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從曆陽東渡之後,就在牛渚大敗劉繇的部下張英,跟劉繇的大軍在零陵城對峙。


    雖然在接下來的幾場戰鬥中太史慈一度跟孫策打成平手,但是周瑜卻趁著雙方大戰之際,在內應的幫助下領軍襲取了曲阿。


    劉繇任揚州刺史時駐地本來在壽春,後來卻被袁術趕到了曲阿。


    現在得知自家再一次失了基業,不禁又驚又怒。


    他原本跟太史慈商量好一起去秣陵,並且讓部將笮(zé)融的軍馬來接應。


    誰知道孫策卻果斷出擊,在當天晚上劫營,兵分五路,長驅大進。


    太史慈獨力難當,隻好引十數騎連夜來到了涇縣。


    之後劉繇跟笮融還想去取牛渚,結果被孫策大軍趕上,雙方正麵大戰一場。


    劉繇大敗,人馬大半投降,孫策斬首級萬餘。


    不單如此,因為他在戰場上挾死一將,喝死一將,還得了一個“小霸王”的綽號。


    那場大戰之後,劉繇就帶著笮融走豫章去投劉表。


    孫策則是領兵又攻下了秣陵,劉繇的部將張英也死在亂軍當中。


    太史慈到涇川以後屯兵立府,招募兵馬,想著要替劉繇報仇。


    正巧這個時候張繡圍舒城、破皖城,拔居巢,在皖城新設廬江郡,在和原廬江太守劉勳對峙的消息傳到了江東。


    太史慈一合計,既然大家都在對付袁術,為什麽不能向張繡求援呢?


    當初他在北海就幹過向劉備請援去幫孔融的事情,對於這種事情熟練得很。


    說幹就幹,趁孫策還在秣陵安輯居民,一路向西來找張繡。


    說到這裏,太史慈重重朝張繡一抱拳:“張將軍,你先前就跟那孫策多有交手,還望你能出兵相助!”


    等太史慈說完這一切,廳中眾人皆沉默不語。


    張繡也不說話,是需要給時間讓他們好好消化一下。


    孫策很猛。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假如沒有自己,孫策會在這短短的幾年平定江東,成為一方霸主。


    但由太史慈親口說出來,張繡不得不感慨這個階段的孫策還真是天命所歸。


    這都還沒過江呢,兵力就增加了近一倍。


    常言道小卒過河就是車,孫策這一渡江就像是過了河的小卒,化身為車以後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別看劉繇沒打贏袁術,被他從壽春趕到了曲阿。


    但要這個階段的袁術兵多糧足,隻看賬麵實力甚至還要在袁紹之上。


    所以劉繇被袁術打跑一點都不丟人。


    可是從太史慈的描述來看,劉繇幾乎還沒有對孫策造成什麽實質性的傷害,就已經被孫策給推平了。


    劉繇好歹是名正言順的揚州刺史,一方諸侯,實力一點都不弱。


    最讓張繡無語的就是聽太史慈說仗還沒打,或者剛打到一半的時候,動不動就有人跳出來,對著孫策高叫一聲兄長,納頭便拜。


    周瑜、蔣欽、周泰、陳武等人,都是這樣投了孫策。


    周瑜也就算了,他少年時就跟孫策交好,又跟孫策同歲,早早就結為昆仲。


    其他人還真就是一聽到孫策的名字,就不知道從哪個犄角旮旯冒了出來投奔他。


    這讓張繡一度懷疑孫策是不是拿了宋江的劇本。


    按照太史慈的說法,蔣欽和周泰本來在洋子江中劫掠為生,一聽孫策能招賢納士,立馬就帶著三百多人來投奔。


    張英跟孫策在牛渚作戰的時候,就是他們兩人繞到張英軍寨後放火背刺。


    周瑜領兵偷襲曲阿的時候,又是陳武當了內應,才讓他羸得那麽輕鬆。


    這四個人張繡都聽過,屬於在史書上留過名的那種。


    尤其是周瑜。


    一代儒將,文武雙全,赤壁一戰揚名天下,是這個時代水戰保三爭一的存在。


    因為他跟孫策的關係,張繡從來沒想過能把他拉到自己的陣營。


    至於蔣欽、周泰、陳武等人,他雖然眼饞,卻是鞭長莫及,有心無力,隻能眼睜睜看著他們一個一個投奔孫策。


    感慨結束,張繡覺得時間也差不多了,便轉向禰衡,“正平,你怎麽看?”


    跟了張繡這麽久,禰衡終於也像賈詡一樣習慣了張繡這種提問方式,早早就準備好,聞言便開口道:


    “主公,孫氏一族世代在吳地為官,其父孫堅曆任三縣縣丞,所到之處,甚有聲望,官吏百姓親近順服。


    如今孫策承父之誌,雖名為安置家母,但某觀其舉動,所圖甚大……”


    這些不用禰衡說張繡也知道。


    不過他還依舊很有耐心地聽著,沒有打斷。


    畢竟這些事情其他人不知道。


    再者這也是禰衡在說出結論之前的鋪墊。


    “……依衡之見,主公還是要以個人基業為重。”


    他一番話說下來,意思就是孫策現在鐵了心要在江東打天下,張繡現在過去純屬吃力不討好。


    劉勳還對他們占領的廬江地盤虎視眈眈,所以現在還是得經營自己這一畝三分地,不要管別人的閑事。


    孫策他愛在江東幹啥就幹啥,隻要不過江就行。


    如果是賈詡,肯定不會說得這麽直接。


    就算是,也不會當著太史慈的麵說這些。


    但禰衡才不管那麽多,想到什麽就說什麽,突出一個耿直。


    果然,他這話剛一說完,太史慈就對他怒目而視。


    禰衡卻視而不見,又對張繡一拱手,“請主公三思。”


    不得不承認,禰衡說得的確有道理。


    現在不像在江夏那會兒,張繡現在的確是沒有再跟孫策繼續拉扯的必要。


    除非他真的打算跟孫策去爭江東。


    他想了想,又轉向甘寧,“興霸,你怎麽看?”


    在還沒有拿定主意之前,自己這幾個心腹的想法他都想聽聽。


    沒想到甘寧目不斜視,鏗鏘有力地說道,“寧乃軍中將尉,一切奉主公之命行事,主公指向哪裏,我就打向哪裏!”


    張繡一聽就樂了,“你倒是滑頭。”


    雖然看似什麽都沒說,但張繡也明白了甘寧的意思。


    渡江支援對上的是孫策,留在這邊對上的是劉勳。


    孫策士卒雖少但個人實力強,劉勳實力平平但兵多將廣,又有袁術做後盾,單從局部戰場來看其實差別不大。


    “橋都督?”


    張繡目光轉向橋蕤,肩上的鸚鵡適時開口:


    “你怎麽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在下張繡,有何貴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烈日吹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烈日吹冰並收藏三國:在下張繡,有何貴幹?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