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迴去之後很難得的言采已經在了,還很難得的沒有在玩拚圖。謝明朗進門後就說:「如果真的是你的關係,那所託之人,也實在太敬業了。」
言采見他嘴角是笑,也笑了,搖著頭慢慢說:「我沒有出麵,隻是托人把資料送到對方手上,其他的就與我無幹了。的確有人把毫無實力的庸才捧到聲名鵲起家喻戶曉,但是這個本事和精力我都欠奉。你欠缺的,倒是自信和坦然,雖然我對此很驚訝。」
謝明朗坐到言采身邊,還在想應該怎麽反駁他。言采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張晨找到你,不會是因為我。我不過錦上添花,別多想了。」
他說得如此平常,眼中是帶著一點縱容的笑意,謝明朗伸手摟住他,低聲說:「舉重若輕總是你的拿手好戲。」
後來謝明朗和張晨一同去看了幾場後者籌辦的展覽,風格穩重又不失新意,的確是謝明朗喜歡的展覽類型。他們誌趣相投,言語間也頗談得來,加上張晨說服人的本事的確一流,這樣談了幾次,當某次張晨帶著展覽的策劃雛形找到謝明朗時,謝明朗發覺,原來自己也不知不覺中,也被吸引得開始投入了。
於是一切就變得水到渠成一般,謝明朗開始新一輪的忙碌:準備展覽的素材之外他還是接受了姚雋鬆助手的那個工作。這份工作報酬並不高,工作強度也比言采提到的要大,特別是他一心想做得更好,壓力難免加倍。一同工作之後,謝明朗才知道工作狀態下的姚雋鬆沉默而嚴肅,絕非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那張茶桌邊妙語連連的老人。盡管如此,謝明朗每一次從姚雋鬆的工作室迴來之後都覺得受益良多,一些工作中得到的靈感也可以考慮用在開始籌備中的個展上。
言采這邊的情況也是一樣。《塵與雪》在最後時刻有驚無險收到當年電影節的提名,從導演演員到技術門類,都一一獲得肯定,也就幾乎在一夜間成為理所當然的得獎熱門。當然這樣的風光之下,代價也是難免:陸長寧送出電影拷貝後第二天就因為低血糖引起的症狀入院,言采的嗓子是徹底啞了,而江綺,早在補拍鏡頭的期間因為不慎摔下舞台,左膝關節不幸粉碎性骨折。
在極度忙碌之下,時間過得很快。言采看他每天如此興致勃勃精神百倍,笑著感歎過「年輕人的精力就是不一樣」,為此兩個人還彼此取笑了一陣。謝明朗在給姚雋鬆作助手的這段時間內看到不少人物攝影,幾乎囊括了幾十年間文藝界所有知名的人物,他不免好奇,問言采是不是也給姚雋鬆做過模特,言采並未否認,卻不肯給謝明朗看照片。
在這令人人仰馬翻的忙碌中又過了一個月,本年的電影節盛裝登場。《塵與雪》的首映式就在電影節期間,為此言採在電影節開幕的前兩天就和劇組主創人員和其他演員到了舉辦地,謝明朗被各種事情拖住,沒有趕上開幕式,首映也不得已地錯過了。
票倒是不缺。言採給他留了一張──這讓謝明朗很驚訝,衛可也給了他晚一天的兩張票。謝明朗入住的賓館和言采是同一家,隻是樓層不同。安頓下來後打了個電話告訴言采自己也到了,就和衛可按照早早約好的一起吃飯去了。
衛可坐在餐廳裏著實顯眼,引得多少人頻頻往他們這桌看。之前的紅地毯上他風頭出盡,推著江綺的輪椅儼然護花使者般風度翩然。他端起酒杯來,興高采烈地說:「言採在《塵與雪》裏簡直是光彩耀人,你哪怕隻為他來這次電影節,也是值得的了。」
謝明朗第一次見到這樣狂熱的衛可。他看過那個劇本,也多少可以想像到這個劇本對於言采的意義,但是在他看來,那個故事本身,實在也就是平平而已,不見得比其他劇本更好些。他看著衛可,反問道:「真的這麽好?還是你愛屋及烏?」說完又覺得後麵那句話歪曲事實過了分,自己忍不住先搖起頭來。
聽謝明朗如此說衛可也不著急,笑笑說:「多說無益,你去看了就知道。一起工作時已經見識過,剪出片子來原來還更好。言采自己應該也坐下來看一看這部片子,有這樣的演出,就算他再嚴格,也應該是滿意的。」
「也許他自律之嚴,甚於外人的想像。」說完謝明朗看一看表,「電影差不多要開場了,今天就吃到這裏吧。」
衛可就問謝明朗去看什麽電影,當知道是《塵與雪》時,不由抱怨說早知謝明朗有票自己的那兩張戲票就轉給別人了。弄得謝明朗連連說你既然這樣評價,多看兩次也不為過。這樣才算把衛可安撫了。
雖然首映式隆重,但《塵與雪》在電影節的放映廳並不大,除了影評人、記者之外,持票進場的普通觀眾反而是少數。這一方麵固然是影片目前尚未正是在各大院線全麵上映,製片方有意控製觀片的人數,另一方麵也是參賽和參展影片眾多,在好幾部電影同時上映的情況下,像商業影院那麽大容量的放映廳也不太現實。
當影片開始之後,謝明朗才知道,原來他之前那些對這部片子武斷的自以為是的結論,都是錯誤的。
情節就和他讀過的電影劇本差不多,也許有微小的調整,但謝明朗也無從分辨了。
這是一部劇情並不複雜、甚至可以稱得上老套的電影:陷入低cháo期太久的劇作家潘柘在偶然經過某劇院的排練廳的時候碰見了當時還隻是一個很小角色的替角的甦醒。就像大多數類似題材的故事一樣,這個女孩子年輕單純,即使處在劇團的最低層依然對表演有著不可磨滅的熱忱。她的努力和熱情讓他記住了她,並以她作為原型在很短的時間內寫出了一齣獨幕單人劇。劇作家找到那個女孩,把角色給她,並親自指導她的演出。那時他才發覺,這個莫名給他靈感的年輕女人身上,有著怎樣的毅力和才華。
戲在不久之後的戲劇節上受到了評論家的關注,對於他來說,這標誌著低cháo期的結束,而對於她,則是一切的開始。他再一次進入創作的黃金期,她當然是他不二選的女主角。短短幾年之間,他們名利雙收,成為界內交口稱讚的搭檔。他們的每一齣新戲都是觀者如cháo,好評不斷,而借著她一場又一場的表演,他不斷地得到新的靈感,又得以繼續創作。
漸漸他們的關係受到矚目。在外人看來,一切都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知名的編劇,走向巔峰的女演員,他為她寫劇本,她為他站上舞台,他們再一起接受掌聲和稱讚。
然而他們又是這樣的不搭調。
在這幹脆明瞭進展著的劇情之外,謝明朗首先留意的是攝影。整個片子用的幾乎是平視的定機位,並大量地使用長鏡頭,好像在傾聽一般。而一些戲中戲的場麵,導演簡直是唯恐觀眾不知道江綺良好的戲劇功底,反覆交替使用全景和特寫來記錄兩個人一起排演戲劇和戲劇上演的場麵。然而謝明朗最喜歡的鏡頭還是在開場,鏡頭記錄著一個男人漸行漸遠的背影,孤獨而蕭索,那是燈光並不明亮的走道裏,他看見一扇半開的房門,裏麵傳來女人清脆的聲音,在短暫的駐足之後,他推開了門。視線頓時明亮開闊起來,陽光在空闊的倉庫一樣的排練室裏放肆地流淌,地板上被窗櫺投下的陰影割出不規律的奇怪形狀,甦醒站在那裏,好像站在陽光的深處。
這一刻的特寫沒有給江綺,反而留給了言采,電影裏的他看起來更老一些,帶著一種懨懨鬱鬱的固執神色。鏡頭在言采和江綺之間交替:她的動作舒展,好像新生的樹木;他注視著她,眼底散發出光彩來,而那光彩迅速擴展到麵孔,繼而整個人都綻放開來,瞬間奪目得讓人無法轉開目光分毫。
那一刻謝明多少體會到潘霏霏滿臉癡迷說過的一句話:隻要看著他銀幕上的麵孔,總能輕易地墜入一廂情願的愛河之中。
時光在創作和演繹中倏忽而過,不知不覺就是數年。潘柘依然性格乖戾獨斷獨行,在他麵前的甦醒,彷彿還是當年那個名不見經傳除了熱情和堅持一無所有的新人,包容著他在工作上一切的嚴格,乃至於苛刻與挑剔。排演時他對待她絕不比其他年輕後輩更加寬容,第一次和他們合作的演員們無人不驚訝於潘柘對甦醒的暴君式的獨斷,又在甦醒習以為常的鎮靜中慢慢習慣。
但這究竟是一種扭曲的相處模式。把人生和工作割裂的兩個人,並肩走過不短的一程後,忽然發現曾幾何時起,他們為一齣戲的爭執越來越多。當她選擇按照自己的方式演繹他的角色,潘柘暴跳如雷,甦醒開始寸步不讓,雖然以前妥協的人多半是她。
同時甦醒的生命中開始出現其他人。快樂,無憂無慮,更要命的是體貼。那個人不會逼迫著她不斷向前,他告訴她演戲隻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工作,當任何事情成為人生的全部,說明那個人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為藝術而起的分歧往往是致命的。決裂在誰也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來臨,至少她沒有。她愛舞台,並不比愛他更少一些,當一方剝奪另一方,她必須做出選擇。甦醒並不知道潘柘是否知道她生活中的另一個人,她曾經一廂情願地以為他近來加倍的暴躁和挑剔來源於嫉妒,但是她從來不敢問,就像這些年來的每一天,她都以仰望者的姿態看著他,小心翼翼地追隨著他的每一個腳步。
謝明朗就再一次看到言采生日那天的那幕戲。重新剪接後效果完全不一樣。鏡頭語言很客觀冷靜,但是無論是言采還是江綺的表演有著唿之欲出的張力,她轉身離去的那一刻謝明朗覺得自己聽到裂帛之聲,啪的一響,一切凝固,又以一個無可挽救的姿勢洶湧向前。
潘柘執意不肯換角,舞台劇就此中斷。之後他們再也沒有合作,她依然是觀眾們心中的舞台女王,他開始酗酒,也有知名的演員與他合作,他卻無數次撕掉寫了一半的劇本。
那一天他又一次醉倒在酒鄉,恍惚中拉著不認識的酒吧裏的客人口齒不清地說,他是放開了格拉蒂的皮格馬利翁。
這到底是個偏僻的傳說,好心陪他說著酒話的路人也不知道怎麽接話,隻能一再地安慰,她會迴到你身邊的,總有一天會迴來。
鏡頭再一次倒轉,迴到某一次公演結束的酒會上,兩個人興高采烈地又心甘情願地微醉著,不斷有人來祝賀他們的成功,他們也笑著一一寒暄。那時的甦醒早已不是當年少不知事的女子,她借著酒力問他,你當我是什麽人?女演員,女兒,還是繆斯?
她笑得很放肆,那一夜他也在縱容她,微笑著不予辯解。她感到微微的疲憊和沮喪,靠著他的肩膀說,但你從來沒有把我當作情人,甚至一個平凡的女人。
如今的他伏在酒吧的桌子上,孤身一人,可能早已忘記那件微不足道的瑣事。那是二人生命裏燦爛燃燒的幾年,他忙著太多事情,也許早也不記得了。
</br>
言采見他嘴角是笑,也笑了,搖著頭慢慢說:「我沒有出麵,隻是托人把資料送到對方手上,其他的就與我無幹了。的確有人把毫無實力的庸才捧到聲名鵲起家喻戶曉,但是這個本事和精力我都欠奉。你欠缺的,倒是自信和坦然,雖然我對此很驚訝。」
謝明朗坐到言采身邊,還在想應該怎麽反駁他。言采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張晨找到你,不會是因為我。我不過錦上添花,別多想了。」
他說得如此平常,眼中是帶著一點縱容的笑意,謝明朗伸手摟住他,低聲說:「舉重若輕總是你的拿手好戲。」
後來謝明朗和張晨一同去看了幾場後者籌辦的展覽,風格穩重又不失新意,的確是謝明朗喜歡的展覽類型。他們誌趣相投,言語間也頗談得來,加上張晨說服人的本事的確一流,這樣談了幾次,當某次張晨帶著展覽的策劃雛形找到謝明朗時,謝明朗發覺,原來自己也不知不覺中,也被吸引得開始投入了。
於是一切就變得水到渠成一般,謝明朗開始新一輪的忙碌:準備展覽的素材之外他還是接受了姚雋鬆助手的那個工作。這份工作報酬並不高,工作強度也比言采提到的要大,特別是他一心想做得更好,壓力難免加倍。一同工作之後,謝明朗才知道工作狀態下的姚雋鬆沉默而嚴肅,絕非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那張茶桌邊妙語連連的老人。盡管如此,謝明朗每一次從姚雋鬆的工作室迴來之後都覺得受益良多,一些工作中得到的靈感也可以考慮用在開始籌備中的個展上。
言采這邊的情況也是一樣。《塵與雪》在最後時刻有驚無險收到當年電影節的提名,從導演演員到技術門類,都一一獲得肯定,也就幾乎在一夜間成為理所當然的得獎熱門。當然這樣的風光之下,代價也是難免:陸長寧送出電影拷貝後第二天就因為低血糖引起的症狀入院,言采的嗓子是徹底啞了,而江綺,早在補拍鏡頭的期間因為不慎摔下舞台,左膝關節不幸粉碎性骨折。
在極度忙碌之下,時間過得很快。言采看他每天如此興致勃勃精神百倍,笑著感歎過「年輕人的精力就是不一樣」,為此兩個人還彼此取笑了一陣。謝明朗在給姚雋鬆作助手的這段時間內看到不少人物攝影,幾乎囊括了幾十年間文藝界所有知名的人物,他不免好奇,問言采是不是也給姚雋鬆做過模特,言采並未否認,卻不肯給謝明朗看照片。
在這令人人仰馬翻的忙碌中又過了一個月,本年的電影節盛裝登場。《塵與雪》的首映式就在電影節期間,為此言採在電影節開幕的前兩天就和劇組主創人員和其他演員到了舉辦地,謝明朗被各種事情拖住,沒有趕上開幕式,首映也不得已地錯過了。
票倒是不缺。言採給他留了一張──這讓謝明朗很驚訝,衛可也給了他晚一天的兩張票。謝明朗入住的賓館和言采是同一家,隻是樓層不同。安頓下來後打了個電話告訴言采自己也到了,就和衛可按照早早約好的一起吃飯去了。
衛可坐在餐廳裏著實顯眼,引得多少人頻頻往他們這桌看。之前的紅地毯上他風頭出盡,推著江綺的輪椅儼然護花使者般風度翩然。他端起酒杯來,興高采烈地說:「言採在《塵與雪》裏簡直是光彩耀人,你哪怕隻為他來這次電影節,也是值得的了。」
謝明朗第一次見到這樣狂熱的衛可。他看過那個劇本,也多少可以想像到這個劇本對於言采的意義,但是在他看來,那個故事本身,實在也就是平平而已,不見得比其他劇本更好些。他看著衛可,反問道:「真的這麽好?還是你愛屋及烏?」說完又覺得後麵那句話歪曲事實過了分,自己忍不住先搖起頭來。
聽謝明朗如此說衛可也不著急,笑笑說:「多說無益,你去看了就知道。一起工作時已經見識過,剪出片子來原來還更好。言采自己應該也坐下來看一看這部片子,有這樣的演出,就算他再嚴格,也應該是滿意的。」
「也許他自律之嚴,甚於外人的想像。」說完謝明朗看一看表,「電影差不多要開場了,今天就吃到這裏吧。」
衛可就問謝明朗去看什麽電影,當知道是《塵與雪》時,不由抱怨說早知謝明朗有票自己的那兩張戲票就轉給別人了。弄得謝明朗連連說你既然這樣評價,多看兩次也不為過。這樣才算把衛可安撫了。
雖然首映式隆重,但《塵與雪》在電影節的放映廳並不大,除了影評人、記者之外,持票進場的普通觀眾反而是少數。這一方麵固然是影片目前尚未正是在各大院線全麵上映,製片方有意控製觀片的人數,另一方麵也是參賽和參展影片眾多,在好幾部電影同時上映的情況下,像商業影院那麽大容量的放映廳也不太現實。
當影片開始之後,謝明朗才知道,原來他之前那些對這部片子武斷的自以為是的結論,都是錯誤的。
情節就和他讀過的電影劇本差不多,也許有微小的調整,但謝明朗也無從分辨了。
這是一部劇情並不複雜、甚至可以稱得上老套的電影:陷入低cháo期太久的劇作家潘柘在偶然經過某劇院的排練廳的時候碰見了當時還隻是一個很小角色的替角的甦醒。就像大多數類似題材的故事一樣,這個女孩子年輕單純,即使處在劇團的最低層依然對表演有著不可磨滅的熱忱。她的努力和熱情讓他記住了她,並以她作為原型在很短的時間內寫出了一齣獨幕單人劇。劇作家找到那個女孩,把角色給她,並親自指導她的演出。那時他才發覺,這個莫名給他靈感的年輕女人身上,有著怎樣的毅力和才華。
戲在不久之後的戲劇節上受到了評論家的關注,對於他來說,這標誌著低cháo期的結束,而對於她,則是一切的開始。他再一次進入創作的黃金期,她當然是他不二選的女主角。短短幾年之間,他們名利雙收,成為界內交口稱讚的搭檔。他們的每一齣新戲都是觀者如cháo,好評不斷,而借著她一場又一場的表演,他不斷地得到新的靈感,又得以繼續創作。
漸漸他們的關係受到矚目。在外人看來,一切都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知名的編劇,走向巔峰的女演員,他為她寫劇本,她為他站上舞台,他們再一起接受掌聲和稱讚。
然而他們又是這樣的不搭調。
在這幹脆明瞭進展著的劇情之外,謝明朗首先留意的是攝影。整個片子用的幾乎是平視的定機位,並大量地使用長鏡頭,好像在傾聽一般。而一些戲中戲的場麵,導演簡直是唯恐觀眾不知道江綺良好的戲劇功底,反覆交替使用全景和特寫來記錄兩個人一起排演戲劇和戲劇上演的場麵。然而謝明朗最喜歡的鏡頭還是在開場,鏡頭記錄著一個男人漸行漸遠的背影,孤獨而蕭索,那是燈光並不明亮的走道裏,他看見一扇半開的房門,裏麵傳來女人清脆的聲音,在短暫的駐足之後,他推開了門。視線頓時明亮開闊起來,陽光在空闊的倉庫一樣的排練室裏放肆地流淌,地板上被窗櫺投下的陰影割出不規律的奇怪形狀,甦醒站在那裏,好像站在陽光的深處。
這一刻的特寫沒有給江綺,反而留給了言采,電影裏的他看起來更老一些,帶著一種懨懨鬱鬱的固執神色。鏡頭在言采和江綺之間交替:她的動作舒展,好像新生的樹木;他注視著她,眼底散發出光彩來,而那光彩迅速擴展到麵孔,繼而整個人都綻放開來,瞬間奪目得讓人無法轉開目光分毫。
那一刻謝明多少體會到潘霏霏滿臉癡迷說過的一句話:隻要看著他銀幕上的麵孔,總能輕易地墜入一廂情願的愛河之中。
時光在創作和演繹中倏忽而過,不知不覺就是數年。潘柘依然性格乖戾獨斷獨行,在他麵前的甦醒,彷彿還是當年那個名不見經傳除了熱情和堅持一無所有的新人,包容著他在工作上一切的嚴格,乃至於苛刻與挑剔。排演時他對待她絕不比其他年輕後輩更加寬容,第一次和他們合作的演員們無人不驚訝於潘柘對甦醒的暴君式的獨斷,又在甦醒習以為常的鎮靜中慢慢習慣。
但這究竟是一種扭曲的相處模式。把人生和工作割裂的兩個人,並肩走過不短的一程後,忽然發現曾幾何時起,他們為一齣戲的爭執越來越多。當她選擇按照自己的方式演繹他的角色,潘柘暴跳如雷,甦醒開始寸步不讓,雖然以前妥協的人多半是她。
同時甦醒的生命中開始出現其他人。快樂,無憂無慮,更要命的是體貼。那個人不會逼迫著她不斷向前,他告訴她演戲隻是人生的一部分,是工作,當任何事情成為人生的全部,說明那個人除此之外一無所有。
為藝術而起的分歧往往是致命的。決裂在誰也沒有準備好的時候來臨,至少她沒有。她愛舞台,並不比愛他更少一些,當一方剝奪另一方,她必須做出選擇。甦醒並不知道潘柘是否知道她生活中的另一個人,她曾經一廂情願地以為他近來加倍的暴躁和挑剔來源於嫉妒,但是她從來不敢問,就像這些年來的每一天,她都以仰望者的姿態看著他,小心翼翼地追隨著他的每一個腳步。
謝明朗就再一次看到言采生日那天的那幕戲。重新剪接後效果完全不一樣。鏡頭語言很客觀冷靜,但是無論是言采還是江綺的表演有著唿之欲出的張力,她轉身離去的那一刻謝明朗覺得自己聽到裂帛之聲,啪的一響,一切凝固,又以一個無可挽救的姿勢洶湧向前。
潘柘執意不肯換角,舞台劇就此中斷。之後他們再也沒有合作,她依然是觀眾們心中的舞台女王,他開始酗酒,也有知名的演員與他合作,他卻無數次撕掉寫了一半的劇本。
那一天他又一次醉倒在酒鄉,恍惚中拉著不認識的酒吧裏的客人口齒不清地說,他是放開了格拉蒂的皮格馬利翁。
這到底是個偏僻的傳說,好心陪他說著酒話的路人也不知道怎麽接話,隻能一再地安慰,她會迴到你身邊的,總有一天會迴來。
鏡頭再一次倒轉,迴到某一次公演結束的酒會上,兩個人興高采烈地又心甘情願地微醉著,不斷有人來祝賀他們的成功,他們也笑著一一寒暄。那時的甦醒早已不是當年少不知事的女子,她借著酒力問他,你當我是什麽人?女演員,女兒,還是繆斯?
她笑得很放肆,那一夜他也在縱容她,微笑著不予辯解。她感到微微的疲憊和沮喪,靠著他的肩膀說,但你從來沒有把我當作情人,甚至一個平凡的女人。
如今的他伏在酒吧的桌子上,孤身一人,可能早已忘記那件微不足道的瑣事。那是二人生命裏燦爛燃燒的幾年,他忙著太多事情,也許早也不記得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