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眼光能殺死人,孔維周把李有才已經殺死一百遍了。
孔維周剛剛承認自己對老祖先大不敬了,誰知道李有才話鋒一轉,說那個年代的“狗”和“犬”並非貶義,並且還振振有詞,襯得他孔維周的水平很低。
孔維周把目光轉向縣委宣傳部長紀江,這次並不是殺人,而是求救,希望紀江趕快上來,趕快做個總結,讓李有才講他的地質去。
紀江不上來,孔維周就下不去。也隻有紀江,能夠給他一個台階。
哪知道,紀江並沒有看他。
“孔教授,”李有才此時站起身,並沒有打算放過孔維周:“我還有一個問題要請教。”
孔維周一翻白眼,沒好氣地說:“你講。”
李有才道:“請問孔教授,孔子姓什麽?”
孔維周又翻了一個白眼,這個問題,豈不是很白癡?
孔維周精神一振,答道:“孔子,當然姓孔了,這還有什麽問題?”
李有才道:“孔教授,依您的判斷,孔子姓孔,那麽老子就姓老?”
一句話把孔維周給整不會了!
是啊,老子不姓老,姓李,名耳,字聃!李有才是不是埋了一個大坑?
“孔子不姓孔,姓子!”
孔子不姓孔,姓子?!太新鮮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
李有才進行了一番解釋。
在春秋戰國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姓”標誌著一個人的血統,它是從祖先那一直流傳下來的,不會改變。《說文解字》裏對“姓”的解釋是:“姓,人所生也。”姓是“女”字旁,因為“姓”是源自於母係社會。人類最早進入的是母係社會,所以姓代表母係;中國早期的姓,絕大部分都帶女字旁,比如薑、嬴、姬、姚、姒等。
“氏”也是家族的證明,一般反映的是職業、地名、官名等等,所以氏會經常變化。比如薑太公,姓薑,名尚,由於他祖先被封在了呂地,所以很多人也把薑太公稱為呂尚。
所以古代經常問你家裏哪裏的,就問“何方人氏”。
秦之後,姓氏趨於合一,有的家族就隻以姓為姓氏,而有的家族以氏為姓氏。
而孔子的後人,顯然是選擇父氏一方的作為姓氏。
在周王朝的時候,周天子將自己的兄弟分封至各地,周王朝姓“姬”,那麽周天子的其他兄弟,分封出去以後,就以封地的名字為“氏”。
在春秋戰國時期,姓和氏就開始同化了,在當時稱唿一個人名字的時候,可以用姓,也可以用氏。比如秦始皇,他是嬴姓趙氏,所以有人用嬴政來稱唿他,也有人用趙政來稱唿他。在秦漢時期,姓和氏就合二為一成為了姓氏,並且一直流傳到現在。
孔子是商朝王族的後裔,先祖是商紂王的親兄弟微子啟。孔子十五世祖是微子啟的弟弟微仲;六世祖是一個叫做子嘉的大臣,他字孔父,當時被稱為孔父嘉,這個時候孔氏就出現了。
由於商朝王族的姓是“子”,所以孔子的“子”是姓,“孔”是氏。
李有才講到這裏,孔維周的臉由紅變紫,因為他已經感受到了下麵鄙夷的目光。
袁文啟開心不已,孔維周今天算是丟大人了!連老祖先孔子姓啥都不知道!
李有才解釋之後就坐下了,沒有人再提問題了。
孔維周縮著頭,藏在他的筆記本電腦屏幕之後。
此時,縣委宣傳部長紀江趕快走上主席台,拿出講話稿念了起來:“各位領導、同誌們。剛才,孔教授給我們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想教育課,從這堂課中我們完全可以感覺得到,孔教授不愧是全國知名的國學大家、教育專家、理論名家!”
講到這裏,孔維周感到這並非是溢美之辭,而是諷刺和挖苦了!
紀江心無旁騖,繼續看著稿子念:“孔教授的講座給我們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更新了我們的思想觀念、擴大了我們的知識視野,我個人受到了啟迪,淨化了心靈。”
念到這裏裏,孔維周的頭縮得更短了,心裏默念,求求你不要再念了,趕快宣布結束好不好?
紀江終於把講稿給念完了。
有不少幹部笑得肚子裏打結,紀江居然如此正經八百地念稿子!
按理說紀江的水平沒有這麽低!
他一字不落地念出來,把孔維周狠勁誇了一頓!
如果沒有李有才剛才的提問,孔維周的課可以說是非常精彩。
但是李有才提了兩個問題,把孔維周搞得如此狼狽,紀江這麽講就是向孔維周的傷口上撒鹽,對孔維周進行了無情的二次傷害。
袁文啟看著埋頭念稿子的紀江,心裏明白了,孔維周今天提了三個問題,應該不是紀江在背後指使。
紀江終於把稿子翻到了最後一張:“下麵,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向孔教授精彩的授課表示感謝!”
全場的掌聲響了起來,比開場之時更加熱烈,而在孔維周聽來,卻是刺耳無比。
孔維周終於等到了結束的時刻,連桌子上的筆記本電腦都沒有來得及拿,就下了主席台,結果還差一點踩空,向前踉蹌了五六步才算站定。
會議休息五分鍾,五分鍾之後,有人把孔維周的筆記本帶走了。
縣委辦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李有才把自己的硬盤接上,打開了投影儀。
第二個講座的主持人換了,由縣委宣傳部長紀江變成了縣委辦主任袁文啟。
這是剛才袁文啟與紀江商量的結果。
第一個講座出了一個極大的意外狀況,如果不是李有才,後果不堪設想,江寒的怒火他袁文啟肯定承受不了。
通過剛才紀江最後的念稿,袁文啟判斷,今天孔維周鬧幺蛾子,紀江之前並不知道,幕後指使另有其人。
但是,孔維周是紀江請過來的。
保險起見,袁文啟決定親自當主持人,防止李有才講課的時候出現什麽意外。
袁文啟坐上主持人的位置開始向大家介紹李有才,是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的下屬,國家地震局、省地震局的技術大拿,曾成功預報大小地震無數。
李有才的講課內容引起了大家的議論紛紛,聽這架勢,文川縣要發生大地震?而且有可能是比唐山大地震還要猛烈的大地震?
這麽多年來,這裏是發生過不少地震,但都不超過6級,這次居然要遠超8級!
李有才會不會是危言聳聽?
此時,現場幹部都開始翻看手機,手機上有一個消息,李有才是省裏的老上訪戶,讓省地震局和省領導十分頭疼。
孔維周剛剛承認自己對老祖先大不敬了,誰知道李有才話鋒一轉,說那個年代的“狗”和“犬”並非貶義,並且還振振有詞,襯得他孔維周的水平很低。
孔維周把目光轉向縣委宣傳部長紀江,這次並不是殺人,而是求救,希望紀江趕快上來,趕快做個總結,讓李有才講他的地質去。
紀江不上來,孔維周就下不去。也隻有紀江,能夠給他一個台階。
哪知道,紀江並沒有看他。
“孔教授,”李有才此時站起身,並沒有打算放過孔維周:“我還有一個問題要請教。”
孔維周一翻白眼,沒好氣地說:“你講。”
李有才道:“請問孔教授,孔子姓什麽?”
孔維周又翻了一個白眼,這個問題,豈不是很白癡?
孔維周精神一振,答道:“孔子,當然姓孔了,這還有什麽問題?”
李有才道:“孔教授,依您的判斷,孔子姓孔,那麽老子就姓老?”
一句話把孔維周給整不會了!
是啊,老子不姓老,姓李,名耳,字聃!李有才是不是埋了一個大坑?
“孔子不姓孔,姓子!”
孔子不姓孔,姓子?!太新鮮了!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
李有才進行了一番解釋。
在春秋戰國時期,姓和氏是分開的。“姓”標誌著一個人的血統,它是從祖先那一直流傳下來的,不會改變。《說文解字》裏對“姓”的解釋是:“姓,人所生也。”姓是“女”字旁,因為“姓”是源自於母係社會。人類最早進入的是母係社會,所以姓代表母係;中國早期的姓,絕大部分都帶女字旁,比如薑、嬴、姬、姚、姒等。
“氏”也是家族的證明,一般反映的是職業、地名、官名等等,所以氏會經常變化。比如薑太公,姓薑,名尚,由於他祖先被封在了呂地,所以很多人也把薑太公稱為呂尚。
所以古代經常問你家裏哪裏的,就問“何方人氏”。
秦之後,姓氏趨於合一,有的家族就隻以姓為姓氏,而有的家族以氏為姓氏。
而孔子的後人,顯然是選擇父氏一方的作為姓氏。
在周王朝的時候,周天子將自己的兄弟分封至各地,周王朝姓“姬”,那麽周天子的其他兄弟,分封出去以後,就以封地的名字為“氏”。
在春秋戰國時期,姓和氏就開始同化了,在當時稱唿一個人名字的時候,可以用姓,也可以用氏。比如秦始皇,他是嬴姓趙氏,所以有人用嬴政來稱唿他,也有人用趙政來稱唿他。在秦漢時期,姓和氏就合二為一成為了姓氏,並且一直流傳到現在。
孔子是商朝王族的後裔,先祖是商紂王的親兄弟微子啟。孔子十五世祖是微子啟的弟弟微仲;六世祖是一個叫做子嘉的大臣,他字孔父,當時被稱為孔父嘉,這個時候孔氏就出現了。
由於商朝王族的姓是“子”,所以孔子的“子”是姓,“孔”是氏。
李有才講到這裏,孔維周的臉由紅變紫,因為他已經感受到了下麵鄙夷的目光。
袁文啟開心不已,孔維周今天算是丟大人了!連老祖先孔子姓啥都不知道!
李有才解釋之後就坐下了,沒有人再提問題了。
孔維周縮著頭,藏在他的筆記本電腦屏幕之後。
此時,縣委宣傳部長紀江趕快走上主席台,拿出講話稿念了起來:“各位領導、同誌們。剛才,孔教授給我們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想教育課,從這堂課中我們完全可以感覺得到,孔教授不愧是全國知名的國學大家、教育專家、理論名家!”
講到這裏,孔維周感到這並非是溢美之辭,而是諷刺和挖苦了!
紀江心無旁騖,繼續看著稿子念:“孔教授的講座給我們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更新了我們的思想觀念、擴大了我們的知識視野,我個人受到了啟迪,淨化了心靈。”
念到這裏裏,孔維周的頭縮得更短了,心裏默念,求求你不要再念了,趕快宣布結束好不好?
紀江終於把講稿給念完了。
有不少幹部笑得肚子裏打結,紀江居然如此正經八百地念稿子!
按理說紀江的水平沒有這麽低!
他一字不落地念出來,把孔維周狠勁誇了一頓!
如果沒有李有才剛才的提問,孔維周的課可以說是非常精彩。
但是李有才提了兩個問題,把孔維周搞得如此狼狽,紀江這麽講就是向孔維周的傷口上撒鹽,對孔維周進行了無情的二次傷害。
袁文啟看著埋頭念稿子的紀江,心裏明白了,孔維周今天提了三個問題,應該不是紀江在背後指使。
紀江終於把稿子翻到了最後一張:“下麵,讓我們再次以熱烈的掌聲向孔教授精彩的授課表示感謝!”
全場的掌聲響了起來,比開場之時更加熱烈,而在孔維周聽來,卻是刺耳無比。
孔維周終於等到了結束的時刻,連桌子上的筆記本電腦都沒有來得及拿,就下了主席台,結果還差一點踩空,向前踉蹌了五六步才算站定。
會議休息五分鍾,五分鍾之後,有人把孔維周的筆記本帶走了。
縣委辦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李有才把自己的硬盤接上,打開了投影儀。
第二個講座的主持人換了,由縣委宣傳部長紀江變成了縣委辦主任袁文啟。
這是剛才袁文啟與紀江商量的結果。
第一個講座出了一個極大的意外狀況,如果不是李有才,後果不堪設想,江寒的怒火他袁文啟肯定承受不了。
通過剛才紀江最後的念稿,袁文啟判斷,今天孔維周鬧幺蛾子,紀江之前並不知道,幕後指使另有其人。
但是,孔維周是紀江請過來的。
保險起見,袁文啟決定親自當主持人,防止李有才講課的時候出現什麽意外。
袁文啟坐上主持人的位置開始向大家介紹李有才,是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的下屬,國家地震局、省地震局的技術大拿,曾成功預報大小地震無數。
李有才的講課內容引起了大家的議論紛紛,聽這架勢,文川縣要發生大地震?而且有可能是比唐山大地震還要猛烈的大地震?
這麽多年來,這裏是發生過不少地震,但都不超過6級,這次居然要遠超8級!
李有才會不會是危言聳聽?
此時,現場幹部都開始翻看手機,手機上有一個消息,李有才是省裏的老上訪戶,讓省地震局和省領導十分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