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之後,舉國歸心,他便算徹底坐穩了江山。慕容垂、慕容沖這些大燕嫡出的天潢貴胄前赴後繼戰死沙場都握不住的偌大一個燕國,或許終要歸了這慕容上將軍。
古往今來,什麽君臣之義兄弟之情,都比不上江山玉座。
崔宏瞪著自己的兒子——此子自幼早慧,他中年得之本是視若珍寶,然而啟蒙之後他便知道崔浩與自己的理念全然不同。他主張儒釋道並存,治大國如烹小鮮,一直勸拓跋圭不要窮兵黷武,急於統一,甚至效仿當年的苻堅,將佛家學說捧上國教地位,並在平城郊外的武州山開鑿佛門石窟,以弘揚道法,收服人心。而崔浩,崇尚亂世用重典,是不折不扣的法家門徒。“縱使慕容永當真險惡至此,慕容沖卻絕不是好相與的,萬一他將來不傻了,恢複記憶了,能善罷甘休?當年苻天王前事不遠,你若不想成為第二個王猛功虧一簣,便當盡早勸阻!”
王猛一直是崔浩的偶像,聞言便小臉一凝,冷道:“不會有這麽一天。”
當年王景略貴為宰輔,不是沒有機會除掉慕容沖,卻因為顧及苻堅摯愛而手下留情,僅僅將人逼走了事,方招致後來的大禍。一個帝王師最不須要的就是感情,他可以篤定拓跋圭不是苻堅,而他也不是王猛,自不會重蹈覆轍。
如今世上人人都好談玄論道,崔家門下的方士道長也自不少,他是不大信這些佛學道法的,然而卻不懷疑那些丹爐裏煉化出的特殊功效,比如獻給拓跋圭鎮定情緒的“逍遙丸”,比如一些讓人神思昏沉,難以再憶前緣的“靈丹妙藥”。
若慕容沖的失憶乃是天賜良機,那他為國為公也一定會讓這良機永遠持續下去。
崔宏愣了一下,望著他長嘆一聲:“伯淵,你心思縝密,聰明絕頂,隻是太過涼薄無情,恐非福壽之兆。”
“父親,您教導過兒子,男兒丈夫生當功成名就,若碌碌無為縱是高壽過百又有何用?現在北魏朝廷,您與張兗便算是我們漢臣的最位高權重的,然而比起那些手握重兵的鮮卑貴族,長孫家族、叔孫普洛與賀蘭氏又如何?治國為人都不會隻有光明坦途,父親做不到、不願做的,我來。”崔浩拂去肩頭落雪,漠然一笑,“說到底,您與我不過是走的道路不同罷了,到頭來殊途同歸,且看看是誰的道路更為通達罷。”
是年冬至,魏太祖拓跋圭大宴群臣,重賞百官,加封此次有大功的拓跋儀為衛王,連先前燕魏之戰中戰敗的賀蘭雋長孫肥奚斤等鮮卑武將亦未曾問罪反獲嘉獎。在平城三夜的火樹銀花中,拓跋圭宣布改元——天興。
光陰如梭,轉眼冬去春來,夏日又至。
拓跋圭下朝迴來,剛剛抬腳踏入房門,便覺得風聲破空襲來,眼前白芒劃過,他旋身閃過,出手如電,瞬間就叼住了那柄薄如蟬翼的刀刃,再不慌不忙地納入自己掌中。
任臻再次偷襲未果,一聲不吭地迴去坐下,也不出口抱怨什麽,但拓跋圭從他的眼中看出了濃濃的挫敗感。
他也不說話,在任臻對麵坐下,兩個人就隔著一張幾案大眼瞪小眼,末了還是任臻忍不住撲哧一笑,一擺手道:“罷了罷了。認輸就是。”他恨鐵不成鋼地端詳著自己的左手,嘀咕道:“你說這傷也早好全了的,武器也是特製的左手單刃刀,長一尺三寸,厚二分不到,怎麽就是使不出它最大的威力?無論速度、技巧還是氣力,都比不上你。”
拓跋圭想了想,一臉誠懇地安慰道:“要不我以後再被你偷襲,絕不再空手奪白刃。”
這算哪門子安慰,根本就是紅果果的蔑視!任臻欲哭無淚,恨聲道:“好!就等我就把你紮出十個二十個的透明窟窿來!”
拓跋圭噎了一下:“看在我還要賣力伺候的份上,大哥饒了我罷。”
任臻臉一皺,警戒的退後一步:“還、還要?”
拓跋圭摸出袖中藥瓶晃了一晃,磨了磨牙:“大哥死都不怕,還怕上藥?”
“你那個上藥手法,分筋錯骨一樣,可比死受罪多了!”任臻嘟囔了一句。
拓跋圭起身迫近:“可都是為了你好。大哥不是也想恢複舊日身手麽。”
說話間,動作不停,堪稱利索地剝下了任臻的衫袍。
任臻認命地趴迴去,過了一會兒又不甘心地扭頭拋了個媚眼:“你可得溫柔點~~啊~”
拓跋圭將藥油倒了滿手,摩拳擦掌:“沒問題!”
下一瞬間,任臻爆發出一聲殺豬的慘叫。
拓跋圭當然是下了死力氣,他雖並不希望任臻恢複身手又囔著要上陣殺敵報斷指之仇什麽的,卻很希望他能把身體養好,再如往日壯健——去年遭了那麽一大罪,任臻幾乎傷到體無完膚,完全沒有後遺症是不可能的,平城又是嚴寒之地,三九寒冬最冷的時節裏,任臻每天都氣力不繼,神思昏沉,為了練左手刀他又從不肯有一天閑著,有一天甚至暈倒在演武場。拓跋圭聞訊趕來,心疼地像被劃了一刀,卻也知道自己勸不動任臻放棄。隻能慢慢地延醫吃藥,細加調養,更派人南下,向南朝名醫陶弘景千金配來一款活絡通血的藥油來,每一天都由自己親自為他搓揉上藥,從不假手於人。
任臻死去活來了一場,癱在榻上有氣無力地直哼哼,拓跋圭單手攏上藥瓶,一雙眼卻是錯也不錯地直盯著他通紅的背肌與修長的四肢。再怎麽消瘦,長期征戰淬鍊出來的體魄依舊有著一種適中的陽剛之美,骨肉勻亭,壁壘分明,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弱。
拓跋圭眸色轉深,還留在背上的手指順著脊樑流連而下,情不自禁地探入在衣料堆積下隱隱約約的尾椎深處。
“啟稟皇上,崔大人與叔孫大人求見。”門外忽然傳來一道細高的聲音打斷了他的綺思。這當口趕來找他的肯定不是崔浩這鬼靈精,定然是尚書郎崔宏——那必是軍國大事了。
拓跋圭望了任臻一眼,自不願他再次觸及這些,便將外袍拉過,覆上他的裸背,俯下、身子在他耳邊低聲道:“我去去就迴,你等我用膳。”
任臻還在搓揉他受苦受難的肩膀,隨意地一點頭,表示知道了。
說是去去就迴,拓跋圭卻還是足足耗去大半個時辰——崔宏帶來了一個壞消息,高車、柔然兩個遊牧部落趁著北魏勢力南移,進軍中原之際,對他們的北部疆域大舉侵擾,因為他們兵強馬壯,來去無蹤,往往是一擊得手、大肆劫掠之後即行撤退,魏軍縱使聞訊趕來,卻多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揚長而去的背影而追之不急,如此日複一日,魏軍疲於奔命,已難構築穩定的防線,眼看敵軍步步逼近,盛樂太守連忙向平城告急請援。
拓跋圭聞言自是大怒,想當年他的鮮卑鐵騎稱霸漠北蕩平糙原之時,那班人還隻敢如蠕蟲一般偷偷避走,根本不敢直麵其鋒。當下與崔宏等人商量了出征人選與相關事宜,不知不覺天都黑了。拓跋圭掛心任臻還在等著,便起身道:“其他事明日朝後再談。”
崔宏連忙答應下來,叔孫普落卻抬頭覷著拓跋圭的神色忽道:“皇上…近來可是已許久沒有進過後宮了?”
拓跋圭住了腳,冷冷地瞥了他一眼:“老大人何時改為黃門郎了?”
叔孫普落慌忙告罪,然還是硬著頭皮把話給說完了:“眾位夫人都十分思念皇上,日夜盼望聖駕…”能被拓跋圭納入後宮的,俱是各部豪強嫡女,哪個也慢待不得,拓跋圭從前不立皇後,而是一碗水端平維持後宮均勢也是為此。然而自拓跋圭此次班師迴朝之後竟再也不曾臨幸過妃嬪,後宮中早就怨聲暗起,這才托到老成持重的叔孫普落門下讓他諫上一諫。
拓跋圭冷笑道:“原來朕的後妃閨怨,你都能一清二楚。”
這話委實過重,唬的叔孫普落慌忙跪地告罪,不敢再提。崔宏自然不趟這渾水,恭而敬之地目送拓跋圭離去,心中卻不期然地又想起了兒子先前的那一番話,不由無聲一嘆。
拓跋圭踏入房門,見任臻果然一口沒吃坐著枯等,心裏一軟,便擯退內侍,過去親自給他布菜:“餓了吧?”
“還好。”任臻如今開始學著左手舉箸,別別扭扭地很不成樣,卻拿筷子敲了一下拓跋圭的手,示意自己來,“方才喝了一大碗湯藥,漲得很。”
拓跋圭的視線轉向空了的藥碗——這藥是用來治腦的,任臻十分之想恢複記憶,但這藥是崔浩進上的,可想而知,不可能是對症良藥,不由地有些心下發虛:“吃了幾個月,可有見效?”
任臻一撇嘴:“哪啊,腦子裏還是一片空白,有時候再要細想便頭疼欲裂——罷了,先吃著吧,世上豈有一吃就好的仙丹。”
拓跋圭一點頭:“縱是不好也不打緊,有我在呢。”
任臻毫不客氣地又狠敲了一記:“兒子,我還沒老朽到要靠你盡孝的地步!”
拓跋圭苦笑道:“你就大我十歲,就這麽愛占這點口頭便宜?”
飯後拓跋圭在苑中陪著任臻又過了幾招,指點了幾個迴合,任臻精疲力竭地迴到房中,眼見拓跋圭理所當然地也跟了進來,便一翻白眼:“皇帝陛下,您又沒處落腳了?”
拓跋圭對他的嘲諷充耳不聞,一揚掌中藥瓶:“臨睡前還要再推拿一迴。”
“我可以叫別人弄。”任臻抓了抓頭發,“你就非得進來和我擠在一張榻上?”
拓跋圭思索片刻,無辜道:“那要不你搬我寢宮裏去,換你和我擠?”
任臻頓感挫敗,他從前可沒發現拓跋圭厚起臉皮牙尖嘴利起來,比他可是不遑多讓。
其實在他看來,兩個大男人抵足而眠也算不得什麽大事,隻是天天如此,任臻可就有點鬱悶兼尷尬了——次日淩晨,任臻又被熱醒了,睜開眼睛便看見拓跋圭欺地極近的一張臉,一雙胳膊果然又老大不客氣地纏上他的肩脖,氣息火熱;視線再往下看,不出預料地又見到了極有精神的擎天一柱,將薄薄的褶胯撐地高高聳起。
第153章
年輕真好。任臻翻了個白眼,想當年他…什麽也想不起來,他的當年已是一片空白,而隻有當下。
身邊的人不安分地蹭了蹭薄被,橫過一條腿來變本加厲地搭上了他的腰,那處熱源便直矗矗地貼上了他的。
任臻唬了一跳,忙弓身一縮,伸出左手將他推開,如此卻也將自己的腦袋湊了過去,鼻尖戳上拓跋圭的下巴,對方那滾燙的吐納氣息悉數撲麵襲來。
</br>
古往今來,什麽君臣之義兄弟之情,都比不上江山玉座。
崔宏瞪著自己的兒子——此子自幼早慧,他中年得之本是視若珍寶,然而啟蒙之後他便知道崔浩與自己的理念全然不同。他主張儒釋道並存,治大國如烹小鮮,一直勸拓跋圭不要窮兵黷武,急於統一,甚至效仿當年的苻堅,將佛家學說捧上國教地位,並在平城郊外的武州山開鑿佛門石窟,以弘揚道法,收服人心。而崔浩,崇尚亂世用重典,是不折不扣的法家門徒。“縱使慕容永當真險惡至此,慕容沖卻絕不是好相與的,萬一他將來不傻了,恢複記憶了,能善罷甘休?當年苻天王前事不遠,你若不想成為第二個王猛功虧一簣,便當盡早勸阻!”
王猛一直是崔浩的偶像,聞言便小臉一凝,冷道:“不會有這麽一天。”
當年王景略貴為宰輔,不是沒有機會除掉慕容沖,卻因為顧及苻堅摯愛而手下留情,僅僅將人逼走了事,方招致後來的大禍。一個帝王師最不須要的就是感情,他可以篤定拓跋圭不是苻堅,而他也不是王猛,自不會重蹈覆轍。
如今世上人人都好談玄論道,崔家門下的方士道長也自不少,他是不大信這些佛學道法的,然而卻不懷疑那些丹爐裏煉化出的特殊功效,比如獻給拓跋圭鎮定情緒的“逍遙丸”,比如一些讓人神思昏沉,難以再憶前緣的“靈丹妙藥”。
若慕容沖的失憶乃是天賜良機,那他為國為公也一定會讓這良機永遠持續下去。
崔宏愣了一下,望著他長嘆一聲:“伯淵,你心思縝密,聰明絕頂,隻是太過涼薄無情,恐非福壽之兆。”
“父親,您教導過兒子,男兒丈夫生當功成名就,若碌碌無為縱是高壽過百又有何用?現在北魏朝廷,您與張兗便算是我們漢臣的最位高權重的,然而比起那些手握重兵的鮮卑貴族,長孫家族、叔孫普洛與賀蘭氏又如何?治國為人都不會隻有光明坦途,父親做不到、不願做的,我來。”崔浩拂去肩頭落雪,漠然一笑,“說到底,您與我不過是走的道路不同罷了,到頭來殊途同歸,且看看是誰的道路更為通達罷。”
是年冬至,魏太祖拓跋圭大宴群臣,重賞百官,加封此次有大功的拓跋儀為衛王,連先前燕魏之戰中戰敗的賀蘭雋長孫肥奚斤等鮮卑武將亦未曾問罪反獲嘉獎。在平城三夜的火樹銀花中,拓跋圭宣布改元——天興。
光陰如梭,轉眼冬去春來,夏日又至。
拓跋圭下朝迴來,剛剛抬腳踏入房門,便覺得風聲破空襲來,眼前白芒劃過,他旋身閃過,出手如電,瞬間就叼住了那柄薄如蟬翼的刀刃,再不慌不忙地納入自己掌中。
任臻再次偷襲未果,一聲不吭地迴去坐下,也不出口抱怨什麽,但拓跋圭從他的眼中看出了濃濃的挫敗感。
他也不說話,在任臻對麵坐下,兩個人就隔著一張幾案大眼瞪小眼,末了還是任臻忍不住撲哧一笑,一擺手道:“罷了罷了。認輸就是。”他恨鐵不成鋼地端詳著自己的左手,嘀咕道:“你說這傷也早好全了的,武器也是特製的左手單刃刀,長一尺三寸,厚二分不到,怎麽就是使不出它最大的威力?無論速度、技巧還是氣力,都比不上你。”
拓跋圭想了想,一臉誠懇地安慰道:“要不我以後再被你偷襲,絕不再空手奪白刃。”
這算哪門子安慰,根本就是紅果果的蔑視!任臻欲哭無淚,恨聲道:“好!就等我就把你紮出十個二十個的透明窟窿來!”
拓跋圭噎了一下:“看在我還要賣力伺候的份上,大哥饒了我罷。”
任臻臉一皺,警戒的退後一步:“還、還要?”
拓跋圭摸出袖中藥瓶晃了一晃,磨了磨牙:“大哥死都不怕,還怕上藥?”
“你那個上藥手法,分筋錯骨一樣,可比死受罪多了!”任臻嘟囔了一句。
拓跋圭起身迫近:“可都是為了你好。大哥不是也想恢複舊日身手麽。”
說話間,動作不停,堪稱利索地剝下了任臻的衫袍。
任臻認命地趴迴去,過了一會兒又不甘心地扭頭拋了個媚眼:“你可得溫柔點~~啊~”
拓跋圭將藥油倒了滿手,摩拳擦掌:“沒問題!”
下一瞬間,任臻爆發出一聲殺豬的慘叫。
拓跋圭當然是下了死力氣,他雖並不希望任臻恢複身手又囔著要上陣殺敵報斷指之仇什麽的,卻很希望他能把身體養好,再如往日壯健——去年遭了那麽一大罪,任臻幾乎傷到體無完膚,完全沒有後遺症是不可能的,平城又是嚴寒之地,三九寒冬最冷的時節裏,任臻每天都氣力不繼,神思昏沉,為了練左手刀他又從不肯有一天閑著,有一天甚至暈倒在演武場。拓跋圭聞訊趕來,心疼地像被劃了一刀,卻也知道自己勸不動任臻放棄。隻能慢慢地延醫吃藥,細加調養,更派人南下,向南朝名醫陶弘景千金配來一款活絡通血的藥油來,每一天都由自己親自為他搓揉上藥,從不假手於人。
任臻死去活來了一場,癱在榻上有氣無力地直哼哼,拓跋圭單手攏上藥瓶,一雙眼卻是錯也不錯地直盯著他通紅的背肌與修長的四肢。再怎麽消瘦,長期征戰淬鍊出來的體魄依舊有著一種適中的陽剛之美,骨肉勻亭,壁壘分明,增一分則多,減一分則弱。
拓跋圭眸色轉深,還留在背上的手指順著脊樑流連而下,情不自禁地探入在衣料堆積下隱隱約約的尾椎深處。
“啟稟皇上,崔大人與叔孫大人求見。”門外忽然傳來一道細高的聲音打斷了他的綺思。這當口趕來找他的肯定不是崔浩這鬼靈精,定然是尚書郎崔宏——那必是軍國大事了。
拓跋圭望了任臻一眼,自不願他再次觸及這些,便將外袍拉過,覆上他的裸背,俯下、身子在他耳邊低聲道:“我去去就迴,你等我用膳。”
任臻還在搓揉他受苦受難的肩膀,隨意地一點頭,表示知道了。
說是去去就迴,拓跋圭卻還是足足耗去大半個時辰——崔宏帶來了一個壞消息,高車、柔然兩個遊牧部落趁著北魏勢力南移,進軍中原之際,對他們的北部疆域大舉侵擾,因為他們兵強馬壯,來去無蹤,往往是一擊得手、大肆劫掠之後即行撤退,魏軍縱使聞訊趕來,卻多隻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揚長而去的背影而追之不急,如此日複一日,魏軍疲於奔命,已難構築穩定的防線,眼看敵軍步步逼近,盛樂太守連忙向平城告急請援。
拓跋圭聞言自是大怒,想當年他的鮮卑鐵騎稱霸漠北蕩平糙原之時,那班人還隻敢如蠕蟲一般偷偷避走,根本不敢直麵其鋒。當下與崔宏等人商量了出征人選與相關事宜,不知不覺天都黑了。拓跋圭掛心任臻還在等著,便起身道:“其他事明日朝後再談。”
崔宏連忙答應下來,叔孫普落卻抬頭覷著拓跋圭的神色忽道:“皇上…近來可是已許久沒有進過後宮了?”
拓跋圭住了腳,冷冷地瞥了他一眼:“老大人何時改為黃門郎了?”
叔孫普落慌忙告罪,然還是硬著頭皮把話給說完了:“眾位夫人都十分思念皇上,日夜盼望聖駕…”能被拓跋圭納入後宮的,俱是各部豪強嫡女,哪個也慢待不得,拓跋圭從前不立皇後,而是一碗水端平維持後宮均勢也是為此。然而自拓跋圭此次班師迴朝之後竟再也不曾臨幸過妃嬪,後宮中早就怨聲暗起,這才托到老成持重的叔孫普落門下讓他諫上一諫。
拓跋圭冷笑道:“原來朕的後妃閨怨,你都能一清二楚。”
這話委實過重,唬的叔孫普落慌忙跪地告罪,不敢再提。崔宏自然不趟這渾水,恭而敬之地目送拓跋圭離去,心中卻不期然地又想起了兒子先前的那一番話,不由無聲一嘆。
拓跋圭踏入房門,見任臻果然一口沒吃坐著枯等,心裏一軟,便擯退內侍,過去親自給他布菜:“餓了吧?”
“還好。”任臻如今開始學著左手舉箸,別別扭扭地很不成樣,卻拿筷子敲了一下拓跋圭的手,示意自己來,“方才喝了一大碗湯藥,漲得很。”
拓跋圭的視線轉向空了的藥碗——這藥是用來治腦的,任臻十分之想恢複記憶,但這藥是崔浩進上的,可想而知,不可能是對症良藥,不由地有些心下發虛:“吃了幾個月,可有見效?”
任臻一撇嘴:“哪啊,腦子裏還是一片空白,有時候再要細想便頭疼欲裂——罷了,先吃著吧,世上豈有一吃就好的仙丹。”
拓跋圭一點頭:“縱是不好也不打緊,有我在呢。”
任臻毫不客氣地又狠敲了一記:“兒子,我還沒老朽到要靠你盡孝的地步!”
拓跋圭苦笑道:“你就大我十歲,就這麽愛占這點口頭便宜?”
飯後拓跋圭在苑中陪著任臻又過了幾招,指點了幾個迴合,任臻精疲力竭地迴到房中,眼見拓跋圭理所當然地也跟了進來,便一翻白眼:“皇帝陛下,您又沒處落腳了?”
拓跋圭對他的嘲諷充耳不聞,一揚掌中藥瓶:“臨睡前還要再推拿一迴。”
“我可以叫別人弄。”任臻抓了抓頭發,“你就非得進來和我擠在一張榻上?”
拓跋圭思索片刻,無辜道:“那要不你搬我寢宮裏去,換你和我擠?”
任臻頓感挫敗,他從前可沒發現拓跋圭厚起臉皮牙尖嘴利起來,比他可是不遑多讓。
其實在他看來,兩個大男人抵足而眠也算不得什麽大事,隻是天天如此,任臻可就有點鬱悶兼尷尬了——次日淩晨,任臻又被熱醒了,睜開眼睛便看見拓跋圭欺地極近的一張臉,一雙胳膊果然又老大不客氣地纏上他的肩脖,氣息火熱;視線再往下看,不出預料地又見到了極有精神的擎天一柱,將薄薄的褶胯撐地高高聳起。
第153章
年輕真好。任臻翻了個白眼,想當年他…什麽也想不起來,他的當年已是一片空白,而隻有當下。
身邊的人不安分地蹭了蹭薄被,橫過一條腿來變本加厲地搭上了他的腰,那處熱源便直矗矗地貼上了他的。
任臻唬了一跳,忙弓身一縮,伸出左手將他推開,如此卻也將自己的腦袋湊了過去,鼻尖戳上拓跋圭的下巴,對方那滾燙的吐納氣息悉數撲麵襲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