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那趙導微微一笑,右手揚起,領著群人往裏去了。


    “各位尊敬的遊客: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古城西安,我是你們這次到秦皇陵參觀的導遊。我姓趙,大家可以叫我趙導。今天參觀的第一個景點是世界遺產之一,秦兵馬俑。秦兵馬俑博物館位於西安市以東35公裏處。法國總統席哈克曾留言說過:“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蹟,秦兵馬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其實整個秦兵馬俑不過是秦皇陵的一個陪葬坑,真正的秦陵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進行挖掘工作。那麽可想而知秦皇陵的規模之大,規格之高,我相信當請皇陵開啟的那天,將會有更多的奇蹟展現在世人麵前。關於秦皇陵的更多細節,待會參觀完兵馬俑後,我會再給大家做詳細的介紹。


    那麽,迴到兵馬俑。秦俑坑是1974年時,由西楊村的幾個農民在抗旱打井時以外發現的。考古學家根據發現時間的先後,把它們編為一、二、三號坑。秦俑坑是秦軍的縮影,它生動的再現了當時秦國兵強馬壯的威武場麵。李白在詩中描寫的“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即時對秦軍的氣勢作了生動的描寫。秦兵俑出土後,以其嚴密的軍事組織,雄偉壯觀的氣勢,精美的雕刻藝術,深厚的文化內涵征服了世界,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1987年12月秦始皇兵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總麵積為2萬平方米。有陶俑、陶馬8000多件。是一座龐大的地下軍陣,也是一座重要的古代藝術寶庫。好大家請跟我來!”


    眾人跟著導遊來到一個雕塑麵前。這雕像大腹便便,身穿冕服,頭戴冕冠,腰帶玉佩、寶劍。他目光炯炯,虎視眈眈,遠眺著前方。


    “在參觀秦俑博物館之前,我想先向大家介紹一下秦俑的主人——秦始皇。秦始皇名為嬴政,於公元前259年生於趙國國都邯鄲。13歲繼承了王位。22歲舉行加冕禮親政並平息了嫪毐呂不韋的叛亂。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用10年的時間滅亡了東方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達500多年各諸侯國割據稱雄的混亂局麵,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製的封建王朝——秦。為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高三皇,德過五帝”於是各取一字稱皇帝,並希望子孫千世萬世,於是自稱始皇帝。為了鞏固統一,加強統治,他建立了以自己為中心的三公九卿官僚製度,以郡縣製取代分封製,同一法律、文字、貨幣和度量衡,統一車軌,修馳道;統一思想,焚書坑儒;北擊匈奴築長城,南平百越修靈渠,這一係列的措施,對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公元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中,暴病死於河北沙丘,同年葬於臨潼驪山的陵墓之中。好大家跟我來。”


    眾人緩緩向前,來到一個地坑之旁,裏麵豎立著電視裏看到過的兵馬俑陣。


    第十一章 浪靜 9


    “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一號坑,它是三個俑坑中麵積最大的一個。它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5米,麵積14260平方米,相當於兩個足球場的麵積。它為坑道式土木建築結構,在東西兩端各有5個斜坡門道,還有10個2.5米寬的夯土隔牆,隔牆上架有粗大的橫樑,底部都是以青磚墁鋪。一號坑是由步兵和車兵組成的軍陣。所謂軍陣就是部隊在作戰或駐守時的一種排隊的方式。一號坑是以長方陣的排列方式,由前鋒、主體、側翼、後衛四部分組成。我們現在所看到麵東而立的就是前鋒部隊。南、北、西端各有一排麵外而立的武士俑是側翼和後衛,他們是為了防止敵人旁敲側擊和從背後偷襲。中間有38路麵東而立的縱隊,是由步兵和騎兵組成,構成了整個軍陣的主體。從這裏也體現了古代兵書中所講的“前後整齊,四方為繩”的軍陣。《孫子兵法》中曾經講到,古代兵陣布陣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前鋒必銳,整體必宏。’他把一個軍陣比喻成一把劍,如果一個軍陣沒有精銳的前鋒,那麽這個軍陣就像是一把無鋒的劍,便失去了殺傷力,可見前鋒部隊的重要了。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就是一號坑的前鋒部隊。它一共是3排,每排70件,共210件。這些兵俑手中都持有強弓勁弩,都是以驍勇善戰而著稱於世的。他們在作戰時都不戴頭盔。頭盔本來是作戰時的一種最基本的防護裝備,但是秦國軍隊規定一律不準戴頭盔。所以曆史上稱他們為“科頭”。由於“科頭”不戴頭盔便敢殺入敵陣,史籍上也稱他們為“科頭銳士”。從這些“科頭銳士”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秦軍的勇猛和善戰了。湧坑中約馬屑典型的河西走廊馬。它身高15米,長2米,分為頭、頸、軀幹和腿四部分。腿為實心,軀幹中空,分段燒製,再組合在一起。馬的兩耳宜立,體型健壯優美。由此可看出,秦人不愧為養馬世族。大家也許要問秦始皇為什麽要為他製作數量如此之多的兵馬桶呢?它們是怎樣燒製成的呢?原來,秦始皇曾想用4000童男童女為其殉葬。他降旨令李斯承辦此事。李斯心中懼怕,未敢馬上執行此令。因為造皇陵、修長城已惹得民怨沸騰,再讓如此眾多的童男室女殉葬,豈不是火上澆油嗎?他將來恐怕也死無葬身之地。於是,李斯向美始皇建議製作與其人真馬一樣大小的兵馬桶,守護其亡靈,以壯聲威。聞聽此官,秦始皇大喜,他重新降旨,讓李斯徵集全國的能工巧匠,以他的8060禦林軍為原型。這些桶必須手握實戰兵器按實戰隊形排列,秦始皇再三囑咐李斯,此事萬不能叫禦林軍知道。因為秦朝民間流傳一個說法,如果一個人被別人複製成柄,其魂也就被勾走了,這可是大忌。秦始皇當然不願惹怒他喜愛的禦林軍了。工匠們紛紛去找詢林軍中自己的親戚、朋友、老鄉、熟人,仔細觀察其容貌特徵,並默記於心。迴去後,工匠們用模壓、塑捏、刻畫、貼條等手法製成陶佰,然後放在窯裏燒。可是,放進去的陶佰全都被燒炸了,工匠們百思不解其中原因。後來,一個工匠為發泄對監工的仇恨,把製好的監工陶湧的頭去掉,將其四肢“削”去,用手“掏淨”其內髒,放到窯裏分段燒。這一次竟沒炸窯。他把頭和四肢裝在佰身上,一個活生生的監工出現了。由此,工匠們開始了大規模的製捅工程。8000禦林軍捅就這樣被造了出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初葩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濁並收藏初葩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