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役們對王思源的說法半信半疑,他們聽從吩咐將禽類和蟾蜍趕到田間,看到這些個小東西興奮地沖蝗蟲而去,才放下心來。


    原本哭泣著保護莊稼的百姓們,看到這一幕皆是擊掌叫好。有那機靈人,已經跟衙役們一起動員大家再去弄些禽類來。


    盡管此法對付蝗蟲有用,侯君集依然未放下心來,“這蟾蜍和家禽一日能吃多少蝗蟲?”


    王熙然淡定地迴答:“蟾蜍一日能吃近兩百隻蝗蟲,禽類則更多。有我帶來的這些禽類,再有百姓們原本圈養的、山裏野生的,應該夠度過這次蝗災了。蝗蟲的天敵不止這些,那林間的鳥兒亦喜喜食它們,隻是禽類好繁殖圈養罷了。”


    原州,鎮原縣。


    李晉江和劉大包也按王玨的交代,用蟾蜍和家禽成功對付蝗蟲。他們並未遇到什麽阻礙,畢竟領頭的秦瓊跟他們可是老熟人。


    災區依然缺糧,老師說若義倉儲存的糧食不夠食用,可先取蝗蟲充飢。李晉江琢磨著,雖未現糧食危機,但蝗蟲若真像老師說得一樣美味,或可當作肉食來給百姓們加菜。


    劉大包看著油鍋裏炸得滋滋響的蝗蟲,艱難地咽了咽口水,“師兄,咱們真要吃這東西嗎?”


    “那是當然,咱們不先吃,又怎麽好要求百姓們吃?”李晉江說完,趁劉大包不備,撈起一個蝗蟲就往他嘴裏塞。見劉大包驚懼變色,李晉江又趕緊捂著他的嘴,不讓他把蝗蟲吐出來。


    劉大包吃完,隻顧著把蝗蟲從鍋裏撈出來,看起來似生悶氣般不理會李晉江。


    李晉江用手指戳了戳劉大包,小聲詢問道:“怎麽樣?好吃不?”


    劉大包:“……”挺好吃,就是太燙,你也吃個剛從油鍋裏撈出的蝗蟲試試?燙得都說不出話來了。


    “我去給你燒點水喝,你別生氣哈,別生氣……”李晉江邊往灶房走邊尋思,連一向最隨和的劉師弟都氣成這樣,貌似這蝗蟲很難吃呀。


    待李晉江笨手笨腳燒完水,再迴到原處哪還有師弟和炸蝗蟲的影子?得趕緊找找,師弟這人比較內向,可別出啥事兒才好。


    “來,老夫給你滿上,今日多虧你們二人才沒造成大損失,我敬你一杯。”


    “秦將軍客氣了,您還是先把酒盞放下,來嚐嚐這炸蝗蟲的味道吧。”


    秦瓊握著酒杯的手有點僵硬,他就是打著灌醉劉大包的主意矇混過關,沒想到這孩子竟然這麽死心眼、這麽不給人台階下。那蝗蟲能是隨便吃的嗎,看著就已經很讓人反胃了。


    李晉江在房外聽了一會兒,弄清裏麵情況後,趕緊拿著水壺悄悄退走。師弟很給力,他就不跟著參與了,那蝗蟲能晚吃一天是一天,想想就讓人噁心。


    到底沒能逃過,看著劉大包推到自己麵前的一盤蝗蟲,秦瓊一臉視死如歸的樣子,他緊閉雙眼拿起一個就往嘴裏塞。誒,貌似味道不錯的樣子。剛才吃太快沒嚐出味道,再來一個嚐嚐,再來一個……


    一個接一個,伸手的頻率越來越快,吃油了再來晚小酒,沒一會兒那一盤子蝗蟲就進了秦瓊小肚。嗝,打了個混著酒味的飽嗝,秦瓊晃蕩著睡覺去了。臨睡前突然覺得似乎忘記什麽事情,不管那麽多,明日醒來再說吧。


    劉大包保持跪坐的姿勢不動,秦將軍似乎忘記了還有個大活人一直坐在他對麵。


    同一時間,寧州。


    黃文拿起酒壺給李績倒了一碗酒,手上動作著,口中也不忘說出恭維人的話,“恭喜將軍想出藏寶圖位置,再有一日送消息的人就會到達長安,想來聖上必會為此事開懷。”


    “哪裏,我也隻是日思夜想著,欲為君分憂罷了。”李績嘴上說得謙遜,卻毫不掩飾得意之態。他鑽進牛角尖裏數日,終於想出自己因何覺得那藏寶圖熟悉,那地方他待過一陣子。


    捧完人,黃文又接著方才的話題說:“將軍覺得我的提議怎麽樣,並非晚生信口開河,那是老師交代囑咐過的。”


    “雖如此,但食用蝗蟲也太過匪夷所思。讓我想想再說,咱們先吃飯吃飯。”李績拿起一個大肉包吃得滿嘴流油,順手也給黃文夾了一個。這個後生很不錯,除了祥瑞那件事調侃老夫,平日做事兒很有分寸。


    李績是不好意思迴想,他犯病研究藏寶圖那幾天,都是黃文在主持大局。何止是不錯,百家派果真能人輩出,這小子沒當過官卻能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情,可見王縣伯沒少在他身上下功夫。


    黃文瞥了眼包子,隱晦地皺皺眉,最後還是微笑著拿起,小口吃起來。


    “你小子吃個飯怎的跟小娘子一樣,再給你叔叔倒碗酒!”李績咣當一下把酒碗往黃文麵前一扔,他這段時間被黃文拍的很舒服,直接拿對方當自家子侄對待,一點兒沒外道。


    “是。”黃文把碗扶正,倒好酒後又把碗送到李績手上。


    服務態度很好,本大叔很滿意,李績一高興又多吃倆包子。吃開心了,又不免好奇,“以前沒覺得這府衙夥食好,今日怎的把肉包做得如此香?”


    黃文咽下口中的包子,迴道:“因為肉好。”


    “難道有死牛?不對呀,不是牛肉。”似是想到什麽,李績的拿著包子的那隻手有些僵硬,“義倉裏還有好些糧食,他們不至於拿死人肉給老夫吃吧……”


    拜李晉江所賜,這一路上眾人沒少聽故事,什麽人肉叉燒包之類的,害得李績初見廚娘端上包子時,都有點反胃。若不是包子太好吃,他肯定會意思一下了事。


    “人肉可是人命,大家哪敢做那犯律法之事。”見李績聽了他的話露出笑容,黃文繼續說道:“這炸後的蝗蟲剁碎,再加上青菜攪拌做餡,果真如老師所說一樣鮮美。”


    嘔,誰特麽說這小子為人和善的,李績聞言臉都綠了,那剛吃一半大肉包也從他手上掉落。


    李孝恭他們這邊就和諧得多。畢竟是親父子,無需隱瞞用計,李崇義在白日捕捉蝗蟲後,晚飯時直接跟他爹把事情說了。又有兩個熊孩子跟著鼓動,事情不要太順利。


    房遺愛:“師兄們都知道這件事情,咱們動作得快點兒。若伯父能比武將們勇敢,想來聖上必會誇讚。”


    墨雲:“似幹旱蝗災這種大事兒可不會年年有,這種時候正適合撈政績。早晚都要吃,這早吃還是晚吃,差別可就大了。”


    李崇義期待地看向李孝恭,“爹爹,咱們盡快做吧,也好第一個把摺子送到聖上手中。”


    李孝恭拍案而起,俯視三個孩子道:“我同意了,你們還不快去準備?!”


    刷刷刷,三人跑得相當快。不止李孝恭爭政績,李崇義和房遺愛也要迴去跟師兄弟們比較,看誰在此次賑災中做得最好。墨雲自不用說,總是被老師欺負,他急需證明自己。


    作者有話要說:請問兩位熊孩子,在16年有什麽願望呢?


    房遺愛呲小牙一笑,“希望所有看文的姐姐們,都能到專欄收藏作者。作者又蠢人氣又低,我都想換劇組發展了,求姐姐們幫忙。”


    墨雲將手臂搭在房遺愛的肩膀上,酷酷地對著屏幕伸出兩根手指,“最好再來個兩分評論!”


    開頭節選自《我們是害蟲》,大家還記得這首歌不,廣告裏出現過。歌詞有很多懷舊內容,大家可以下載聽聽,挺有趣噠。ps:昨天網站大抽,我的後台出問題,這章沒敢發,今天還有一章。


    第109章01.02


    貞觀二年,七月二十一日。一個對很多人來說,非常重要的日子。


    盡管已經有諸多兒女,李世民此時的表現依然像個毛頭小子。皆因長孫皇後再一次進了產房,而她的身體素來不好,每次生產都如過鬼門關。


    李承幹聽著產房內的嘶喊聲,覺得老師特別有先見之明,聽說阿娘要生產,連忙給他塞了一包藥。老師說,若產婦在生產前後有什麽意外,一包藥下去就能穩住情況。


    父子倆在產房外坐定,兩雙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藥包,好似有誰敢在皇宮內做飛賊搶藥一樣。


    關內大旱,但凡有哪位將軍往迴傳信,那都是十萬緊急的事情。被派遣送信的人雖不知信內所寫,亦能猜出大概內容,他們都一直跟在將軍身旁,蝗蟲來襲這樣的大事必然要盡快稟報。


    然而,從幾處分別趕來長安的信使,此次卻都遇到不同的阻礙。不是馬匹在路上出現問題,就是半路遇到怪事兒。好不容易趕到長安,幾人恰好在城門口相遇。互通消息後,得知不止一處鬧蝗災,他們趕緊嗷嗷叫著往皇宮沖。


    “涇州、隴州、寧州鬧蝗災!”


    “鳳翔府、原州一帶出現蝗蟲!”


    長安城內還有幾處嗷嗷聲,與這幾個嗷嗷叫的遙相唿應。


    小內侍們喜慶地分隊拉著糧車,邊走邊敲鑼打鼓地喊著:“聖上喜得皇九子,賜糧給這一天生兒子的人家,大家快來取糧誒!!!”


    長安被這兩撥人喊得這個熱鬧呀,百姓們腦袋轉得跟撥浪鼓一樣,都不知道該先聽哪個好了。


    沒一會兒,報信的快馬跑得沒了蹤影,而派糧的小內侍們也沒了聲響。本以為是領了好差事,哪成想剛施展一會兒,就有壞消息一齊傳來。


    咦,咋的一個跑沒了,另一個也不叫喚了?雖沒有內侍們反應快,但長安百姓畢竟是常年生活在權利中心的人,他們呆愣地思索片刻便琢磨過味來,皇九子剛出生就傳來蝗災的消息,難道此子生而不祥?


    離長安城百裏地,一個隱蔽的荒野處,有幾人正看著蝗蟲啃食荒野上的糧食。


    武照往王玨懷裏靠了靠,“老師,蟲子好討厭,我想把他們都弄死。”


    “沒…沒事兒,咱們再待一會兒就能迴家了。”王玨把武照往懷裏摟了摟,盡量忽視飛翔著撲打在她身上的蝗蟲,蟲蟲什麽的最討厭了……


    王熙然往王玨身旁挪了挪,試圖幫她擋住一些蝗蟲。孟襄坐在一口油鍋前炸蝗蟲,一個個蝗蟲炸得外焦裏嫩,再撒上點細鹽巴,味道不要太美。


    這時,一匹快馬狂奔過來。馬上的程處默顧不得擦汗,他利落地從馬背上跳下來,急急向幾人所在的方向走過去。


    “老師,我已將那幾個報信人放行,不知時間是否能趕準,師姐還沒迴來嗎?”


    就在他們說話的這當會兒,周齊也策馬而來,“那幾個報信的人,剛好在皇九子出生沒多久便到了。我離開時,他們正與聖上派去送米的人一起吆喝呢。”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