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日一日的過去,轉瞬之間就到了年根兒。
每當年關時,朝廷各衙的官位都會或多或少的調動一些,不過開朝到現在,多是員外郎以下的級別頻繁調動,鮮少有郎中、侍郎之位變換。
今年,明顯不同往年。
朝廷發生了幾件大事,南莊也發生了幾件大事。
朝廷發生的大事是官員選拔以及調動問題。
孫功成了兵部尚書,上任第一件事附議宮中賜封爵位一事,南關南軍光是縣男就出了四個,縣子出了兩個,白修竹獲封侯爵。
禮部左侍郎仇潤豐出京趕赴東海宣旨去了,臨走之前呈上了一個章程,關於喻斌、季元思、公輸甲等人論功行賞的“意見書”,公輸甲那侯爵肯定是無法提上去了,時間太短,升的太快,還需要過兩年。
喻斌倒是有些爭議,斌斌的功勞是生擒敵方大將,其他的功勞不太好定,抓的都是非戰時的“統籌”工作,還全是按照齊燁交代的,屬於是勞心勞力卻沒辦法仔細統計那種,縣子肯定是縣子了,至於是軍功還是其他功勞,主要看宮中的意思。
季元思這個就毫無爭議了,直接戰功封爵,侯爵。
首先是他在守城之處第一個廢了敵軍的拋車,其次是這家夥衣服一脫守一城,史書都得記上一筆,最厲害的還是陣前“斃敵”反軍賊首徐夙,侯爵肯定是穩了,毫無爭議。
值得一提的是,季元思得知這事後就很懵,感覺自己在南莊有點抬不起頭了。
第一個破拋車,事實是事實,問題是當時他就是手賤。
衣服一脫守一城,也是事實,可戰死了太多輔兵和司衛,季元思認為真正守下南野的是這群人,而非他季元思。
“誤殺”徐夙這件事,在小夥伴中都成為笑柄了,大家每次提起來都樂的和什麽似的。
不管怎麽說,現在太子少師季伯昌現在是驕傲的不行,逢人便說他兒子文武雙全天下少有,論能力,至少比的上他好女婿的兩成了,其他人也是給麵子,說至少三成,季伯昌總是笑著擺手,兩成兩成,至多兩成半。
喜歡吹牛b的還有喻文州,也是逢人就提好大兒,說喻斌已經學了齊燁至少一成的半的本事了,搞的現在齊燁都快成“衡量工具”了。
除了這些授軍功的,四大部落話事人和代表也定了爵位,隻能朝會的時候宣布,還有不少虛銜虛職。
朝廷各部官位調動這邊,變化也比較大。
曹權國成了尚書省左仆射,暫代尚書令一職,
中書省中書令告老還鄉,正當人們猜測熊思賢是否會“平調”從侍中變成中書令時,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張瑞山暫代了中書令這個職位。
至於熊思賢,職位沒動,加封了太子太傅,一個虛銜罷了。
最令人無語的是,補上京兆府府尹空缺的,竟是一個連齊燁都沒想到的人,戶部侍郎喻文州!
在京中官場上混的人,誰不知道喻文州將來是要接替戶部尚書之職的,一旦太子登基,或是贇乘泰告老還鄉,戶部尚書這個職位一定是喻文州的。
結果喻文州竟然離開了戶部,品級上是升了,可擔任的卻是府尹。
不過震驚之後人們都反應過來了,京兆府早已今非昔比,太仆寺的馬政、京中的商稅,這兩個國庫的大頭都被京兆府或多或少的管著。
從程序上來看,其實京兆府的權力很大,哪個衙署的事都能管一些,隻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前朝和本朝的京兆府都成朝堂第一背鍋俠了,久而久之才讓人覺得京兆府沒權力。
那麽喻文州擔任了這個京兆府府尹後,其背後的意義不言而喻,很有可能要插手六部九寺的政務,加之原來的京兆府府尹張瑞山成了中書令,不提已經沒太大權力的九寺了,單說六部,將會多了一層束縛,或者說是多了一層監管。
如此多的官位調動,本就足夠令人震驚了,結果又是一個令人驚掉眼球的消息震驚整個京中。
喻文州空出來的戶部左侍郎之職,被軍器監監正補上了,南地三道軍器監監正董孝通,入京年後擔任戶部左侍郎!
外界開始打探到底怎麽迴事,對於戶部左侍郎這個職位讓董孝通擔任,朝廷內部出現了很大的分歧。
宮中似乎也有一些猶豫,連最有決定權的戶部尚書贇乘泰都遲遲拿不定主意,最後是幽王府世子齊燁拍板定下來的,事實上最初也是齊燁力薦董孝通擔任這個職位。
理由很簡單,戶部要將大量的錢財調撥到山林和西域,相比之下,西域那邊都是現成的,靠著齊懷武的威名,和過去撿錢撿地盤似的,真正需要花錢的南關外的山林。
按照齊燁的說法,董孝通一直在南地混,之後南關山林兩頭跑,試問,朝廷中還有誰比董孝通更加了解山林,再者山林那邊也需要大量的土木營建與軍器建設,專業對口。
齊燁給出的理由無懈可擊,最終這事就這麽定下了。
軍器監監正這個職位看似權力很大,實則很難當京官,因為屬於是半文半武,說他是文臣吧,掌管軍器的,和各營打交道,說他是武將吧,他又掌管著錢糧,加之軍器監少監、監正這個職位大多是“地頭蛇”,不是地頭蛇也會混成地頭蛇,有時候代表京中朝廷和各營接洽,有時候又代表各營與京中朝廷接洽,混好了是兩頭都給麵子,混不好是兩頭都遭人恨。
哪怕是長袖善舞的董孝通,其實也是兩頭都沒混好,大部分軍器監的監正,不,應該是說所有軍器監的監正,都不可能兩頭混好,更不可能在京中擔任要職,董孝通算是開朝第一個,如果不是齊燁,他這輩子都別想擔任六部侍郎的職位,更何況還是左侍郎,頂天了就是個寺卿。
如此多的要職調動,開朝未有,人們都在談論著。
可朝廷的大事在南莊幾乎無人提及,反倒是南莊發生的一些大事,令朝廷官員們緊張極了。
首先得是南莊的形象代言人幽王府世子齊燁,這段期間入宮六次,每次出宮的時候都罵罵咧咧的,每次入宮第二日上朝時,天子的臉色都不好看。
官員們很緊張,所有人都很緊張,不知道這兩個好的穿一條浪莎的家夥到底怎麽了。
其次是太子少師府大小姐有身孕了,宮中派去了禦醫以及大量宮女,但是幽王府沒辦法正兒八經的去提親,幽王齊懷武迴不來。
過完年,大量的官員要去西域,前期工作齊懷武必須在,哪怕什麽都不幹,在大帥府裏一趟,隻要他還活著,他人在那,事情都好辦。
單單是這兩件事,朝廷官員們竟然在朝堂上討論起來了,討論的煞有其事。
熊思賢愁的和什麽似的,以臣子的身份勸老六,大致意思就是你康老六好歹這麽大歲數了,甭管齊燁又闖什麽禍,或者要闖什麽禍,你當皇帝的讓著點又能怎麽地,你倆老吵什麽,現在外界猜測紛紛,都說幽王府和宮中關係不好了,搞的人心惶惶。
老六還不說什麽事,每次都是歎氣。
贇乘泰等一群重臣還火上澆油,說季渃嫣都懷孕了,齊燁還不成婚算怎麽迴事,齊懷武肯定是迴不來了,不行老六你代表齊懷武去太子少師府提親算了,數遍國朝,也隻有你這位天子算是矮子裏麵拔將軍能代表齊懷武了。
老六還是歎氣,去不了,也不說為什麽,愁的直掉頭發。
朝廷竟然達成了極為默契的一致,隻要老六肯鬆口,代表齊懷武去太子少師府提親,甭管齊燁要幹什麽,要闖什麽禍,大家都當沒發生,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可惜,老六還是不鬆口,就連為何和齊燁爭吵的緣故都不說。
京中的事,朝堂上的事,齊燁不關注,他這幾天光顧著研究圖紙。
此時的南莊中,已有了幾分年味兒,大紅燈籠掛的滿哪都是,齊燁的小院也是如此。
從南地趕來風塵仆仆的董孝通,推開了院門,正好瞧見齊燁將耳朵貼在季渃嫣的肚子上。
董孝通今天剛到,沒入京,直接來的南莊,昨日接他的董家人倒是和他說了一下如今京中的情況,包括太子少師府大小姐懷了身孕的事。
定睛望去,董孝通是徹底服了,季渃嫣懷孕連倆月都不到,能聽出個屁啊。
每當年關時,朝廷各衙的官位都會或多或少的調動一些,不過開朝到現在,多是員外郎以下的級別頻繁調動,鮮少有郎中、侍郎之位變換。
今年,明顯不同往年。
朝廷發生了幾件大事,南莊也發生了幾件大事。
朝廷發生的大事是官員選拔以及調動問題。
孫功成了兵部尚書,上任第一件事附議宮中賜封爵位一事,南關南軍光是縣男就出了四個,縣子出了兩個,白修竹獲封侯爵。
禮部左侍郎仇潤豐出京趕赴東海宣旨去了,臨走之前呈上了一個章程,關於喻斌、季元思、公輸甲等人論功行賞的“意見書”,公輸甲那侯爵肯定是無法提上去了,時間太短,升的太快,還需要過兩年。
喻斌倒是有些爭議,斌斌的功勞是生擒敵方大將,其他的功勞不太好定,抓的都是非戰時的“統籌”工作,還全是按照齊燁交代的,屬於是勞心勞力卻沒辦法仔細統計那種,縣子肯定是縣子了,至於是軍功還是其他功勞,主要看宮中的意思。
季元思這個就毫無爭議了,直接戰功封爵,侯爵。
首先是他在守城之處第一個廢了敵軍的拋車,其次是這家夥衣服一脫守一城,史書都得記上一筆,最厲害的還是陣前“斃敵”反軍賊首徐夙,侯爵肯定是穩了,毫無爭議。
值得一提的是,季元思得知這事後就很懵,感覺自己在南莊有點抬不起頭了。
第一個破拋車,事實是事實,問題是當時他就是手賤。
衣服一脫守一城,也是事實,可戰死了太多輔兵和司衛,季元思認為真正守下南野的是這群人,而非他季元思。
“誤殺”徐夙這件事,在小夥伴中都成為笑柄了,大家每次提起來都樂的和什麽似的。
不管怎麽說,現在太子少師季伯昌現在是驕傲的不行,逢人便說他兒子文武雙全天下少有,論能力,至少比的上他好女婿的兩成了,其他人也是給麵子,說至少三成,季伯昌總是笑著擺手,兩成兩成,至多兩成半。
喜歡吹牛b的還有喻文州,也是逢人就提好大兒,說喻斌已經學了齊燁至少一成的半的本事了,搞的現在齊燁都快成“衡量工具”了。
除了這些授軍功的,四大部落話事人和代表也定了爵位,隻能朝會的時候宣布,還有不少虛銜虛職。
朝廷各部官位調動這邊,變化也比較大。
曹權國成了尚書省左仆射,暫代尚書令一職,
中書省中書令告老還鄉,正當人們猜測熊思賢是否會“平調”從侍中變成中書令時,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張瑞山暫代了中書令這個職位。
至於熊思賢,職位沒動,加封了太子太傅,一個虛銜罷了。
最令人無語的是,補上京兆府府尹空缺的,竟是一個連齊燁都沒想到的人,戶部侍郎喻文州!
在京中官場上混的人,誰不知道喻文州將來是要接替戶部尚書之職的,一旦太子登基,或是贇乘泰告老還鄉,戶部尚書這個職位一定是喻文州的。
結果喻文州竟然離開了戶部,品級上是升了,可擔任的卻是府尹。
不過震驚之後人們都反應過來了,京兆府早已今非昔比,太仆寺的馬政、京中的商稅,這兩個國庫的大頭都被京兆府或多或少的管著。
從程序上來看,其實京兆府的權力很大,哪個衙署的事都能管一些,隻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前朝和本朝的京兆府都成朝堂第一背鍋俠了,久而久之才讓人覺得京兆府沒權力。
那麽喻文州擔任了這個京兆府府尹後,其背後的意義不言而喻,很有可能要插手六部九寺的政務,加之原來的京兆府府尹張瑞山成了中書令,不提已經沒太大權力的九寺了,單說六部,將會多了一層束縛,或者說是多了一層監管。
如此多的官位調動,本就足夠令人震驚了,結果又是一個令人驚掉眼球的消息震驚整個京中。
喻文州空出來的戶部左侍郎之職,被軍器監監正補上了,南地三道軍器監監正董孝通,入京年後擔任戶部左侍郎!
外界開始打探到底怎麽迴事,對於戶部左侍郎這個職位讓董孝通擔任,朝廷內部出現了很大的分歧。
宮中似乎也有一些猶豫,連最有決定權的戶部尚書贇乘泰都遲遲拿不定主意,最後是幽王府世子齊燁拍板定下來的,事實上最初也是齊燁力薦董孝通擔任這個職位。
理由很簡單,戶部要將大量的錢財調撥到山林和西域,相比之下,西域那邊都是現成的,靠著齊懷武的威名,和過去撿錢撿地盤似的,真正需要花錢的南關外的山林。
按照齊燁的說法,董孝通一直在南地混,之後南關山林兩頭跑,試問,朝廷中還有誰比董孝通更加了解山林,再者山林那邊也需要大量的土木營建與軍器建設,專業對口。
齊燁給出的理由無懈可擊,最終這事就這麽定下了。
軍器監監正這個職位看似權力很大,實則很難當京官,因為屬於是半文半武,說他是文臣吧,掌管軍器的,和各營打交道,說他是武將吧,他又掌管著錢糧,加之軍器監少監、監正這個職位大多是“地頭蛇”,不是地頭蛇也會混成地頭蛇,有時候代表京中朝廷和各營接洽,有時候又代表各營與京中朝廷接洽,混好了是兩頭都給麵子,混不好是兩頭都遭人恨。
哪怕是長袖善舞的董孝通,其實也是兩頭都沒混好,大部分軍器監的監正,不,應該是說所有軍器監的監正,都不可能兩頭混好,更不可能在京中擔任要職,董孝通算是開朝第一個,如果不是齊燁,他這輩子都別想擔任六部侍郎的職位,更何況還是左侍郎,頂天了就是個寺卿。
如此多的要職調動,開朝未有,人們都在談論著。
可朝廷的大事在南莊幾乎無人提及,反倒是南莊發生的一些大事,令朝廷官員們緊張極了。
首先得是南莊的形象代言人幽王府世子齊燁,這段期間入宮六次,每次出宮的時候都罵罵咧咧的,每次入宮第二日上朝時,天子的臉色都不好看。
官員們很緊張,所有人都很緊張,不知道這兩個好的穿一條浪莎的家夥到底怎麽了。
其次是太子少師府大小姐有身孕了,宮中派去了禦醫以及大量宮女,但是幽王府沒辦法正兒八經的去提親,幽王齊懷武迴不來。
過完年,大量的官員要去西域,前期工作齊懷武必須在,哪怕什麽都不幹,在大帥府裏一趟,隻要他還活著,他人在那,事情都好辦。
單單是這兩件事,朝廷官員們竟然在朝堂上討論起來了,討論的煞有其事。
熊思賢愁的和什麽似的,以臣子的身份勸老六,大致意思就是你康老六好歹這麽大歲數了,甭管齊燁又闖什麽禍,或者要闖什麽禍,你當皇帝的讓著點又能怎麽地,你倆老吵什麽,現在外界猜測紛紛,都說幽王府和宮中關係不好了,搞的人心惶惶。
老六還不說什麽事,每次都是歎氣。
贇乘泰等一群重臣還火上澆油,說季渃嫣都懷孕了,齊燁還不成婚算怎麽迴事,齊懷武肯定是迴不來了,不行老六你代表齊懷武去太子少師府提親算了,數遍國朝,也隻有你這位天子算是矮子裏麵拔將軍能代表齊懷武了。
老六還是歎氣,去不了,也不說為什麽,愁的直掉頭發。
朝廷竟然達成了極為默契的一致,隻要老六肯鬆口,代表齊懷武去太子少師府提親,甭管齊燁要幹什麽,要闖什麽禍,大家都當沒發生,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可惜,老六還是不鬆口,就連為何和齊燁爭吵的緣故都不說。
京中的事,朝堂上的事,齊燁不關注,他這幾天光顧著研究圖紙。
此時的南莊中,已有了幾分年味兒,大紅燈籠掛的滿哪都是,齊燁的小院也是如此。
從南地趕來風塵仆仆的董孝通,推開了院門,正好瞧見齊燁將耳朵貼在季渃嫣的肚子上。
董孝通今天剛到,沒入京,直接來的南莊,昨日接他的董家人倒是和他說了一下如今京中的情況,包括太子少師府大小姐懷了身孕的事。
定睛望去,董孝通是徹底服了,季渃嫣懷孕連倆月都不到,能聽出個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