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正式開始。
10名教師並不是固定的,每天都會變幾個人,因為有些老師在其他班次還有課,有的老師家裏臨時有事,就讓其他老師代替。
當然,這10名老師都是給青幹班上過課的。
考核是在階梯教室。
10名教師當中就有副校長賀鳴,他既是領導,又是教師,是10人考核組的組長。
階梯教室的講台撤了,擺了一溜10張桌子。
下麵第一排最中間的位置,是被考核學員坐的。
桌子上放著紙筆,每次老師提問,被考核學員可以有3分鍾的準備時間。
其他學員都坐在後麵。
這次考核是開放式的,也就是說,誰想進來看就可以坐下。
在學員挑刺的環節,這個教室就吸引了不少其他班次的學員。
而這次對學員的考核,關注度更高了,甚至青幹班的學員還沒到齊,其他人員包括學員和黨校的教職員工都坐到了階梯教室的後麵。
每個學員要迴答三個問題。
考核順序就是從第一小組到和第五小組。章澤林在第一小組,江寒和桑榆在第五小組。
考核了三天之後,大家發現了一個規律,凡是過去在學員挑刺環節不那麽激烈的,老師們的提問就相對簡單或者是不打斷、不刁難,比較友好。
班長章澤林的得分相當高,並不是他迴答的如何出彩,而是老師們都因為他是班長而沒有故意難為他。
有幾個女生得分很高,一方麵長得不錯,另一方麵他們在學員挑刺環節都基本是糊弄過去的。
宣傳委員宋倩影得分最高,是因為她就沒有給老師們挑過刺,也是青幹班中唯一一個沒有經過學員挑刺環節的。
當時,本來輪到了宋倩影挑刺,但省委組織部陳順部長要來看,所以臨時讓江寒替代了她。
老師們向宋倩影提的問題,居然是她論文當中的內容,這簡直就是給她送分。
半天時間通常考核3到4名學員。
隨著考核的進行,不少學員開始期待江寒的考核。
要說江寒是挑老師毛病最厲害、最不講麵子的人,把副校長賀鳴都搞得下不來台,老師們將對他如何“報複”?
老師們對江寒的考核,肯定是最嚴格的!他們提出的三個問題,應該是最刁鑽的!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江寒坐在了第一排的中間位置。
第一個提問的是副校長賀鳴,他隻是咳嗽了一聲,教室裏立馬鴉雀無聲。
賀鳴提的問題,一定是刁鑽至極,目的就是讓江寒迴答不出來,以報江寒之前的“一刺之仇”,不,是兩刺,還有汪俊。
黨校的人都知道,汪俊是賀鳴的嫡係。
“江寒,你背一下入黨誓詞。”
啊,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吧?
青幹班前些天在北部調研的時候,大家還搞了一次重溫入黨誓詞活動。
江寒十分流利地把入黨誓詞給背了出來。
大家感到,賀鳴等於是浪費了一次提問的機會!
看來,江寒要省外任職了,賀鳴也不想為難他了。
不少學員感到,還是小看了副校長賀鳴的胸懷啊。
這下子,熱鬧是看不成了,接下來的兩個老師,肯定不會為難江寒,提的問題恐怕比賀鳴提的還要簡單。
這時,講城市規劃的張保強老師推了推眼鏡,拿出本子說道:“江寒,咱們的綠城發展越來越快,但也出現了很多城市病,比如說交通堵塞,空氣汙濁等等方麵的問題。如果你是城市的主政者,你將如何規劃和經營城市?”
這個問題比較大而空,不是很具體。迴答起來,說難就難,說易就易。
說容易,是因為怎麽迴答都有道理,都能夠自圓其說。
說不易,因為對於城市規劃和經營,每個人都能說出很多建議,難以形成一致的意見。
江寒此時想到了後世的經驗,當時的省長是從南方來的,視野開闊,思路清晰,提出並實施了“百城提質”工程,得到了國務院的表揚。
江寒決定提出來,說不定會被綠城市領導和省領導聽到,提前實施“百城提質”工程,能夠進一步提高城市發展的水平。
“對於綠城,包括其他城市,如何規劃和經營好城市?我想用四句話可以概括。”
啊,老師和學員們又吃驚了!
江寒就沒有動筆,不用打草稿,直接迴答問題!難道說,這個問題是老師提前向江寒透露的?
“這四句話是: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
“先說第一句話,自古以來,城市建造時必然要考慮水的問題。水資源的多少,決定了這個城市的規模和發展潛力。”
張保強馬上打斷了江寒:“江寒,你說以水潤城,原則上不錯。但是水資源少的城市,難道就不能發展了嗎?中西部、北部的一些城市水資源不豐富,難道就應該受限製?南方的城市就應該猛擴張不成?”
學員們的興趣立馬提起來了,來了,來了,預想中的情景出現了!
張保強對江寒挑刺了!
江寒道:“你的想法其實與一些學者很相像。有學者提出,以水定城。意思是有多少水就辦多少事。在我看來,他們是不懂水的利用。”
“我不讚成以水定城,所以我提出以水潤城。”
“以水定城,就是一種對自然的無奈。如果是在古代倒還可以理解,在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這樣講就未免太out了。”
“世界上有不少缺水的城市,用雨水收集循環等環保以及水處理等現代技術,打造海綿城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西亞不少國家就是在幹旱的沙漠上建起了城市。”
“如果說按照以水定城的觀念,荷蘭的鹿特丹就根本不會存在。”
“鹿特丹就是一個與水抗爭的城市。荷蘭的地勢低窪,在鹿特河的下遊很早就有人居住。為抵禦洪水,當地居民開始修建堤壩。這座城市過去采用的是典型的硬性抗水邏輯。就是在於水的抗爭中,他們提出鬥爭使我們更強大。”
“與雨水抗爭是鹿特丹抵禦水患的基建策略。在這個邏輯下,他們修了一座巨型、號稱抵擋萬年一遇的風暴潮,成為全球的一個工程典範。”
“後來,鹿特丹開始調整策略,探索能不能與水共生。為什麽呢?氣候變化以後,水更強大了,你再去抵抗它,難度是不斷加大的。所以他們采取了兩個策略:阻水、親水。打個比方,就像各自讓步,一段時間由你使用,一段供我所使用,咱們擱置爭議,看能不能搞個合作共贏。”
“在這個基礎上。鹿特丹豐富的城市休閑活動隨著親水岸線展開,成為最具活力的城市開放空間。比如說他們把商務區的一處水岸綠地空間,將城市休閑與水岸療養相結合。市民小時候開始就要進行潛水體驗,學習水上生存技巧,變相增強對付水的能力,與水共生,這其實是一種柔性的相處。”
“他們還在城市內進行水基試驗場,從地基到水基,探索零距離水生活方式。”
“在這座城市,有很多別墅可以浮在水上,展館和社區甚至是農場都可以浮在水上,這裏有全球首個漂浮農場——鹿特丹漂浮農場。”
啊?居然有這樣的城市?簡直是聞所未聞啊。
10名教師並不是固定的,每天都會變幾個人,因為有些老師在其他班次還有課,有的老師家裏臨時有事,就讓其他老師代替。
當然,這10名老師都是給青幹班上過課的。
考核是在階梯教室。
10名教師當中就有副校長賀鳴,他既是領導,又是教師,是10人考核組的組長。
階梯教室的講台撤了,擺了一溜10張桌子。
下麵第一排最中間的位置,是被考核學員坐的。
桌子上放著紙筆,每次老師提問,被考核學員可以有3分鍾的準備時間。
其他學員都坐在後麵。
這次考核是開放式的,也就是說,誰想進來看就可以坐下。
在學員挑刺的環節,這個教室就吸引了不少其他班次的學員。
而這次對學員的考核,關注度更高了,甚至青幹班的學員還沒到齊,其他人員包括學員和黨校的教職員工都坐到了階梯教室的後麵。
每個學員要迴答三個問題。
考核順序就是從第一小組到和第五小組。章澤林在第一小組,江寒和桑榆在第五小組。
考核了三天之後,大家發現了一個規律,凡是過去在學員挑刺環節不那麽激烈的,老師們的提問就相對簡單或者是不打斷、不刁難,比較友好。
班長章澤林的得分相當高,並不是他迴答的如何出彩,而是老師們都因為他是班長而沒有故意難為他。
有幾個女生得分很高,一方麵長得不錯,另一方麵他們在學員挑刺環節都基本是糊弄過去的。
宣傳委員宋倩影得分最高,是因為她就沒有給老師們挑過刺,也是青幹班中唯一一個沒有經過學員挑刺環節的。
當時,本來輪到了宋倩影挑刺,但省委組織部陳順部長要來看,所以臨時讓江寒替代了她。
老師們向宋倩影提的問題,居然是她論文當中的內容,這簡直就是給她送分。
半天時間通常考核3到4名學員。
隨著考核的進行,不少學員開始期待江寒的考核。
要說江寒是挑老師毛病最厲害、最不講麵子的人,把副校長賀鳴都搞得下不來台,老師們將對他如何“報複”?
老師們對江寒的考核,肯定是最嚴格的!他們提出的三個問題,應該是最刁鑽的!
終於等到了這一天,江寒坐在了第一排的中間位置。
第一個提問的是副校長賀鳴,他隻是咳嗽了一聲,教室裏立馬鴉雀無聲。
賀鳴提的問題,一定是刁鑽至極,目的就是讓江寒迴答不出來,以報江寒之前的“一刺之仇”,不,是兩刺,還有汪俊。
黨校的人都知道,汪俊是賀鳴的嫡係。
“江寒,你背一下入黨誓詞。”
啊,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吧?
青幹班前些天在北部調研的時候,大家還搞了一次重溫入黨誓詞活動。
江寒十分流利地把入黨誓詞給背了出來。
大家感到,賀鳴等於是浪費了一次提問的機會!
看來,江寒要省外任職了,賀鳴也不想為難他了。
不少學員感到,還是小看了副校長賀鳴的胸懷啊。
這下子,熱鬧是看不成了,接下來的兩個老師,肯定不會為難江寒,提的問題恐怕比賀鳴提的還要簡單。
這時,講城市規劃的張保強老師推了推眼鏡,拿出本子說道:“江寒,咱們的綠城發展越來越快,但也出現了很多城市病,比如說交通堵塞,空氣汙濁等等方麵的問題。如果你是城市的主政者,你將如何規劃和經營城市?”
這個問題比較大而空,不是很具體。迴答起來,說難就難,說易就易。
說容易,是因為怎麽迴答都有道理,都能夠自圓其說。
說不易,因為對於城市規劃和經營,每個人都能說出很多建議,難以形成一致的意見。
江寒此時想到了後世的經驗,當時的省長是從南方來的,視野開闊,思路清晰,提出並實施了“百城提質”工程,得到了國務院的表揚。
江寒決定提出來,說不定會被綠城市領導和省領導聽到,提前實施“百城提質”工程,能夠進一步提高城市發展的水平。
“對於綠城,包括其他城市,如何規劃和經營好城市?我想用四句話可以概括。”
啊,老師和學員們又吃驚了!
江寒就沒有動筆,不用打草稿,直接迴答問題!難道說,這個問題是老師提前向江寒透露的?
“這四句話是: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
“先說第一句話,自古以來,城市建造時必然要考慮水的問題。水資源的多少,決定了這個城市的規模和發展潛力。”
張保強馬上打斷了江寒:“江寒,你說以水潤城,原則上不錯。但是水資源少的城市,難道就不能發展了嗎?中西部、北部的一些城市水資源不豐富,難道就應該受限製?南方的城市就應該猛擴張不成?”
學員們的興趣立馬提起來了,來了,來了,預想中的情景出現了!
張保強對江寒挑刺了!
江寒道:“你的想法其實與一些學者很相像。有學者提出,以水定城。意思是有多少水就辦多少事。在我看來,他們是不懂水的利用。”
“我不讚成以水定城,所以我提出以水潤城。”
“以水定城,就是一種對自然的無奈。如果是在古代倒還可以理解,在現代科技如此發達的現代,這樣講就未免太out了。”
“世界上有不少缺水的城市,用雨水收集循環等環保以及水處理等現代技術,打造海綿城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西亞不少國家就是在幹旱的沙漠上建起了城市。”
“如果說按照以水定城的觀念,荷蘭的鹿特丹就根本不會存在。”
“鹿特丹就是一個與水抗爭的城市。荷蘭的地勢低窪,在鹿特河的下遊很早就有人居住。為抵禦洪水,當地居民開始修建堤壩。這座城市過去采用的是典型的硬性抗水邏輯。就是在於水的抗爭中,他們提出鬥爭使我們更強大。”
“與雨水抗爭是鹿特丹抵禦水患的基建策略。在這個邏輯下,他們修了一座巨型、號稱抵擋萬年一遇的風暴潮,成為全球的一個工程典範。”
“後來,鹿特丹開始調整策略,探索能不能與水共生。為什麽呢?氣候變化以後,水更強大了,你再去抵抗它,難度是不斷加大的。所以他們采取了兩個策略:阻水、親水。打個比方,就像各自讓步,一段時間由你使用,一段供我所使用,咱們擱置爭議,看能不能搞個合作共贏。”
“在這個基礎上。鹿特丹豐富的城市休閑活動隨著親水岸線展開,成為最具活力的城市開放空間。比如說他們把商務區的一處水岸綠地空間,將城市休閑與水岸療養相結合。市民小時候開始就要進行潛水體驗,學習水上生存技巧,變相增強對付水的能力,與水共生,這其實是一種柔性的相處。”
“他們還在城市內進行水基試驗場,從地基到水基,探索零距離水生活方式。”
“在這座城市,有很多別墅可以浮在水上,展館和社區甚至是農場都可以浮在水上,這裏有全球首個漂浮農場——鹿特丹漂浮農場。”
啊?居然有這樣的城市?簡直是聞所未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