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國內,這正是一個攻打新羅的好藉口。想來百濟王應該也這麽想,他們完全可以借著這次的理由按早計劃好的那樣聯合吞掉新羅。至於滅掉新羅後,天皇欠了人情可以找他派兵支持,到時候在倭國人的幫助下再滅掉百濟,如此不就統一了嘛。


    高句麗王縷清思路後像打雞血一樣興奮,原本畏懼大唐幫著新羅才不好動手,如果能製造確鑿證據將事件指向新羅,那麽他們出兵理由十分充足的情況下唐人應該不好再幫助新羅。


    百濟王的想法跟高句麗王相同,他們想的都是先聯合幹掉新羅,之後再幹掉所謂的合作夥伴。讓百濟王猶豫的是,要不要再聯繫倭國人。天皇上次的做法很讓人心寒,他們以前之所以聯繫天皇就是怕攻打新羅的時候唐人插手,若真如此肯定要搬救兵。


    將想法說出得到臣下的讚賞後,大家再次糾結起長安的鬥毆事件。這真是個難題,當時沒有圍觀全程事件的人,高句麗和百濟兩國加起來參與鬥毆的人比倭國多,這種情況下還跟對方同歸於盡真的很丟人。


    “事情發生在長安,大唐作為未參與的一方想來必會公正判罰,還是將事情拜託給他們辦吧。”若按往常來說兩國人肯定要在之後的日子將倭國使者弄死,然而現在不確定倭國是否願意幫忙打新羅,為了長久利益必須要忍!


    得到準確答覆後,兩國使者再次快馬加鞭往長安趕。


    至於倭國人,他們往返一次沒準全都要折損在路上,不能往迴送信的情況下隻能求助於唐人庇護。他們是這麽想的,再怎麽說咱的把柄在王縣公手中握著,之前因為威脅也透露出倭國內部情況,如今遇難了自然希望唐人看在他們曾經的良好表現保住他們。


    再看南山。迴來見過友人後,王玨除了偶爾陪漣水縣李家人四處逛逛,剩下時間幾乎都在捉緊備課。主要娃子們各種學的東西都有不同,這樣一來備課也是備好幾份。


    除了忙新課程的事情,最近王思源總是殷勤地在王玨附近晃。王玨認為雖然已經見過蘇大娘子,但是現在就提出結親未免太著相,還是再找機會上門幾次多接觸一下才好。畢竟關於蘇大娘子的事情都是聽王思源說,誰知道是否與那夢中相同。


    王玨在山頂向山下望,王思源暗搓搓靠近,“姑姑,姑姑,侄兒昨晚夢到蘇大娘子跟別人成親了!”


    真無奈,出來透氣的時候又被跟上了。王玨想迴頭訓斥侄兒一頓,整日成親成親的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大齡剩男呢。不過,沒等她做呢,很快就被轉移注意。她看到高句麗和百濟的使者快馬從官道過去,瞧那著急樣子應該是兩國已經收到‘禮物’了。


    王玨溜達完,想到自己給高句麗和百濟弄出的亂子,很是在內心幸災樂禍一番。她本打算繼續迴去幹活,沒想到又被南山下的大吼聲叫住。


    “王縣公,我們帶金子迴來了!”


    “王縣公,我們占領土地了!”


    這個模式太熟悉,出海的大隊伍迴來了!不願意讓他國人知道出海撈金的事情,王玨趕緊下山讓出海團隊先待在南山,等問完聖上如何安排再動作。


    作者有話要說:


    第276章妖魔鬼怪


    本來嘛,瞧著三國使者成天吵,大家閑來無事也樂得看熱鬧。待聽到王玨派人傳信來,得知出海的大隊伍迴來了,連研究龜殼的李世民也被轉移注意力。王縣公說得有道理,不能讓它國知道海外無主大陸的事情,現在的要緊事就是趕快把人打發走。


    倭國使者倒沒什麽,咱們手握他們的把柄並且就沒打算讓他們在有生之年離開大唐。高句麗和百濟就不同了,趕緊麻溜滾蛋。好嘛,這幫人說得容易,快去結案,咋結?


    李道宗終於知道往日崔智賢的苦了,這個事情明擺著聖上下黑手,他沒有物證沒有人證,原本的計劃就是在中間和稀泥,等他們受不了也就離開自行解決了。李道宗邊往衙門走邊琢磨,現在要快速結案,得想個法子趕緊做到。


    老天總不會可一個人糟踐,李道宗剛走到刑部門口衙役就帶來好消息,“高句麗和百濟迴去送消息的使者迴來了,如今兩國正使在堂內等著,亦找人去帶來倭國使者。”


    瞌睡來了有人給送枕頭,李道宗期待他們能給自己帶來好消息。趕巧,他剛往內堂走,倭國使者來了。涉案人員都到齊,開撕吧。


    由於人家是它國使者並且沒參與案件,也不能像審犯人一般的模式。李道宗進入堂內吩咐衙役拿來案榻,除了沒有茶,弄得像茶話會一般。


    假裝沒感受到劍拔弩張的氣氛,李道宗微笑著說道:“不是我不斷案,眾位都知道案情發生時的特殊情況,將心比心這事兒擱誰身上都不好做,我總不能沒有證據的情況下瞎冤枉誰吧。”說完看向明顯坐得比較靠攏的高句麗人和百濟人,“聽說送信的人迴來了,兩國大王有什麽說法?”


    高句麗正使迴答道:“大王亦了解唐人的難處,他已經召我們迴國,這個事情我們三國自行解決。”


    百濟正使接話道:“我們大王也是這個意思。”


    兩國大王確實如此吩咐,誰都知道這個案子唐人不會給判,既然如此還留下幹嘛,萬一再生出別的事情可就麻煩了。被李世民敲詐敲得肉疼,兩國大王都怕他們的人留在大唐的時候再發生別的事情被牽連。


    對於兩國使者來說,國內發生那麽大的事情必然要趕緊迴去。不說使團中有各個家族的人,就是正使在國內也是叫得上名號的人。什麽大王不仁降禍百姓,通常遇到自然災害不是大王懺悔就是找替死鬼,若不趕緊迴去被當成替死鬼怎麽辦。


    王玨在兩國做的缺德事兒迴來後隻拜訪孟襄和李世民的時候說過,李道宗隻知道王玨去過人家那卻不知道她做了什麽,不然方才也不會愁成那樣。甭管如何,瞅著兩國正使的意思都是想迴國,得償所願的李道宗笑著說道:“感謝你們大王的善解人意,不然我這個官位都不保了,此事我必記在心上。”


    瞧著李道宗說得真誠,以為無意間讓他承了人情,這對兩國正使來說也算意外之喜。正要告別的時候,見同坐的倭國人滿麵掩飾不住的喜意,兩國使者氣得牙癢癢。


    “你們有什麽好高興,這事兒沒完!”


    “現在不追究隻是不想給李尚書添麻煩,你們且等著吧!”


    放狠話的時候還不忘向李道宗扔人情,由於著急迴國,兩國人又跟李道宗客氣幾句便匆匆離去。他們離開,倭國人可沒走,“李尚書,不知我們拖商隊送的信怎麽樣了?”


    李道宗忍笑,他露出推心置腹的表情,“聖上說了,他們兩國向來不懷好意,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都相信是他們挑釁讓倭國人不得不拔刀血戰。但是你們也知道,由於沒有證據不能明麵上幫忙。商隊已經離開,聖上特意交代他們定要保管好信件。除了你們的信,還有聖上給天皇的私信,那信我有幸看過,內裏幫你們說好話呢。”


    倭國正使滿臉感激,“感謝聖上,如此仁君真是救我們於水火。聽李尚書如此說,我們算是放心了,這些日子實在是勞煩您。”


    李道宗一臉神秘地說道:“自己人客氣什麽!跟你們透露個事情,你們不是要學習大唐文化嘛,聖上說過些日子找大儒專門給你們授課!”


    瞧著倭國人滿麵驚喜和不可置信,李道宗暗道:王縣公主動要求給你們寫課本,榮幸吧。好好享受,此等榮幸我們這些普通人可無福消受。


    倭國人這迴是真感激了,已經忘記不能跟正使搶話,所有在場倭國使者都發出感嘆的聲音:“這,這真是不知該說什麽好,我們這些人何德何能呀!”


    李道宗再次推心置腹,“機會要好好珍惜,便是唐人也隻有我們這樣人家的孩子能得大儒授課。感覺你們使團中有人唐語說得不好,在此之前還是多學學,不然讓大儒教習字豈不是浪費?案件解決,我要去皇宮稟報聖上,不若咱們一齊離開?”


    倭國正使豪慡說道:“對對,李尚書有正事要做,我等就不打擾您了。感謝您告訴我們消息,日後但凡有事兒盡管找我們。”


    一番對話讓雙方都很滿意。倭國人覺得雖然還沒接觸到他們想要的技術類知識,但是關於教育與治國類也是也是他們國內急需,如此有了好的開頭別的還遠嗎!李道宗之所以賣好是因為李世民將監視這些人活兒交給他了,對於李道宗來說兩方交好有助於日後工作。


    等李道宗趕去皇宮把事情一說,文武官員們被召都嗷嗷往過趕,速度就跟得到消息要攻打突厥那日一樣快。又是訂船又是囤積貨物,等的不就是這個時候嘛。


    王玨見高句麗和百濟的使者從官道上快馬離開,猜測自己做的事情估計已經事發。不用李世民派人通傳,王玨第一時間帶著歸來的船員們和大批黃金、貨物進城。至於屬於南山的貨物當然已經扣下,墨家的也第一時間拿走了,朝堂上那些隻認錢的我們可信不過他們的人品。


    人員到齊,往外殿外望去大批貨物看得人眼饞,大家都希望箱子內裝的全是黃金!


    李世民砸吧砸吧嘴,這些個沒見識的真給朕丟臉,“之前半路迴來的人已經說了海外情況,你們可還有什麽要補充?”


    派出的航海員中除了墨家人離開剩下的都在,其中一半是李世民的人。這種時候各家族的人自然不敢率先說話,還是代表李世民出海的內侍先站出來,“迴聖上,我們按王縣公給的地圖找到她所說的每塊大陸,其上情況也跟王縣公說得一樣。航海過程中,我們完善了航海圖,也帶迴部分大陸的地圖。”


    聽他這麽說,大部分官員都麵露不滿,出去這麽久怎麽才帶迴部分地圖?


    被文官瞪著還好,見有的武將已經握拳,發言那位趕緊補充,“去的人不少,要有人看管貨物還要有人跟當地土著做交易,能派出查看地形的人實在不多。而且,我們最後發現的那塊大陸麵積比咱們大唐還大,憑我們這些人真的勘探不完!”


    他說完,又有李世民派出的暗衛站出來說話,“確實如此!這次有一半人留在各個大陸勘探地形,待我們再迴去能得到更多關於新大陸的消息。如王縣公所說,那些大陸上的土著連國家都沒形成,聖上乃天太上老君認可的國君合該帶領他們走向新生活。”


    看人家多懂得說話的藝術,占領地盤都說得像做好事一般。至於太上老君啥滴,這位是真不知道內裏的緣由,至今大部分人都以為真的是太上老君給李世民託夢呢。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