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行事的蓬萊府,已經發展成為了新漢北方數一數二的沿海大府,人口多,商業發達,海貿尤其昌盛。


    在前宋時期,登萊二州特產金礦、牛黃、石器,在梁山接管了這裏後,均分了土地的百姓們開始安穩了下來,農業生產得到了穩固,百姓們也多按照傳統養殖耕牛,並在官府的鼓勵和推廣下,發展起了農產品的加工業。


    於是蓬萊府的支柱型產業,就以造船業、養殖業為基礎,發展出了印刷業、茶業、製陶業、紡織業、毛紡業、果樹林木種植業、近海捕撈業、冶煉業等多種業務。


    蓬萊府是不產茶葉的,但朝廷推廣炒茶、磚茶,蓬萊府靠著地利,從南方進口茶葉然後製成磚茶,也形成了規模化的產業。


    毛紡業則是因為此前昌黎府與金國貿易,大量的皮革流入中原,經海路中轉,嗅覺敏銳的商人們便在蓬萊府搞起了皮革鞣製和加工,以及羊毛的紡織。


    且由於蓬萊府內多丘陵,朝廷將所有土地包括山林收歸國有,然後推行山林承包,造船需要的木材大多自嶺南運來,本地人也開始種植適合造船的林木,同時為了遠航的需求,也開始種植一些果樹。


    王倫鼓勵到地方上任的知府們不拘一格、因地製宜、引導百姓創收,於是蓬萊府的果酒也漸漸有了規模化的傾向。


    孔宗玉就是原登州城、現蓬萊縣城外的一家板車生產作坊的掌櫃,由於蓬萊港每日停靠大船百餘艘,小船不計其數,商隊對車馬的需求旺盛,故而他抓住機會,進入了木板車廂的製造行業中來。


    看姓名就知道,孔宗玉原本是曲阜孔家的子弟。


    梁山入主京東路後,隨著新漢建立、朝廷平定了天下,孔家也被強勢的朝廷拆分,各自打散,分到各行省。


    孔宗玉不是朝廷拆散孔家時出來的,他離開曲阜更早一些。孔聖人的後代極多,但隻有嫡係後代能夠享受到諸多特權,似孔宗玉這樣的非嫡係後代,日子過得連尋常百姓都不如。


    因為孔家重臉麵,家族子弟必須研習儒學,哪怕窮得家徒四壁,也不能從事在長房家主眼裏的賤業。


    孔宗玉少年時也讀過書,但科舉不暢,雖然結婚生子,但每年隻能靠著長房的一點兒賞賜生活,便不得不自學了木匠,在族中幫忙做一些木匠手藝,勉強混個溫飽。


    故而朝廷均分孔家土地、拆分孔家,孔宗玉完全不在乎,他還記得宣和元年時的除夕,因為家中沒錢沒米,妻女餓了兩天,他四處借糧借錢,那些孔家嫡係子孫是個什麽嘴臉,他這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因此梁山大軍一到,孔宗玉頓時覺得身上的束縛被解開了,他也不要朝廷分配的土地,攜妻帶兒女到了登州,繼續以木匠為業。


    他讀過書,心思活泛,又有眼光,而且朝廷也效仿前朝,以官府推行小額民間貸款,打擊民間高利貸行為,孔宗玉便從官府申請了一筆小貸款,慢慢地將他的事業發展成了有十多間大屋、兩個大院、四十多個雇工的作坊。


    半年前,蓬萊府官府將本地車馬行業的掌櫃們召集到了一處,下了個大訂單,要求打造一千二百輛偏廂車,規定了尺寸、板材的厚度、樣式等,孔宗玉便靠著紮實的手藝、不錯的名聲,拿到了二百二十輛車的訂單。


    李綱雖然整頓了前宋的軍器監、王倫也格外重視,但軍器監畢竟重點在火器、兵器、鎧甲、箭矢的製作打造方麵,似偏廂車這樣的軍民兩用的車輛,引入民間作坊,也是對產能排滿的軍器監的一種補充。


    孔宗玉不關心朝廷用偏廂車去打哪裏,他以前也覺得“兵者,兇器也”,新朝頗有些窮兵黷武的嫌疑,但現在他已經不這麽認為了。


    朝廷通過海貿,將嶺南甚至南越的糧食不斷北運,現如今天下的糧價普遍迴落,而且得益於朝廷此前攻打王氏高麗,高麗不得不將大量的原材料售賣至中原,這讓蓬萊府的整體物價也穩定了下來。


    眼下蓬萊府一個普通百姓,每日做工得錢百二十文,便可以買一隻燒雞、沽二兩酒,若是存幾日錢,也可以下館子吃一頓。


    衣食相關的物資,價格都不算高,就是想買書,也可以去書館逛一圈,書籍再不是以往讀書人才能夠買得起的了。


    “今日大夥兒再加把勁,快些將官府的訂單完成了,某讓後廚宰殺一腔羊,吃飽了也有力氣!”


    孔宗玉在自己的作坊內朝著雇工們打氣,他還雇了五十名幫工,都是城外附近村裏的百姓,並且按照官府的指導,搞起了流水化的作業。


    蓬萊府近海,故而海魚、鹹魚從來不缺,孔宗玉隔幾日就會買羊買雞,也算是給工人們換換口味。


    他不知道自己製造的這批偏廂車會送往何處,但最近蓬萊水師的水寨附近多了一支從京師趕來的禁軍,他猜想這些車就是給這些禁軍們準備的。


    一個木匠笑嘻嘻地抬起頭高聲喊:“東家,若能買上幾隻大鵝,用鐵鍋細細燉了,再給俺們吃兩口酒,便是幹到入夜也歡喜!”


    鐵鍋燉大鵝,是從東京城傳來的新吃法,據說是宮中陛下常吃的,但孔宗玉卻不信,皇家好歹有皇家的氣派,誰聽說過皇帝吃這麽直白的食物?難道不應該“膾不厭細”麽?


    朝廷在各府縣都開設有規模各自不同的官辦養殖場,養殖雞鴨鵝等,並鼓勵民間養殖,而在蓬萊府,最大的養鵝場,卻是屬於蓬萊水師的產業。


    王倫在梁山時代就嚐試在軍中推行養鵝,從而作為夜間示警,那時蓬萊水師就已經開始開辦養殖場了,畢竟靠近海邊,且水師多在內陸水道活動,天然就有優勢。


    孔宗玉也笑了起來,他知道工匠們本意並非是吃鵝,而是想要喝酒,便說:“待官府的訂單完結,某請大夥兒食鵝吃酒,吃上他一天,如何?”


    他為人和善,向來說到做到,一群雇工和幫工們聞言頓時歡唿了起來。


    就在孔宗玉這樣的民間商人們忙碌著的時候,領兵趕到蓬萊府的孫安眾將也在忙碌地準備著。


    他們要在十月中旬以前從蓬萊府出發,搶占遼東半島南部的蘇州來蘇縣,從而站穩腳跟,所以過冬的冬衣、搭蓋木屋帳篷、一應防禦工事,都要準備妥當齊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迴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迴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