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我的男友是廚神/麻辣愛情 作者:尋香蹤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又瞎折騰了是不是?”老爺子嘴裏雖然這麽責備孫子,但是臉上卻是笑嗬嗬的,“你這個朋友麵做得不錯。”
“是不錯吧?嚐嚐這個泡菜,也是他自己做的。”邵寬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蘿蔔,一咬嘎嘣脆,好吃得很,是他吃過最好吃的泡菜了。
老爺子也吃了一塊:“哦喲,不錯啊,有點當年溫泡菜的風格,老婆子你快嚐嚐。”溫泡菜曾經是蓉城有名的飯館朵頤食堂的泡菜師傅,他有一手驚艷世人的醃製泡菜技術,朵頤食堂之所以出名,這溫泡菜功不可沒,當年很多蓉城人都慕名前去吃過,可惜由於溫家的泡菜技術傳男不傳女,溫泡菜恰好無子,技藝竟然失傳,令人扼腕嘆息。
老太太也吃了一口:“還真的是,你這個朋友了不得啊,泡菜也做得這麽好。”
邵寬笑眯眯的:“你們覺得好吃就行。”請奚川來做飯果然是對的。
二老都將麵條吃得幹幹淨淨,連湯都喝了,一碟泡菜不夠吃,邵寬還跑廚房去取了一次。他興奮地跟奚川說爺爺奶奶愛吃他做的麵條和泡菜,奚川隻是笑了笑,並沒有表現出受寵若驚的樣子,顯然對自己的手藝相當自信。
吃完早飯,老太太還頗好奇地跑到廚房去看了一眼,看見奚川意外得不得了,小夥子年輕、長得好、手藝好,迴來跟腿腳不便的老爺子好一頓誇,勾得老爺子也很好奇,不過還是忍住了沒去看,畢竟見多識廣了。老太太對泡菜讚不絕口,打算讓邵寬跟奚川討一點老鹽水來做泡菜引子。
上午邵家人陸續來了,黃杏也陪著她爺爺過來了,黃邵兩家是世交,來往密切,黃杏和邵寬從小就認識,因為性格相投,常在一塊兒玩。黃杏一來,就趕緊跑廚房去找奚川了。
邵家的親朋們聚在一起聊天,邵老太太跟黃老爺子問起黃杏哪兒去了,老爺子也答不上來,邵寬說:“去廚房了。”
老太太說:“黃杏也認識那個小夥子啊?”
於是大家的話題就轉到今天來做菜的廚師身上了,邵母說:“是小寬的朋友,一個特別年輕的小夥子,不知道菜做得怎麽樣。”
邵老爺子擺擺手:“不用管,交給年輕人去辦吧。”
眾人還以為是老人家對孫子寬容,都不知道他們一早就嚐過奚川的手藝了,並且滿意得不得了。有人不放心,跑到廚房一看,師傅果然年輕得超乎想像,不禁有些擔心起來,覺得邵寬做事太不靠譜。
將近十二點的時候,終於可以開飯了,先上來的是開胃泡菜,這是老爺子和老太太要求加的,不算正菜,桌邊的人都覺得有些意外,又不是在外麵吃飯,怎麽還給上泡菜啊,別的菜還沒上,大家還沒敬酒,邵老爺子和老太太已經迫不及待伸筷子開吃了,眾人都有點哭笑不得。邵老爺子說:“你們嚐嚐啊,好吃得很。”
大家將信將疑的,有人拿起筷子夾了一點放進嘴裏,頓時點頭:“還真是好吃,這個泡菜好。”泡菜是川人從小吃到大的,所以好不好,入口就知道,很顯然,今天的泡菜征服了在場的所有人。
邵老爺子和黃老爺子已經開始在迴憶當年的溫泡菜了,說得津津有味。這時涼菜上來了,分別是樟茶鴨、糟滷牛肉、八寶釀藕和素菜拚盤,擺盤十分講究,完全是專業水準。
樟茶鴨就是在邵家院子裏做的,如果邵家住的不是院子而是公寓樓,這道菜奚川就沒法做了。這道菜十分講究,奚川昨天就開始準備了,鴨子要用調味品醃製十二小時入味,然後用柏樹枝、樟樹枝、茶葉熏過之後,入籠蒸,蒸熟之後再入油鍋煎炸,片成片後上桌,這樣的鴨子外皮酥脆,肉質鮮嫩,還有樟茶的清香,鮮美無比。
因為有泡菜在前,大家對奚川的手藝頗為期待,涼菜一上桌,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嚐了,不過好在還記得給老人先祝壽,敬完酒,說完吉利話,終於可以開動了,果然是風味獨特,平生僅見。
老太太獨愛那八寶釀藕,覺得滋味鮮美,不失蓮藕清香,有格調。這八寶釀藕是將瑤柱、蝦仁、鮑魚丁、菇類等加雙吊湯燉熬出來,然後切成米粒大小,與湯汁一同塞入蓮藕孔中,上籠蒸一個小時,然後切成片,盛在鋪了鮮荷葉的盤中,視覺味覺都極其享受。
別說這別出心裁的樟茶鴨和八寶釀藕受人歡迎,就連那最常見的涼拌素菜都讓人驚喜不已,幾道涼菜,便已經成功將所有人征服,有人吃著就捨不得停筷子了。黃杏和邵寬祖孫仨每樣吃了一點便不再動筷子,等著後麵的大菜上來,怕先吃飽了後麵的好菜就吃不下了。
涼菜和熱菜的相隔空隙不過幾分鍾,第一道熱菜是燈籠雞,前麵的幾道菜以清淡為主,燈籠雞是一道口味較重的菜,它的原料是仔公雞,將整雞醃漬入味,入開水中煮熟,撈出後瀝幹水分,抹上一層紅辣椒麵,加上蔥、薑等,再裹上一層豬網油,置入容器內上籠蒸熟,出籠後去掉豬網油,澆上原湯汁,因為顏色跟燈籠一樣是紅通通的,故而得名燈籠雞。這道菜喜慶,故而傳統宴席上非常常見。奚川的做法用了燈籠雞的傳統做法,不用油炸,避免了與樟茶鴨的做法雷同,也更為健康,味道以細嫩鮮美見長,又不失辣味,非常開胃。
很快家常海參、脫袍鱔魚、白水豆腐、鮑汁白靈菇、紅燒鵝掌、什錦蘑菇湯、八寶素燴、荔枝肉等陸續上來,葷素搭配,口味也不盡相同,麻辣、香辣、鹹鮮、酸甜輪番上陣,吃得眾人讚不絕口,驚喜連連。比如這脫袍鱔魚,一般人就很少吃,因為這菜屬於湘菜,奚川結合了川味做法,宰殺後的鱔魚去骨去皮,過水後切絲,裹上蛋液薄芡,入鍋爆炒,撈出控油,再將冬筍絲、香菇絲與辣椒絲爆香,倒入鱔魚絲同炒,加調味品出鍋,是一道香辣爽口的菜餚。
還比如這白水豆腐,其實它是開水白菜的前身,如白水一般的清湯中漂著小四方塊的豆腐,看起來就像是白水煮豆腐。它端上來的時候,大家都伸長了脖子看,在一大桌精心烹飪的菜餚中,這份湯實在是太樸素了。這湯裏如果漂著的是白菜,那麽大家都知道這是什麽,但換成了豆腐,大家就都沒有吃過了。
邵寬先去盛湯:“我先來試試。”
邵老爺子也說:“給我來點兒豆腐吧。”老人家年紀大了,牙口不好,很多菜都嚼不動,這豆腐恰好對了他的味。
“我也來點兒。”老太太說。
邵寬喝了一口,然後嘿嘿笑:“不好喝,你們都別喝了。”他一邊說,一邊還不住往自己嘴裏舀湯。
大家一看他的樣子,就知道他在說反話,趕緊轉到自己身邊來喝湯。邵老爺子已經吃到豆腐了,他睜大了眼睛:“這不是開水白菜嗎?怎麽放的不是白菜。”豆腐沒有豆腥氣,軟嫩可口,入口即化,實在是妙。
老太太也點頭附議:“豆腐好,白菜嚼不爛,這孩子還蠻有意思的。”
大家一聽,都急不可耐地等著這湯轉到自己麵前來,雖然上來的是一大盆,但是人多啊,一人一碗還真怕喝不上。當然不至於喝不上,哪有廚師做菜不清楚份量的,不過也不多,一人一碗剛剛好,吃得大家讚不絕口,原來除了開水白菜,還有開水豆腐。
</br>
“是不錯吧?嚐嚐這個泡菜,也是他自己做的。”邵寬拿起筷子,夾了一塊蘿蔔,一咬嘎嘣脆,好吃得很,是他吃過最好吃的泡菜了。
老爺子也吃了一塊:“哦喲,不錯啊,有點當年溫泡菜的風格,老婆子你快嚐嚐。”溫泡菜曾經是蓉城有名的飯館朵頤食堂的泡菜師傅,他有一手驚艷世人的醃製泡菜技術,朵頤食堂之所以出名,這溫泡菜功不可沒,當年很多蓉城人都慕名前去吃過,可惜由於溫家的泡菜技術傳男不傳女,溫泡菜恰好無子,技藝竟然失傳,令人扼腕嘆息。
老太太也吃了一口:“還真的是,你這個朋友了不得啊,泡菜也做得這麽好。”
邵寬笑眯眯的:“你們覺得好吃就行。”請奚川來做飯果然是對的。
二老都將麵條吃得幹幹淨淨,連湯都喝了,一碟泡菜不夠吃,邵寬還跑廚房去取了一次。他興奮地跟奚川說爺爺奶奶愛吃他做的麵條和泡菜,奚川隻是笑了笑,並沒有表現出受寵若驚的樣子,顯然對自己的手藝相當自信。
吃完早飯,老太太還頗好奇地跑到廚房去看了一眼,看見奚川意外得不得了,小夥子年輕、長得好、手藝好,迴來跟腿腳不便的老爺子好一頓誇,勾得老爺子也很好奇,不過還是忍住了沒去看,畢竟見多識廣了。老太太對泡菜讚不絕口,打算讓邵寬跟奚川討一點老鹽水來做泡菜引子。
上午邵家人陸續來了,黃杏也陪著她爺爺過來了,黃邵兩家是世交,來往密切,黃杏和邵寬從小就認識,因為性格相投,常在一塊兒玩。黃杏一來,就趕緊跑廚房去找奚川了。
邵家的親朋們聚在一起聊天,邵老太太跟黃老爺子問起黃杏哪兒去了,老爺子也答不上來,邵寬說:“去廚房了。”
老太太說:“黃杏也認識那個小夥子啊?”
於是大家的話題就轉到今天來做菜的廚師身上了,邵母說:“是小寬的朋友,一個特別年輕的小夥子,不知道菜做得怎麽樣。”
邵老爺子擺擺手:“不用管,交給年輕人去辦吧。”
眾人還以為是老人家對孫子寬容,都不知道他們一早就嚐過奚川的手藝了,並且滿意得不得了。有人不放心,跑到廚房一看,師傅果然年輕得超乎想像,不禁有些擔心起來,覺得邵寬做事太不靠譜。
將近十二點的時候,終於可以開飯了,先上來的是開胃泡菜,這是老爺子和老太太要求加的,不算正菜,桌邊的人都覺得有些意外,又不是在外麵吃飯,怎麽還給上泡菜啊,別的菜還沒上,大家還沒敬酒,邵老爺子和老太太已經迫不及待伸筷子開吃了,眾人都有點哭笑不得。邵老爺子說:“你們嚐嚐啊,好吃得很。”
大家將信將疑的,有人拿起筷子夾了一點放進嘴裏,頓時點頭:“還真是好吃,這個泡菜好。”泡菜是川人從小吃到大的,所以好不好,入口就知道,很顯然,今天的泡菜征服了在場的所有人。
邵老爺子和黃老爺子已經開始在迴憶當年的溫泡菜了,說得津津有味。這時涼菜上來了,分別是樟茶鴨、糟滷牛肉、八寶釀藕和素菜拚盤,擺盤十分講究,完全是專業水準。
樟茶鴨就是在邵家院子裏做的,如果邵家住的不是院子而是公寓樓,這道菜奚川就沒法做了。這道菜十分講究,奚川昨天就開始準備了,鴨子要用調味品醃製十二小時入味,然後用柏樹枝、樟樹枝、茶葉熏過之後,入籠蒸,蒸熟之後再入油鍋煎炸,片成片後上桌,這樣的鴨子外皮酥脆,肉質鮮嫩,還有樟茶的清香,鮮美無比。
因為有泡菜在前,大家對奚川的手藝頗為期待,涼菜一上桌,大家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嚐了,不過好在還記得給老人先祝壽,敬完酒,說完吉利話,終於可以開動了,果然是風味獨特,平生僅見。
老太太獨愛那八寶釀藕,覺得滋味鮮美,不失蓮藕清香,有格調。這八寶釀藕是將瑤柱、蝦仁、鮑魚丁、菇類等加雙吊湯燉熬出來,然後切成米粒大小,與湯汁一同塞入蓮藕孔中,上籠蒸一個小時,然後切成片,盛在鋪了鮮荷葉的盤中,視覺味覺都極其享受。
別說這別出心裁的樟茶鴨和八寶釀藕受人歡迎,就連那最常見的涼拌素菜都讓人驚喜不已,幾道涼菜,便已經成功將所有人征服,有人吃著就捨不得停筷子了。黃杏和邵寬祖孫仨每樣吃了一點便不再動筷子,等著後麵的大菜上來,怕先吃飽了後麵的好菜就吃不下了。
涼菜和熱菜的相隔空隙不過幾分鍾,第一道熱菜是燈籠雞,前麵的幾道菜以清淡為主,燈籠雞是一道口味較重的菜,它的原料是仔公雞,將整雞醃漬入味,入開水中煮熟,撈出後瀝幹水分,抹上一層紅辣椒麵,加上蔥、薑等,再裹上一層豬網油,置入容器內上籠蒸熟,出籠後去掉豬網油,澆上原湯汁,因為顏色跟燈籠一樣是紅通通的,故而得名燈籠雞。這道菜喜慶,故而傳統宴席上非常常見。奚川的做法用了燈籠雞的傳統做法,不用油炸,避免了與樟茶鴨的做法雷同,也更為健康,味道以細嫩鮮美見長,又不失辣味,非常開胃。
很快家常海參、脫袍鱔魚、白水豆腐、鮑汁白靈菇、紅燒鵝掌、什錦蘑菇湯、八寶素燴、荔枝肉等陸續上來,葷素搭配,口味也不盡相同,麻辣、香辣、鹹鮮、酸甜輪番上陣,吃得眾人讚不絕口,驚喜連連。比如這脫袍鱔魚,一般人就很少吃,因為這菜屬於湘菜,奚川結合了川味做法,宰殺後的鱔魚去骨去皮,過水後切絲,裹上蛋液薄芡,入鍋爆炒,撈出控油,再將冬筍絲、香菇絲與辣椒絲爆香,倒入鱔魚絲同炒,加調味品出鍋,是一道香辣爽口的菜餚。
還比如這白水豆腐,其實它是開水白菜的前身,如白水一般的清湯中漂著小四方塊的豆腐,看起來就像是白水煮豆腐。它端上來的時候,大家都伸長了脖子看,在一大桌精心烹飪的菜餚中,這份湯實在是太樸素了。這湯裏如果漂著的是白菜,那麽大家都知道這是什麽,但換成了豆腐,大家就都沒有吃過了。
邵寬先去盛湯:“我先來試試。”
邵老爺子也說:“給我來點兒豆腐吧。”老人家年紀大了,牙口不好,很多菜都嚼不動,這豆腐恰好對了他的味。
“我也來點兒。”老太太說。
邵寬喝了一口,然後嘿嘿笑:“不好喝,你們都別喝了。”他一邊說,一邊還不住往自己嘴裏舀湯。
大家一看他的樣子,就知道他在說反話,趕緊轉到自己身邊來喝湯。邵老爺子已經吃到豆腐了,他睜大了眼睛:“這不是開水白菜嗎?怎麽放的不是白菜。”豆腐沒有豆腥氣,軟嫩可口,入口即化,實在是妙。
老太太也點頭附議:“豆腐好,白菜嚼不爛,這孩子還蠻有意思的。”
大家一聽,都急不可耐地等著這湯轉到自己麵前來,雖然上來的是一大盆,但是人多啊,一人一碗還真怕喝不上。當然不至於喝不上,哪有廚師做菜不清楚份量的,不過也不多,一人一碗剛剛好,吃得大家讚不絕口,原來除了開水白菜,還有開水豆腐。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