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寒的話,立馬引起了學員們的同感。


    幹活的時候,嫌人少,吃飯的時候嫌人多!這完全沒有道理嘛。


    “人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江寒說道:“我們之所以取得革命的成功,靠什麽?不就是靠了廣大農民?你們查一查,當年我們的革命隊伍裏,農民占多少,工人占多少?”


    “把農民當財富,還是把農民當包袱?這是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問題!”


    江寒要給汪俊扣一頂大帽子,汪俊當然不幹,反駁道:“江寒,我們今天討論的是經濟問題,而不是政治問題和階級問題。你不要上綱上線!”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那我就先談一談經濟問題。改革開放之前,我們的窮並不是人口多,而是流動性差!”


    “促進經濟發展的有兩大流動性。一是資金流動性。二是人口流動性。”


    “我們先說資金流動性,那個時代,通貨膨脹沒有,甚至是通貨緊縮。但是資金流動性非常差,糧票、布票等各種票代表了資金與貨幣。貨幣流動的速度越快,經濟發展的速度就越快。”


    “馬寅初舉過一個例子,叫書生住店。”


    “古時候,有一個書生投宿旅店,拿銀十兩。店主安排房間後,用銀子還了米店欠債。米店老板用它還買肉欠錢。屠夫拿它還了購豬欠款。豬農用它付清飼料欠款。飼料商用它交清欠旅店房錢。這時書生稱房間不好,退房要迴十兩銀子。錢轉一圈,大家都把債務還清了。”


    “這是為什麽呢?10兩銀子沒有搞投資,沒有錢生錢,但最後卻是皆大歡喜。”


    教室裏的人馬上來了興趣,是啊,這是為什麽呢?


    “很簡單的道理,關鍵是這個書生。是這個書生給整個市場帶來了流動性。”


    “這個書生就相當於現在的銀行。銀行通過發行貨幣,讓貨幣在社會上流動起來,通過注入流動性、增加流動性,繁榮市場,促進經濟增長。”


    這個解釋,讓教室裏一片“哦”聲。


    原來如此,江寒講的,通俗易懂,比剛才汪俊講得有趣多了。


    “銀行注入流動性,也不能一味敞開了,大水漫灌,這有一個度的問題。你貨幣少了,流動性差。貨幣多了,把大家的財富給稀釋了,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泡沫。”


    “在那個年代,經濟沒有泡沫,但是也沒有活力。就像喝啤酒,沒有泡沫,那還叫啤酒嗎?”


    江寒的比喻,讓大家耳目一新。


    江寒寥寥數語,就把流動性、通貨膨脹、貨幣、銀行等等給講清楚了!


    有人把簡單的東西講複雜,他們大多是專家。有人能把複雜的東西講簡單,他們大多是牛逼的專家。


    好多學員都疑惑了,江寒不是什麽國家文化公園管理局的副局長嗎?對經濟也有這麽深的研究?


    汪俊本想反駁,但卻說不出口,因為江寒講得很有道理。


    “第二是人口流動性。曆史和現實已經充分證明,人口管理得越死,經濟發展的活力就越少。相反,人口管理越鬆,經濟發展的活力就大大增強。因為人的流動,會帶來物流、貨流、信息流、商務流、資金流。”


    “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可以周遊列國,諸子百家可以到各國兜售他們的治國方略,士、商人和手工業者可以隨意流動,這一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思想最為活躍、各個諸侯國經濟大發展的時期。”


    “在宋朝,王小波起義等發生之後,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強化人口管理,朝廷製定了遷徙法。”


    “而這個遷徙法並不是禁止人民遷徙,而是合理引導人民的遷徙流向,確保在遷徙過程中不發生暴亂。遷徙法使得工商業人戶流動起來更加符合社會秩序,還規定了工商業人戶的各種責任,盡管工商業人戶流動的速度很快,但在發生商業事故之後,憑借遷徙法就可以迅速的找到事故負責人來解決問題,減少了社會矛盾的惡化。”


    “宋朝的遷徙法,並不是捆住人民的手腳不讓動。遷徙法的製定,將人們離開居住地變成一種合法活動,激發了人們離開居住地的活力,讓這些閑置的勞動力可以開始尋找自己的容身之所。”


    “因此,從經濟上講,宋朝是中國曆史上最為富庶的朝代,沒有之一!”


    “但是到了明朝,朱元璋親自建立了黃冊製度,黃冊就是明確的戶籍製度。朱元璋就是要把老百姓固定在土地上,防止百姓自由遷徙。底層的生活經曆告訴老朱,到處亂串的流民最容易被煽動造反,在他老朱家的天下,要禁止流民的存在。”


    “黃冊的作用就是不允許老百姓隨便改變職業,你是農民,你就世世代代都是農民,你是工匠,你就世世代代都是工匠。”


    “為了防止人員流動,朱元璋規定:隻要離開家鄉百裏,必須持有當地官府開具的路引,否則就要重懲。沒有路引而出門的,最輕也要被打八十板子,如果膽敢偷渡出境,直接判處絞刑。”


    “在我們的計劃經濟時代,你要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要有介紹信,沒有介紹信,你坐不了火車,也住不了旅店,也就是說沒有介紹信你哪也去不了。”


    “這種路引製度,很好地規範了社會,不能簡單地評判是好是壞。”


    “如果僅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講,這種管理對經濟發展是一種抑製。”


    “我們的人口管理,從春秋戰國,到兩漢,到魏晉南北朝,到隋唐,到宋朝,大體都是很鬆的。到了明朝,官府把人口管得死死的。因此,中國的經濟從明朝開始就走下坡路。”


    “從思想上,宋明理學把人的腦子禁錮得死死的,從身體上,人口管理把人雙腳捆得死死的。這樣的社會,怎麽會有發展?”


    講到這裏,汪俊突然反駁:“我們的計劃經濟時代,照樣有人口流動,而且是世所罕見的人口大流動!而且是兩次!一次是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一次是紅衛兵大串連。紅衛兵大串連長達十年之久!請問,他們給經濟發展帶來了什麽?”


    教室裏的人此時,精神十足,這一場挑刺與反挑刺,太刺激了!


    江寒說的到位,而汪俊的反擊同樣精彩!


    知青下鄉、紅衛兵大串連,這種規模巨大的人口流動,給當時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欲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照並收藏官欲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