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漣水縣命案以及使團的人看到李晉江得到箱子,現在所有大唐上層都知道龜殼的事情。與李世民一樣,他們都想到寶藏,尤其那些遺憾沒得到和氏璧的世家更是在猶豫要不要插一腳,聽王玨這麽說他們更躊躇起來。


    首位上坐著的李世民臉憋得通紅,王玨當眾提出他肯定不能模稜兩可忽悠過去。想著自己雖然總是倒黴但亦總是能逃過並得到好處,自認是天賜之主的某人一咬牙說道:“朕的為人王縣公還不知道嘛,怎麽會無故遷怒大臣。說說,那第二件事情是什麽?”


    好多人砸吧嘴,這是為了龜殼的秘密豁出去了。瞧著李世民狼似的樣子,那些動心思的人都有點歇菜,聖上這麽豁出去若咱跟著做手腳肯定不是賠點錢降降職位就能了事的,還是憋著吧。


    王玨好似沒注意到李世民的大紅臉一般,她瞅了眼薑濤說道:“想必聖上已經聽聞此人身份,微臣今日是來引薦人才的。”


    還好,不是給李晉江要爵位就成!人才誰不想要,昨日已經聽大兒子說過薑濤在漣水縣的作為以及他跟著去高句麗和百濟後如何發揮作用,這樣的大才者李世民自然要收入麾下。當然,關於民間傳聞出世得送大禮的事情很讓李總鬱悶,雖然他心裏是這麽期待,但是被人看透並且因為沒好禮物不敢上門真弄得挺尷尬。


    既然大兒子早就放消息出去扭轉謠言內容,李總決定不去記住這個讓他顏麵受挫的事情。露出一個大灰狼誘拐小白兔的笑容,李世民對薑濤說道:“王縣公早在信中提過薑郎君,太子也很推崇先生,您可願入朝為朕做事?”


    “因為聖上,我們這些人才能再次走於陽光下。聖上的大恩沒齒難忘,糙民自然願意為聖上效犬馬之勞。”薑濤麵上全是感激,將內心裏的一分表現出十分來。


    王玨翻白眼,這哪裏是小白兔,完全是喜洋洋。


    其餘人有點無奈,不會又是一個趙德言吧?!


    是不是,試探一下就知道了,房玄齡撫須笑道:“恭喜聖上又得良才!不知薑郎君擅長什麽,想到何處任職?”


    重點來了,所有人都進入狀態。姓薑的最好別想搶俺們飯碗,不然俺們定然要想對策收拾他。


    薑濤把昨日在墨家說的話又說出,之後補充道:“主要糙民閑散慣了,若要像眾位大臣一樣整日勞累往後沒準要想辦法偷懶,不如給個閑職到用得著糙民的時候隨時召喚。”


    算你小子識相!文官們集體鬆口氣,看來這小子是想跟武將混。與王玨想得一樣,薑濤出現後這些入得了朝堂的人早就開始調查他,對於這樣有本事又不跟他們爭搶功勞的人自然人人都想要。


    隨後,武將大戰再次開始。


    程咬金一拍巴掌,“薑郎君一路跟我兒子相處甚好,我比你年長一些,往後就跟哥哥混吧。”


    秦瓊立刻嗆聲:“程咬金你不要臉,就你這樣成日惹禍的人誰跟你混誰倒黴!”


    平日程咬金和秦瓊關係最好,搶人的時候反而兩人先幹上了,什麽說好做一輩子的兄弟完全是忽悠人。瞅著有資格搶人的都在嗷嗷叫,難得侯君集一聲都沒出。他覺得吧,薑郎君雖然要往他們這邊靠攏但怎麽說也是文化人,人家肯定看不上大聲嚷嚷的那些。


    侯君集悄悄整理一下儀容,調整站姿擺威武造型,待薑濤與他對視時作高深莫測狀沖對方微微一笑。他打算做一個威武安靜的美男子跟那些傻瓜區分開,到時再第一時間上門拜訪,想來王縣公也會說些好話,這人不就弄來了嘛。


    在薑濤眼裏,除了一群沒文化的大漢在嗷嗷叫,還有一個醜八怪挺胸脯沖他皮笑肉不笑。侯君集確實如願引起人家注意,薑濤一直琢磨自己什麽時候得罪的這位。


    已經下狠心得到龜殼,李世民自然不願意繼續耗時間,待會兒還要跟王玨單獨聊聊呢。將嚷嚷的漢子們瞪退,李世民衝著孟襄問道:“孟巨子今日上朝有什麽事情?”


    “微臣許久未見聖上,聽說友人要上朝便厚顏結伴而來。”


    說得好聽,不就是來看熱鬧嘛。大家都不信,隻有李世民相信自己魅力太大都讓臣子想念了。想想關於造船的事情墨家一直全力幫忙,李世民一開口便是一堆誇讚話。


    給薑濤在長安賜個宅子,又吩咐他想去誰那任職跟眾位將軍商量就成,之後毫無意外趕緊宣布退朝。王玨和孟襄這樣沒有義氣的人,見薑濤被武將們圍住假裝看不到,二人邊聊天邊往李世民的書房走,仿佛真的沒看到薑濤求救的眼神。


    來到書房,李世民已經喝著茶等在那。二人先是毫無保留的說了自己對龜殼圖案的看法,之後王玨開始問不能在朝堂說的事情,“聖上,關於漣水縣兇殺案的事情您怎麽看?”


    王玨問得委婉,其實就是問準備怎麽對李家。之前藉機抹黑她名聲是一件事情,這次又不知道為什麽跑黃文任職的地方弄商隊,李家的行為怎麽那麽詭異。


    “還在查,已經有眉目了,朕正在監視一些人。你放心,以後李家不會再對你們做什麽,朕已經想好怎麽保全宗族並讓他們收起爪子。”


    瞧李世民滿臉自信,王玨也就沒再說什麽,畢竟李家是真的經商湊巧去漣水縣還是有所圖謀,她並沒有證據。由於對李世民的了解,越是親近的人這樣無腦惹事越會被收拾的很慘,王玨一點沒覺得他是找藉口要放過李家。


    “那就好,微臣就想著安靜過日子。之前約了孔師他們吃飯,若聖上沒有事情微臣便告退了。”


    “去吧去吧,孔師他們肯定想念你了。”趕緊走,朕要研究龜殼呢。


    早朝前已經跟孔穎達等文官約好下朝後大家去客棧吃飯聯絡一下感情,既然選在客棧自然是沒準備說什麽重要事情,大家都理解為王玨剛迴來請關係近些的人聚一下。至於為什麽沒選在南山,肯定是不想讓大家一來一迴折騰。


    其實,王玨是有另一番打算,不然肯定提前約個日子準備好豐盛美食招待友人。


    王玨和孟襄沒在李世民的書房待多會兒,他們到客棧時剛好相約的人換完常服湊齊。大家很默契聊了些趣事,王玨也說著行路時的風土人情。除了哄起氣氛聊天,從來都是喝酒隨意的王玨居然跟孟襄配合著給人灌酒。


    似孔穎達和虞世南這樣年齡大的肯定是隨意,今日的主要目標是蘇亶。不能讓人看出是針對蘇亶,這樣一來王玨和孟襄都沒少喝,最後終於灌倒一片。


    要出城剛好順路經過蘇亶家,王玨和孟襄很自然地跟扶著蘇亶的僕從一起離開。咱們關係那麽好,到人家門口肯定要進去看看吧。孟襄以不放心蘇亶為理由繼續跟進送到內院,這樣一來無人招待的王玨因為性別原因毫無意外等來蘇亶的妻女。


    看到蘇大娘子那一刻王玨深吸一口氣,見到正主一切都好辦了。


    作者有話要說:


    第275章真熱鬧


    話說王玨帶隊去鄰居那作妖,他們離開的時候倒沒什麽,待他們到達漣水縣時事情才爆發。也是趕巧,由於高句麗、百濟、倭國部分使者在長安鬥毆導致參與者全亡,高句麗和百濟剩餘的使團成員都決定送信迴去讓大王決定該怎麽辦,迴去報信的人正趕上事件爆發。


    事件緊急,被派迴的高句麗和百濟使者一路同行,他們各自迴國後都被國內情況震驚了。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大事,各處百姓都惶恐不安的樣子。怕大王可能不知道地方上發生什麽事情,便是在著急迴去稟報情況,兩國使者還是不約而同在路上停住打聽情況。


    這一打聽可不得了,差點沒給嚇跪了。最近發生的轟動事件,全國好些人家的牲畜開始大麵積死亡,前些日子百姓在各處挖出老天示警的大石,上麵寫著:大王不仁,降禍於民。


    古人多迷信,曆史上什麽託夢、示警之類的,但凡轟動都少不了後續的或造反或流血事件。為啥這種招式頻繁被使用?為啥每次動蕩都離不開這個手段?有用唄!!!


    無論哪個國家,對百姓來說最在意的都不是誰當君主,而是能不能溫飽。王玨本來是想向農作物下手,但是想想到底狠不下心。她的目的是製造混亂和恐慌,想來從牲畜下手應該也能達到目的。


    得知發生這麽大的事情,被派出的使者不敢停留都往都城趕。越是臨近都城守備越嚴,當然百姓們也不似外圍地段百姓那般惶恐,至於是不是因畏懼才如此就不好說了。


    待到達都城,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將長安發生的事件稟報給大王。高句麗和百濟的皇宅內都聚集著大臣在商討怎麽應對發生的事件,以及猜測事情是誰做的。本來就夠糟心的了,又聽說長安發生的事情簡直是倒黴起來停不住。


    “事情發生在長安,要我說就是唐人做的!”


    “我不同意,肯定是倭國人使壞,他們是為忍者的事情報複。”


    “忍者的事情不是我們做的,倭國人栽贓還敢再有動作?!”


    “誰知道是不是有誰私下行動或者百濟的人所為,我們這些人就是遭了無妄之災。”


    “怎麽沒有人懷疑新羅,他們可是一點都沒遭難!”


    迴來送信的不是正使,屋裏吵架這些各個都能秒了他,將長安發生的事件和迴國路上見聞說出後使者就開始閉嘴裝鵪鶉,免得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既然沒被趕出去,可得趁機聽聽他們準備怎麽處理國內突發事件,等到長安好跟上司稟報情況。


    這是高句麗都城的情況,百濟送信使者遇到的情況基本與他的難兄相同。


    聽著臣子們爭吵,高句麗王一直皺眉不出聲。他覺得事情不像唐人所為,倭國人倒是有可能,若真是這樣說明他們當初斬殺高句麗和百濟的使者不是找替死鬼而是真的發現傳信證據。如果是這樣,那個私下活動的人是誰,是高句麗的人還是百濟的?


    除去倭國,更有可能的應該是新羅。發生事件之初,高句麗王第一時間派人去百濟和新羅打探情況,結果百濟的遭遇和他們相同,而新羅則一點事情都沒有。一般來說三國對峙的情況如果隻一國沒遇到事情很容易被懷疑,這樣看來又像栽贓,然而若真是新羅人認為有唐人撐腰有恃無恐呢?


    無論怎麽說,不管這個事情是不是倭國人所為都不能將事件引向他們。原因很簡單,便是高句麗和百濟聯合去攻打倭國也要大傷元氣,又有新羅在一旁盯著,這種戰爭一定不能打。對於政客來說,重點不是誰動手,而是如何做能避免危機甚至從中得到好處。


    高句麗王一直沒忘記跟程鐵牛之間的交易,如果要刺殺蘇我家族的人何不再跟天皇展開合作。這樣既能與天皇共同行動減少己方傷亡,又能讓天皇因此欠下人情,還能拿到程鐵牛給的好處,真是一箭三雕的好計謀。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