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虔釗,遼州榆社人,五代十國時期後蜀名臣。初為太原牙校,武勇有將帥才,後唐明宗即位,擢為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領春州刺史。從平中山,授滄州節度使,遷徐州節度使,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兼西麵馬步軍都部署,討伐潞王李從珂反叛。兵敗逃向成都,投靠孟知祥,拜本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孟昶嗣位,拜中書令,出任北麵行營招討安撫使,收服鳳翔節度使侯益。侯益複叛後,孤軍深入,兵敗,慚怒而死。


    張虔釗,年輕時騎射出眾,曆事晉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以武勇著稱,曾在李存勖以偏師取鎮陽的戰役中,率騎兵為前鋒,屢挫賊銳,隨李存勖攻取鎮州。在晉國初為牙校,累升至右突騎軍使、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國子祭酒,兼禦史大夫。


    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史稱後唐莊宗,張虔釗被授為右突騎守闕指揮使、兼隨駕馬步軍都軍頭、檢校右散騎常侍。因隨滅後梁有功,在李存勖在位期間加銜累升至左散騎常侍、檢校工部尚書,並獲賜功臣稱號。


    張虔釗隨大將李嗣源到魏州,鎮壓鄴都兵變,李嗣源卻在隨征禁軍的劫持下,與變兵合流,攻迴洛陽,結束了李存勖的統治,隨後被群臣、諸將擁立為皇帝,史稱後唐明宗。


    張虔釗因有將帥才,被擢升為隨駕親軍都指揮使,領遼州刺史,後改領春州,又加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並獲授“竭忠建策功臣”稱號,升任鄭州防禦使。


    不久,義武節度使王都勾結契丹,在定州叛亂,王晏球被拜為北麵行營招討使,討伐王都,並在嘉山大破契丹援軍。張虔釗時為行營兵馬都監,也參與了嘉山之戰,進討契丹,殺傷甚眾,隨後與諸將一同圍困定州。


    當時,王晏球認為定州防守堅固,欲放緩攻勢,張虔釗卻急於立功,不斷催促王晏球加緊攻城,王晏球隻得進兵,結果不但無功而返,還折損了三千士卒。


    定州城破,王都自焚而死,張虔釗因討平定州有功,建節為橫海軍節度使,鎮守滄州,並進授光祿大夫、檢校司徒,封清河縣子。他又移鎮徐州,改任檢校太保、武寧節度使,再改檢校太傅、鳳翔節度使。張虔釗改任山南西道節度使,仍為檢校太傅,加授特進,再加同平章事銜,兼任西麵馬步軍都部署,獲授“耀忠匡定保節功臣”稱號。


    不久,李嗣源病逝,其子李從厚即位,史稱後唐閔帝,張虔釗被加授檢校太尉。當時,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在鳳翔舉兵叛亂,唐廷乃以西京留守王思同為主帥,又調張虔釗以及護國軍安彥威、武定軍孫漢韶、彰義軍張從賓、靜難軍康福等五鎮節度使,共討李從珂。孫漢韶進抵興元,與張虔釗同議進軍,張虔釗讓孫漢韶留守興元,自率所部軍趕赴鳳翔前線。


    張虔釗很快便進抵鳳翔,與王思同等部唐軍會師,大舉攻城,鳳翔守備力量薄弱,東西關城接連失守。


    當時,張虔釗負責主攻城西南,卻因急於求功,命人持刀刃驅逼士卒攻城,結果導致士卒倒戈。其部將楊思權趁機投降李從珂,各部士卒隨後紛紛棄兵而降,唐軍由此大潰。李從珂乘勝反攻,很快便攻入洛陽,廢殺了李從厚,奪取了帝位,史稱後唐末帝。


    張虔釗在鳳翔之敗後退迴了興元,他因李從珂即位而心懷不安,於是和洋州節度使孫漢韶一同向割據蜀地的後蜀政權請降,後蜀由此得到了山南之地,高祖孟知祥仍舊任命其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後主孟昶即位,又加張虔釗為檢校太師、兼中書令。


    契丹南下滅亡後晉,但很快便撤出了中原,後漢趁機入主中原。後蜀趁機命張虔釗出鎮興元,伺機進取關中。


    當時,晉昌節度使趙讚、鳳翔節度使侯益皆向後蜀請降,孟昶遂任命張虔釗為北麵行營招討安撫使,讓他和韓保貞統兵五萬出散關,又命雄武軍節度使何重建出隴右、奉鑾肅衛都虞候李廷珪出子午穀,三路大軍計劃在長安會師。


    後漢命大將王景崇領兵經略關中,趙匡讚、侯益又重新歸順後漢。李廷珪、何重建見形勢有變,都撤迴了蜀地,張虔釗雖已兵至寶雞,但因勢孤不可深入,隻得也率軍迴撤,敗退至興州,因功業不成而憤恨成疾,不久病逝,終年六十六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