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王玨話音落,大殿內再一次安靜下來,大家都在分析她話內的可信性。主要在於她要怎麽變廢為寶,海外是否真的對她所製物品有需求,能否像她說的做到用廢換寶。


    若真能做到如此,那偶爾發生的小範圍暴動又算得了什麽,這完全是不用武力而是以計謀瓦解敵人的有效辦法。再聯想到王玨從歸唐後的一係列神奇表現,與她平日從不無的放矢的為人處事方法,少有人對她說的變廢為寶再存有疑慮。


    想明白後,大家看著王玨的眼神與表情也各不相同。程咬金咧嘴直搓手,這傢夥把王縣伯給厲害的,幾句話間就是一個滅族計謀呀。李孝恭和房玄齡也開心,兒子交給王縣伯這樣的人,就算不成人精也能做到無人敢惹了,就衝著有如此老師和大師兄擋在前麵,對他們下手都得仔細思量。


    大家皆有意動,尤其是聽到換黃金後,那些保守派都保守不住了。隻有李世民依然眉頭緊鎖,他心裏想的是一個王玨沒提到的問題。咳,都怪老天太看重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嘛,所以總有一些造反的想苦他筋骨。


    若在平日也就算了,如果趕上戰時又有境內的不安定因素在,那時造反對朝廷來說還是會行成很大威脅的。他也不是有被害妄想症,就王老大一家的死而收上來的手中留書,使得他對某個人充滿濃濃的懷疑。


    結果派人探查之下,發現那人果真有異動。若不是王老大家的事情,真的很難發現此人有什麽不同尋常。李世民接到探子的迴報後那幾日簡直是寢食難安,他控製不住自己去思考一個問題,似這樣隱藏起來的狼子還有多少?那些平日以他為主的人,看似謙恭忠誠又有多少是暗藏禍心的?


    王玨自然不知道李世民的內心活動,她瞧著上首那位聽到解釋後依然不動,也是非常詫異茫然。按她腦中的幻想,李總現在應該想像出他稱霸大陸的情景才對,怎麽會如此呢?


    大臣們也急啊,首先如果能滅掉突厥,那得是多大功績呀。再有那海外黃金的事情,他們都跟墨家下了訂單準備下次出海呢,變廢為寶什麽的不要太有吸引力。然而,就算他們再贊同王玨的說法,也得聖上點頭不是?


    不知道老大又犯了什麽精神病,咱們先來探探底。最近被程咬金他們坑慘的崔智賢,瞧著那些在朝的世家子都把眼神往自己這邊飄,他隻能硬著頭皮往前站。沒辦法,享受了大唐第一世家的地位,必然要在某些類似於這樣的時刻做出表率來。


    “聖上,微臣覺得王縣伯的想法很好。隻是微臣見識淺薄,許是還有沒顧慮周全的地方,您可否指點一二?”這話說得崔智賢膽戰心驚,實在是沒有臣下逼迫聖上說話的道理。


    大臣們都隱晦地讚賞著崔智賢,隻有百家派與墨家派的人怒視他。去你娘的見識淺薄,我們研究出來的東西管你什麽事兒呀,用得著你小子貶低賣好?你等著,這事兒沒完!


    崔智賢滿臉崇拜地看著李世民,好似一個求學者等待老師的答案一樣。那虔誠的眼神看得大家想吐,其實他自己心裏也不好受,但是演戲演全套啊。他剛才用餘光看到某些人憤怒的表情,這個時候必然要抱緊老大的大腿。


    李世民心裏苦啊,這幫人太不是東西了,人家不願意說話偏讓人說。你讓他說啥,他能說總有刁民想害朕嗎?!王玨也是的,大家關係那麽好,怎麽就不考慮考慮關於他的外在因素呢!


    得,王玨確實沒考慮到,但他這便秘一樣的作態,倒是讓一些近臣在這會兒時間裏琢磨出答案了。長孫無忌與李績是打死都不動彈,開玩笑呢,閨女親事還沒辦。房玄齡那樣的也幹瞪眼,自家兒子也是百家派的,咱不上。


    大家相互對視下,最後杜如晦硬著頭皮站出來了,反正咱得罪王縣伯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不怕再攢點仇恨值。他舔了舔嘴唇露出一個牽強的笑容,“王縣伯的方法雖然很好,但是咱們大唐初建還有些反骨者好造反,恐怕不適合將外族放在關內呀。”


    我去,原來是因為這個!好些沒想明白李世民為何一直不說話的人,聽到杜如晦的說辭全都恍悟了。便是沒有忍不住發笑的都趕緊低下頭,就怕這個時候看上麵那位,讓他的小心眼對咱產生啥不好的想法。


    不提的話咱還真沒仔細思索這個事情,這自聖上繼位以來可真是不少人造反,先前柴紹不是剛平了個梁師都迴來嘛。這人跟人也是真沒法兒比,曆朝曆代都沒出現過這麽招人恨的帝王,聖上真是非常人啊。


    王玨也有點懵,狼狽三人組皆是張大嘴巴對視,他們確實是沒考慮到此點。也不是說沒考慮造反者,隻是似聖上在位期間的這種頻繁造反情況還真沒考慮到。人都容易受外界影響,若大唐境內頻繁出現反賊,也保不齊那些外族百姓會動了心思。


    有一物,王玨並不希望它提前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為了這次戰爭她也隻是秘密製造了一點兒,並且想著事後無論誰問都不給出配方。然而在眼前的情況下,瞧著李世民那豁出臉麵的表情,明顯的若沒有良好的應對頻繁造反策略,他就會放棄王玨提出的計劃。


    也能理解李總的想法,無論是對內的善民政策也好,對外的擴張計劃也罷,都要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保證他的地位穩不動搖,保證李家的江山不受到威脅才行。


    權衡利弊下,王玨唿出一口濁氣,嚴肅著臉再次上前說道:“微臣有一物,若用於戰場殺傷力極大,隻是此物實在有傷天和,再者被敵人知道配方也是極大的隱患。”


    臥槽,王縣伯到底有多少好東西呀!聽到大殺傷力武器幾個字,好些武將的眼睛開始冒賊光。有這樣的東西在,首先能少死不少士兵,其次若此武器真的有那麽厲害,開疆擴土啥滴那都不是夢!文官也高興,你們武將要功績就拿去,地方打下來之後得要我們治理吧?


    文武大臣都樂了,李世民更是不知在幻想什麽,臉上呈現出複雜的賤笑表情。如果要形容現在殿中的情景,給他們配上那首《我的未來不是夢》就最貼切了。


    “王縣伯怎麽不早說呢,朕覺得你的提議非常好!若有如此安排,咱們調兵遣將便要細細準備了。”李世民厚著臉皮自己一頓嘿嘿,完全不在意那些大臣可能在心中怎麽詆毀自己。


    知道黃文在頡利身邊的人雖不多也還是有幾個,李績上前驕傲地說道:“關於如何勸說頡利所部百姓的事情並不太難,隻要此戰能獲勝一切都好說。”


    李世民心裏又不是滋味了,瞧人家這老丈人做的,女婿還沒立功呢就趕緊出來提醒。李總親緣薄,最羨慕也最看不得人家秀這個。心裏不舒服的時候往下麵一掃,瞧著他大舅哥正看著未來女婿欣慰著笑呢,臥槽簡直太心塞。


    無忌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無忌了,眼下正事要緊,待迴去後再獨自感傷吧。


    既然已有計劃,剩下的就是調兵遣將了。文臣們都等著戰後爭位置,現在主要是武將們來爭奪機會。剛才還同心勸說、同仇敵愾、同進同退的人瞬間警惕地看著對方,這樣的變臉演繹讓好些人沒忍住笑場。


    程咬金覺得吧,他從今早出門就開始演,並且期待這個機會已久,如果不帶他一份絕對說不過去。李靖就那麽氣場大開地站著,咱是大唐軍神,這麽重要的戰役不讓老夫上,那絕對是沒眼光。李績也有一些期待,想想女婿在外臥底,老丈人親自給接迴,這絕對能成個千古佳話。


    秦瓊開始上演苦肉計,他眼中蓄淚地看向李世民,自他傷好後可沒出過征。一個無法為追隨者出征的武將又有什麽用,聖上絕對能明白他的心!


    尉遲敬德急得呀,比資曆與本事拚不過李靖,比理由沒有李績和秦瓊充分,若玩不要臉的那一套還有個比他更不要臉的程咬金擋著。這可如何是好呢,為難之際人家靈光一閃,“我年歲小,若哪個哥哥出征了,我給打個下手。”


    喲,大黑熊居然開竅了。他這麽一說算是往後退一步,如此一個副將的位置算是板上釘釘。


    剛才還一臉嘿嘿相的李世民又發愁了,他不要臉地感慨著,人家想派人出去苦於無將可用,他卻愁著手下能人太多不知該用誰。瞧著心腹們眼巴巴地看著他,那一個個渴望的小眼神,不讓誰去他都不忍心呀。


    不敢再看他們的表情,李世民移了一下視線,結果移到侯君集身上去了。我去,差點沒吐出來,這滿臉深情是看誰呢。若不是還有點理智在,李總險些脫口而出派他去,趕緊哪涼快哪待著、有多遠滾多遠。


    見李世民艱難移開視線,侯君集失望的垂下頭,怎麽往常慣用的方法不好使了呢……


    王玨也是對這些人無語了,這樣下去估計今天都不能決定出人選。孟襄也是這麽想,他站出來說道:“我與王縣伯時常暢聊,對大唐有諸多設想,就想著哪日能麵見聖上說出來。聖上與諸位的野心,突厥隻是一個開始吧?”


    確實是這樣,有王玨在武德九年之言,李世民和官員們經常暗搓搓地研究周邊小國情況。因孟襄提醒,李世民也迴過味來,“朕指派適合這次戰爭的人去,沒去成的也別灰心,下次再派你們去。”


    得了,有這句承諾在,也不怕沒機會上戰場撈功績,隻是大家依然寄希望於此次。


    作者有話要說:


    第167章一路挺進


    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尉遲敬德、蘇定方是他的副將,他們負責領中軍往雲中和馬邑行軍。


    李績為通漠道行軍總管,張公瑾和高甑生為他的副將,由東路率主力直接進攻東。突厥腹地。


    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秦瓊做為他的副將。他們要在西路順黃河前進,與李靖、李績二人遙相唿應,負責掩護大軍左方。


    李道宗為大同道行軍總管,張寶相為副將,他們從靈州往西北前行,負責在突厥西逃時阻擊。


    孝傑為恆安道行軍總管,程咬金為副總管,率軍進駐燕雲地區以阻擊突厥東逃路線。


    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段誌玄為副總管,從東北方襲擊突厥後側,並負責監視突利可汗,以防他倒戈。


    此次出軍兵分六路,所有大將皆受李靖調遣。除了這些人,還有李大亮鎮守涼州、劉弘基鎮守河北易州,唐軍主力十餘萬人以及名將們幾乎傾巢而出。


    好呀,聖上果然看重我等!大家得令後便想著分刮資源,一個個將軍瞅著王玨和孟襄眼放綠光。王縣伯有新武器,墨家自古都是武力強橫的代表,然而大軍卻分了六路,典型的僧多粥少。


    王玨也有點犯愁,她這次除了想對突厥下手,還有鍛鍊弟子們的想法。這樣分兵的話,她的弟子要怎麽分配。孟襄可沒那麽多疑惑,人家門徒多著呢,正好都拿出來遛遛。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