著,也許諸葛小郎君被她給盯上了。
結束一種流言的最好辦法就是製造新流言,正在李世民思索如何轉移百姓注意力的時候,新的消息自動送上門,還是大好事兒。
小內侍:“聖上,許老任滿從江南道迴來了!”
李世民一拍腦門,“趕緊吩咐讓許老迴家休息,他身體不好勿要折騰進宮,有什麽事情明日早朝再說。”
正好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總結日,關於許老帶迴的大消息得好好說道說道,想來百姓們定然會欣喜著爭相討論。李世民可惜地看了看案上書寫的內容,既然有不錯的消息,他方才總結的內容就用不上了。
挺可惜!
好些人家不知道因為許老恰當的歸來時間讓他們逃過一劫,什麽誰家媳婦虐待兒媳、誰家兒子得了不足為外人道的病症、哪個大臣想算計哪個同僚怎麽出手的,雖然消息都不夠勁爆,但是耐不住一起撒出去。李總有些自得,沒想到平日喜好聽八卦也不算沒有用處。
次日早朝,在這過年的前一日,李世民再次看到滿朝文武哀怨的臉。暗咒這些人眼皮子淺,就因為沒了發動機不能造新船,成日擺個臭臉跟死了爹一樣。
視線從這些個不省心的身上移開,李世民將目光對準許老,“可算迴來了,自你走後朕每每都後悔自己衝動了。光想著好不容易得一大才者,卻昧著良心讓你年過古稀還折騰到江南道上任。每年收到你的奏報朕都開懷,唯獨擔憂你的身體健康。如今可好了,既然迴來就到民部任職吧,朕時刻看著你也好放心。”
許老是個實在人,做了一輩子農民,臨老才當官被委以重任。故此他自然不懂得官場那一套,更不了解李總的為人。這會兒聽李世民在這麽重要的日子什麽都沒說,唯獨先對他說著掏心窩關懷的話,許老感動得直掉眼淚。
許老的本事跟在場眾人都不衝突,再有他的功績所有人都能借光,如今看他被李世民三言兩語忽悠得當場哭起來,好些人內心都不免同情。李世民則是感慨,瞅瞅,這才是朕的忠臣。
民部尚書唐儉麵上也有光,許老可是他給找迴來的,功績跟民部也脫不開關係。
“聖上,許老在江南道任職功績可載史冊,其用祖上相傳書籍《神農》和王縣公給的方法結合使得水稻增產一倍。再有民部這幾年一直在不遺餘力推廣土豆、地瓜高產作物,據今年的收成來統計,大唐再無百姓會餓死!往常咱們怕百姓吃不飽飯,現在聖上該考慮多出來的糧食怎麽處理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