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意外的是,農場的經營重點是養豬。
講解者說,農作物的利潤不高,養牛的風險大,家禽出產不多,養豬最為劃算。
農場具有德國最為先進的生態養豬係統。保羅的兒子親自設計了同樣是“德國最先進的”豬舍,位於一個小山丘之上。
豬舍分為兩大區域,一是隔離區,用來圈養剛購買迴來的幼年豬仔,在確認健康後再將其送入第二區域、即正式的豬舍。
在這兩個區域,豬舍都設計了互相隔開的進食區、臥室區、飲水區和排泄區。正式的豬舍高9米,並能保證每隻豬有1至2平方米的活動麵積,屋頂可開天窗通風照明。
豬舍地上全部鋪滿厚厚的天然幹麥稈。講解者說,麥稈的成本很高,但卻可以吸收豬舍中糞便等攜帶的毒氣,這是農場飼養的豬味道較那些直接躺在水泥地上的豬味道好的原因。
豬舍的“生態”之處還在於與整個農場形成的生態循環圈。每年農場都會用40公頃地種植豆類植物,為豬提供優質蛋白飼料。豆類植物有天然固氮功能,因此不需要任何人工肥料,是純天然的豬飼料。
豬的糞便也被保羅兒子設計的機械驅動的清理係統匯聚到一個1000立方米容量的糞池中,而這可以作為農場其他農作物的天然肥料。
生態超市也是保羅一家“開源”的主力。一家超市每年的利潤就要比整個農場高出很多。以豬肉為例,生豬出廠價大致為每公斤3-4歐元,但在其商店裏,醃製並包裝好的豬肉可賣到每公斤15-20歐元。
大家看得最多的就是豬廠,看得最認真,問得最多的是秦翰林,因為秦翰林的牧原集團就是養豬的。
秦翰林是河洛省農業大學畢業的,學的專業就是畜牧。大學畢業曾短暫分配到體製內,不久他就辭職了,迴到南都市下麵的一個縣開始養豬。
九年的時間,秦翰林把養豬事業做到了全省第一,當選了河洛省養豬協會的副會長和省人大代表。
而這兩年,秦翰林的牧原集團遇到了發展瓶頸。
今天到德國這個小小的農場一看,感到不虛此行。
作為分管農業的副省長水長東當然也看得是饒有興致。
參觀完農場,德國食品與農業部的一位年輕官員在等著了,他的任務就是向考察團介紹德國的農業發展情況。
在德國,見官員很簡單,隻要提前預約就行了。因為官員就是公務人員,就是為公眾服務的,根本沒有絲毫的架子。
像小林這樣的來自大陸的,一聽省長、廳長都肅然起敬。像德國的年輕公務人員,對誰的態度都一樣,不因為你是省長就特別對待。
座談會上,大家問了很多,這位官員都對答如流。
這讓大家對於德國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了極好的印象。
第二天,又考察了德國一家農場,這個農場的主業是種小麥、種花,釀啤酒,其經營模式又引起了大家的讚歎。
晚上,水長東召集大家開會,主要是圍繞著農業發展漫談。
“搞農業,在中國難,在我們省更難啊。”農業廳長朱哲感慨道。
“難就難以不賺錢,難就難在大家都在壓縮農業占比。看看全國經濟十強市、百強縣,沒有一個是靠農業搞起來的。遠的不說,就是綠城市的鞏意市,農業占比是1%。稍微差不多的地方都想把農業給趕盡殺絕,原因就是農業產值太低,對地區的財政貢獻小,甚至是微不足道。”
水長東道:“但是,我們這幾天看了看,德國的農業還是很賺錢的嘛。”
“我們和德國不能比啊,就咱們省來講,屬於是三無農業。哪三無呢?無機遇、無指標、無人疼。”
“我們的三無農業,這不是我總結出來的,而是農業係統公認的。”
朱哲喝了一口啤酒說,傳統農業靠天吃飯,具備發展農業的地方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此之蜜糖、彼之砒霜。曾經占盡優勢的農業大省卻成為發展其他產業的劣勢。
改革開放初期,沿海地區憑著開放優勢吸引大量外資,逐漸發展起了出口加工業。就從江蘇來說吧,蘇南的工業奇跡之所以產生,就是憑借長江水運和上海出海品之利,以上海外資加上蘇南地區的土地和人才而成就。
蘇北呢,是平原種糧大區,沒有便利的水運和對外出口,所以少分了一杯羹。
甚至在計劃經濟時代,農業地區也很難抓住機遇。比如說三線廠時代,出於安全性的考慮,大量的工業項目被布局到了深山區,而產糧大區則是大部分處於平原,一馬平川,隻能老老實實地侍弄莊稼。
所謂的無指標,就是沒有建設用地的指標。就駐馬店來講,就是耕地和基本農田的主要承載區,是農業大市,被稱為中原糧倉,貢獻了全省糧食總產量的百分之十一,完成了產糧使命,守住了耕地紅線,但嚴重擠壓了建設用地空間。建設指標不足,使得產業和城市建設的步伐艱難。
駐馬店的人均生產總值隻有綠城的三分之一,城鎮化率是全省倒數,低於全省9個百分點。
所謂的無人疼,是農業地區、農業大省處於交通、稅收、金融、投資項目等資源加持的盲區,真正是無人疼、無人愛。
就用許昌市與綠城市作比較,兩個市緊緊挨著,綠城市大力發展工業與商業,在日積月累中拉開的經濟差距進一步強化了各種資源選擇時的偏好性。在金融方麵,貸款融資明顯向綠城市傾斜,去年綠城市開工項目總投資超千億,而許昌市新開工項目總投資還不到百億。
越不發展,產業就難獲得資源青睞,越是沒有人愛。越沒有人愛,產業發展就會進一步受限。
農業地區絕對不是農業產值低這樣簡單,在“三無”屬性的製約之下導致區域產業和經濟的全麵落後。所以,很多農業地區的城市就被稱為“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弱縣、人民窮縣、幹部孬縣。”
“幹部孬縣?”水長東反問了一句。
“對,財政弱縣肯定就是幹部孬縣。這跟窮山惡水出刁民是一個道理。”朱哲道。
“照你這麽說,咱們的農業就不搞了?農業廳是不是該撤了?”水長東眉毛緊鎖,臉是滿是不滿。
講解者說,農作物的利潤不高,養牛的風險大,家禽出產不多,養豬最為劃算。
農場具有德國最為先進的生態養豬係統。保羅的兒子親自設計了同樣是“德國最先進的”豬舍,位於一個小山丘之上。
豬舍分為兩大區域,一是隔離區,用來圈養剛購買迴來的幼年豬仔,在確認健康後再將其送入第二區域、即正式的豬舍。
在這兩個區域,豬舍都設計了互相隔開的進食區、臥室區、飲水區和排泄區。正式的豬舍高9米,並能保證每隻豬有1至2平方米的活動麵積,屋頂可開天窗通風照明。
豬舍地上全部鋪滿厚厚的天然幹麥稈。講解者說,麥稈的成本很高,但卻可以吸收豬舍中糞便等攜帶的毒氣,這是農場飼養的豬味道較那些直接躺在水泥地上的豬味道好的原因。
豬舍的“生態”之處還在於與整個農場形成的生態循環圈。每年農場都會用40公頃地種植豆類植物,為豬提供優質蛋白飼料。豆類植物有天然固氮功能,因此不需要任何人工肥料,是純天然的豬飼料。
豬的糞便也被保羅兒子設計的機械驅動的清理係統匯聚到一個1000立方米容量的糞池中,而這可以作為農場其他農作物的天然肥料。
生態超市也是保羅一家“開源”的主力。一家超市每年的利潤就要比整個農場高出很多。以豬肉為例,生豬出廠價大致為每公斤3-4歐元,但在其商店裏,醃製並包裝好的豬肉可賣到每公斤15-20歐元。
大家看得最多的就是豬廠,看得最認真,問得最多的是秦翰林,因為秦翰林的牧原集團就是養豬的。
秦翰林是河洛省農業大學畢業的,學的專業就是畜牧。大學畢業曾短暫分配到體製內,不久他就辭職了,迴到南都市下麵的一個縣開始養豬。
九年的時間,秦翰林把養豬事業做到了全省第一,當選了河洛省養豬協會的副會長和省人大代表。
而這兩年,秦翰林的牧原集團遇到了發展瓶頸。
今天到德國這個小小的農場一看,感到不虛此行。
作為分管農業的副省長水長東當然也看得是饒有興致。
參觀完農場,德國食品與農業部的一位年輕官員在等著了,他的任務就是向考察團介紹德國的農業發展情況。
在德國,見官員很簡單,隻要提前預約就行了。因為官員就是公務人員,就是為公眾服務的,根本沒有絲毫的架子。
像小林這樣的來自大陸的,一聽省長、廳長都肅然起敬。像德國的年輕公務人員,對誰的態度都一樣,不因為你是省長就特別對待。
座談會上,大家問了很多,這位官員都對答如流。
這讓大家對於德國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有了極好的印象。
第二天,又考察了德國一家農場,這個農場的主業是種小麥、種花,釀啤酒,其經營模式又引起了大家的讚歎。
晚上,水長東召集大家開會,主要是圍繞著農業發展漫談。
“搞農業,在中國難,在我們省更難啊。”農業廳長朱哲感慨道。
“難就難以不賺錢,難就難在大家都在壓縮農業占比。看看全國經濟十強市、百強縣,沒有一個是靠農業搞起來的。遠的不說,就是綠城市的鞏意市,農業占比是1%。稍微差不多的地方都想把農業給趕盡殺絕,原因就是農業產值太低,對地區的財政貢獻小,甚至是微不足道。”
水長東道:“但是,我們這幾天看了看,德國的農業還是很賺錢的嘛。”
“我們和德國不能比啊,就咱們省來講,屬於是三無農業。哪三無呢?無機遇、無指標、無人疼。”
“我們的三無農業,這不是我總結出來的,而是農業係統公認的。”
朱哲喝了一口啤酒說,傳統農業靠天吃飯,具備發展農業的地方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此之蜜糖、彼之砒霜。曾經占盡優勢的農業大省卻成為發展其他產業的劣勢。
改革開放初期,沿海地區憑著開放優勢吸引大量外資,逐漸發展起了出口加工業。就從江蘇來說吧,蘇南的工業奇跡之所以產生,就是憑借長江水運和上海出海品之利,以上海外資加上蘇南地區的土地和人才而成就。
蘇北呢,是平原種糧大區,沒有便利的水運和對外出口,所以少分了一杯羹。
甚至在計劃經濟時代,農業地區也很難抓住機遇。比如說三線廠時代,出於安全性的考慮,大量的工業項目被布局到了深山區,而產糧大區則是大部分處於平原,一馬平川,隻能老老實實地侍弄莊稼。
所謂的無指標,就是沒有建設用地的指標。就駐馬店來講,就是耕地和基本農田的主要承載區,是農業大市,被稱為中原糧倉,貢獻了全省糧食總產量的百分之十一,完成了產糧使命,守住了耕地紅線,但嚴重擠壓了建設用地空間。建設指標不足,使得產業和城市建設的步伐艱難。
駐馬店的人均生產總值隻有綠城的三分之一,城鎮化率是全省倒數,低於全省9個百分點。
所謂的無人疼,是農業地區、農業大省處於交通、稅收、金融、投資項目等資源加持的盲區,真正是無人疼、無人愛。
就用許昌市與綠城市作比較,兩個市緊緊挨著,綠城市大力發展工業與商業,在日積月累中拉開的經濟差距進一步強化了各種資源選擇時的偏好性。在金融方麵,貸款融資明顯向綠城市傾斜,去年綠城市開工項目總投資超千億,而許昌市新開工項目總投資還不到百億。
越不發展,產業就難獲得資源青睞,越是沒有人愛。越沒有人愛,產業發展就會進一步受限。
農業地區絕對不是農業產值低這樣簡單,在“三無”屬性的製約之下導致區域產業和經濟的全麵落後。所以,很多農業地區的城市就被稱為“農業大縣、工業小縣、財政弱縣、人民窮縣、幹部孬縣。”
“幹部孬縣?”水長東反問了一句。
“對,財政弱縣肯定就是幹部孬縣。這跟窮山惡水出刁民是一個道理。”朱哲道。
“照你這麽說,咱們的農業就不搞了?農業廳是不是該撤了?”水長東眉毛緊鎖,臉是滿是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