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襄遺憾地看了眼鍋裏的蝗蟲,他起身招唿墨家弟子將鍋抬走,又瞧瞧他們方才捉住的幾袋子蝗蟲,才滿意地點點頭。


    孟襄的一係列動作讓大家很無語,王玨輕咳一聲說道:“就現在吧。”


    幾人一起快速後退,墨家門徒拿起火把扔在糧食上,蝗蟲們瞬間逃也似的散開。看它們組隊逃跑的方向,赫然正是長安。


    王玨看著蝗蟲軍團離去的背影,表情很複雜,“長安附近的村子,確定都搶收完畢了?”


    王熙然耐著性子,第n次迴答道:“百姓們聽說是你的建議,都很配合地忙活起來。我來迴查看多次,確已搶收完畢。”


    如此就好!他們在荒野上撒糧,拖了蝗蟲大軍兩日時間,為的就是讓百姓有時間搶收,外加給李治弄個壞名聲。


    雖然蝗蟲已經離去,但王玨仍覺得渾身都不舒服。明知是心理作用,她還是忍不住想要迴家多沐浴幾次。孟襄安排門徒帶著蝗蟲先行歸家,自己則繼續跟百家派幾人到南山去,他此刻對王玨的占卜之術充滿好奇。


    雖民間有關於百家派玄學的傳聞,由於他見識頗廣又認得幾個玄學大師級人物,孟襄起初並未將王玨的這門本事放在心上。


    然而,一切從四天前開始改變。


    那個成天吊兒郎當的程處默,一臉嚴肅地找到他,告知老師有要事相商。嚇得他以為在董家做手腳的事情被人戳破了呢,結果到南山一看,王縣伯竟然準備好占卜用具等著他。


    眼花繚亂的多種占卜過後,得到一個對他們很不利的結果。皇後所懷的兒子將在四日後降生,此子長大後會與李承幹爭皇位,而他本人若上位,必要效仿漢武帝獨尊儒術。


    那哪行!有王玨毫不在意自身利益,促成百家重新出世在前,孟襄絲毫沒懷疑她是否在說謊。再有,王玨連孩子的出生日期和大概時間都說得出來,這可是幾日就能得到驗證的事情,若自身沒有真本事,沒有強大的自信,可不敢如此冒險。


    於是,陰人小組→王玨、孟襄、王熙然,再次秘密商討起來。最後想出一個先發製人之法,咱們捉住幾次機會損他名聲,使得他除非造反否則此生都無登大位的可能。


    然後就有了四日的準備,程處默帶人拖住信使行程,周齊負責在坊間收集消息,而陰人小組則帶著糧食找個隱蔽地點攔截蝗蟲。


    一切都非常完美,時間趕得也剛剛好。這是一次值得吹噓炫耀,能放進教科書供後代徒孫學習的經典案例。


    喔,就像素描一樣,一件事情也往往有它的明暗麵。比起陰謀成功,準備迴去大肆慶祝的幾人而言,某些人的心情就不那麽美麗了。


    李世民得知皇後安全產子,小兒子也很健康,樂得大嘴都快咧到耳根子了。雖顧忌產房不潔,不能貼身陪伴。待長孫皇後挪進寢殿後,李世民第一時間進屋送關懷。


    李承幹也鬆了一口氣,不想打擾爹娘相處,小太子待在殿外守候,打算等他爹走後再進去。


    就在這時候,幾個送信的來了。小內侍剛領完李世民的散財,這會兒突然覺得兜裏的元寶香皂特別燙手。香皂還給您,待會兒能不能不被傷及無辜……


    主要每次自己有喜事兒,很快就有糟心事兒找上門,李世民心裏都有陰影了。見到內侍滿臉奔喪相,站在殿門口糾結的看向這邊,李世民心髒直突突,他怒喝道:“鬼鬼祟祟做什麽呢?!”


    “聖…聖上,關內蝗災!”


    “你說什麽?!”


    旱極而蝗的道理帝後倆人都懂,又有王玨的占卜之言在前,他們早就做好會鬧蝗災的準備。然而,你特麽什麽時候來不好,偏趕人家產子的時候上門,這蝗蟲是頡利可汗的親戚嗎?怎麽跟他一個習性,一樣喜歡趁人之危?


    “二…二郎……”長孫皇後滿頭是汗,她用手杵著案塌想起身,結果後背剛離開案塌便暈了過去。


    李世民聽到旁邊咣當一聲,再看長孫皇後的情況,連忙跑著到殿外去找太醫。


    李承幹隻看到一個內侍慌張進殿,還不知道發生什麽事情,他猶豫著不好在此時入殿,隻得小心翼翼地拿著藥包給醫丞。見對方接過藥包後開始拿出藥輕嗅、品嚐,李承幹大喝:“別研究了,趕緊煎藥!”


    李世民出殿就聽到這聲吼,他暗道:這些個不省心的,這種時候還想著偷藥方,改日朕定要把他們都收拾了。


    醫丞冤枉死了,你們隨便拿藥來讓我煎,我總得知道自己手裏的是什麽藥吧。若皇後有什麽閃失,不還是要怪道咱頭上?這家人太難伺候,趕緊蹭點名聲,迴老家開幾個藥房才省心。


    禍不單行,就在這個時候,被王玨驅趕走的蝗蟲軍團來了。


    哇哢哢,這個地方不錯!雖然沒有吃食,但是這些亭台樓閣看起來,很是符合我們軍團長的身份嘛。先轉幾圈考察一下情況,迴去好邀功匯報。


    一陣嗡嗡聲響起,眾人循聲看去,隻見無數蝗蟲黑壓壓地飛來,有一些飛不穩的幼蟲還劈裏啪啦往下掉,他們就像在遭遇一場蟲子雨。


    宮內各處響起此起彼伏地驚叫聲,另有幾個小內侍跑過來找禦醫,皆稟報xx娘娘暈倒啦。


    此時,李世民的內心已壓抑到極點,他衝著內侍大吼道:“滾,都給朕滾!!哪個嚇暈了,都給朕攆出宮去!”


    自他登基,天災**連番出事兒。這次更甚,媳婦危在旦夕、幼子失了名聲,他好不容易挽迴的聲譽,恐怕又要被人質疑。蝗蟲趕巧在今日到來,看來這次非得下罪己詔了。


    李世民披散著頭發,整個人似瘋魔了一般,他眼中含淚,惡狠狠地對著天空喊話,“有何仇怨盡管對我一人來,勿要欺我親人,勿要害我百姓!”


    李承幹見他爹這樣,也跟著掉眼淚。他正用手死死地護住藥爐口,隻有一包藥,可不能讓蝗蟲給汙了。天氣本就熱,藥湯發出的蒸汽,燙得雙手火辣辣地疼。


    李世民發泄過後,也想起藥湯來。他趕緊迴頭看去,隻見長子正心疼地看向自己,那放在藥罐上的雙手已腫得通紅。


    “我兒仁孝!”


    李承幹似一股暖流,一種力量,一劑強心劑般的作用,讓李世民重新堅毅起來。


    因蝗蟲而來的官員們,剛好看到這一幕,皆感嘆太子待帝後至誠至孝。


    作者有話要說:


    第110章01.02


    這個地方不錯不錯噠,留幾個手下飛進殿內駐守,咱們該去掃蕩周邊農田了。唿啦啦,蝗蟲大軍在皇宮上空巡視幾圈後,又分隊向長安周邊四散。


    產後血崩很危險,眼看蝗蟲大軍離去,父子倆趕緊守著藥爐繼續煎藥。李承幹的手從藥罐上移開後,迅速背到身後隱藏起來。


    李世民見兒子手臂抽搐,額上冒著虛汗,仍不忘緊緊盯著藥爐,他感動得轉過身去擦拭眼角的淚水。兒子雖然偶爾犯病,思維跟他不太一樣,但這孩子最可貴的就是,生在皇家卻有一顆赤誠的心。


    到底還是擔心,李世民拉過兒子的手一看,一雙小手腫得像豬蹄一樣,手心都起泡了,“醫丞呢,快過來給太子上藥!”


    “是,微臣這就去拿藥!”醫丞捂著肚子,應聲後連忙向太醫院的方向跑去。


    娘誒,還好咱反應快,不然這迴可就交代了。剛才蝗蟲過來時,他太過震驚,再加上又有其它宮裏的小內侍過來求醫,等他迴答完問題再看藥罐,已經被太子用手護住了。


    這種時候,絕對不能將他手上的蓋子拿過去,他反應後連忙把蓋子揣衣服裏。現在可好了,趁著拿藥的機會,趕緊把蓋子藏起來。


    遠處幾個等著議事的大臣,自然不會在這種時候過去破壞這父慈子孝的一幕,他們都很有眼色地選擇靜聲守候。反正蝗蟲已經來了,那些個東西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被消滅,眼前最重要的還是皇後娘娘的身體。


    隻有長孫無忌顯得躁動了些,大家都能理解,裏麵躺著那位不止是皇後,還是人家親妹子。


    王玨特意跟係統兌換藥,就是怕他們的算計殃及到長孫皇後。係統出品,必屬精品,一碗藥下去,不止血止住了,連皇後也清醒過來。


    “聖上…小九他……”


    見媳婦欲言又止地看向自己,李世民連忙安撫道:“觀音婢勿憂心,朕哪是那等好遷怒之人!”


    “母後,你怎麽樣了?!”


    “嗚嗚,父皇母後,有好多蟲蟲……”


    宮人阻攔不得,李泰和李麗質在蝗蟲離去後,也趕到長孫皇後的寢殿,這一家人又是好頓抹眼淚。直到奶娘抱著身體結實、哭聲嘹亮的李治進殿,他們的臉上才露出笑模樣。


    見長孫皇後被轉移注意力,父子幾人皆是大舒一口氣。留下李泰和李麗質照看媳婦,李世民帶著李承幹往甘露殿走去,那些在附近等候的大臣們也趕緊尾隨。


    李世民進殿後端坐,又恢複到平日的威嚴模樣,“都有幾處報信,挑重點說!”


    房玄齡答道:“關內大部分地區都遭蝗災,好在有百家派門徒帶去的禽類和蟾蜍,又有百姓們積極捕捉蝗蟲,情況並未糟糕到前朝蝗災那種程度。再有,各位將軍到地方後,都嚴令百姓們搶收糧食,除了因幹旱減少的收成,糧食也並未被蝗蟲糟蹋太多。”


    李世民聞言,臉上終於有了笑模樣。若真如房玄齡所說,這簡直能算上當政者的功績了!縱觀曆朝曆代,哪次旱災和蝗災並起時,不是民不聊生、易子而食?!


    高興過後,他轉而又怪起那幾個報信的來。不會好好說話嘛,又沒有大損失,一路上吼得那麽撕心裂肺幹啥。還有那個小內侍也討厭,話不說清楚,害得他媳婦都急暈過去了。


    等會兒!地方上的糧食已經搶收,那京畿呢?他這些日子忙著研究藏寶圖,大臣們也沒提起過此事,若地方的收成得以保住反而是京畿地區損失慘重,那結果簡直不敢想像,他都能猜測到起居註上和往後的史書會如何記載此事。


    這種時候民部尚書怎麽不在,李世民怒問:“京畿搶收了嗎?怎麽不見唐儉?!”


    魏徵跟唐儉關係不錯,見李世民又想遷怒人,連忙嗆聲道:“唐儉最近到處推廣土豆和地瓜,已經離開長安好些日子了,聖上忘記了嗎?”


    也就是說…京畿沒人管?!殿內的大爺大叔們好懸沒暈過去,他們跟李世民一個想法,這事兒太打臉了!也有幾人內心開始戳小人,若不是聖上成天纏著我們嘮叨藏寶圖,哪會忘記王縣伯提過的蝗蟲之事。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淳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淳雅並收藏聖賢養成係統[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