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史思明這兵難撤
每天飲酒賞樂,我成了千古一帝 作者:畫淩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往往機會都伴隨著風險。
機會越大,風險越大。
清河斬首行動,如果史思明贏了,那大唐基本上崩了一半。
如果史思明再果斷一點,直接提兵抵達潼關,那天下將一分為二。
甚至長安會在慌亂的情況下,請李亨複位。
李亨複位的第一件事,到底是先清洗,還是先逃跑呢?
總之,天聖元年的清河之戰,是關鍵一戰。
它決定了大唐的未來。
無數人在這場戰爭中犧牲,但更多人因為這場戰爭的勝利,得以幸存。
脆弱的河北各州,在這場狂風巨浪下,堅持下來。
自李倓登基以來,短短半年時間,開始致力於從江東、淮南、河南、洛陽等地構建起一套規模化的物資調度體係。
這套調度體係的物資起始點在江東,也就是以揚州為中心,輻射到江東、淮南等地,以商業製度和官僚體係相互結合,從南方調集大量物資進入河北。
作為對河北防線的後勤支撐。
清河之戰,不僅僅保住了河北防線,更保住了這套剛起步的後勤體係。
如果這套後勤體係被破壞,會是什麽後果呢?
曆史將迴歸曆史。
也就是說,叛軍將在未來的時間,控製河朔三鎮,與大唐分庭抗禮一百多年。
最終,大唐將在多處混亂中解體、死亡。
河北雖說是一馬平川,但戰略縱深大,物資和人口豐富。
想要徹底平息這場叛亂,不僅僅是武力上的勝負,更是政治和經濟上的重新勾連。
清河之戰的勝利,就為接下來的這套後勤體係的建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李倓並不指望靠這一戰,就徹底擺平叛亂。
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如此輕鬆,曆史上就不會出現後來的河朔三鎮,也不會有節度使輪流換的各種騷操作了。
接下來,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不是對叛軍的戰爭。
目前河北唐軍已經不具備再與叛軍持續打大規模戰爭的實力。
接下來更多的是內部的整頓,以穩定西部戰局和東部後勤體係為主。
當然,這一局到了這一步,最難的是史思明。
史思明現在不僅眼睛疼,還蛋疼。
倒不是他的蛋也被射了一箭,而是常山的局勢和東線胡人的局勢,都讓他不得安神。
他對李光弼非常忌憚。
現在名義上是叛軍將李光弼圍得死死的,但其實是叛軍該如何才能撤軍的問題。
當天晚上,醫師給史思明換了藥之後,史思明又陷入昏迷。
直到後半夜,史思明才醒來。
要不怎麽說,史思明能快速掌握所有的叛軍呢?
在如此重傷的情況下,他還能強撐著恢複幾分理智。
他對耿仁智說道:“安守忠他不能調動,讓安守忠牽製郭子儀,再留守李歸仁牽製李光弼,其餘兵馬全部撤迴,讓史朝義去統籌這件事。”
耿仁智一聽,頓時鬆了口氣,看來史思明還沒有糊塗。
他就害怕史思明讓史朝清去辦這件事,那必然出大問題。
“還有,我們不能在河間停留太久,我們必須趕迴幽州。”史思明忍著劇痛說道,“胡人得知我們兵敗,是不可能繼續攻打清河的,他們會撤兵,如果我們比他們晚到幽州,他們可能會抄了我們的老家。”
“是的,大夫英明過人。”
“天一亮就啟程。”
“但大夫的身體……”
“現在最重要的是大局!”史思明麵色蒼白,氣若遊絲,但他的眼神卻十分堅定,“立刻去準備。”
“是。”
耿仁智退下後,史思明重新躺下來,眼睛的劇痛折磨著他。
“狗皇帝,狗皇帝……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將你碎屍萬段!”史思明低聲吼著。
史思明的命令連夜發往常山。
七月二十二日,常山井陘。
天剛剛亮,站在軍營前抬頭就能看見深青色天幕下巍峨的太行山脈。
郭子儀吃完早飯,開始整頓兵馬。
這一次他帶了不少朔方的精銳,但他的壓力依然很大。
朔方軍兵力有限,在數量上遠遠不如範陽、盧龍等軍鎮的兵馬。
而史思明此次是傾巢而出,又已經將李光弼團團圍困。
這一局其實很難打。
郭子儀可以分析到全局的每一個點,而每一個點都在告訴他,史思明一定會圍城打援。
所以,現在擺脫不了與叛軍正麵打一場。
而且即便打贏了,叛軍退縮迴去,常山之圍依然無法解除。
因為叛軍在兵力上占據了絕對優勢。
郭子儀也很清楚,這是平叛初期必然麵臨的困局。
誰讓唐軍在去年,被大麵積打崩了呢?
這個艱難的時期挺過去,後麵就能慢慢把基礎搭建起來。
就在郭子儀懷著沉重的心情,準備召集兵營裏的兵馬的時候,突然一份緊急軍報送了過來。
“清河的軍報?”郭子儀大吃一驚,連忙打開。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當場大笑起來。
有人問道:“郭令公,何事如此開心?”
“清河大捷,史思明戰敗,倉皇而逃!”
“當真?”李懷光問道。
“陛下命人發來,豈能有假!”
眾人頓時大喜。
“據說史思明還受了傷,被陛下一箭射中了眼睛。”
眾人更是大驚。
被聖人射傷?
聖人還能在戰場上殺敵?
“陛下可真是英武非凡啊!”
“聖人去年就在潼關擊潰了數萬叛軍,此番又射傷史思明,當真有太宗之風也!”李懷光不由得感歎道。
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讚歎,對那位聖人的好感倍增。
“郭令公,那我們現在還打嗎?”李懷光問道。
“打!史思明受傷,必然會撤兵,現在正是我們主動出擊的好時機,不過史思明會留精銳殿後,我們若能擊敗對方,可重創所有叛軍!”
眾人頓時士氣高漲起來。
上午的時候,軍營內,士兵們準備完,整裝待發。
“報!郭令公,叛軍騎兵又來了,這一次來了兩千騎兵!”
“郭曦!”
“末將在!”
“你領一千五百騎兵,去攔截敵人騎兵,記住,不要正麵,攔截即可。”
“為何?”
“對方三番五次派騎兵過來,明顯是想引誘我們。”
機會越大,風險越大。
清河斬首行動,如果史思明贏了,那大唐基本上崩了一半。
如果史思明再果斷一點,直接提兵抵達潼關,那天下將一分為二。
甚至長安會在慌亂的情況下,請李亨複位。
李亨複位的第一件事,到底是先清洗,還是先逃跑呢?
總之,天聖元年的清河之戰,是關鍵一戰。
它決定了大唐的未來。
無數人在這場戰爭中犧牲,但更多人因為這場戰爭的勝利,得以幸存。
脆弱的河北各州,在這場狂風巨浪下,堅持下來。
自李倓登基以來,短短半年時間,開始致力於從江東、淮南、河南、洛陽等地構建起一套規模化的物資調度體係。
這套調度體係的物資起始點在江東,也就是以揚州為中心,輻射到江東、淮南等地,以商業製度和官僚體係相互結合,從南方調集大量物資進入河北。
作為對河北防線的後勤支撐。
清河之戰,不僅僅保住了河北防線,更保住了這套剛起步的後勤體係。
如果這套後勤體係被破壞,會是什麽後果呢?
曆史將迴歸曆史。
也就是說,叛軍將在未來的時間,控製河朔三鎮,與大唐分庭抗禮一百多年。
最終,大唐將在多處混亂中解體、死亡。
河北雖說是一馬平川,但戰略縱深大,物資和人口豐富。
想要徹底平息這場叛亂,不僅僅是武力上的勝負,更是政治和經濟上的重新勾連。
清河之戰的勝利,就為接下來的這套後勤體係的建設,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李倓並不指望靠這一戰,就徹底擺平叛亂。
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如此輕鬆,曆史上就不會出現後來的河朔三鎮,也不會有節度使輪流換的各種騷操作了。
接下來,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不是對叛軍的戰爭。
目前河北唐軍已經不具備再與叛軍持續打大規模戰爭的實力。
接下來更多的是內部的整頓,以穩定西部戰局和東部後勤體係為主。
當然,這一局到了這一步,最難的是史思明。
史思明現在不僅眼睛疼,還蛋疼。
倒不是他的蛋也被射了一箭,而是常山的局勢和東線胡人的局勢,都讓他不得安神。
他對李光弼非常忌憚。
現在名義上是叛軍將李光弼圍得死死的,但其實是叛軍該如何才能撤軍的問題。
當天晚上,醫師給史思明換了藥之後,史思明又陷入昏迷。
直到後半夜,史思明才醒來。
要不怎麽說,史思明能快速掌握所有的叛軍呢?
在如此重傷的情況下,他還能強撐著恢複幾分理智。
他對耿仁智說道:“安守忠他不能調動,讓安守忠牽製郭子儀,再留守李歸仁牽製李光弼,其餘兵馬全部撤迴,讓史朝義去統籌這件事。”
耿仁智一聽,頓時鬆了口氣,看來史思明還沒有糊塗。
他就害怕史思明讓史朝清去辦這件事,那必然出大問題。
“還有,我們不能在河間停留太久,我們必須趕迴幽州。”史思明忍著劇痛說道,“胡人得知我們兵敗,是不可能繼續攻打清河的,他們會撤兵,如果我們比他們晚到幽州,他們可能會抄了我們的老家。”
“是的,大夫英明過人。”
“天一亮就啟程。”
“但大夫的身體……”
“現在最重要的是大局!”史思明麵色蒼白,氣若遊絲,但他的眼神卻十分堅定,“立刻去準備。”
“是。”
耿仁智退下後,史思明重新躺下來,眼睛的劇痛折磨著他。
“狗皇帝,狗皇帝……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將你碎屍萬段!”史思明低聲吼著。
史思明的命令連夜發往常山。
七月二十二日,常山井陘。
天剛剛亮,站在軍營前抬頭就能看見深青色天幕下巍峨的太行山脈。
郭子儀吃完早飯,開始整頓兵馬。
這一次他帶了不少朔方的精銳,但他的壓力依然很大。
朔方軍兵力有限,在數量上遠遠不如範陽、盧龍等軍鎮的兵馬。
而史思明此次是傾巢而出,又已經將李光弼團團圍困。
這一局其實很難打。
郭子儀可以分析到全局的每一個點,而每一個點都在告訴他,史思明一定會圍城打援。
所以,現在擺脫不了與叛軍正麵打一場。
而且即便打贏了,叛軍退縮迴去,常山之圍依然無法解除。
因為叛軍在兵力上占據了絕對優勢。
郭子儀也很清楚,這是平叛初期必然麵臨的困局。
誰讓唐軍在去年,被大麵積打崩了呢?
這個艱難的時期挺過去,後麵就能慢慢把基礎搭建起來。
就在郭子儀懷著沉重的心情,準備召集兵營裏的兵馬的時候,突然一份緊急軍報送了過來。
“清河的軍報?”郭子儀大吃一驚,連忙打開。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當場大笑起來。
有人問道:“郭令公,何事如此開心?”
“清河大捷,史思明戰敗,倉皇而逃!”
“當真?”李懷光問道。
“陛下命人發來,豈能有假!”
眾人頓時大喜。
“據說史思明還受了傷,被陛下一箭射中了眼睛。”
眾人更是大驚。
被聖人射傷?
聖人還能在戰場上殺敵?
“陛下可真是英武非凡啊!”
“聖人去年就在潼關擊潰了數萬叛軍,此番又射傷史思明,當真有太宗之風也!”李懷光不由得感歎道。
其他人也紛紛表示讚歎,對那位聖人的好感倍增。
“郭令公,那我們現在還打嗎?”李懷光問道。
“打!史思明受傷,必然會撤兵,現在正是我們主動出擊的好時機,不過史思明會留精銳殿後,我們若能擊敗對方,可重創所有叛軍!”
眾人頓時士氣高漲起來。
上午的時候,軍營內,士兵們準備完,整裝待發。
“報!郭令公,叛軍騎兵又來了,這一次來了兩千騎兵!”
“郭曦!”
“末將在!”
“你領一千五百騎兵,去攔截敵人騎兵,記住,不要正麵,攔截即可。”
“為何?”
“對方三番五次派騎兵過來,明顯是想引誘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