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9章 呂進出山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中山王厝的角度來看,趙國合二為一,顯然於國家不利。且魏、齊、韓等國主動與自己聯合,還送上了王位的大禮,正好借此機會,出手削弱周邊勢力,確保中山國祚長久穩固。
從相國司馬憙的角度來看,前次孟軻力度參與“抗胡複燕”戰爭,最終取得勝利,占據了道德高地和政治主動。
且孟軻的許多儒家同門前來投奔,孟軻在中山國已然有尾大不掉之勢,司馬憙必須親自領導一場勝利,來鞏固自己在中山國“一人之下”的相權。
從孟軻的角度來看,“抗胡複燕”是正義性的,同樣,打擊孫臏這種“臣子作亂”也是正義性的。
這種能夠占領道德高地的戰爭,孟軻是舉雙手讚成的。
中山國君臣達成了一致,但是還存在一個問題,經過孟軻為代表的儒家長年忽悠,中山國大講仁義,放鬆武備,甚至裁撤了半國之軍。
整個國家也喪失了複國之初的尚武之氣,特別是缺少有經驗的領軍打仗的將才。
最能打的將軍狐哀,在打完“抗胡複燕”之後,滯留燕國遲遲不歸。放眼中山國,有過軍陣行伍經驗,且在士兵中頗有威望的人,就隻有一個人:呂進!
呂進長期受到權相司馬憙的排斥,給了一個太傅的空銜,閑居久矣。
但呂進在中山人氣不低,他那一套神神道道的醫巫合體之術,在底層民眾中有著強大的號召力,這些力量在中山複國過程中曾發揮過巨大作用。
中山王厝無奈之下,決定啟用呂進,傳令太傅進宮議事。
此時的呂進,早已收到了漢王的密令,告知其接下來會對西趙政權動手,請其密切關注中山局勢,圍繞整個戰略目標,安心潛伏,相機而動。
又是潛伏?!呂進要氣死了……
呂進是最早看出俱酒麵有異象之人,他斷定俱酒必然會有所作為,從而死心塌地要做一個“從龍之臣”。
然而造化弄人,俱酒召集貴為漢王,天下三分有其一,但呂進似乎沒有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太大的作用,真可謂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這令呂進始終耿耿於心,難以釋懷。
中山王突然派人來請,令呂進敏感地預感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但呂進深諳以退為進的道理,被冷落這麽多年,若不是國家遇到大事,絕對不會有人想起自己。
於是呂進再加一床被子,高臥不起,稱病不出。
中山王厝未繼位之時,呂進曾擔任他的老師,這也是呂進“太傅”一職的來曆。在他麵前,呂進還是有點老資格的,敢於擺擺譜。
中山王知道老師委屈,同時也想看看呂進尚能飯否,於是親臨太傅府,當麵問疾。
呂進譜也擺夠了,中山王的麵子還是要給的。聽聞中山王親自來府,呂進翻身下榻,一臉病容,全身褻衣,麵見中山王。
“老臣惡疾纏身,命不久矣,大王貴體,何必來此?”
“太傅啊,寡人忙於國政,對國家重臣失之關心,寡人之過也!”
呂進順勢滾下兩行的委屈的濁淚,將無盡心事全付於一聲哽咽之中:“臣……何德何能,安敢驚動大王。”
中山王厝扶起呂進,呂進更衣落座,君臣二人進一步迴憶了中山複國的不易,進一步拉近了感情,然後中山王很快轉入正題。
“太傅,今南趙劇變,孫臏突起,且與晉陽趙語有相互勾連、合二為一之勢。魏王、齊王、韓王不能製之,求諸中山,寡人當如何處之?”
中山王厝這小話說得非常漂亮,孫臏事件,魏、齊、韓全都蓋不住了,隻好來求助我中山國,咱們接下來該怎麽辦?
呂進道:“兩趙合一,孫臏歸趙,對中山極為不利,既然諸侯有請,我中山當順勢而為,借諸侯聯合之力,清中山外圍之險。”
呂進的話,正合中山王之意,他大喜道:“寡人欲應諸侯之請,起兵靖除孫臏之亂,太傅以為如何?”
呂進道:“臣以為不妥。”
這下子輪到中山王不解了,剛才你不還讚成寡人行動嗎?怎麽這會兒子又打退堂鼓了?
“請太傅教我。”
“大王,孫臏者,戰國新秀也。其人反出大梁,橫掃河內,蕩滌南趙,隻有月餘之間,勢頭正猛。且有‘戰國人屠’之惡名,固不可正麵攖其兵鋒。”
中山王急道:“不攻孫臏軍,我中山有何作為?”
呂進笑道:“以我中山視之,當前首要之務,非孫臏之亂,而是兩趙合一也。孫臏亂則亂矣,於我中山實則無礙。臣鬥膽問大王一句,孫臏可曾主動進攻中山?”
中山王道:“不曾!”
呂進道:“可見孫臏誌不在中山,短時間內也對中山無害。可以嚴密防守,任由魏、齊、韓三大戰國與其消磨。”
中山王道:“傳聞孫臏已與晉陽趙語勾結,西趙之兵將出太行,則我中山該如何應對?”
呂進道:“臣曾言,於我害處最大者:兩趙合一也。中山必須出兵者,使兩趙不得合也。既不攻孫臏,則必攻晉陽之兵!”
中山王吃驚了:“晉陽?”
呂進繼續道:“臣之計,孫臏求救,晉陽之兵必出。我中山之軍不必進攻孫臏,也不必進攻晉陽,臣請於太行山中設伏,一戰盡滅晉陽援軍。”
“然後趁晉陽空虛,入井陘而叩城,盡收太行山西之地歸我中山,則中山國土擴充一倍,同時擁有山上山下之地,則中山大矣!”
呂進給中山王繪製了一幅恢宏的畫卷。想當年中山人也曾是太行山上的民族,是在與晉國不斷鬥爭中屢屢敗北,才被趕下高原的。
如果能夠重迴高原,不僅中山國國土麵積翻番,還能實現山上山下有機聯動,立於不敗之地。
魏、趙、韓為什麽能在諸侯鬥爭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他們同時擁有山上山下兩塊地盤,擁有穩固的後方和源源不斷的支援,進可攻,退可守。
中山國完全可以複製三晉的成功,將自己打造成山上山下一體聯動的真正戰國。
想到這裏,中山王興奮得滿臉通紅,雙眼放光,擊掌而歎曰:“善!太傅果然神謀妙算!”
從相國司馬憙的角度來看,前次孟軻力度參與“抗胡複燕”戰爭,最終取得勝利,占據了道德高地和政治主動。
且孟軻的許多儒家同門前來投奔,孟軻在中山國已然有尾大不掉之勢,司馬憙必須親自領導一場勝利,來鞏固自己在中山國“一人之下”的相權。
從孟軻的角度來看,“抗胡複燕”是正義性的,同樣,打擊孫臏這種“臣子作亂”也是正義性的。
這種能夠占領道德高地的戰爭,孟軻是舉雙手讚成的。
中山國君臣達成了一致,但是還存在一個問題,經過孟軻為代表的儒家長年忽悠,中山國大講仁義,放鬆武備,甚至裁撤了半國之軍。
整個國家也喪失了複國之初的尚武之氣,特別是缺少有經驗的領軍打仗的將才。
最能打的將軍狐哀,在打完“抗胡複燕”之後,滯留燕國遲遲不歸。放眼中山國,有過軍陣行伍經驗,且在士兵中頗有威望的人,就隻有一個人:呂進!
呂進長期受到權相司馬憙的排斥,給了一個太傅的空銜,閑居久矣。
但呂進在中山人氣不低,他那一套神神道道的醫巫合體之術,在底層民眾中有著強大的號召力,這些力量在中山複國過程中曾發揮過巨大作用。
中山王厝無奈之下,決定啟用呂進,傳令太傅進宮議事。
此時的呂進,早已收到了漢王的密令,告知其接下來會對西趙政權動手,請其密切關注中山局勢,圍繞整個戰略目標,安心潛伏,相機而動。
又是潛伏?!呂進要氣死了……
呂進是最早看出俱酒麵有異象之人,他斷定俱酒必然會有所作為,從而死心塌地要做一個“從龍之臣”。
然而造化弄人,俱酒召集貴為漢王,天下三分有其一,但呂進似乎沒有在這一過程中發揮太大的作用,真可謂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這令呂進始終耿耿於心,難以釋懷。
中山王突然派人來請,令呂進敏感地預感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但呂進深諳以退為進的道理,被冷落這麽多年,若不是國家遇到大事,絕對不會有人想起自己。
於是呂進再加一床被子,高臥不起,稱病不出。
中山王厝未繼位之時,呂進曾擔任他的老師,這也是呂進“太傅”一職的來曆。在他麵前,呂進還是有點老資格的,敢於擺擺譜。
中山王知道老師委屈,同時也想看看呂進尚能飯否,於是親臨太傅府,當麵問疾。
呂進譜也擺夠了,中山王的麵子還是要給的。聽聞中山王親自來府,呂進翻身下榻,一臉病容,全身褻衣,麵見中山王。
“老臣惡疾纏身,命不久矣,大王貴體,何必來此?”
“太傅啊,寡人忙於國政,對國家重臣失之關心,寡人之過也!”
呂進順勢滾下兩行的委屈的濁淚,將無盡心事全付於一聲哽咽之中:“臣……何德何能,安敢驚動大王。”
中山王厝扶起呂進,呂進更衣落座,君臣二人進一步迴憶了中山複國的不易,進一步拉近了感情,然後中山王很快轉入正題。
“太傅,今南趙劇變,孫臏突起,且與晉陽趙語有相互勾連、合二為一之勢。魏王、齊王、韓王不能製之,求諸中山,寡人當如何處之?”
中山王厝這小話說得非常漂亮,孫臏事件,魏、齊、韓全都蓋不住了,隻好來求助我中山國,咱們接下來該怎麽辦?
呂進道:“兩趙合一,孫臏歸趙,對中山極為不利,既然諸侯有請,我中山當順勢而為,借諸侯聯合之力,清中山外圍之險。”
呂進的話,正合中山王之意,他大喜道:“寡人欲應諸侯之請,起兵靖除孫臏之亂,太傅以為如何?”
呂進道:“臣以為不妥。”
這下子輪到中山王不解了,剛才你不還讚成寡人行動嗎?怎麽這會兒子又打退堂鼓了?
“請太傅教我。”
“大王,孫臏者,戰國新秀也。其人反出大梁,橫掃河內,蕩滌南趙,隻有月餘之間,勢頭正猛。且有‘戰國人屠’之惡名,固不可正麵攖其兵鋒。”
中山王急道:“不攻孫臏軍,我中山有何作為?”
呂進笑道:“以我中山視之,當前首要之務,非孫臏之亂,而是兩趙合一也。孫臏亂則亂矣,於我中山實則無礙。臣鬥膽問大王一句,孫臏可曾主動進攻中山?”
中山王道:“不曾!”
呂進道:“可見孫臏誌不在中山,短時間內也對中山無害。可以嚴密防守,任由魏、齊、韓三大戰國與其消磨。”
中山王道:“傳聞孫臏已與晉陽趙語勾結,西趙之兵將出太行,則我中山該如何應對?”
呂進道:“臣曾言,於我害處最大者:兩趙合一也。中山必須出兵者,使兩趙不得合也。既不攻孫臏,則必攻晉陽之兵!”
中山王吃驚了:“晉陽?”
呂進繼續道:“臣之計,孫臏求救,晉陽之兵必出。我中山之軍不必進攻孫臏,也不必進攻晉陽,臣請於太行山中設伏,一戰盡滅晉陽援軍。”
“然後趁晉陽空虛,入井陘而叩城,盡收太行山西之地歸我中山,則中山國土擴充一倍,同時擁有山上山下之地,則中山大矣!”
呂進給中山王繪製了一幅恢宏的畫卷。想當年中山人也曾是太行山上的民族,是在與晉國不斷鬥爭中屢屢敗北,才被趕下高原的。
如果能夠重迴高原,不僅中山國國土麵積翻番,還能實現山上山下有機聯動,立於不敗之地。
魏、趙、韓為什麽能在諸侯鬥爭中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他們同時擁有山上山下兩塊地盤,擁有穩固的後方和源源不斷的支援,進可攻,退可守。
中山國完全可以複製三晉的成功,將自己打造成山上山下一體聯動的真正戰國。
想到這裏,中山王興奮得滿臉通紅,雙眼放光,擊掌而歎曰:“善!太傅果然神謀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