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忠在一旁贊同地頷首,想想又收起信件帶著媳婦去找族老們,打算大家一起聊聊信裏內容。


    剩下的弟子們,家裏有爵位的年三十那日都按慣例進宮。王玨和王思源就沒那麽舒服了,崔智賢在仵作驗完屍後趕緊著人將屍體送到南山。就趕著年前這會兒,快出孝的王家人又辦起喪禮來。劉大包雖不算王家人,但到底是正經親戚,他們一家也因此事沒過好年。


    另有一人雖不與王玨沾親,還是在家裏罵王思維和王芳死的不是時候,此人就是一直等待王老二一家出孝好給他做苦力的李世民。


    雖因有孝在身不好去宮內湊熱鬧,然而並不代表王玨不知年三十那日宮內都有什麽熱鬧。這不,與王玨交好的孟襄,在大年初一那日就帶著弟子來拜訪了。


    孟襄說得口幹舌燥,他喝了口茶繼續說道:“若不是怕殿前失儀,我都想在宮內好好笑一笑再離開。從開宴到結束,聖上的眼睛幾乎沒離開過殿門。不用想就知道,他是想著今年也有人上門給他送禮呢。沒想到今年特別消停,連個來搗亂的人都沒有。”


    見孟襄說到沒人搗亂時麵色皆是遺憾,王玨和王熙然皆露出理解的笑容,李世民總是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將粉轉黑。當初孟襄來獻禮時,內心其實是很敬重他的,現在嘛…不說也罷……


    說完宮內的八卦,陰人小組又開始商討起‘開年大戲’來。


    第135章準備出海


    陰人小組討論的開年大戲不是其它,正是出海探索之事。


    由於李世民也跟墨家下訂單,使得他們除了造自家和百家派需要的船,餘下的時間隻夠造出盧、鄭、崔三家的大船。因著說好共進退,有人卻使出小伎倆,好些家主已經在家中咒罵數月了。


    朝中大臣們也不開心,若沒有我們跟著使力勸說聖上,百家出世之事哪會這麽順利。我們盡心盡力不就是等著出海撈金嗎?關鍵時刻訂不上船算怎麽迴事兒?


    墨家也說了,聖上欲在貞觀三年開年遣人出海,我們就夠時間造出這麽些船。想著墨家不會有錢不賺,這些人又將視線轉移迴李世民身上。人家都送你三艘船了,你還訂三十艘是幾個意思。


    這不,李世民在朝堂上提起船的事情,立刻受到眾人熱情對待--群起而攻之。


    感覺情況不妙,李世民又問了一次,“朕問造船的花銷為何不去結算,怎麽沒人說話呢?”


    打擊人小能手魏徵來也,“微臣不知朝廷跟墨家訂船的事情,若是聖上的私人訂購,這錢該從您私庫出。至於朝廷去海外的探索,我們有墨家送的三艘船就夠了。”


    李世民好懸沒氣仰過去,什麽叫朝廷有墨家送的船,那是墨家送給他的船,送給他一個人的船!也不怪李世民會急,賣皂品的錢小部分還帳,剩下的有些以他跟皇後的名義買了日常消耗品送與受災百姓,還有那些賣兒賣女的百姓們,也都靠他出錢才贖迴孩子。


    現在全大唐誰不知道朕又成了窮光蛋,提私庫不是故意來刺激人嗎?魏驢子,朕早晚有一日要收拾你!但…不是現在,李世民故作疑惑地問道:“聽王縣伯說出海能賺錢,朕想著我有墨家送的三艘大船已夠用,為使得朝廷也有收入才幫忙訂船的呀。”


    唐儉為傳播新作物,趕年三十那天剛返迴長安。想著自己許久未在朝中,他緊跟著站出來秀存在感,“因有天災,聖上免去很多地方的賦稅,國庫餘下的錢並不多。微臣以為,第一次出海不宜行至太遠,若如此普通船隻也勉強用得。”


    “能有額外收益固然是好事,但不能動用根基去賭。”此話來自李靖,他總怕朝廷欠軍餉。


    好些人的腦筋迅速轉開,他們家中都有大船,隻是質量上照墨家製造的差很多。若能說服聖上不遠航,便可加入自家的船隻一起出行,然後再去跟墨家訂船,等待第一批出去的船迴航後再一起遠行。


    當然,不管聖上訂的船還要不要,能不能出得起錢買,他們都不敢肖想。賺錢雖重要,若因此被小心眼記恨一輩子可就不值了。


    你們不惦記人家的船,備不住人家算計你們呢。瞅著殿內為說服他輪番上前說話的大臣們,李世民一直沒出聲。這些人打的什麽主意李總心裏清楚得很,他在思索著怎麽能反將一軍,最好一併將造船的費用解決掉。


    李世民裝模作樣地嘆口氣,皺著眉頭一副憂鬱表情,“王縣伯說過,若用普通船隻很危險,恐怕得在路上折損一半。船隻毀壞事小,那船上的難道不是人命嗎?”


    在很多人眼裏,那樣的犧牲根本不算什麽,隻是誰都不敢將這樣的心裏話說出來。瞧著李世民的樣子不知他又打什麽主意,大臣們的心都跟著提了起來。


    繼續說,“這樣吧,這次朕隻出墨家送的那三艘船裝活物。至於朕私人跟墨家訂的那些船,若你們哪個家族也想出海又沒有船,朕可以將船租給你們。”李世民打得好算盤,租船必定要高價,然後再跟大舅哥那拿點錢就能把造船的錢付清。若有船隻在路上出問題也不怕,看誰敢不賠給朕!


    很多人動心,也有很多人即便不想跟無賴做買賣,也不得不跟他租船。道理很簡單,如果這次不痛快捧臭腳,人家再出航肯帶咱才見鬼了。


    所以--


    “聖上仁慈,您盡管開價,微臣的家族要租一艘船。”


    “微臣也要一艘,跟著您這樣的聖明之君,我等真是什麽好事都占盡了!”


    “關鍵時刻還是聖上照顧我等,那些旁日稱兄道弟的人反而靠不住。”


    聽得最後一人說話時還瞅著自己,一直興奮看熱鬧的崔智賢完全不在意。不遭人妒是庸才,他可是因為大船的事情得到族人一致追捧。至於這些人三五不時的抱怨,完全是為襯托自己的聰慧。小崔又抖起來了,連手上有三條人命案沒辦明白的煩心事兒都暫時忘卻了。


    瞧著唿啦啦一片人響應,李世民高興得咧大嘴直嘿嘿。魏徵原本還想強調那三艘船的歸屬,想了想到底沒再站出來說話。他是這麽想的,反正國庫也不充裕,不若先讓聖上裝滿貨物運出去,等船淘金歸來後再管他要租子。若李總知道他前腳算計人,後腳就有人用他的方法打算坑自己,不知會不會暴跳起來。


    魏徵也不算虎口奪食,若船迴來後有大收穫,到時聖上手中有三十艘大船又看到好前景,自然不會再計較區區三艘船,反正所得也是收入國庫又不是進旁人腰包。不得不說,正因為老魏很聰慧又一直不越線,才使得李總恨得牙癢癢又不好真拿他怎麽樣。


    瞧著早朝變成聖上的租船會,似李靖這樣的緊皺眉頭者大有人在。隻是想著聖上一直以來用私庫為民造福的舉動,還真不好說出不讓人家想法圈錢的話。沒辦法,隻能閉目養神外加裝聾作啞。


    見大家都這麽上道,李世民趕緊報了個天價。趁著大家錯愕之際,李總故技重施又跑了。接下來,各位大臣都迎來了,等待著陪他們迴家取銀錢的內侍們……


    這個早朝有人很嗨、有人煎熬、還有人強咬牙吃下虧,聽著李承幹條理清晰地複述著當時情況,陰人小組笑得前仰後合。


    王熙然看著孟襄好奇問道:“孟郎君,你們當時送船,到底是送聖上的還是送朝廷?”


    孟襄一愣,“這…當時還真沒想那麽多,看來我最近得閉關了,這個問題可不好迴答。”


    瞧著孟襄難得也會呆愣,大家忍不住再次笑出聲來。他們今日聚在一起,主要是商議屬於兩派的那六艘船上,到底要裝些什麽貨物才好。再有就是航海路線,這也是李承幹在假期還往南山跑的原因,他是被李世民派過來要航海圖的。


    王玨給出的路線,按現代來說就是台灣島→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至於大概什麽位置有好東西,可不能都告訴李世民。就他那窮瘋樣,沒準能挖得黃金貶值。


    “這是航海圖,承幹和孟郎君各一份。我們家有孝不好派人跟去,一切還要勞煩墨家。”王玨說完,將兩份線路相同標記不同的地圖分別遞給二人。


    “談何勞煩,我們又不是沒收好處。”孟襄這人說話也不喜歡耍花槍,墨家處事向來是明碼實價童叟無欺。出海本就危險,主家有孝的還跟著一起去,就跟咒大家出事兒一樣。也因此,孟襄並未覺得王玨是故意將危險事兒推給自己一方。


    李承幹伸頭看了眼孟襄的圖,再跟自己手上的對比後會心一笑,估計阿爹知道後又該躲甘露殿內發牢騷了。由於一幫大爺、大叔盼出海已經兩年時間,他們租到船後趕緊聚在一起研究,該帶什麽貨物該派誰帶隊前去。


    長安本就是個少有秘密的地方,出海這件事情也沒什麽可保密的。瞧著早朝後陸續有人用車拉著銀錢往皇宮走,好些個百姓大膽上前打聽情況。沒一會兒,關於聖上派人出海的事情便傳揚開來。


    連帶著,關於聖上三請王縣伯,王縣伯獻圖的事情再次被人提起。


    “我說有萬載山河藏寶圖,你們還不相信!瞧瞧,聖上終於派人去尋寶了。”


    “我原本是不信的,隻是來找你的路上遠遠看到太子從南山迴來,他很寶貝地抱著一個大捲軸,我估計那是位置更精確的藏寶圖。”


    時間在百姓們的討論中,各家族的積極謀劃中度過。半月後,官道上擠滿各家來送行的人,另有好信的百姓們來圍觀。


    家家都派出一隊人暫時跟著上路,他們會將出海的人送到渡口處,幫忙裝完船再迴來。沒辦法,東西實在太多,隻靠那些被派出海的人絕對運不過去。


    除去物品的數量,種類上也非常豐富。這半個月時間裏,好些人厚著臉皮在人家守孝期間上門,就為找王玨詢問那些地方土人的習俗和所需物品。有了王玨的啟發,再加上各家不同的神奇腦洞,百姓們在貨物中發現了很多他們無法想像的東西……


    瞧著各家送行的人已經敘完話,李承幹拿起酒碗說道:“此次出海不止路途遠、耗時長、還充滿危機,我們百家派有一位叫梵穀的學者說過,漁夫知道大海危機四伏,明白大海濁浪滔天,但他們從來沒有因為這些挑戰而呆在岸上。孤希望你們能有漁夫的精神,為咱們大唐的強盛甘願下海。”


    “我等定不負聖上和殿下所託!”雖然大部分人此行都是為自家利益,然而很多人都被李承幹的話煽動性了。隻要不會損害自家利益,又有哪個兒郎不願為國出力?


    李承幹帶著來送行的人們,站在官道上目送龐大的出海隊伍漸行漸遠,直到再看不清他們的背影才相偕離去。南山山頂,王玨亦抱著阿綠觀看了整個送行過程。此刻她的內心很複雜,這一步邁出去便是一個大的跨步,希望一切都能往好的方向發展。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