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咱們也過去!”崔智賢說完就覺得要糟糕,左顧右盼果然發現大家都站起來了。小崔輕咳一聲說道:“犯案現場不能讓大家進去,便是王老大家附近也不好圍太多人,沒準那周圍巷子裏、旮旯處也有線索呢。大家若想關注此案,且到衙門外等著。”


    一個壯漢拍胸脯道:“我等曉得了,定不給您添麻煩。衙役夠用不,需不需要我們去各巷子口幫忙攔住行人?”


    “那…有勞各位了。”昨日血戰雖無人戰死,卻有好些受傷休息的,他的人手還真不夠用。


    “客氣啥,長安令為我們百姓解決好些問題,這點兒小忙我們自然願意相助。”


    聽到百姓們對自己的認可,崔智賢的心髒又堅。挺了幾分。他挺著胸脯,雄糾糾氣昂昂地帶著臨時衙役們往王老大家走,往來路人皆看他,以為誰家公雞沒看住呢。


    “您可來了,這倆人同王老大死時一樣,都是被人從頸後勒死偽裝成自縊。另外,他們手中也攥著紙。”仵作說完,將手裏的兩張紙遞給崔智賢。


    小崔拿過紙一看,隻見上麵分別寫著二、三,與他猜測的並無不同。真是怕什麽來什麽,三後麵是不是還要有四?四又是誰?假扮重家父女的兩人已亡,若兇手不是他們,那自己曾經對王老大死的猜測恐怕也有誤。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匪人還沒死淨,他們在拿這兩個落單的王家人泄憤,殺人方法是效仿的。是不是效仿,迴縣衙拿出王老大死時攥著的那張紙,跟現在手上的這兩張來對比也許能看出來端倪來。


    這麽大的事兒,崔智賢不敢耽擱,他安排仵作同他一起將屍體帶迴衙門,又囑咐衙役嚴守現場才匆匆離去。見崔智賢迴來,師爺趕緊迎上來,“郎君,可是那最壞的結果?”


    崔智賢沮喪地頷首,他們一起來到放證物的房間,將三張紙排起來對比。雖然一、二、三由於簡單不易讓人看出端倪,但是這人寫字時最後那一頓似乎別有風格。也就是說,如果不是有人擅長臨摹,那這三張紙基本可以確定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如此,他覺得以前好像找錯方向了,重家父女應該不是兇手。小崔是個記吃又記打的好青年,他總結以往經驗,決定帶著證物進宮麵聖。


    由於衙役在客棧內講出此事,這麽一會兒功夫已傳得滿長安人盡皆知。此時盧氏正在家中為難,作為王李氏的好友,她該上門去告知這個消息。隻是昨日剛得知喜訊,今日再告知這樣的消息怕王李氏大喜大悲下身體受不住。


    盧氏無法,決定先將此事跟王思源說,“就是這樣,我正猶豫要不要告訴你祖母這件事兒。”


    “將此事告知姑姑,由她來決定吧。喪禮恐怕要我們來辦,看來是想瞞也瞞不久。”王思源停頓一下,而後居然掙紮著要起身。


    盧氏見此嚇壞了,連忙按住他的肩膀,“人已經死了,你現在迴去也沒什麽用。你看一動傷口都裂開了,這樣豈不是更讓你祖母擔憂?”


    王思源羞愧地低下頭,“伯母說得對,是我欠考慮了。”


    說迴崔智賢,他嗷嗷來到皇宮的時候,李世民正在陪妻兒用餐。聽內侍來報,長安令有急事求見,李總的心髒也是一哆嗦。主要崔智賢以前說找咱有急事兒的時候,這急事兒從來都不是好事兒!


    “讓他到甘露殿等著,朕這就過去。”


    崔智賢看到李世民似找到主心骨一般,他倒豆子似的一股腦將事情說了一遍。而後又加上自己的猜測和分析,最後將帶來的證物呈上。


    李總本來準備速戰速決,結果看到崔智賢呈上來的證物呆住了。他皺著眉頭,眼神銳利地看向崔智賢,“長安令,你確定沒拿錯證物?這三張紙是否有可能被中途調換?”


    “證物室的鑰匙在師爺手中保管,他是我的同宗。今日這兩張紙是仵作交給我的,雖未曾親眼看到他從屍體手中拿出這兩張紙,但是仵作也在衙門任職十多年了,他從未有過不良行為。”這種事情若不是親眼看到肯定不能確切的迴答,但是崔智賢心中覺得不會有錯,因此迴答問題時還是有偏向性。


    李世民點點頭,他將三張紙拿在手中,而後說道:“朕已知道此事,你繼續去查線索,證物先放在我這裏。”


    “微臣遵旨。”崔智賢垂首退出殿門,想到聖上方才的神色他渾身冒出一股冷汗,趕緊嗷嗷往自己地盤跑。


    雖然過程有點虐,但是瞧著聖上那樣子,他似乎是認識紙上字跡。若是這樣可就有意思了,離開皇宮後崔智賢緊張的心情放鬆下來,他開始八卦地猜測著那是何人的字跡。


    李世民則是一人獨坐在殿內閉目思索,他實在想不通那人與王老大一家有什麽關係,也想不明白那人有何理由要殺他家人。而且,若真是他,手未免伸得太長了。


    作者有話要說:


    第131章一封來信


    李晉江的老家在漣水縣,由於被囚犯行刑之事耽擱,他至今未動身迴家。王玨昨晚也是一夜好眠,今日早早就起身帶著三個小的給李晉江準備帶迴家的年禮。


    開年那會兒李晉江的族人送他歸來,王玨瞧著那些孩子都不錯,隻是過於小心了。迴憶他們的拘謹和言語中的試探,歸根結底就是怕說錯話惹得自己不高興,連帶著也對李晉江心生不喜。由此可以想像出,李氏全族也是經常擔憂自家孩子在南山的境況。


    因著李氏族人不似程咬金他們對自己了解,也不住在長安附近能親眼看到自己如何對待弟子,故此隻能通過年禮來向他們展示自己對李晉江這個弟子的重視。


    “老師,禮物已經夠多了,別再裝了……”李晉江急得腦門直冒汗,看著麵前至少能裝十車的東西,他既感動又無奈。老師總是為弟子考慮好一切,然而他實在不好意思大過年還讓王家僕從送他迴家。


    周齊迴頭瞪了李晉江一眼,“老師給你裝的都是外麵買不到的東西,你拿迴去既能安族人的心又能震懾旁人,你居然嫌多?你是傻還是傻還是傻呀?”


    李晉江見王玨似沒聽到他們的對話一樣繼續往外折騰東西,而武照則是撅著嘴鄙視地看了他一眼,還有房遺愛湊熱鬧擠眉弄眼,隻覺得欲哭無淚。他如何會不知道老師的心思,師姐和師妹好兇……


    自昨日得知匪人已死,王李氏心情也變得不錯。瞧著師徒三人在忙活,她也帶著王劉氏過來幫忙。好傢夥,這忙幫得,東西越來越多。僕從們將禮物搬到山下的官道,足足用二十多輛車才裝下。


    “我安排這些人跟你迴家,一則是為幫忙趕車,再則也怕匪人未除盡。你家離得比較遠,不著人陪你迴去為師如何能安心?行了,已經午時,你們快快趕路吧。”王玨推了推淚汪汪的李晉江,讓他趕緊上馬。


    房遺愛抬手拍了拍李晉江的肩膀,“師弟不用捨不得我們,咱們年後再聚。我對師弟打算開的文學社很感興趣,等我這些日子幫你好好謀劃謀劃。”


    李晉江心裏突然生出不好的預感,二師兄不出去惹禍後,這是盯上自己了?低頭瞅了瞅咧嘴怪笑的房遺愛,他突然覺得也不是那麽捨不得離開了。再看被派來送他迴家的王家僕皆是滿臉興奮和躍躍欲試,並沒有人因不能留在長安過年而憂傷,太奇怪了……


    “李郎君,咱們該上路了。”周誌走到李晉江身旁輕聲提醒。


    “弟子走了,老師和師兄們多保重。”李晉江作揖後,疑惑地看了眼周誌,上馬離開。


    武照呲著小牙目送李晉江離開,腦中幻想著李家過年時的‘熱鬧’場景。


    因為要守孝王玨這一年很少露麵,想到今日是啟蒙書院年前最後一天授課,她帶著弟子們往書院走去。剛走進小院就聽到一陣喧鬧聲,師徒幾人對視後暗搓搓地躲在門口偷聽。


    隻見王熙然對著一個小胖墩無奈道:“這個提議駁迴,為師留的課業很少,每日隻要抽出一個時辰就能完成。”


    小胖墩脖子上掛了個大金鎖,手腕上一邊兩個大金鐲。王玨看後暴汗,同情地瞄了王熙然一眼,暗自疑惑書院裏什麽時候來了這麽個小土豪。


    小胖坐下,一個大胖緊接著站起來,“老師,我阿姐問你婚配否?過年能不能來我家做客?”


    沒等王熙然迴話,那小胖又站起來了,“你阿姐那麽醜,她還敢肖想老師?”


    大胖氣得直拍案,“你阿姐才醜呢,你阿姐又胖又醜!”


    屋內一堆孩子,剛才小胖說減少課業時他們就在跟著起鬧,這會兒說到兩個胖胖的姐姐,孩子們又開始討論到底誰的姐姐更醜。王玨輕步緩緩後退,待退出門口幾步遠距離,連忙帶著弟子們嗷嗷跑。邊跑邊慶幸,都虧沒直接進去,不然現在得跟王熙然一個處境。


    王熙然看到方才門口露出的半邊衣擺已經消失,唇邊勾起一抹笑意,而後對大胖說道:“為師已有心慕之人,不好去你家拜訪。”


    師徒四人從書院走出來後,齊齊拍胸脯鬆出一口氣。周齊見房遺愛也是如此,出言諷刺道:“你怎麽也學我們的動作,我瞧著那倆郎君還不如你淘氣呢。”


    “跟你說多少次了,你得恭敬地稱我為二師兄,瞧你這麽沒禮貌以後會嫁不出去噠。”


    房遺愛和周齊對話,通常三句就會進入相互挑釁模式,然後上演全武行。王玨僵硬地站在那看著兩人對打,心裏默默流淚,覺得自己方才對王熙然幸災樂禍完全是腦抽行為。就在這個時候,一輛牛車疾馳而來。再瞧那趕車的人,不是管家房元又是哪個。


    牛車在官道旁停下,王玨趕緊迎上去,“車內可是盧嬸?可是來接遺愛歸家的?”趕緊把熊孩子帶走吧……


    盧氏從車上下來,盡量擠出一個笑容,“確是來接他迴家,另外還有一事特來告知。”


    王玨向來懂得察言觀色,見她如此便知不是好消息,“還請嬸嬸如實相告。”


    “昨日剿匪後,長安令將王思維放出大牢。方才有人到縣衙報案,王思維和王芳已在你大哥那個兩進小院內遇害。他們同你大哥的死法相同,手中握著寫有二和三的紙。我不知是否該告知你娘,如今此事已在長安傳開,怕是要瞞也瞞不了太久。”盧氏憂心忡忡,很為王李氏擔心。


    王玨聽後愣在當場,那兩個正在打架的也嚇得停住動作。王老大去世後,王李氏經常提起王思維,說等他被放出來定要好好教導這個大兒子留下的獨苗。現下該如何是好,若告訴母親大哥一脈已死絕,她絕對受不了這樣的刺激。然而,衝著要給兩人辦喪事這點也不能一直瞞下去,王玨想到此處麵上盡是憂愁。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