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偶遇
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 作者:寸人止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後殿之中。
朱佑樘叫停了張鶴齡關於議罪議罰的討論,人也似乎是想通了什麽,變的比之前更放鬆了些。
張皇後本還有些擔心,不過張鶴齡一句話倒是讓她稍微心寬了些,畢竟,張家兄弟的姐姐是皇後,姐夫是皇帝,即便是白丁,也不會讓人隨便欺負了去。
三人真正開始聊起了家常,張鶴齡沒想到的是,一向給人勤勉印象,把時辰管的極為苛刻的朱佑樘,放鬆起來,也是可以嘴碎聊閑話的人。
時間在不經意間過去了大半個時辰,張鶴齡默默算了下,從來到宮裏,已過去近兩個時辰。目的大致達到,張鶴齡就待要告退。
此時,朱佑樘收起了輕鬆,突然問道:“長孺,以後有何打算?”
張鶴齡心中一動,道:“臣的打算,全隻看陛下。陛下要臣如何,臣即如何!”
“你還滑頭的很。”
朱佑樘笑了笑,道:“那你說說,對如今朝堂是何看法!”
張鶴齡道:“臣雖是臣,然非官,不在朝堂,哪能有看法。”
迴了一句囫圇話,看朱佑樘有些不滿後,他思忖道:“若是讓臣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來看,臣倒是有一二想法。”
“說吧,朕就是想聽聽,你一個局外人的看法。之前你不是和太子說過,立場嘛。你不在朝堂,自不會有朝堂之人的立場,就以你一個旁觀人的立場來說說吧!”
“臣遵旨!”
張鶴齡領命,斟酌道:“臣未有參與朝堂事務,具體不甚了解,但有些體製和現象,臣卻是多有見聞,因而,偶有思及。
部堂、內閣、翰林學苑、庶務雜流,好似朝臣被成體係的分成了幾大塊,有的可以遷轉,而有的卻是終生難越一步。另則,文、武、勳、戚,更是壁壘分明。
內、外、文、武,好似是朝堂永恆不變的對立話題。即便臣隻是個閑散外戚,亦是多有耳聞。大明立國百餘年,幾朝變遷,今日文壓武,明日武壓文,勳戚更是起落不定。臣就想,文臣提督軍務,難道不是將帥?武臣能治軍理政,就隻是武臣?做實務的便統不了全局?統全局的便必要清流?”
朱佑樘不置可否,笑道:“嗬嗬,你倒是敢言!”
“陛下讓臣說的,臣才大膽言語一二。說的對不對,臣不知。”
朱佑樘謔笑道:“哪有對不對的,你前日不是和太子言及,切莫輕易論對錯善惡嘛!”
張鶴齡道:“陛下,臣知罪,不該和太子多言,太子業已出閣,自有詹事府春坊學官們教導。”
“好了,繼續說你的!”
“是!”
張鶴齡繼續道:“臣鬥膽臆想,煌煌大明一國,生民億萬,難道官員不該是能虛且能實?難道不該是文武兼備,文武並舉,非要東風壓倒西風?”
“你這話說的好不糊塗,先不說你所謂的能虛能實何其難,便說文武兼備吧,即便文武兼備那總要有人管吧?不是文管武,便是武管文,治內有人統籌,禦外有人統領。此方能號令統一,致朝廷如臂指使。誰也管不了誰,那還不亂了套!”
朱佑樘搖搖頭笑道,終究未經過太多的事,太理想了。
張鶴齡故作懵懂道:“怎會亂套?不是有陛下在呢?陛下是一國之主,將帥文臣自然歸著您管。把有能為的放到合適的位置上,需文時用文,需武時使武,統禦權衡,上下一心,自可如臂指使。”
“呃~”
朱佑樘頓住了。
能管嗎?自然能管,我是皇帝,我若是下令,文武自該當遵旨執行。可真的能全由我管嗎?
朱佑樘沉默著,思索著,越是想來,越是有些心緒起伏。治文、掌武,似乎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甚至宣宗章皇帝都是這般做的。
從何時開始的,似乎這已成了悖論,皇帝該做的隻能是垂拱而治?
哦,是能力不夠、精力不足,但不是有內閣嗎?內閣,參謀事務、上傳下達、輔助君王,自是為皇帝掌文禦武、治理國家而來。
可……
似乎便如此子所言,朕之前有些沒抓住核心?
“陛下!”
張鶴齡輕唿一聲,把朱佑樘從思索中喚了迴來。
朱佑樘按捺住心潮,有些複雜的看了看張鶴齡。他有些不確實自家這個舅子,是有意,還是無意。
“長孺,你不入朝堂,或是入了朝堂,也不知是好是壞!”
“啊,陛下,好壞對錯,那便要看是否對國家有利,是否對陛下有益,是否對天下百姓萬民有利了。”
“你倒是說的大,可是不是空呢?你又學過幾分本事?”
“陛下,臣確實懂的不多,隻知治國是治民,終歸治國亦是治人。臣以家中事務來理解,既是,掌財、丁、事。臣掌家中財權,管家丁護衛之權,上下升遷之權,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子上。縱是臣有不及之處,尚有管家、管事可為臣之臂膀,隻要臣不剛愎自用,自可使家中上下一一順遂。”
“軍權、吏製、財秣……”
多簡單的道理啊,朱佑樘喃喃自語。
就在朱佑樘又自思索時,張鶴齡突然又道:“陛下,臣有個事沒想明白。亦是那日太子到臣家中時臣偶然所思。”
“嗯!”
朱佑樘下意識的嗯了一聲,隻聽張鶴齡繼續道:“臣見太子出宮,或是貪玩些耽誤了時辰,這確是不好。便是臣,也是覺得該有所勸誡,不能做些無甚意義之事。但臣有些意外,太子擔心的卻是陛下、皇後,以及詹事府、春坊的學士們對出宮本身的勸誡。太子言,陛下和皇後多有教誨,學士們也時有規勸,太子不可隨意出宮遊走,臣就不懂了。
臣記得幼時讀過一些我大明前幾朝的記事雜談。說的是,我大明太祖高皇帝有言,嗣君當日常往京營巡視,並有時親視演武,不得懈怠。
臣放肆僭越一言,先宣宗章皇帝時,因先皇帝幾日未出宮至京營巡視,滿朝禦史言官多有奏諫。然,如今,怎的反過來了?不說巡視京營,怎的太子出次宮,都要諫言規勸?
雖臣言不論對錯,但這前後之間,不到百年,變化似乎也太大了。若是連宮門都不出一步,就如臣在家中足不出戶,見不得,理不清,家丁們倘若再傳不準消息,那還如何能管得一府之事。此,讓臣不甚懵懂。”
你懵懂,朕還懵懂呢,連朕都沒明白,為何變成這般。
或許有些明白,他繼位十一載,自然不是全未想過,有想法,甚至還略做一二手段,可,難啊!
“臣往日也是懵懂,未曾太過留意,臣鬥膽問一句,不知陛下上一次的承天門觀武是何時?”
“好了!出宮去吧。”
朱佑樘感覺,讓張鶴齡說話,似乎是錯了,有些挑動了他的神經。
還承天門觀演武呢,我都不記得有這事兒!
張皇後斜睨一眼,輕聲道:“陛下,您不會生大弟的氣吧。大弟若是說了糊塗話,您罰他。”
“生什麽氣,皇後,你這弟弟……”
朱佑樘搖搖頭,笑的有些複雜。
趕人了,張鶴齡也不敢再留,本還有些話想說,但此刻是不行了。他也不遺憾,留待以後吧。機會有的是。
就是不知,接下來皇帝姐夫給的處罰能到什麽程度,隻有處罰定了,才知後事如何了。
“陛下,臣告退!”
“去吧!”
“陛下,那臣妾也先行迴宮了!晚些時候,臣妾備上羹湯等著您!”
張皇後也是告退,還未等皇帝開口允準,便追著張鶴齡出了殿門,直看的朱佑樘一陣苦笑。
也好,親情、愛情,有情比無情好。若是人連情都不顧了,公心於此,那真的能信嗎?他們做的事,說的話,真的無私嗎?
念及此,朱佑樘腦海裏不由浮現幾道身影,接著,思緒漸漸為之放空。
“誒,大弟……算了,早些迴去吧。”
殿門之前,張皇後本還想留張鶴齡去坤寧宮說會話,可一想今日時辰不少,也便作罷。
“姐姐,改日弟弟帶綰綰進宮來拜見姐姐,介時可以再敘!”
“綰綰?”
張皇後一聽,柳眉倒豎,不由斥道:“你敢帶狐媚子進宮,姐姐我就代父親執家法,打死你個混賬。”
張鶴齡看姐姐誤會生氣,忙賠笑解釋道:“姐,怎會呢,弟弟如今隻有妻一人,正經的妾室都沒有,至多也就養了兩個通房丫頭。弟弟的為人你還不知,逢場作戲有的,但亂了綱常的事可不敢。”
張皇後依然斥道:“那這個綰綰怎麽迴事?通房丫頭?你也敢帶進宮?!你莫不是還想給他要個誥命?”
“不是通房,是我的正妻王氏啊!”
張鶴齡繼續解釋道:“不就是姐姐給我指的媳婦兒嗎?以前沒覺著好,有些冷落了,如今弟弟終於知道姐姐給我指的媳婦好了。因而,前幾日弟弟主動……嗯,結果就那樣了,夫妻和好,弟弟覺著,我是夫君,給媳婦兒取個字當是應該,這就取了綰字。”
“別是糊弄我?”
“哪敢,若是糊弄,弟弟還敢說往姐姐跟前領?”
張皇後滿意的點點頭,欣慰道:“看來你確實是踏實了,這就好了!”
張鶴齡聽言,忙躬身道:“鶴齡往日多讓姐姐操心,日後當不會再不穩重了!”
張皇後道:“你話我記著,若是再有,看姐姐管不管你?!”
“唉!”
張皇後準備放句狠話,可又是不忍心,歎道:“罷了,你按你自己的想法來吧。姐姐能幫你們多少便幫多少。大弟,今日你和陛下說的,姐姐不懂,但我知道,你如今,大概是有想法的。
姐姐不懂,也就不便給你說個甚的,免得說多錯多。總之你記著,放心做你的去,姐姐不管你是對是錯,隻要姐姐還能護著你們,便會一直護著你們。”
張鶴齡心中感動,麵色也稍有動容。無論是之前的自身感受,還是前世記憶中那些所謂的曆史。無一不在證明,這位姐姐是真的護了他們一生。
即便那一天,她已是再無多少護佑之力時,仍是沒有放棄,甚至於放下自己太後的體麵尊嚴苦求,這才讓他的弟弟又苟延了十幾年。
“姐,放心吧,弟弟會帶著二弟,好好的活下去。而且,我們是你的弟弟,你是我們的姐姐,你護著我們,我們也會拚命護著你,無論是何時何地!”
……
在宮中待了兩個時辰,從午時初起,此時已至申時,待的時間可不短。
和周家的事也不知辦的如何,還有管家去莊子上的事,都在心裏放著,因而,張鶴齡未再多做停留,從乾清宮後殿出來後一路快走。
當他行至乾清宮正殿外的時候,卻是正麵迎上幾名大臣。
烏紗帽、團領緋袍、仙鶴補子、玉帶、黑色朝靴,隻一眼,即便是相貌印象不深,張鶴齡亦是認出了這三人。
大明官階,實職最高為正二品,能穿一品官服,皆是加銜。目前有一品加銜的具體幾人張鶴齡不知,但在朝能穿一品文臣官袍,且在乾清宮前從容信步的,隻能是當今大明朝內閣的幾名閣臣了。
三人稍分先後,走在最前,身高略矮的應是當朝內閣首輔劉健,在他身後左右各一人,個子高些麵貌方正的應是內閣大臣謝遷,另一位相貌略顯奇偉的便是李東陽了。
大明百餘年,朝堂政局演變,內閣幾經變遷,終於成功的從秘書輔助機構變成了輔政,甚至執政的最高權力機構,張鶴齡不得不感慨一二。
這三人無疑是當朝外庭之中的領袖人物。曆史評價也好,真實能力也好,張鶴齡說不好,他接觸不多,無法去判斷,但做官到他們這個程度,厲害是一定的。
張鶴齡從不妄自菲薄,但也不會認為他知道點新奇玩意,就能和這些浸淫官場幾十年的人相比。何況,這三人是真厲害,至少他們的腦子極為清醒。
目前的內閣,權重確已是極大,但還無法和後世相比,而此三人,自年初那位徐姓首輔致仕後,劉健為首輔迅速的穩住內閣朝堂。未爭權奪利,且極為清醒,三人合作親密無間。比起徐閣老時,內閣儼然是一個極具領袖氣質的整體。
在大明生活、發展,看來以後少不得要和這幾位打打交道了。
念及此,張鶴齡也未有避讓,直接迎了上去。
此刻,幾人湊近說著話,一開始並未察覺張鶴齡當麵,他們從內閣進了內廷,準備麵見陛下,正要討論一下等會兒奏對的章程。大概是談的不錯,幾人看起來輕鬆的很。
直到雙方愈近時,這才察覺到對麵有人,近在咫尺,不由讓他們臉色發沉。
他們議事,竟然有人敢不發一言而主動靠近,三人板起臉,眼神銳利的直視來人,頗有幾分威嚴氣勢。
氣勢是很玄妙的東西,無形無質,若是你傻楞懵懂,他可以沒有,若是你願意去想,他真實存在。張鶴齡就感覺到了,甚至他覺得,比起他那位姐夫,也不弱分毫。
張鶴齡也不在意,帶著淡然的微笑,又上前一步,抱拳道:“這是巧了,張鶴齡見過三位閣老!”
三人臉色發黑,謝遷的臉上更是陰沉的快滴下水來。
他們自然認識張鶴齡,比起張家兄弟以前不關心朝堂,他們這些朝堂大臣,可沒少注意這些勳戚。
說厭惡肯定厭惡,若是把所有勳戚算一起,他們最厭惡的應該就屬張家和周家,若是一定要排個號,大概張家排的更高。
因為,陛下還年輕啊,皇後也年輕,張家兄弟更年輕,以後說不得還有幾十年。這兩兄弟往日沒少幹出格的事,陛下因為皇後之故屢屢包庇他們。每次如此,似乎都在提醒他們,你們做的還不夠。
時時警醒之下,對於這對一直提醒他們的兄弟,如何能不厭惡。且,前番此二人又在三司大堂玩了一手,使得陛下和他們產生了隔閡,甚至陛下還提及了內外之分。雖他們不認為此事有張鶴齡參與,但事情因他而起,便足夠讓人厭惡。
“哼!”
三人未做搭理,謝遷更是哼了一聲。倒是李東陽,眼神有些微妙。不過,怎麽說也是國舅,他們未曾直接甩袖離去。
張鶴齡也不在意,他又不打算巴結對方,身份決定,他們很難站在一塊。他隻把淡然的微笑掛在臉上,顯得很平淡,很溫和,似乎也很真誠。
但這三人,卻覺得這笑容格外的討厭。
“三位閣老這是要覲見陛下呢?三位真是辛勞,本侯佩服!”
劉健冷著臉不說話,李東陽此時臉色倒是恢複了平淡,但也未曾出言。
謝遷此時沉聲開口道:“辛勞與否,你一個外戚能懂的甚麽?本官和同仁們,還需要你來佩服,不知所謂!”
“哈哈!”
張鶴齡也不在意,笑道:“這位應該是謝閣老了,世人言,謝閣老,見事明敏,善持論。果然名不虛傳!”
張鶴齡說的依然真誠,且笑的更真誠,但謝遷很不舒服,他正欲再言。此時李東陽卻是說了話:“壽寧侯,那日既已在三司受審,無論陛下如何處斷,都該當謹言慎行,免的前事未清,後事又起。真到那時……”
張延齡笑道:“本侯受教了!”
“確實不能前事未清,後事再起,這不,本侯進宮請罪來了。唉,也不知陛下要如何處置!”
謝遷冷聲道:“哼,你犯的罪殺頭都夠了,若本官是你,早就自絕以謝天下了!”
“哈哈!”
張鶴齡朗聲一笑,古怪的看著謝遷,直把謝遷看的臉更黑了。
朱佑樘叫停了張鶴齡關於議罪議罰的討論,人也似乎是想通了什麽,變的比之前更放鬆了些。
張皇後本還有些擔心,不過張鶴齡一句話倒是讓她稍微心寬了些,畢竟,張家兄弟的姐姐是皇後,姐夫是皇帝,即便是白丁,也不會讓人隨便欺負了去。
三人真正開始聊起了家常,張鶴齡沒想到的是,一向給人勤勉印象,把時辰管的極為苛刻的朱佑樘,放鬆起來,也是可以嘴碎聊閑話的人。
時間在不經意間過去了大半個時辰,張鶴齡默默算了下,從來到宮裏,已過去近兩個時辰。目的大致達到,張鶴齡就待要告退。
此時,朱佑樘收起了輕鬆,突然問道:“長孺,以後有何打算?”
張鶴齡心中一動,道:“臣的打算,全隻看陛下。陛下要臣如何,臣即如何!”
“你還滑頭的很。”
朱佑樘笑了笑,道:“那你說說,對如今朝堂是何看法!”
張鶴齡道:“臣雖是臣,然非官,不在朝堂,哪能有看法。”
迴了一句囫圇話,看朱佑樘有些不滿後,他思忖道:“若是讓臣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來看,臣倒是有一二想法。”
“說吧,朕就是想聽聽,你一個局外人的看法。之前你不是和太子說過,立場嘛。你不在朝堂,自不會有朝堂之人的立場,就以你一個旁觀人的立場來說說吧!”
“臣遵旨!”
張鶴齡領命,斟酌道:“臣未有參與朝堂事務,具體不甚了解,但有些體製和現象,臣卻是多有見聞,因而,偶有思及。
部堂、內閣、翰林學苑、庶務雜流,好似朝臣被成體係的分成了幾大塊,有的可以遷轉,而有的卻是終生難越一步。另則,文、武、勳、戚,更是壁壘分明。
內、外、文、武,好似是朝堂永恆不變的對立話題。即便臣隻是個閑散外戚,亦是多有耳聞。大明立國百餘年,幾朝變遷,今日文壓武,明日武壓文,勳戚更是起落不定。臣就想,文臣提督軍務,難道不是將帥?武臣能治軍理政,就隻是武臣?做實務的便統不了全局?統全局的便必要清流?”
朱佑樘不置可否,笑道:“嗬嗬,你倒是敢言!”
“陛下讓臣說的,臣才大膽言語一二。說的對不對,臣不知。”
朱佑樘謔笑道:“哪有對不對的,你前日不是和太子言及,切莫輕易論對錯善惡嘛!”
張鶴齡道:“陛下,臣知罪,不該和太子多言,太子業已出閣,自有詹事府春坊學官們教導。”
“好了,繼續說你的!”
“是!”
張鶴齡繼續道:“臣鬥膽臆想,煌煌大明一國,生民億萬,難道官員不該是能虛且能實?難道不該是文武兼備,文武並舉,非要東風壓倒西風?”
“你這話說的好不糊塗,先不說你所謂的能虛能實何其難,便說文武兼備吧,即便文武兼備那總要有人管吧?不是文管武,便是武管文,治內有人統籌,禦外有人統領。此方能號令統一,致朝廷如臂指使。誰也管不了誰,那還不亂了套!”
朱佑樘搖搖頭笑道,終究未經過太多的事,太理想了。
張鶴齡故作懵懂道:“怎會亂套?不是有陛下在呢?陛下是一國之主,將帥文臣自然歸著您管。把有能為的放到合適的位置上,需文時用文,需武時使武,統禦權衡,上下一心,自可如臂指使。”
“呃~”
朱佑樘頓住了。
能管嗎?自然能管,我是皇帝,我若是下令,文武自該當遵旨執行。可真的能全由我管嗎?
朱佑樘沉默著,思索著,越是想來,越是有些心緒起伏。治文、掌武,似乎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甚至宣宗章皇帝都是這般做的。
從何時開始的,似乎這已成了悖論,皇帝該做的隻能是垂拱而治?
哦,是能力不夠、精力不足,但不是有內閣嗎?內閣,參謀事務、上傳下達、輔助君王,自是為皇帝掌文禦武、治理國家而來。
可……
似乎便如此子所言,朕之前有些沒抓住核心?
“陛下!”
張鶴齡輕唿一聲,把朱佑樘從思索中喚了迴來。
朱佑樘按捺住心潮,有些複雜的看了看張鶴齡。他有些不確實自家這個舅子,是有意,還是無意。
“長孺,你不入朝堂,或是入了朝堂,也不知是好是壞!”
“啊,陛下,好壞對錯,那便要看是否對國家有利,是否對陛下有益,是否對天下百姓萬民有利了。”
“你倒是說的大,可是不是空呢?你又學過幾分本事?”
“陛下,臣確實懂的不多,隻知治國是治民,終歸治國亦是治人。臣以家中事務來理解,既是,掌財、丁、事。臣掌家中財權,管家丁護衛之權,上下升遷之權,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子上。縱是臣有不及之處,尚有管家、管事可為臣之臂膀,隻要臣不剛愎自用,自可使家中上下一一順遂。”
“軍權、吏製、財秣……”
多簡單的道理啊,朱佑樘喃喃自語。
就在朱佑樘又自思索時,張鶴齡突然又道:“陛下,臣有個事沒想明白。亦是那日太子到臣家中時臣偶然所思。”
“嗯!”
朱佑樘下意識的嗯了一聲,隻聽張鶴齡繼續道:“臣見太子出宮,或是貪玩些耽誤了時辰,這確是不好。便是臣,也是覺得該有所勸誡,不能做些無甚意義之事。但臣有些意外,太子擔心的卻是陛下、皇後,以及詹事府、春坊的學士們對出宮本身的勸誡。太子言,陛下和皇後多有教誨,學士們也時有規勸,太子不可隨意出宮遊走,臣就不懂了。
臣記得幼時讀過一些我大明前幾朝的記事雜談。說的是,我大明太祖高皇帝有言,嗣君當日常往京營巡視,並有時親視演武,不得懈怠。
臣放肆僭越一言,先宣宗章皇帝時,因先皇帝幾日未出宮至京營巡視,滿朝禦史言官多有奏諫。然,如今,怎的反過來了?不說巡視京營,怎的太子出次宮,都要諫言規勸?
雖臣言不論對錯,但這前後之間,不到百年,變化似乎也太大了。若是連宮門都不出一步,就如臣在家中足不出戶,見不得,理不清,家丁們倘若再傳不準消息,那還如何能管得一府之事。此,讓臣不甚懵懂。”
你懵懂,朕還懵懂呢,連朕都沒明白,為何變成這般。
或許有些明白,他繼位十一載,自然不是全未想過,有想法,甚至還略做一二手段,可,難啊!
“臣往日也是懵懂,未曾太過留意,臣鬥膽問一句,不知陛下上一次的承天門觀武是何時?”
“好了!出宮去吧。”
朱佑樘感覺,讓張鶴齡說話,似乎是錯了,有些挑動了他的神經。
還承天門觀演武呢,我都不記得有這事兒!
張皇後斜睨一眼,輕聲道:“陛下,您不會生大弟的氣吧。大弟若是說了糊塗話,您罰他。”
“生什麽氣,皇後,你這弟弟……”
朱佑樘搖搖頭,笑的有些複雜。
趕人了,張鶴齡也不敢再留,本還有些話想說,但此刻是不行了。他也不遺憾,留待以後吧。機會有的是。
就是不知,接下來皇帝姐夫給的處罰能到什麽程度,隻有處罰定了,才知後事如何了。
“陛下,臣告退!”
“去吧!”
“陛下,那臣妾也先行迴宮了!晚些時候,臣妾備上羹湯等著您!”
張皇後也是告退,還未等皇帝開口允準,便追著張鶴齡出了殿門,直看的朱佑樘一陣苦笑。
也好,親情、愛情,有情比無情好。若是人連情都不顧了,公心於此,那真的能信嗎?他們做的事,說的話,真的無私嗎?
念及此,朱佑樘腦海裏不由浮現幾道身影,接著,思緒漸漸為之放空。
“誒,大弟……算了,早些迴去吧。”
殿門之前,張皇後本還想留張鶴齡去坤寧宮說會話,可一想今日時辰不少,也便作罷。
“姐姐,改日弟弟帶綰綰進宮來拜見姐姐,介時可以再敘!”
“綰綰?”
張皇後一聽,柳眉倒豎,不由斥道:“你敢帶狐媚子進宮,姐姐我就代父親執家法,打死你個混賬。”
張鶴齡看姐姐誤會生氣,忙賠笑解釋道:“姐,怎會呢,弟弟如今隻有妻一人,正經的妾室都沒有,至多也就養了兩個通房丫頭。弟弟的為人你還不知,逢場作戲有的,但亂了綱常的事可不敢。”
張皇後依然斥道:“那這個綰綰怎麽迴事?通房丫頭?你也敢帶進宮?!你莫不是還想給他要個誥命?”
“不是通房,是我的正妻王氏啊!”
張鶴齡繼續解釋道:“不就是姐姐給我指的媳婦兒嗎?以前沒覺著好,有些冷落了,如今弟弟終於知道姐姐給我指的媳婦好了。因而,前幾日弟弟主動……嗯,結果就那樣了,夫妻和好,弟弟覺著,我是夫君,給媳婦兒取個字當是應該,這就取了綰字。”
“別是糊弄我?”
“哪敢,若是糊弄,弟弟還敢說往姐姐跟前領?”
張皇後滿意的點點頭,欣慰道:“看來你確實是踏實了,這就好了!”
張鶴齡聽言,忙躬身道:“鶴齡往日多讓姐姐操心,日後當不會再不穩重了!”
張皇後道:“你話我記著,若是再有,看姐姐管不管你?!”
“唉!”
張皇後準備放句狠話,可又是不忍心,歎道:“罷了,你按你自己的想法來吧。姐姐能幫你們多少便幫多少。大弟,今日你和陛下說的,姐姐不懂,但我知道,你如今,大概是有想法的。
姐姐不懂,也就不便給你說個甚的,免得說多錯多。總之你記著,放心做你的去,姐姐不管你是對是錯,隻要姐姐還能護著你們,便會一直護著你們。”
張鶴齡心中感動,麵色也稍有動容。無論是之前的自身感受,還是前世記憶中那些所謂的曆史。無一不在證明,這位姐姐是真的護了他們一生。
即便那一天,她已是再無多少護佑之力時,仍是沒有放棄,甚至於放下自己太後的體麵尊嚴苦求,這才讓他的弟弟又苟延了十幾年。
“姐,放心吧,弟弟會帶著二弟,好好的活下去。而且,我們是你的弟弟,你是我們的姐姐,你護著我們,我們也會拚命護著你,無論是何時何地!”
……
在宮中待了兩個時辰,從午時初起,此時已至申時,待的時間可不短。
和周家的事也不知辦的如何,還有管家去莊子上的事,都在心裏放著,因而,張鶴齡未再多做停留,從乾清宮後殿出來後一路快走。
當他行至乾清宮正殿外的時候,卻是正麵迎上幾名大臣。
烏紗帽、團領緋袍、仙鶴補子、玉帶、黑色朝靴,隻一眼,即便是相貌印象不深,張鶴齡亦是認出了這三人。
大明官階,實職最高為正二品,能穿一品官服,皆是加銜。目前有一品加銜的具體幾人張鶴齡不知,但在朝能穿一品文臣官袍,且在乾清宮前從容信步的,隻能是當今大明朝內閣的幾名閣臣了。
三人稍分先後,走在最前,身高略矮的應是當朝內閣首輔劉健,在他身後左右各一人,個子高些麵貌方正的應是內閣大臣謝遷,另一位相貌略顯奇偉的便是李東陽了。
大明百餘年,朝堂政局演變,內閣幾經變遷,終於成功的從秘書輔助機構變成了輔政,甚至執政的最高權力機構,張鶴齡不得不感慨一二。
這三人無疑是當朝外庭之中的領袖人物。曆史評價也好,真實能力也好,張鶴齡說不好,他接觸不多,無法去判斷,但做官到他們這個程度,厲害是一定的。
張鶴齡從不妄自菲薄,但也不會認為他知道點新奇玩意,就能和這些浸淫官場幾十年的人相比。何況,這三人是真厲害,至少他們的腦子極為清醒。
目前的內閣,權重確已是極大,但還無法和後世相比,而此三人,自年初那位徐姓首輔致仕後,劉健為首輔迅速的穩住內閣朝堂。未爭權奪利,且極為清醒,三人合作親密無間。比起徐閣老時,內閣儼然是一個極具領袖氣質的整體。
在大明生活、發展,看來以後少不得要和這幾位打打交道了。
念及此,張鶴齡也未有避讓,直接迎了上去。
此刻,幾人湊近說著話,一開始並未察覺張鶴齡當麵,他們從內閣進了內廷,準備麵見陛下,正要討論一下等會兒奏對的章程。大概是談的不錯,幾人看起來輕鬆的很。
直到雙方愈近時,這才察覺到對麵有人,近在咫尺,不由讓他們臉色發沉。
他們議事,竟然有人敢不發一言而主動靠近,三人板起臉,眼神銳利的直視來人,頗有幾分威嚴氣勢。
氣勢是很玄妙的東西,無形無質,若是你傻楞懵懂,他可以沒有,若是你願意去想,他真實存在。張鶴齡就感覺到了,甚至他覺得,比起他那位姐夫,也不弱分毫。
張鶴齡也不在意,帶著淡然的微笑,又上前一步,抱拳道:“這是巧了,張鶴齡見過三位閣老!”
三人臉色發黑,謝遷的臉上更是陰沉的快滴下水來。
他們自然認識張鶴齡,比起張家兄弟以前不關心朝堂,他們這些朝堂大臣,可沒少注意這些勳戚。
說厭惡肯定厭惡,若是把所有勳戚算一起,他們最厭惡的應該就屬張家和周家,若是一定要排個號,大概張家排的更高。
因為,陛下還年輕啊,皇後也年輕,張家兄弟更年輕,以後說不得還有幾十年。這兩兄弟往日沒少幹出格的事,陛下因為皇後之故屢屢包庇他們。每次如此,似乎都在提醒他們,你們做的還不夠。
時時警醒之下,對於這對一直提醒他們的兄弟,如何能不厭惡。且,前番此二人又在三司大堂玩了一手,使得陛下和他們產生了隔閡,甚至陛下還提及了內外之分。雖他們不認為此事有張鶴齡參與,但事情因他而起,便足夠讓人厭惡。
“哼!”
三人未做搭理,謝遷更是哼了一聲。倒是李東陽,眼神有些微妙。不過,怎麽說也是國舅,他們未曾直接甩袖離去。
張鶴齡也不在意,他又不打算巴結對方,身份決定,他們很難站在一塊。他隻把淡然的微笑掛在臉上,顯得很平淡,很溫和,似乎也很真誠。
但這三人,卻覺得這笑容格外的討厭。
“三位閣老這是要覲見陛下呢?三位真是辛勞,本侯佩服!”
劉健冷著臉不說話,李東陽此時臉色倒是恢複了平淡,但也未曾出言。
謝遷此時沉聲開口道:“辛勞與否,你一個外戚能懂的甚麽?本官和同仁們,還需要你來佩服,不知所謂!”
“哈哈!”
張鶴齡也不在意,笑道:“這位應該是謝閣老了,世人言,謝閣老,見事明敏,善持論。果然名不虛傳!”
張鶴齡說的依然真誠,且笑的更真誠,但謝遷很不舒服,他正欲再言。此時李東陽卻是說了話:“壽寧侯,那日既已在三司受審,無論陛下如何處斷,都該當謹言慎行,免的前事未清,後事又起。真到那時……”
張延齡笑道:“本侯受教了!”
“確實不能前事未清,後事再起,這不,本侯進宮請罪來了。唉,也不知陛下要如何處置!”
謝遷冷聲道:“哼,你犯的罪殺頭都夠了,若本官是你,早就自絕以謝天下了!”
“哈哈!”
張鶴齡朗聲一笑,古怪的看著謝遷,直把謝遷看的臉更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