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烈日當空。


    唐軍騎兵在滹沱河之畔,與叛軍騎兵相遇。


    雙方比較克製地展開了多點較量,沒有大規模衝殺,大多是憑借弓箭這樣的遠程攻擊武器,想要吸引對方。


    在一番拉扯後,雙方分開,在滹沱河附近遊蕩。


    這個時候,郭子儀的大部隊已經開始往滹沱河一帶挺進,滹沱河對麵有大量叛軍營地。


    史思明遭受重創後,史朝義現在已經開始暗自調度兵馬迴撤。


    這一點是幾乎不需要質疑的。


    就算史朝義還沒有行動,史思明撤兵令抵達,叛軍也不會再與郭子儀糾纏。


    所以,這個時候,對於郭子儀來說,渡河進攻,就是絕佳時機。


    郭曦的兵馬在滹沱河附近一直停留到傍晚,叛軍沒有再行動,在距離二十裏之外停留。


    郭子儀部開始抓緊時間渡河。


    為了能夠順利渡河,郭子儀還安排大約一萬人,分布在大部隊的後麵兩側。


    這是為了防止敵人趁著大部隊渡河的時候,殺過來。


    傍晚時分,蟄伏好幾天的安守忠,聽說郭子儀要渡河,頓時大喜。


    安守忠被史思明派過來圍城打援,打算趁著郭子儀大部隊急行軍之際,利用騎兵高機動優勢對唐軍展開快速衝擊。


    奈何郭子儀比較謹慎,在抵達井陘口之後,郭子儀在原地駐紮了幾日,並未急著奔赴戰場。


    安守忠於是蟄伏起來,準備等待最佳時機。


    所謂的最佳時機就是郭子儀大部隊行軍。


    古代行軍要擺開,展現出長長的隊形。


    為了防止被突襲,主將會派出大量的斥候做偵查,同時還會讓騎兵掩護大部隊。


    如果敵人騎兵數量占據絕對優勢,突襲很容易成功。


    不過往往古代騎兵占據絕對優勢的時候不多,所以突襲也不是好打。


    但現在不同。


    現在叛軍的確在騎兵上占據了絕對優勢,李隆基之前可是給了安祿山管理全國馬政的權力的。


    例如此次史思明南下,一萬大軍,全是騎兵。


    再例如此時安守忠,一萬兵馬,其中有五成是騎兵。


    這種配置按照古代正常兵力配置,當然不合常規,但按照正規官方史料記載,安史之亂叛軍騎兵總數至少在十萬。


    以安守忠的兵力配置,伏擊郭子儀非常容易。


    尤其是郭子儀部渡滹沱河的時候,就是絕佳時機。


    第二日,天未亮,安守忠就起來了。


    他親自召見了一千重騎兵,給他們每人端上一碗酒,並對他們發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說辭。


    眾人豪情萬丈,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天剛亮,第一批騎兵,一共一千騎,先出動,都是輕騎兵,披著輕型鐵甲,有弓箭,手持長槊。


    第二批緊接著也出動,也是一千,走的是另一路。


    最後,安守忠又調派五千步兵,沿著滹沱河,朝唐軍快速挺進。


    如果算上昨日與郭曦對峙的那兩千騎兵,安守忠將兵力切割成了五支。


    安守忠的總兵力一共才一萬,郭子儀有五萬,這怎麽看,都是安守忠在犯傻。


    但其實,安守忠隻要打崩掩護主力渡河的那一萬唐軍,就可以阻止郭子儀渡河了。


    按照安守忠的兵力部署,唯一沒有出動的,就是今早喝完酒的那一千重騎。


    大約在辰時下四刻(上午九點),安守忠的第一批騎兵已經進入戰場,對付的是唐軍右路後方軍團。


    這一千叛軍騎兵一進來,便將五千唐軍圍住。


    第二批叛軍,隨即圍住了唐軍左路後方軍團。


    雙方在闊野上展開了僵持戰。


    “圍而不攻?”正在主持渡河的郭子儀,接到了情報。


    “是的。”


    正當郭子儀疑惑之際,又一個情報傳來了。


    “敵軍步兵分開了?”郭子儀更加疑惑,他有些不明白對方的戰術,“敵軍可還有騎兵在周圍?”


    “還有一支,是昨日的先鋒,在東麵二十裏的滹沱河畔,與我軍騎兵對峙。”


    “沒有動?”


    “沒有動!”


    “還有別的嗎?”


    “暫未探查到其他兵力。”


    “郭令公在擔心什麽呢?”李懷光問道。


    “敵人兵力不及我們,卻還分兵,到底是犯了兵家大忌,還是另有所圖?”


    “依末將看,此人分兵圍住我後兩路兵馬,圍而不攻,是為了他的第三路騎兵正麵衝擊我主力!”李懷光道,“我軍此時在渡河,渡河之際是防禦最弱之時,他要打的不是我後路,而是主力!”


    郭子儀卻道:“若他還有第三路騎兵衝擊我主力,不擔心他進入主力戰場,我們派兵斷了他第三路騎兵的後路?”


    打仗打的可不僅僅是怎麽來,還要考慮如何退。


    打仗是拚命,但卻是有策略的拚命。


    “郭令公剛才也問了,還有一路騎兵在滹沱河畔,與我軍對峙,末將懷疑,他會用這一路騎兵衝擊我軍主力,但卻還隱藏了一支騎兵,後麵這支隱藏的,還是真正改變戰局的。”


    郭子儀愣了一下,一瞬間都想通了。


    對方如此分兵,其實是虛實之策。


    眼下己方渡河是最脆弱的時候,對方想要阻止自己渡河,就必須分兵。


    “敵方主將是何人?”郭子儀忍不住問道。


    “暫且不知。”


    郭子儀感慨道:“若真是如此,此人指揮兵馬之能,不在我之下。”


    李懷光卻道:“郭令公乃是大帥之才,何須與此人相比。”


    “你可有對策?”


    “我們騎兵不足,隻能讓郭曦臨陣變場,隻要拖住對方到未時,我軍主力便能渡過河道,進入主戰場。”


    “隻能如此!”


    安守忠不知道,已經有人看出了他的策略。


    他的確是分多路,以虛實之策,將騎兵的高機動性發揮到極致,來打這一仗的。


    而且他將重騎兵放在最後,的確是想先用昨日與郭曦糾纏的那一支騎兵先去衝擊郭子儀的主力。


    以此來吸引郭曦的騎兵。


    最後他用重騎兵,快速正麵硬衝唐軍,達到破陣的效果。


    即便唐軍偵查到他這一路重騎兵,也無所謂。


    因為騎兵戰術被他發揮到了極致。


    唐軍渡河之際,隻要能破陣,就有很大概率擊敗唐軍。


    安守忠的戰馬和他一樣,似乎也激動起來。


    但這個時候,安守忠卻收到了來自史朝義的命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畫淩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畫淩煙並收藏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