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長東道:“抓好農業,堅守農業,這是國家對我們省的特殊要求。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對此不能有非議。”


    “我們可以向國家要政策、要資金、要條件,但是堅守農業、發展農業,這一點堅決不能有絲毫動搖。”


    “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們的國情。糧食安全是最基本的安全,這是國家發展的定海神針。”


    朱哲的酒量一般,但喝了不少啤酒,膽子比平時大了不少,聽到這裏竟然開始反駁:


    “省長,你這是在唱高調!我們是產糧大省、農業大省,為國家的糧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甚至是巨大犧牲,這一點中央看不到嗎?如果中央看不到,這就是省委省政府的責任,省領導向上反映不夠!”


    農業廳對外經濟合作處處長梁秋實的酒量大,頭腦非常清楚,立馬拉了一下朱哲。


    哪知道朱哲此時上了頭,更何況水長東雖然是分管農業的副省長,但他畢竟不是常委,決定不了他的升遷。


    再說了,朱哲早就不想在農業廳幹了,他想到發改委,結果沒有如願,心裏一直憋著一股氣。


    “省長,就這麽下去,我們省根本沒有希望。因為農業沒有希望。農業為什麽沒有希望?是因為中央壓給我們的產糧任務太重了。每年為了完成指標,沒有一塊田閑著。”


    “我也知道國外,人家不僅是作物輪作,也有農田輪作。一塊地種一年歇一年,甚至是種一年停三年!”


    “地力的恢複需要時間!但是,我們的每一塊地就像我們的農民一樣,根本歇不得!土地肥力下降,於是就用上化肥!化肥上得越多,土壤的肥力就下降得越厲害!”


    “所以,我們的農業這樣下去,沒希望!為了完成指標,隻能是擴大耕地麵積!這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產量越來越低,耕地越來越多,建設用地越來越少,經濟社會全麵發展就進入了一個死胡同!”


    朱哲此時拉都拉不住,水長東也動氣了,這老家夥幾口啤酒下肚,竟然分不清高低大小了。


    但是,偏偏朱哲說得都是實情,還真無法批評他!


    “朱廳長,我不認為發展農業就是不賺錢,我不認為我們省就是因為發展農業而進入死胡同。”江寒說道。


    “喲,那你說說,農業怎麽賺錢?”朱哲道:“那我就聽一聽江書記的高見。”


    “我們看看這兩天考察農場,他們是怎麽賺錢的?他們是指望種農作物賺錢的嗎?”江寒道:“顯然不是。他們靠的是養殖,比如說養豬。”


    “這些農場的農作物其實是喂豬的!他們把糧食作物改成了飼料作物,耕地的價值就大大提升!”


    “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發,搞農業可以賺錢,之所以之前受窮,那是因為格局沒有打開,視野沒有放開。”


    “江書記,你說得對,但是你想過沒有?國家要的是糧,並不是肉!”朱哲來了勁,對水長東他還有所顧忌,對江寒就可以什麽都不顧了。


    “我認為,糧食安全沒有錯,但是國家強調的糧食安全內涵已經發生了改變。糧食安全,不就是讓大家有飯吃嗎?吃肉難道就不行了?”


    是啊,吃糧,吃肉,不都是吃嗎?不都是吸收營養、延續生命嗎?


    就熱量而言,肉的熱量顯然比米、麵等等要高得多。


    江寒說得有道理啊,其他幾個正在旁聽的人立馬來了興趣。


    “我認為,我們應該樹立全新的大食物、大糧食理念。我們不能僅僅局限於過去的口糧安全。”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的消費結構早就發生了變化,早就實現了升級。我看到去年有一組數據,城鄉居民對於糧食消費的比例呈快速下降之勢,肉類、奶類消費則是快速增長。從1990到2007年,奶類消費中,城鎮居民增長了210%,農村居民增長了420%。肉類消費中,城鎮居民增長了150%,農村居民增長了240%。”


    “這意味著什麽呢?意味著我們不僅需要傳統的口糧,更需要大量的動物類食物,也就是說,需要大量的飼料用糧,而後來發展畜牧業和牧草業。”


    “也就是說,我們下一步的策略是:糧改飼!”


    “就是要改糧食作物為飼料作物!大力推行糧改飼,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


    講到這裏,牧原集團的老總秦翰林道:“江書記說得好!這也是我們企業特別是養殖企業想要的政策!我們每年都要為飼料發愁!”


    江寒道:“國家規定我們種糧食,但並沒有規定我們必須要受窮,所以我們就換一條賽道!比如說,我們改種傳統籽粒玉米為青貯玉米,收獲加工後以飼料草產品的形式就地轉化。”


    “改種青貯玉米,不僅能有效破解農業供求問題,還能長久提升土地效益和經濟效益,助力農業地區增收。”


    “還有一個問題,一塊土地常年種玉米,難以倒茬輪作,導致土壤毒素積累,加上玉米秸稈資源豐富,但利用率不高,露天焚燒又會帶來大氣汙染。”


    “傳統玉米隻是收獲籽粒,而青貯玉米是收獲所有的植株,是全部的營養體,連秸稈都可以利用。”


    “對,對,江書記說得太對了,我們牧原還算了一筆賬!”


    秦翰林說,他在老家包了地,專門種青貯玉米,養一百頭豬,需要50畝地,還要200畝的秸稈。如果用全株青貯玉米,總共200畝地就夠了。農民一畝地純收入也就是800元左右,種玉米投入600到700元;而種青貯玉米,每畝收入在1200元以上,投入隻有400到500元,效果明顯不一樣。


    但是,農民們的觀念轉不過來,總感到玉米還沒熟就要收太浪費,還有一點就是當地的政府不支持。


    江寒繼續道:“不僅僅是青貯玉米,還有小麥也可以當作青貯小麥。”


    江寒知道,河洛省部分市縣種過青貯小麥,但是被農業部給製止了,他們認為灌漿期小麥提前收割,就等於是破壞糧食。


    江寒認為這是觀念問題,農業部也沒有樹立大糧食、大食物的觀念。


    當年,農業部組織有關專家搞過一次辯論,有人提出,糧食才是最好儲存的,我們有幾千年的糧食存儲史,糧食存儲起來花費少。而肉類存儲起來,要建冷庫等等,成本太高。


    當時有一位專家立馬反駁,糧食存在糧庫裏,小麥是二到四年,之後就得用作工業原料。而肉類,我們的老祖先早就學會了用鹽醃、煙熏的辦法,不僅存的時間長,而且味道還很美!金華火腿能存放5年!西班牙火腿能存放30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欲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照並收藏官欲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