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0章 葫蘆穀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中山相國司馬憙,隻想要呂進的計謀,用來為自己建功。但卻不想讓呂進出山,與自己爭功。
中山國當年退守太行,對太行山中的溝溝叉叉那是門清,沒有呂進完全可以搞定。
中山王將呂進的計謀拿迴去之後,司馬憙又拿出當年所進的讒言,比如呂進其人有薑齊血統,野心勃勃之類,將中山王準備啟用呂進的打算給嚇了迴去。
結果就是,呂進獻謀,司馬憙領兵,中山王為了平衡關係,給呂進一個總督後勤糧草的閑差,聊以安慰。
這下子可把呂進給氣壞了,一顆急於建功的心被兜頭澆了一盆涼水,差點背過氣去。
呂進無奈,隻好將軍事情報悄悄北上送到漢王處,這次沒有成功取得軍權,可見中山王對他防範之深。
殊不知這樣一來,卻救了呂進一命。
********
趙國故都晉陽,是趙氏的福地。在晉國六卿內鬥過程中,趙氏兩次被圍毆,都是依托晉陽這座堅城而轉危為安。
第一次,因邯鄲午事件而引起,範氏、中行氏圍攻晉陽。後來智、韓、魏三家相助,趙氏化險為夷;
第二次,因智氏索地而趙氏不給,智、韓、魏三家圍攻晉陽,後來經過趙氏家臣張孟談成功遊說,促使魏、趙、韓三家合作,幹掉了智氏,趙氏再一次絕處逢生。
晉陽不僅成就了趙氏,在後續的曆史進程中,還以盛產皇帝出名。
比如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父子,北齊的高歡、高澄、高洋父子,唐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五代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成為有名的“龍興之地”。
宋太宗趙光義,曾被封為晉王,後來坐上了皇帝寶座,對晉陽城盛產皇帝這件事十分忌憚。
宋太宗趙光義平定北漢之後,為了防止太原再次成就帝業割據一方,火燒、水灌晉陽城。
北方的係舟山被削去山頭,稱為“拔龍角”;重建太原城時,隻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街,為的就是要“釘”死太原龍脈。
自春秋時就建城的晉陽,自此化為塵埃,晉陽盛產真龍天子的曆史在宋初也戛然而止。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太原並不等於晉陽。太原城址曆史上幾經變遷,那個盛產真龍天子的晉陽城,則靜靜地沉睡在今太原市區西南三十公裏處。春秋晉陽城位置 正是因為晉陽城這方神奇的風水寶地,趙語龜縮到晉陽之後,數年之間,國力竟然得到一定的恢複。
特別是有了貴臣肥義、陽文君趙豹,將軍趙固等人的輔佐,趙國往北守住了句注天險,向西依靠大河,向東扼守井陘、滏口陘要道,占據了山西高原整個中部地區的地盤(包括今天的陽泉、太原、晉中、呂梁四市),國勢竟然有了漸漸複蘇之勢。
孫臏送上投誠信之後,邀請西趙侯趙語還都邯鄲,這令趙語興奮不已,急於動身啟程。
曆史上每位君主,都將收複失地視為最大的政績,包括漢王俱酒在內,概莫能外。
如果在自己的任內還都邯鄲,那麽趙語之功將比肩趙鞅、趙無恤等趙氏曆史上有名的宗主,更與開國之君趙烈侯不相上下,成為趙氏一脈名垂青史的人物。
這個誘惑太大了!
肥義是趙國大夫,但因其治國理政有方,慮事謀劃老成,深受趙語的信任,稱其為“貴臣”。
關鍵時刻,貴臣肥義製止了趙語的衝動:“孫臏乃是攻破邯鄲、三分趙國之罪人也,不能信任。君上不可輕離晉陽,更不可擅入邯鄲。”
趙語道:“肥大夫何必固守陳見?昔日孫臏為魏國重臣,今日孫臏窮途來投,時不同也!寡人知邯鄲不可輕入,故選擇在沙丘駐馬。”
肥義堅持道:“孫臏若真心投誠,可命其單人匹馬前來晉陽,君上何必冒此風險。”
趙語無奈了:“肥大夫啊,孫臏獻地五百裏,其心可謂誠矣!若寡人命其單人前來晉陽,孫臏寧不投齊乎?”
陽文君趙豹見肥義固執,遂站出來解圍道:“君上不必急於一時,臣願率軍東出太行,先行觀察邯鄲狀況,再論還都事宜不遲。”
趙豹此語,完美解決了趙語和肥義君臣二人之間的爭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
西趙侯趙語隨即命陽文君趙豹率領五萬精兵,前往邯鄲故地。一方麵支援孫臏軍,穩固趙國故土;另一方麵,也為趙語還都邯鄲打好前站。
肥義還是覺得不妥,他提議道:“此行須穿越茫茫太行,我軍務必小心行事。臣建議兵分兩路,將軍趙固率領兩萬之軍在前,陽文君率軍五萬在後方十裏尾隨,以成首尾唿應之勢。”
肥義的堅持,使趙國君臣也都小心起來。於是,將軍趙固在前,陽文君趙豹在後,兩軍一前一後東出太行的行動計劃獲得通過,並且即刻開始實施。
一下將國都周邊七萬人派了出去,肥義也是覺得不放心。隨即建議趙侯調動皋狼之兵東進,增強晉陽的防守力量;同時命令祁邑之兵北上,增強句注塞的防守力量。
趙固率軍穿行在太行山峽穀之中,不日抵達一個叫作葫蘆穀的地方。此地由一連串小盆地組成,各個小盆地相連處卻又極為狹窄,一丸可封。
從高山上俯瞰下去,此地地形極似一串不規則的糖葫蘆造型,故土人名曰:葫蘆穀。
趙固見山勢險峻,立即命令趙軍打起精神,快速通過。
但葫蘆穀這種腹大口小的地形,注定了人馬通行極不順暢,不經意間,在每一個小葫蘆盆地處滯留了大量兵馬輜重,隊伍開始擁擠起來。
葫蘆穀是呂進計謀中的首選設伏地,司馬憙雖然不給呂進掌握兵權的機會,但他對呂進的計謀還是言聽計從的。一點不差地在葫蘆穀設下五萬伏兵,誓要給趙國人一個沉重的打擊。
趙固見隊伍停滯,心中焦躁,立即下令輜重靠邊,讓人馬快速通過。
然而,晚了!
山頂之上傳來了“轟隆隆隆”的巨響,無數的石塊從太行絕壁之上傾瀉而下,一路上卷起了滾滾煙塵。
趙軍頓時大亂,士兵們驚恐地四處逃竄,躲避著從天而降的巨石。許多人被砸中,發出慘叫,鮮血濺灑在山石之上。
“穩住!列陣!防禦!”
趙固扯著嗓子大聲嘶喊,試圖重整軍隊秩序。可是葫蘆穀這種地形,限製了趙軍的防禦行動,被砸得暈頭轉向、血肉橫飛的趙軍慌亂如草,指揮失靈了!
司馬憙在山上看得高興,打仗也就是這麽迴事嘛!來呀,給本相狠狠地砸,太行山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形狀的大石頭。
中山軍也是當年在太行山上戰鬥過的,他們懂得設伏的手段與方式,先用石塊將首尾兩處葫蘆口緊緊紮住,再向一個個葫蘆盆地的連接處猛砸石塊,將趙軍分割一坨一坨的,也利於下一步各個擊破。
葫蘆穀中煙塵騰起,一片白茫茫的,下方的喊叫之聲也漸漸小了。
司馬憙認為時機已到,立即下令中山軍下山殺敵,痛打落水狗!
中山國當年退守太行,對太行山中的溝溝叉叉那是門清,沒有呂進完全可以搞定。
中山王將呂進的計謀拿迴去之後,司馬憙又拿出當年所進的讒言,比如呂進其人有薑齊血統,野心勃勃之類,將中山王準備啟用呂進的打算給嚇了迴去。
結果就是,呂進獻謀,司馬憙領兵,中山王為了平衡關係,給呂進一個總督後勤糧草的閑差,聊以安慰。
這下子可把呂進給氣壞了,一顆急於建功的心被兜頭澆了一盆涼水,差點背過氣去。
呂進無奈,隻好將軍事情報悄悄北上送到漢王處,這次沒有成功取得軍權,可見中山王對他防範之深。
殊不知這樣一來,卻救了呂進一命。
********
趙國故都晉陽,是趙氏的福地。在晉國六卿內鬥過程中,趙氏兩次被圍毆,都是依托晉陽這座堅城而轉危為安。
第一次,因邯鄲午事件而引起,範氏、中行氏圍攻晉陽。後來智、韓、魏三家相助,趙氏化險為夷;
第二次,因智氏索地而趙氏不給,智、韓、魏三家圍攻晉陽,後來經過趙氏家臣張孟談成功遊說,促使魏、趙、韓三家合作,幹掉了智氏,趙氏再一次絕處逢生。
晉陽不僅成就了趙氏,在後續的曆史進程中,還以盛產皇帝出名。
比如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父子,北齊的高歡、高澄、高洋父子,唐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五代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成為有名的“龍興之地”。
宋太宗趙光義,曾被封為晉王,後來坐上了皇帝寶座,對晉陽城盛產皇帝這件事十分忌憚。
宋太宗趙光義平定北漢之後,為了防止太原再次成就帝業割據一方,火燒、水灌晉陽城。
北方的係舟山被削去山頭,稱為“拔龍角”;重建太原城時,隻修丁字街不修十字街,為的就是要“釘”死太原龍脈。
自春秋時就建城的晉陽,自此化為塵埃,晉陽盛產真龍天子的曆史在宋初也戛然而止。
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太原並不等於晉陽。太原城址曆史上幾經變遷,那個盛產真龍天子的晉陽城,則靜靜地沉睡在今太原市區西南三十公裏處。春秋晉陽城位置 正是因為晉陽城這方神奇的風水寶地,趙語龜縮到晉陽之後,數年之間,國力竟然得到一定的恢複。
特別是有了貴臣肥義、陽文君趙豹,將軍趙固等人的輔佐,趙國往北守住了句注天險,向西依靠大河,向東扼守井陘、滏口陘要道,占據了山西高原整個中部地區的地盤(包括今天的陽泉、太原、晉中、呂梁四市),國勢竟然有了漸漸複蘇之勢。
孫臏送上投誠信之後,邀請西趙侯趙語還都邯鄲,這令趙語興奮不已,急於動身啟程。
曆史上每位君主,都將收複失地視為最大的政績,包括漢王俱酒在內,概莫能外。
如果在自己的任內還都邯鄲,那麽趙語之功將比肩趙鞅、趙無恤等趙氏曆史上有名的宗主,更與開國之君趙烈侯不相上下,成為趙氏一脈名垂青史的人物。
這個誘惑太大了!
肥義是趙國大夫,但因其治國理政有方,慮事謀劃老成,深受趙語的信任,稱其為“貴臣”。
關鍵時刻,貴臣肥義製止了趙語的衝動:“孫臏乃是攻破邯鄲、三分趙國之罪人也,不能信任。君上不可輕離晉陽,更不可擅入邯鄲。”
趙語道:“肥大夫何必固守陳見?昔日孫臏為魏國重臣,今日孫臏窮途來投,時不同也!寡人知邯鄲不可輕入,故選擇在沙丘駐馬。”
肥義堅持道:“孫臏若真心投誠,可命其單人匹馬前來晉陽,君上何必冒此風險。”
趙語無奈了:“肥大夫啊,孫臏獻地五百裏,其心可謂誠矣!若寡人命其單人前來晉陽,孫臏寧不投齊乎?”
陽文君趙豹見肥義固執,遂站出來解圍道:“君上不必急於一時,臣願率軍東出太行,先行觀察邯鄲狀況,再論還都事宜不遲。”
趙豹此語,完美解決了趙語和肥義君臣二人之間的爭論,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
西趙侯趙語隨即命陽文君趙豹率領五萬精兵,前往邯鄲故地。一方麵支援孫臏軍,穩固趙國故土;另一方麵,也為趙語還都邯鄲打好前站。
肥義還是覺得不妥,他提議道:“此行須穿越茫茫太行,我軍務必小心行事。臣建議兵分兩路,將軍趙固率領兩萬之軍在前,陽文君率軍五萬在後方十裏尾隨,以成首尾唿應之勢。”
肥義的堅持,使趙國君臣也都小心起來。於是,將軍趙固在前,陽文君趙豹在後,兩軍一前一後東出太行的行動計劃獲得通過,並且即刻開始實施。
一下將國都周邊七萬人派了出去,肥義也是覺得不放心。隨即建議趙侯調動皋狼之兵東進,增強晉陽的防守力量;同時命令祁邑之兵北上,增強句注塞的防守力量。
趙固率軍穿行在太行山峽穀之中,不日抵達一個叫作葫蘆穀的地方。此地由一連串小盆地組成,各個小盆地相連處卻又極為狹窄,一丸可封。
從高山上俯瞰下去,此地地形極似一串不規則的糖葫蘆造型,故土人名曰:葫蘆穀。
趙固見山勢險峻,立即命令趙軍打起精神,快速通過。
但葫蘆穀這種腹大口小的地形,注定了人馬通行極不順暢,不經意間,在每一個小葫蘆盆地處滯留了大量兵馬輜重,隊伍開始擁擠起來。
葫蘆穀是呂進計謀中的首選設伏地,司馬憙雖然不給呂進掌握兵權的機會,但他對呂進的計謀還是言聽計從的。一點不差地在葫蘆穀設下五萬伏兵,誓要給趙國人一個沉重的打擊。
趙固見隊伍停滯,心中焦躁,立即下令輜重靠邊,讓人馬快速通過。
然而,晚了!
山頂之上傳來了“轟隆隆隆”的巨響,無數的石塊從太行絕壁之上傾瀉而下,一路上卷起了滾滾煙塵。
趙軍頓時大亂,士兵們驚恐地四處逃竄,躲避著從天而降的巨石。許多人被砸中,發出慘叫,鮮血濺灑在山石之上。
“穩住!列陣!防禦!”
趙固扯著嗓子大聲嘶喊,試圖重整軍隊秩序。可是葫蘆穀這種地形,限製了趙軍的防禦行動,被砸得暈頭轉向、血肉橫飛的趙軍慌亂如草,指揮失靈了!
司馬憙在山上看得高興,打仗也就是這麽迴事嘛!來呀,給本相狠狠地砸,太行山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形狀的大石頭。
中山軍也是當年在太行山上戰鬥過的,他們懂得設伏的手段與方式,先用石塊將首尾兩處葫蘆口緊緊紮住,再向一個個葫蘆盆地的連接處猛砸石塊,將趙軍分割一坨一坨的,也利於下一步各個擊破。
葫蘆穀中煙塵騰起,一片白茫茫的,下方的喊叫之聲也漸漸小了。
司馬憙認為時機已到,立即下令中山軍下山殺敵,痛打落水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