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韓世忠領兵直趨漠南草原,完顏宗翰並非無動於衷。
都知道中原王朝缺乏戰馬,韓世忠領兵北進的目的,他如何看不出來?但看出來與能不能應對是兩碼事。
金國在西京道隻有兩座重要的城池,大同府和朔州。韓世忠在河東行省西部取得大勝、領兵向北推進後,雁門府這裏也沒有閑著。
雁門都督府都督是秦明,他的副手則是史進。秦明的任務,是將雁門關的防禦體係重新修繕並完善起來,這又是趙佶留下的爛攤子之一。
雁門關在宋遼對峙的前期,軍事地位極其重要,但隨著澶淵之盟後,兩國進入長達百餘年的和平期,在河東路北麵,雖然兩國邊軍小規模衝突不斷,但大的戰事已經停歇。
於是宋軍在雁門關以及南長城沿線的烽火台、了望塔、軍堡等,年久失修,且邊軍多有逃亡,這麽一座重要的關隘就變成了擺設。
在原本的曆史上,金國攻打北宋,完顏宗翰便領兵輕易突破雁門關,直入太原府,河東邊軍甚至連反抗都沒有,就被金兵打到了腹地。
甚至說起來原因也很扯淡,趙佶兩次北伐燕雲,大量抽調西軍、河東邊軍精銳,然後連同河北邊軍精銳,都被童貫一股腦地葬送了個幹淨。
所以秦明和史進進駐雁門關後,前期在吳用的協助下,先將南長城一線的防務重新布設了一番,繼而修建烽火台,經過數年的修繕,總算是打造了一個較為完備的防禦體係。
這樣的事情,但凡北方邊地的將領們都要做,秦明和史進都是急躁的性子,就這麽硬生生地在雁門關守衛了四年。
這一次韓世忠北上草原,彭玘領兵前往岢嵐府支援,朝廷則抽調原本坐鎮河東行省南部的鈕文忠和張清兩部北上。
鈕文忠和張清在新漢開國之戰中表現不是那麽亮眼,但兩個人的任務相當艱巨,河東行省南部被田虎來迴糟蹋了兩次,要肅清地方匪亂、安撫百姓、梳理前宋各州兵,這是很耗費精力的一件事。
故而四將與他們的副手們用了四五年的時間,才大致將河東行省梳理了一番,即便這樣,太行山中還有不少據地為匪的山民,即便是以新漢這樣高效的朝廷,也無法徹底消除。
秦明或許算不上名將,但他能從夔州路在北方任職多年,與韓滔一樣,都是從前宋禁軍序列的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也算是一員良將。
王倫在河東行省任命的地方文官,都是如張孝純、張柬、辛讚這樣的實幹派,治民相當有一套,最關鍵的是,這些人經曆了許多,都很清楚邊軍的重要性,故而秦明在雁門府駐守,河東大小官員都很配合。
所以秦明也在前宋的基礎上,加強了雁門關的防禦,從岢嵐府一直到雁門府,修繕了烽燧大小八十餘座、恢複前宋時期被廢棄的軍堡、軍砦七個,並配合河東官員,在雁門府安置流民、開墾廢棄的荒地,協助編練民兵等。
這樣瑣碎的建設工作,對秦明而言當真是一種煎熬,他也想像韓世忠那樣縱馬殺奔草原啊,但誰讓他的職責就是如此呢?
相比較而言,史進的工作就快活多了,他沿著南長城與金國的邊界線來迴巡視,主要負責雁門關以東的防務。
保安砦大戰後,韓世忠反攻入寧邊州,史進在雁門關方向也變得活躍起來,漢軍的斥候和哨探不斷向北壓進,已經將南長城以北十五裏左右範圍內都涵蓋了。
故而雁門關東西方向,還有楊春、崔野協助,秦明現在主持的雁門關,若仍叫完顏宗翰來攻,隻怕是根本攻不下來的。
完顏宗翰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對完顏吳乞買等金國高層們的態度很不滿,若早日南下,就可以一舉攻破雁門關,雁門關一破,半個河東路就是金國的,哪裏會容許漢國在那裏從容不迫地修繕防禦工事?
雁門關自被梁山占據後,這一帶從來就不安寧,與河北行省那裏的情況一樣,邊軍的斥候、巡邏隊與金國的巡邏隊們時常發生各種小規模的鬥毆和混戰。
史進向來是個不肯吃虧的性子,反正秦明作為都督不能輕動,他卻不怕,便時常領數十名親衛,扮作巡邏士兵,與金兵互毆,這四五年間,被他殺死的金兵差不多快二百人了。
史進比花榮更激進,花榮至少還礙於神射手的麵子,史進經常改頭換麵,故而哪怕金兵都知道漢軍中有個相當能打、下手狠辣的好漢,但就是不知道具體長相如何。
誰見過冒充小兵的副都督?偏史進就敢這麽幹,而且經常幹。
所以相比苦哈哈的秦明,史進的雁門關生活相當充實而且愉快,一旦心情好了,便要冒充巡邏小兵,與金兵鬥毆一番。
也正是史進的過分活躍,讓完顏宗翰始終不敢發重兵向西奪迴被韓世忠占據的三州之地,萬一他這裏出兵,漢軍從雁門關突然襲來,若是將朔州丟了,那可就虧大了啊!
朔州是大同府的南麵門戶,一旦朔州丟失甚至被包圍,大同府立刻就要陷入被動。
這就是嶽飛、林衝在河北行省方向取得戰果後對金國上層將領們帶來的心理壓力,完顏宗翰從不懷疑金兵的野戰衝鋒能力,但對於守衛城池,他信心實在不大,況且漢軍從來都善於攻城,這幾乎是毋庸置疑的。
原本金國決意南侵後,完顏宗翰歡欣鼓舞,但新漢通過嶽飛在東北、韓世忠在西北兩個方向的突進,就把戰爭的先手權搶在了手中。
主動權丟失,連番的野外大戰又不能取勝,完顏宗翰的作戰任務,就從南下入侵河東,變成了防備漢軍反攻,畢竟金國在西京道,就隻有朔州和大同府兩座重鎮啊!
秦明此時就在耐心地等待鈕文忠、張清兩部的北上,樞密院的下一步作戰計劃,是要在燕山府與雁門府方向同時發起一次主動出擊,這樣韓世忠便可以從西麵草原迂迴,從而切斷大同府的後路。
簡單來說,樞密院這一次的胃口很大,要將金國在西京道的大軍盡可能吃掉。
而從更大的視角去看,孫安這一路出擊遼東,也是一次東西唿應、整體配合。
都知道中原王朝缺乏戰馬,韓世忠領兵北進的目的,他如何看不出來?但看出來與能不能應對是兩碼事。
金國在西京道隻有兩座重要的城池,大同府和朔州。韓世忠在河東行省西部取得大勝、領兵向北推進後,雁門府這裏也沒有閑著。
雁門都督府都督是秦明,他的副手則是史進。秦明的任務,是將雁門關的防禦體係重新修繕並完善起來,這又是趙佶留下的爛攤子之一。
雁門關在宋遼對峙的前期,軍事地位極其重要,但隨著澶淵之盟後,兩國進入長達百餘年的和平期,在河東路北麵,雖然兩國邊軍小規模衝突不斷,但大的戰事已經停歇。
於是宋軍在雁門關以及南長城沿線的烽火台、了望塔、軍堡等,年久失修,且邊軍多有逃亡,這麽一座重要的關隘就變成了擺設。
在原本的曆史上,金國攻打北宋,完顏宗翰便領兵輕易突破雁門關,直入太原府,河東邊軍甚至連反抗都沒有,就被金兵打到了腹地。
甚至說起來原因也很扯淡,趙佶兩次北伐燕雲,大量抽調西軍、河東邊軍精銳,然後連同河北邊軍精銳,都被童貫一股腦地葬送了個幹淨。
所以秦明和史進進駐雁門關後,前期在吳用的協助下,先將南長城一線的防務重新布設了一番,繼而修建烽火台,經過數年的修繕,總算是打造了一個較為完備的防禦體係。
這樣的事情,但凡北方邊地的將領們都要做,秦明和史進都是急躁的性子,就這麽硬生生地在雁門關守衛了四年。
這一次韓世忠北上草原,彭玘領兵前往岢嵐府支援,朝廷則抽調原本坐鎮河東行省南部的鈕文忠和張清兩部北上。
鈕文忠和張清在新漢開國之戰中表現不是那麽亮眼,但兩個人的任務相當艱巨,河東行省南部被田虎來迴糟蹋了兩次,要肅清地方匪亂、安撫百姓、梳理前宋各州兵,這是很耗費精力的一件事。
故而四將與他們的副手們用了四五年的時間,才大致將河東行省梳理了一番,即便這樣,太行山中還有不少據地為匪的山民,即便是以新漢這樣高效的朝廷,也無法徹底消除。
秦明或許算不上名將,但他能從夔州路在北方任職多年,與韓滔一樣,都是從前宋禁軍序列的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也算是一員良將。
王倫在河東行省任命的地方文官,都是如張孝純、張柬、辛讚這樣的實幹派,治民相當有一套,最關鍵的是,這些人經曆了許多,都很清楚邊軍的重要性,故而秦明在雁門府駐守,河東大小官員都很配合。
所以秦明也在前宋的基礎上,加強了雁門關的防禦,從岢嵐府一直到雁門府,修繕了烽燧大小八十餘座、恢複前宋時期被廢棄的軍堡、軍砦七個,並配合河東官員,在雁門府安置流民、開墾廢棄的荒地,協助編練民兵等。
這樣瑣碎的建設工作,對秦明而言當真是一種煎熬,他也想像韓世忠那樣縱馬殺奔草原啊,但誰讓他的職責就是如此呢?
相比較而言,史進的工作就快活多了,他沿著南長城與金國的邊界線來迴巡視,主要負責雁門關以東的防務。
保安砦大戰後,韓世忠反攻入寧邊州,史進在雁門關方向也變得活躍起來,漢軍的斥候和哨探不斷向北壓進,已經將南長城以北十五裏左右範圍內都涵蓋了。
故而雁門關東西方向,還有楊春、崔野協助,秦明現在主持的雁門關,若仍叫完顏宗翰來攻,隻怕是根本攻不下來的。
完顏宗翰也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對完顏吳乞買等金國高層們的態度很不滿,若早日南下,就可以一舉攻破雁門關,雁門關一破,半個河東路就是金國的,哪裏會容許漢國在那裏從容不迫地修繕防禦工事?
雁門關自被梁山占據後,這一帶從來就不安寧,與河北行省那裏的情況一樣,邊軍的斥候、巡邏隊與金國的巡邏隊們時常發生各種小規模的鬥毆和混戰。
史進向來是個不肯吃虧的性子,反正秦明作為都督不能輕動,他卻不怕,便時常領數十名親衛,扮作巡邏士兵,與金兵互毆,這四五年間,被他殺死的金兵差不多快二百人了。
史進比花榮更激進,花榮至少還礙於神射手的麵子,史進經常改頭換麵,故而哪怕金兵都知道漢軍中有個相當能打、下手狠辣的好漢,但就是不知道具體長相如何。
誰見過冒充小兵的副都督?偏史進就敢這麽幹,而且經常幹。
所以相比苦哈哈的秦明,史進的雁門關生活相當充實而且愉快,一旦心情好了,便要冒充巡邏小兵,與金兵鬥毆一番。
也正是史進的過分活躍,讓完顏宗翰始終不敢發重兵向西奪迴被韓世忠占據的三州之地,萬一他這裏出兵,漢軍從雁門關突然襲來,若是將朔州丟了,那可就虧大了啊!
朔州是大同府的南麵門戶,一旦朔州丟失甚至被包圍,大同府立刻就要陷入被動。
這就是嶽飛、林衝在河北行省方向取得戰果後對金國上層將領們帶來的心理壓力,完顏宗翰從不懷疑金兵的野戰衝鋒能力,但對於守衛城池,他信心實在不大,況且漢軍從來都善於攻城,這幾乎是毋庸置疑的。
原本金國決意南侵後,完顏宗翰歡欣鼓舞,但新漢通過嶽飛在東北、韓世忠在西北兩個方向的突進,就把戰爭的先手權搶在了手中。
主動權丟失,連番的野外大戰又不能取勝,完顏宗翰的作戰任務,就從南下入侵河東,變成了防備漢軍反攻,畢竟金國在西京道,就隻有朔州和大同府兩座重鎮啊!
秦明此時就在耐心地等待鈕文忠、張清兩部的北上,樞密院的下一步作戰計劃,是要在燕山府與雁門府方向同時發起一次主動出擊,這樣韓世忠便可以從西麵草原迂迴,從而切斷大同府的後路。
簡單來說,樞密院這一次的胃口很大,要將金國在西京道的大軍盡可能吃掉。
而從更大的視角去看,孫安這一路出擊遼東,也是一次東西唿應、整體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