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做錯了不可怕,知錯即可,可以不認錯,卻一定要改錯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何做才能算得上一個好皇帝?”
看見劉備問出的這句話,有人失笑,有人沉思。
“至少你這樣的,算不得一個好皇帝。”
良久之後,李二給出了一個答案。
在他的理解中,劉備對百姓而言是個好君主,對關張而言是個好大哥,作為一路割據的諸侯,做的也是極好。
可唯獨就算不上一個好皇帝!
“為何?”
劉備還未說話,劉禪先幫他問了。
為何算不得一個好皇帝?
“很簡單,李二,若是你,在麵對關羽被殺,張飛要求報仇的時候,你會怎麽做?直接出兵嗎?”
老朱笑著問道。
“先穩固關羽在樊城之戰針對北方的戰果,再以東吳偷襲荊州為由,以發兵逼迫他們兩線交戰來威脅,令他們歸還荊州四郡。”
出兵?
明眼人都知道,處於劉備那樣的境況之下,可以放狠話,可以威脅,也可以調動兵馬蓄勢待發,但絕對不能真的出兵。
東吳固然是無法承受兩線作戰的壓力,可蜀中也同樣經不起這麽一場折騰。
劉備為兄弟報仇而舍棄蜀中大好局麵,調動大軍與東吳決戰,這件事誰聽了都說一句佩服。
但佩服歸佩服,也的確是個好兄長,可若說作為皇帝,他是絕對稱不上頂尖了。
“趙黑子,你呢?”
老朱接著問。
“還能有更好的選擇嗎?”
“報仇肯定是會報的,但肯定不能是在那個時候。”
“雖然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聯吳抗曹就已經成了笑話,可若真沒有東吳抵擋曹魏的一處戰線,僅憑蜀中還真就沒有半分希望。”
別看李二曾經在取代阿鬥的挑戰中贏的那麽輕鬆,那麽順利。
事實上,那其中也同樣有著曹魏大批兵馬被拖在東吳邊境的原因。
雙方相互之間都牽製了對手的大量兵馬,這才能夠讓蜀中在夾縫中生存,並且發展起來。
可以說,劉備的那一次衝動,也等同於徹底葬送了三造大漢的希望。
“漢武,你呢?若是你的結義兄弟因盟友背刺而死,你會不顧背後還有個強大的敵人而舉國之兵去跟那盟友拚命嗎?”
老朱又將同樣的問題拋給了劉徹。
“能帶衛青嗎?霍去病呢?”
老朱:“……”
“不能!”
“那當然是不能出這個兵了。”
“那個時候,蜀中的大將本就已經老邁,加上兵力也遠不及魏、吳的任何一方,縱使窮兵黷武,一次性將蜀中百姓壓榨個幹淨,也榨不出多少兵馬來。”
“這種情況下,寡人像是會去打必敗之仗的傻子?”
劉徹毫不猶豫的道。
若能帶自己人參與,那他相信以霍去病的能力,絕對有機會率小股兵馬直插敵軍核心。
可若是不能,那他又不是什麽願意舍棄偌大江山而重情重義的傻子,他又怎麽會有第二種選擇?
“看到了嗎?”
“阿鬥,你爹是個英雄,這一點古今上下無數人都承認。”
“他仁義,胸懷大誌,甚至險些真的讓他三造了大漢,他是真英雄,可英雄,終結不了亂世。”
“一個合格的皇帝,他也不能是英雄。”
說出最後的結論,老朱並沒有說自己會怎麽選。
但很顯然,從他的話來看,他也同樣不會做出舍棄大好局麵而為關羽報仇的決定。
“這樣啊……”
“孔明,看來我還真不是個當皇帝的料。”
看著天幕上一個個天子給出的答案,劉備苦笑著看向身邊的諸葛亮。
他心中有愧。
這麽多年,這麽多人為之努力甚至付出性命才爭取來的局麵,被他的一場意氣用事毀於一旦。
他本以為自己能夠與光武皇帝一般再造大漢,可現在看來,自己壓根就不適合當皇帝。
也或許從始至終,他這樣的人也不配當皇帝。
“陛下,局麵雖對我大漢不利,卻也未必不能扭轉,隻要你的身體能好起來,大漢依舊還有希望!”
諸葛亮連忙勸道。
“當初也是臣沒能勸住陛下,釀成今日之事,臣也有錯,陛下切莫太過自責。”
然而劉備卻是沒有絲毫被安慰到的跡象。
他的神情依舊自責。
甚至已經隱隱在想,如果自己沒有參與鎮壓黃巾,沒有參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是否這天下的百姓會過的更好?
就在這時,天幕上對方才老朱的問話,卻是有人有了不同的意見。
“不對,老朱,你問話的方式錯了。”
“我換種問法,你再看看答案。”
“李二,若你的皇後被你背刺的盟友所殺,你會如何決斷?是冷靜的跟盟友握手言和,還是報仇?”
“老朱,你呢?”
“寡人隻能說,每個人定然都有自己的軟肋所在,你們覺得兄弟被殺,自己不會衝動,那頂多也就意味著那所謂的兄弟算不得軟肋。”
“換做你們在乎的人,那這問題的答案,還會一樣嗎?”
劉恆找到了老朱話語中的漏洞。
很顯然,方才迴答的這些作為天子的人,很難理解到劉備與他那兩位結拜兄弟的感情。
但如果用李二的長孫皇後以及老朱的馬皇後來舉例的話,應該就算是合適了。
老朱:“……”
盟友?
誰敢動他的妹子,那就絕不會是盟友,而是一日不死一日不休的頭號死敵!
李二:“……”
動觀音婢?
別說盟友,就是他親爹,那也不行!
“那麽現在的答案就已經很明顯了,並非重情義就不適合當皇帝,雖然寡人不善戰事,但卻能夠斷定,劉備,縱使你真要伐吳,也同樣是有勝算的,錯的是你在戰局上的判斷,而非伐吳這件事。”
“從來沒有人生來就是適合當皇帝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在不斷的試錯中前進,做錯了不可怕,知錯即可,可以不認錯,卻一定要改錯。”
看著劉恆的話,無數人表示無言以對。
沒有人生來就是適合當皇帝的?
你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什麽?
“咳咳,文帝,你看看高祖,再看看自己,實在不行,你再看看你兒子跟你孫子?”
“若非曹氏與司馬氏接連打破了金刀之讖,那估摸著即便是到了後世,也還是會有人覺得,你們劉氏就是天生的皇帝!”
看見劉備問出的這句話,有人失笑,有人沉思。
“至少你這樣的,算不得一個好皇帝。”
良久之後,李二給出了一個答案。
在他的理解中,劉備對百姓而言是個好君主,對關張而言是個好大哥,作為一路割據的諸侯,做的也是極好。
可唯獨就算不上一個好皇帝!
“為何?”
劉備還未說話,劉禪先幫他問了。
為何算不得一個好皇帝?
“很簡單,李二,若是你,在麵對關羽被殺,張飛要求報仇的時候,你會怎麽做?直接出兵嗎?”
老朱笑著問道。
“先穩固關羽在樊城之戰針對北方的戰果,再以東吳偷襲荊州為由,以發兵逼迫他們兩線交戰來威脅,令他們歸還荊州四郡。”
出兵?
明眼人都知道,處於劉備那樣的境況之下,可以放狠話,可以威脅,也可以調動兵馬蓄勢待發,但絕對不能真的出兵。
東吳固然是無法承受兩線作戰的壓力,可蜀中也同樣經不起這麽一場折騰。
劉備為兄弟報仇而舍棄蜀中大好局麵,調動大軍與東吳決戰,這件事誰聽了都說一句佩服。
但佩服歸佩服,也的確是個好兄長,可若說作為皇帝,他是絕對稱不上頂尖了。
“趙黑子,你呢?”
老朱接著問。
“還能有更好的選擇嗎?”
“報仇肯定是會報的,但肯定不能是在那個時候。”
“雖然在東吳偷襲荊州之後,聯吳抗曹就已經成了笑話,可若真沒有東吳抵擋曹魏的一處戰線,僅憑蜀中還真就沒有半分希望。”
別看李二曾經在取代阿鬥的挑戰中贏的那麽輕鬆,那麽順利。
事實上,那其中也同樣有著曹魏大批兵馬被拖在東吳邊境的原因。
雙方相互之間都牽製了對手的大量兵馬,這才能夠讓蜀中在夾縫中生存,並且發展起來。
可以說,劉備的那一次衝動,也等同於徹底葬送了三造大漢的希望。
“漢武,你呢?若是你的結義兄弟因盟友背刺而死,你會不顧背後還有個強大的敵人而舉國之兵去跟那盟友拚命嗎?”
老朱又將同樣的問題拋給了劉徹。
“能帶衛青嗎?霍去病呢?”
老朱:“……”
“不能!”
“那當然是不能出這個兵了。”
“那個時候,蜀中的大將本就已經老邁,加上兵力也遠不及魏、吳的任何一方,縱使窮兵黷武,一次性將蜀中百姓壓榨個幹淨,也榨不出多少兵馬來。”
“這種情況下,寡人像是會去打必敗之仗的傻子?”
劉徹毫不猶豫的道。
若能帶自己人參與,那他相信以霍去病的能力,絕對有機會率小股兵馬直插敵軍核心。
可若是不能,那他又不是什麽願意舍棄偌大江山而重情重義的傻子,他又怎麽會有第二種選擇?
“看到了嗎?”
“阿鬥,你爹是個英雄,這一點古今上下無數人都承認。”
“他仁義,胸懷大誌,甚至險些真的讓他三造了大漢,他是真英雄,可英雄,終結不了亂世。”
“一個合格的皇帝,他也不能是英雄。”
說出最後的結論,老朱並沒有說自己會怎麽選。
但很顯然,從他的話來看,他也同樣不會做出舍棄大好局麵而為關羽報仇的決定。
“這樣啊……”
“孔明,看來我還真不是個當皇帝的料。”
看著天幕上一個個天子給出的答案,劉備苦笑著看向身邊的諸葛亮。
他心中有愧。
這麽多年,這麽多人為之努力甚至付出性命才爭取來的局麵,被他的一場意氣用事毀於一旦。
他本以為自己能夠與光武皇帝一般再造大漢,可現在看來,自己壓根就不適合當皇帝。
也或許從始至終,他這樣的人也不配當皇帝。
“陛下,局麵雖對我大漢不利,卻也未必不能扭轉,隻要你的身體能好起來,大漢依舊還有希望!”
諸葛亮連忙勸道。
“當初也是臣沒能勸住陛下,釀成今日之事,臣也有錯,陛下切莫太過自責。”
然而劉備卻是沒有絲毫被安慰到的跡象。
他的神情依舊自責。
甚至已經隱隱在想,如果自己沒有參與鎮壓黃巾,沒有參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是否這天下的百姓會過的更好?
就在這時,天幕上對方才老朱的問話,卻是有人有了不同的意見。
“不對,老朱,你問話的方式錯了。”
“我換種問法,你再看看答案。”
“李二,若你的皇後被你背刺的盟友所殺,你會如何決斷?是冷靜的跟盟友握手言和,還是報仇?”
“老朱,你呢?”
“寡人隻能說,每個人定然都有自己的軟肋所在,你們覺得兄弟被殺,自己不會衝動,那頂多也就意味著那所謂的兄弟算不得軟肋。”
“換做你們在乎的人,那這問題的答案,還會一樣嗎?”
劉恆找到了老朱話語中的漏洞。
很顯然,方才迴答的這些作為天子的人,很難理解到劉備與他那兩位結拜兄弟的感情。
但如果用李二的長孫皇後以及老朱的馬皇後來舉例的話,應該就算是合適了。
老朱:“……”
盟友?
誰敢動他的妹子,那就絕不會是盟友,而是一日不死一日不休的頭號死敵!
李二:“……”
動觀音婢?
別說盟友,就是他親爹,那也不行!
“那麽現在的答案就已經很明顯了,並非重情義就不適合當皇帝,雖然寡人不善戰事,但卻能夠斷定,劉備,縱使你真要伐吳,也同樣是有勝算的,錯的是你在戰局上的判斷,而非伐吳這件事。”
“從來沒有人生來就是適合當皇帝的,絕大部分人都是在不斷的試錯中前進,做錯了不可怕,知錯即可,可以不認錯,卻一定要改錯。”
看著劉恆的話,無數人表示無言以對。
沒有人生來就是適合當皇帝的?
你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什麽?
“咳咳,文帝,你看看高祖,再看看自己,實在不行,你再看看你兒子跟你孫子?”
“若非曹氏與司馬氏接連打破了金刀之讖,那估摸著即便是到了後世,也還是會有人覺得,你們劉氏就是天生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