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之中,氣氛很是古怪。


    君臣總想說點什麽,又不知道該說什麽。


    籌備糧草,調集大軍,這是板上釘釘的事。


    問題是肯定需要委任一個“帥”,平亂的大帥。


    南關現在需要的不是“鎮守”,而是“治民”,南關六營與白修竹這位大帥不說多餘吧,反正隨著大量的文臣趕過去後,有點混日子的意思,沒太多的事可幹。


    白修竹是國朝少有的“帥才”之一,正好東海那邊亂了,相比南關,他去東海能起到更多的作用。


    要知道老白是那種典型的“守成之才”,東海三道的舟師戰力並不強,隻需要步步為營就好,打下一座,守好一座,事都發生了,慢慢收迴失地才是。


    結果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快,這邊剛得知舟師造反,朝廷第一想法就是集結兵力先守住嵐城,身懷兵符聖旨的齊燁和宇文術搭夥配合,千萬不能讓亂軍出了東海三道。


    誰知計劃剛製定好,來信兒了,齊燁根本沒迴嵐城,給東慶道莽穿了,別說迴嵐城,東慶他都沒想守,直接幹東尚道去了,一副要跑到東雲道弄死厲良玉的架勢,完了還沒帶多少人。


    到了東尚道,果然,止步不前了,齊燁在爻縣杵了大半個月沒動彈。


    君臣開始更改計劃,製定計劃,選帥的事更是火燒眉毛。


    正好白修竹帶著一萬戰卒入京,那就南關大帥白修竹去一趟東海吧。


    然後又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快,白修竹進來放個屁的功夫,齊燁打出爻縣了,還占了三城,大家討論了半個多月的“困局”、難題,什麽掎角之勢之類的,齊燁就用了七千人,還分兵多處,三天,不,要不是賁迷路了,不到兩天就拿下來了。


    宇文術的筆跡,不少人認識,軍報也做不得假,齊燁就這一點好,但凡和戰陣有關的事,從來不虛報瞞報,事實上他連“報”都懶得“報”,都是別人報的。


    宇文術在軍報中寫的很清楚,齊燁麾下並不是實質意義上的攻城,而是給城門弄開了,也不打,城門和部分城牆全毀了,毀了就走,可以理解為“攻心”,守,守個屁,我到門口就蹭蹭,不進去,你們也別想守著!


    城門沒了,城牆毀了,那還守什麽了,守軍肯定是要後撤的,修也沒法修,他敢修,齊燁就敢把火藥箭插他們嘴裏,不修吧,等朝廷大軍過來就是死路一條,隻能退了。


    解釋倒是解釋的通了,為什麽七千人兵分三路還順便拔了幾處軍營敢去攻城,原來隻是將城門毀了,大致意思就是他得不到的,誰也別想要。


    隻毀城門不攻城,的確用不上幾萬人。


    可這也是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之處,齊燁,到底是怎麽給城門與城牆毀的,還有,想要接近城牆與城門,需要內應或是其他因素,舟師是廢,卻不是傻,齊燁到底怎麽做到的?


    君臣已經懶得討論了,習慣了,也麻木了,之前在南關也是,光看軍報,隻能看到結果和不太細致的部分細節,猜測不出來。


    “齊燁並無守城之心,如今緊要之事還需速速調派兵馬。”


    老六很快就迴過神了,也接受了這個想不通的結果,畢竟當初齊懷武上戰陣也挺誇張的,來去如風攻必克,以戰養戰不入城,人家一城還沒打完呢,老齊給人家五六城的補給斷了,別說敵人不知道咋迴事,自己人也不知道,父子二人都挺不走尋常路的。


    “陛下,那這選帥之事…”


    熊思賢下意識看了眼已經將自己擺在旁觀者位置上的白修竹:“老臣有一言,頗失得體,陛下,諸位大人,幽王府世子雖是戰陣猛…戰陣其才,可殿下的性子,還擔不起這平亂大帥的擔子。”


    懂的都懂,一針見血。


    縱觀齊燁一路走到今天,再從南關打到東海,主打的就是個隨心所欲天馬行空,這樣的人,無疑是不適合擔任大帥的,東海之亂,源頭在厲良玉,厲良玉在東雲道。


    越是靠近東雲道,麵臨的壓力越大,苦戰、鏖戰,越多,越需要沉下心穩紮穩打。


    沉下心,穩紮穩打,就這七個字,完全沒辦法聯係到齊燁身上,因此他也不適合擔任這大帥。


    孫功去,白修竹去,哪怕是太子去,退一萬步來講,讓兵部哪個將軍去都行,唯獨不能齊燁擔任大帥。


    這次朝廷的預算很緊張,南地山林需要布局,北關需要加強防守,西域那邊要去人,京營已經調了兩支,折衝府也調了個三四成,派到東海的平亂大軍,至多十萬人,能作戰的官軍府兵,往多了說,至多至多十萬,不算輔兵和青壯新卒等。


    別說十萬人,哪怕五萬人,全都交給齊燁,不是說不放心,就是覺得不合適,想到齊燁那嬉皮笑臉的模樣,想到那整天破口大罵的死出,讓他統管五萬人乃至十萬人,從感性的角度上來看就是不合適,天大的不合適。


    “選帥之事暫且按下,兵分三路如何。”


    白修竹到底還是開口了:“世子殿下雖非冒失之人,卻性烈如火,如今直逼東尚道腹地,按宇文知州軍報中所寫,世子並非是精兵突進猛攻,而是無人可用,既如此,末將以為應兵分三路,精銳先行先至,長驅直入進入東尚受世子所遣所用,第二路應如中軍步卒,徐徐前進穩固失城。”


    在場君臣,也隻有白修竹和齊燁曾在南關並肩而戰過,同時也是唯一對齊燁“戰術習慣”了解的人。


    齊燁有著極其強烈的個人風格,那就是莽,南關去山林深處的月神部聖山也好,如今東海準備進入東尚道腹地也罷,都能看出來這家夥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顧頭不顧腚。


    東海三道可不是一條路,很容易被包抄迂迴斷了後,真要是齊燁衝的太猛再麵臨這種局麵,神仙也難救。


    白修竹分析的很有道理,也是出於齊燁安全考慮,獲得了君臣認同。


    熊思賢問道:“白帥剛剛提及三路大軍,還有一路是…”


    “攘外必先安內,如今內外皆憂,不可隻顧內亂,更要防備外患,另一路,以做策應防備完全,沿海線布防,防瀛島、高句麗二國進犯。”


    老白的含金量蹭的一下就上來了,這件事之前張瑞山也提過,高句麗來不來不知道,瀛賊已經來了,瀛島官軍,也就是四方船軍正在觀望,一旦大康顯露出疲態無法應對舟師叛亂,定會大舉進犯。


    厲良玉要龜縮東雲道,布重兵把守東尚道,可誰也無法保證瀛賊會不會派遣官軍來。


    如果來了,會不會直接從東慶道登陸?


    一旦這麽做的話,很容易斷了朝廷平亂大軍的後路。


    當然,事情是相對的,平亂大軍被圍了,登陸的瀛賊也是被圍了,前方平亂大軍迴頭,後方朝廷增派兵力猛攻,都會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總之至少三方勢力四支大軍,誰都容易被圍,說不好,不得不防。


    “白卿所言也是朕心中所想,既與朕不謀而合,此次東海率我大康天軍平亂,就由白卿領兵吧。”


    老六維持與幾位老臣對視一眼後,目光落在了白修竹的身上。


    “末將,定不辱命!”


    讓白修竹去,還有另一方麵的考慮,齊燁。


    二人在南關配合過,不管配合的如何,反正是配合過,齊燁對白修竹有著最基本的敬重,換了別人去,別說指揮齊燁了,都容易被齊燁罵成狗。


    齊燁能打是不假,可平亂這種事不隻是要靠打的,安民、穩軍心、複城,太多太多的事,需要一個全能型人才,白修竹,完美的符合了這個標準。


    最最最重要的一件事,白修竹治兵極為嚴格,多年來隻為齊燁破過一次…破過幾次例。


    舟師叛亂,不是所有軍伍都該殺,如何讓舟師軍伍重新效忠朝廷,需要靠白修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紈絝世子不好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菲碩莫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菲碩莫薯並收藏紈絝世子不好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