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高運動的身體素質練習分為專項素質訓練和一般素質訓練,什麽是專項訓練?深蹲、半蹲、助跑起跳等圍繞跳高進行的一係列練習都屬於這個範疇。”
“而短跑、跳遠以及跨欄等並不直接作用於跳高訓練的項目就屬於一般身體素質訓練。”
“按照運動員的培養規律,在你們這個年級要多進行一般身體素質鍛煉,這樣你們的發展潛力就會更大。”
訓練前,陳教練一如既往地向他們講解分析訓練的意義和目的。王小石聽了卻是心中一動。
通過這兩天的觀察,他已經確定陳教練給他們安排的訓練是按照1989年北體公布的“模式訓練法及評定標準”的準則進行的。
雖然這套訓練標準出自十九年前,但其理論並不落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跳高運動在世界上處於先進行列,不但湧現了像朱建華這樣三度打破世界紀錄的跳高名將,在訓練方法理念等方麵也有很多創新之舉。
而陳教練現在給他們采用的這套訓練方式就是那個年代創立的,首創人是北體的陳教授。
這套理論的核心是對運動員的訓練進行定量化控製,使訓練朝預定的方向發展。
而為了得到有效的運動員訓練數據加以分析研究,他們還動用了當時及其罕有的計算機,建立了一整套數據模型,並通過常年追蹤運動員成長軌跡,創建出了一套較為先進且科學的訓練模式。
即便是他後來到省隊乃至國家隊,這套訓練模式都一直在貫徹在日常訓練中,由此可見當時國內體育科研人員的實力。
隻可惜跳高運動並不像其他熱門運動普及,在後來的獎牌戰略下,體育資源大量傾斜給了其他項目,再加上其他原因,這項當時先進的訓練理論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補充和完善。
反而在傳到小本子國後他們如獲至寶,依托高科技手段結合自身運動員特點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培養模式,隨後趁著國內跳高界青黃不接的那些年很是稱霸了亞洲一段時間。
直到2014年,s省體院陳教授提出“正遷移理論在背越式跳高教學應用中的實驗研究”,才掀起了對這一理論的完善研究熱潮。
後世對這一理論最先完善的部分就是青少年生長發育期間,采用哪些訓練項目最有利於培養運動員。
要完善這一理論需要很多體育機構配合,大量青少年運動員參與,並且及時反饋他們的訓練效果數據,而且還要常年追蹤運動員的成長軌跡。
這在以前是很難以完成的任務,但後世借助互聯網、大數據、訓練模型軟件等現代高科技手段很輕易的就達成了這個目的。
根據實驗結果,後世創建了一整套培養青少年身體素質的訓練模式,其中光是一般身體素質訓練手段就多達47項之多,而目前普遍采用的不過十幾種。
並且這其中還有一項是以往我國在訓練中普遍忽視的一個短板,那就是敏捷性訓練。
要說起這個被補齊的短板還和王小石有一定關係,2011年他首次代表國家隊出征國際田徑室內大獎賽,晚上在運動員駐地和幾個鷹醬國的黑哥們相遇。
這幾個老兄為了討好一個美女,不停地在她麵前前空翻後空翻,還表演了各種高難度的瑜伽動作,有個家夥甚至可以將身體蜷縮成一團球狀,逗得美女不停地咯咯笑。
迴來後他把這個趣事說給教練聽,說是這些黑哥們身體素質好柔韌性上佳,個個都能淩空翻跟鬥。
沒曾想教練卻很是在意這事,後來不知道他想了什麽辦法竟然打聽到這些黑哥們每天都要進行一定時間的劈叉和空翻訓練。
於是他打著交流學習的幌子去找人家,結果他們在日常訓練中就剔除了那幾項訓練。
這樣一來,他那裏還不知道這裏頭藏有貓膩,於是迴國後就開始著手做這方麵的訓練實驗。
結果後來證實,學會空翻對提高運動員的過杆能力幫助極大。而較強的柔韌性更可以提高運動員的協調性和敏捷性。
於是,有關方麵開始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最後整出來了一套看起來像是挑選雜技演員的訓練模式。
而借助這一新穎的訓練手段,後來國家隊隊員的過杆技巧都得到了極大提高。
可能有人覺得,僅僅隻是提高過杆技巧而已,對運動成績的提高有好處麽?
當然有好處了!因為跳高比賽並不是你能跳多高就能過多高的杆,一般而言,隻有身體重心至少高過橫杆三厘米左右才能保證順利過杆。
如果身體重心高於橫杆的高度不足兩厘米,那麽失敗的幾率就會非常大。
這還指的僅僅是頂尖的高水平運動員,如果是一般的運動員,有時候身體重心高過橫杆十厘米都不一定能順利越過橫杆。
想象一下,兩個人的起跳高度一樣,一個由於過杆技術一般,隻能跳過一米九,而另一個由於過杆技術好,可以擦著橫杆越過去,最後能跳出一米九一或者一米九二的成績。
如果是兩個人爭奪最後的金牌,誰輸誰贏一目了然。由此可見,掌握頂尖的過杆技巧是多麽重要。
而後世有關這方麵的跳高技巧訓練項目又豈止是柔韌性和敏捷性方麵的,在不損害青少年發育又能最大程度提高他們力量素質方麵也有很多重大突破和創新。
而一旦這些理念和訓練手段提前問世,想想看,那會是一種什麽樣的效果?
想到這,王小石不由得癡了。
“喂!喂喂喂!”
陳教練的一隻手在他眼前晃悠,將他的思緒又拉迴了現實。
“哦,很好,陳教練您講得很棒。”
一看自己走神被教練當場抓住,王小石臉皮很厚的裝作剛才聽得入神的樣子,一臉崇拜地看著他。
陳旭東玩味地看著這個有些時不時發點呆的弟子,剛才他講得興致勃勃,而這個王小石卻在中途突然走神,喊了他幾句都傻愣愣的不說話。
已經算是見怪不怪的他便停下講解將他喚醒,然後露出八顆牙齒微笑道:“既然我說的好,那你複述一遍”
說罷,將袖子往上捋了捋,大有你再敢胡說八道信不信我揍你丫的!
王小石心裏一慌,趕緊迴憶剛開始陳教練講述的內容,哦,對,想起來了,是關於青少年時期,如何通過一般訓練達成全麵提升身體素質的目的。
嗯,這個我算是專業的,那就開講吧!
“其實所謂的一般身體素質訓練和跳高訓練是息息相關的,大量實驗數據表明,很多看似和跳高無關的運動項目,其實對跳高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促進作用......我們把它叫做正遷移理論!......”
王小石隻顧自己講得痛快,卻不知旁邊陳旭東聽得幾句心裏頭卻掀起了軒然大波。
“而短跑、跳遠以及跨欄等並不直接作用於跳高訓練的項目就屬於一般身體素質訓練。”
“按照運動員的培養規律,在你們這個年級要多進行一般身體素質鍛煉,這樣你們的發展潛力就會更大。”
訓練前,陳教練一如既往地向他們講解分析訓練的意義和目的。王小石聽了卻是心中一動。
通過這兩天的觀察,他已經確定陳教練給他們安排的訓練是按照1989年北體公布的“模式訓練法及評定標準”的準則進行的。
雖然這套訓練標準出自十九年前,但其理論並不落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的跳高運動在世界上處於先進行列,不但湧現了像朱建華這樣三度打破世界紀錄的跳高名將,在訓練方法理念等方麵也有很多創新之舉。
而陳教練現在給他們采用的這套訓練方式就是那個年代創立的,首創人是北體的陳教授。
這套理論的核心是對運動員的訓練進行定量化控製,使訓練朝預定的方向發展。
而為了得到有效的運動員訓練數據加以分析研究,他們還動用了當時及其罕有的計算機,建立了一整套數據模型,並通過常年追蹤運動員成長軌跡,創建出了一套較為先進且科學的訓練模式。
即便是他後來到省隊乃至國家隊,這套訓練模式都一直在貫徹在日常訓練中,由此可見當時國內體育科研人員的實力。
隻可惜跳高運動並不像其他熱門運動普及,在後來的獎牌戰略下,體育資源大量傾斜給了其他項目,再加上其他原因,這項當時先進的訓練理論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補充和完善。
反而在傳到小本子國後他們如獲至寶,依托高科技手段結合自身運動員特點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培養模式,隨後趁著國內跳高界青黃不接的那些年很是稱霸了亞洲一段時間。
直到2014年,s省體院陳教授提出“正遷移理論在背越式跳高教學應用中的實驗研究”,才掀起了對這一理論的完善研究熱潮。
後世對這一理論最先完善的部分就是青少年生長發育期間,采用哪些訓練項目最有利於培養運動員。
要完善這一理論需要很多體育機構配合,大量青少年運動員參與,並且及時反饋他們的訓練效果數據,而且還要常年追蹤運動員的成長軌跡。
這在以前是很難以完成的任務,但後世借助互聯網、大數據、訓練模型軟件等現代高科技手段很輕易的就達成了這個目的。
根據實驗結果,後世創建了一整套培養青少年身體素質的訓練模式,其中光是一般身體素質訓練手段就多達47項之多,而目前普遍采用的不過十幾種。
並且這其中還有一項是以往我國在訓練中普遍忽視的一個短板,那就是敏捷性訓練。
要說起這個被補齊的短板還和王小石有一定關係,2011年他首次代表國家隊出征國際田徑室內大獎賽,晚上在運動員駐地和幾個鷹醬國的黑哥們相遇。
這幾個老兄為了討好一個美女,不停地在她麵前前空翻後空翻,還表演了各種高難度的瑜伽動作,有個家夥甚至可以將身體蜷縮成一團球狀,逗得美女不停地咯咯笑。
迴來後他把這個趣事說給教練聽,說是這些黑哥們身體素質好柔韌性上佳,個個都能淩空翻跟鬥。
沒曾想教練卻很是在意這事,後來不知道他想了什麽辦法竟然打聽到這些黑哥們每天都要進行一定時間的劈叉和空翻訓練。
於是他打著交流學習的幌子去找人家,結果他們在日常訓練中就剔除了那幾項訓練。
這樣一來,他那裏還不知道這裏頭藏有貓膩,於是迴國後就開始著手做這方麵的訓練實驗。
結果後來證實,學會空翻對提高運動員的過杆能力幫助極大。而較強的柔韌性更可以提高運動員的協調性和敏捷性。
於是,有關方麵開始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最後整出來了一套看起來像是挑選雜技演員的訓練模式。
而借助這一新穎的訓練手段,後來國家隊隊員的過杆技巧都得到了極大提高。
可能有人覺得,僅僅隻是提高過杆技巧而已,對運動成績的提高有好處麽?
當然有好處了!因為跳高比賽並不是你能跳多高就能過多高的杆,一般而言,隻有身體重心至少高過橫杆三厘米左右才能保證順利過杆。
如果身體重心高於橫杆的高度不足兩厘米,那麽失敗的幾率就會非常大。
這還指的僅僅是頂尖的高水平運動員,如果是一般的運動員,有時候身體重心高過橫杆十厘米都不一定能順利越過橫杆。
想象一下,兩個人的起跳高度一樣,一個由於過杆技術一般,隻能跳過一米九,而另一個由於過杆技術好,可以擦著橫杆越過去,最後能跳出一米九一或者一米九二的成績。
如果是兩個人爭奪最後的金牌,誰輸誰贏一目了然。由此可見,掌握頂尖的過杆技巧是多麽重要。
而後世有關這方麵的跳高技巧訓練項目又豈止是柔韌性和敏捷性方麵的,在不損害青少年發育又能最大程度提高他們力量素質方麵也有很多重大突破和創新。
而一旦這些理念和訓練手段提前問世,想想看,那會是一種什麽樣的效果?
想到這,王小石不由得癡了。
“喂!喂喂喂!”
陳教練的一隻手在他眼前晃悠,將他的思緒又拉迴了現實。
“哦,很好,陳教練您講得很棒。”
一看自己走神被教練當場抓住,王小石臉皮很厚的裝作剛才聽得入神的樣子,一臉崇拜地看著他。
陳旭東玩味地看著這個有些時不時發點呆的弟子,剛才他講得興致勃勃,而這個王小石卻在中途突然走神,喊了他幾句都傻愣愣的不說話。
已經算是見怪不怪的他便停下講解將他喚醒,然後露出八顆牙齒微笑道:“既然我說的好,那你複述一遍”
說罷,將袖子往上捋了捋,大有你再敢胡說八道信不信我揍你丫的!
王小石心裏一慌,趕緊迴憶剛開始陳教練講述的內容,哦,對,想起來了,是關於青少年時期,如何通過一般訓練達成全麵提升身體素質的目的。
嗯,這個我算是專業的,那就開講吧!
“其實所謂的一般身體素質訓練和跳高訓練是息息相關的,大量實驗數據表明,很多看似和跳高無關的運動項目,其實對跳高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促進作用......我們把它叫做正遷移理論!......”
王小石隻顧自己講得痛快,卻不知旁邊陳旭東聽得幾句心裏頭卻掀起了軒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