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考察團六人從京城出關,直飛德國慕尼黑。


    一下飛機就有人接,這就是這次考察團的“團外團”成員:原牧集團的老板秦翰林,大象食品的老板姚中良。


    全程負責考察和旅遊事務的是德國一家旅遊公司,這家公司是當地的華人開的,派出的司機和導遊全都是華人。


    旅遊公司的導遊看到考察團行程時連續問了好幾次,這是真的嗎?


    國內來的考察團,名為學習考察,其實有幾個是真正來學習的?不就是觀興遊覽嗎?


    特別是一些部門比如說計生辦,竟然也跑到德國來學習考察,但是德國就沒有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你考察什麽呢?但總得有個由頭,於是參觀馬克思的故鄉就成了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


    特裏爾是一個不到10萬人的小鎮,就因為是馬克思的故鄉,每年都有很多國內的考察團前來。


    參觀馬克思的故居,一個小時就行了。他們到這裏晃一圈,就到其他地方去玩了。


    而在迴去之後寫報告的時候,把參觀馬克思故鄉的時間拉長,有的甚至拉到10天,說他們一邊參觀,一邊感悟,就在馬克思的故鄉搞研討會,實地感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過程,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等等,說得有鼻子有眼的。


    看這個考察團的行程,竟然就是考察農業,著名的景點都沒有!第一次見到這麽純粹的考察團。


    隨隊的司機和導遊都很遺憾,這麽下來,他們連奢侈品店都不去,自己的收入會少一大部分。


    上到中巴車之後,農業廳廳長朱哲說道:“省長,咱先去酒店,東西放下之後再去吃飯?”


    水長東點頭道:“聽你的。”


    “對了,小林,中午吃什麽?”朱哲問隨車導遊小林,小林在國內學的就是德語,來到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讀研究生,畢業之後就留下了,當導遊是她的第二職業。


    “中午安排的是肘子,很有名的。”小林站在中巴車的門口答道。


    “肘子,豬肘子?”原牧集團老板秦翰林問道。


    “是的,就是豬肘子。”


    “豬肘子,有什麽好吃的?不就是豬蹄子嗎?鄧城豬蹄,須水豬蹄,王洛豬蹄,紅燒,鹵的,啥都有。我們去米其林吃大餐。”秦翰林拍拍肚子,似乎是在拍他的錢包,那意思是,我腰包鼓著呢。


    “對啊,豬蹄子有啥好吃的?”朱哲說道。


    在哪裏住、吃什麽,這些都是省外辦的盧偉與旅行社商定的。


    在德國,豬肘的確是一道名茶,不可不嚐,哪知道這兩個人上來就反對。


    秦翰林這麽說,盧偉倒是可以反駁一下他,但農業廳長一聲附和,盧偉也不敢吭聲了,畢竟他是副處,廳長高他三級。


    “朱廳長,秦總,來德國,必嚐的有兩樣,一是啤酒,二是肘子,”江寒說道:“德國的肘子一種是烤的,外皮酥脆,肉比較緊實。另一種是燉的,燉的肘子皮軟糯,肉也比較酥爛。配上啤酒,的確是一種美味。”


    江寒對於肘子的描述沒有錯,盧偉此時才相信,江寒的確很了解德國。


    “那就嚐一嚐。”水長東說道:“秦總,你的企業是養豬的,完全可以多元化發展嘛,比如說從養殖到餐飲。”


    車到酒店,東西放下,稍作休息就去餐廳。


    一進餐廳,裏麵的德國人正在喝著啤酒,啃著豬蹄子。


    大家坐下之後,haxnbauer的烤豬肘上來了。


    “各位領導,正像江書記所講,豬肘分兩種。我們今天嚐的這個是巴伐利亞的烤豬肘,是德國啤酒館的必備菜。每年僅在慕尼黑啤酒節上就會吃掉近7萬個烤豬肘。


    “不管是烤肘子還是燉肘子,最重要的是時間。慢慢烤,慢慢燉的才有味道,不管東方、西方,在飲食方麵的道理是相通的。時間是衡量價值的一個尺度標準,肘子之所以成為一道名菜,主要是因為它有時間的積累。”


    小林的話聽起來很有哲理。


    “我看,下次可以讓旅遊局長過來聽一聽,我們省的導遊要是都有小林的水平就好了。”水長東誇了小林一句。


    德國人的飯量比較大,所以一個肘子的量足夠大,但是味道的確是很美,再配上香味濃鬱的啤酒,所以,大家都吃光了。


    出酒店上中巴,大家直奔第一個考察點,艾策爾農場。


    到農場,就來了一個德國人,一個大肚子的中年人,負責給大家講解。


    這個農場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聲名遠揚,每年都要接待幾十個國家的代表團,所以這裏有不少德國的誌願者到這裏做工,或者是給考察團講解。


    德國人講解,小林翻譯。


    這個農場250公頃,在德國算是中型農場。


    大家一進農場就大發感慨,因為從來沒有見過這麽美的農場。


    種植的農作物整整齊齊,很有德國人性格中的嚴謹。有50公頃左右的草地,布置得則十分靈動。還有70公頃的森林。


    農場還飼養了一千多頭豬,60多頭奶牛,10匹馬,牛和馬在草地上悠閑地逛著,草地上還有十幾團幹草,被整理成圓柱狀,倒成了一處小小的景觀。


    農場居然搞得如此整齊和幹淨,這讓搞養殖的秦翰林大為驚歎。


    “這些土地都是農場主的嗎?”朱哲問道。


    農場主是保羅夫婦,農場名下有祖上傳下的不到30公頃土地。其餘200多公頃土地都是近年來購買與租賃所得,土地租期很長,租金穩定,農場會一直租下去。


    在德國,土地絕大部分為私有,一般可以自由流通和交易,但為防止土地集中到非農民手中或者農地細碎化以致農業滑坡,德國自20世紀初就立法對農地自由交易實行控製並延續至今。


    二戰結束後,德國的農地都較分散細碎,不便於機械化作業;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德國實施田畝重整計劃。在國家支持下,農地所有者對土地進行互換、重新登記,並加以平整改造,使之連片成方,適合於機械化耕作。


    除經營農地外,保羅還以自家土地為抵押,從銀行貸款修建了一個生態養豬場。


    為擴大利潤空間,艾策爾家在法蘭克福鄰近的幾個城市開設了三家生態食品超市,店中出售自家出產及代銷的生態豬肉、牛奶、雞蛋、糧食加工品等。


    農場雖然不大,但利潤可觀。之所以有利潤,是因為農場實現了“百分百純生態農業”。


    特別是農場主保羅自學成才,對於農業很有研究,上世紀80年代,保羅接觸到德國農業學家約翰·克裏斯蒂安·舒巴爾特提出的作物輪作法並將其引入實踐,不但有效保護土壤營養,同時還做到資源循環利用,保證了高產出和高盈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欲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照並收藏官欲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