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年輕了不是,若太過在意恩怨對錯,可做不好一個皇帝
視頻通古代,李二變身蜀漢通天代 作者:好想吃個火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毋丘儉果斷大軍壓境,逼迫鄭衝不得不調動城中所有力量上城牆防守之時,天幕外的絕大部分人都知道,這一戰已經就此落下帷幕。
賈延一直按著陳坦,一直按著自己那僅有的數百名死士,等的就是這麽個機會。
誰也不會想到,到了這個地步,京中還能冒出數百人來攻打城門。
別說鄭衝本就不擅長指揮兵團作戰,即便擅長,他也絕對料不到城內還有這麽一手等著他。
“朕在想,如果沒有賈延這提前一步的反水,這一戰的結果是否會有所不同?”
“難道高祖會將自己的籌碼毫無保留的押在一個賈延身上?”
戰局已定,李二反而陷入了沉思。
從始至終,劉邦就沒有占據過絕對的優勢。
哪怕是先一步鏟除部分士族大軍,又將其中部分兵馬招降之後,他麾下兵馬也不過堪堪與城內齊平。
但凡要不是城內還有賈延這個後手,這一戰即便能贏,損失也絕對不會小。
“哪有那麽多如果,即便沒有賈延這個人,別忘了還有陳坦。”
老朱搖搖頭道。
不管是以龍旗吸引守軍出城圍剿,還是戰前將士卒們的士氣提升到極致,都無法作為徹底殺死這場戰爭的手段。
可以說這一係列的舉措,為的就是城內賈延與陳坦的最後一擊。
即便沒有賈延,陳坦也會想盡辦法招攬個百餘人。
在那樣的情況下,攻取城門,根本用不了太多人手。
“老朱這次說的對,並且除了陳坦之外,京中還有個後手沒有被調動,若無賈延,還有個王氏可以利用。”
“高祖一路謀劃至此,定然不可能將所有希望寄托於一個剛剛反水的賈延身上。”
“朕料定,那王祥族中的人定然也已經潛伏在了京師,但凡賈延與陳坦失手,他們絕不會坐視!”
趙匡胤觀察的要更加細致。
不管是城牆上巡守的士族子弟,還是先前在朝中瓜分大魏的門閥官員,都沒有王氏子弟的身影。
王祥作為以一死推翻司馬家的導火索,若真的要瓜分大魏,憑借他留下的聲望,王氏定然能有一席之地。
而既然王氏沒有參與,那就隻能說明,他們將籌碼押在了另一方的身上!
“……不應該吧?若王氏真的押寶高祖,那眼下這明顯戰局已定,他們還能不露個麵?”
楊堅皺眉道。
他雖然也同樣驚歎於劉邦能夠以這般手段,將局麵扭轉到如今這般的程度。
但對於趙匡胤的話,多少還是持些懷疑態度。
謀略真的能做到這一步嗎?
若王氏的那些族人真的已經埋伏在了城中,隻等賈延失手便出手奪門的話,那劉邦就得從王祥剛剛身死之時就開始布局。
那個時候就已經能想到這裏了?
“或許是覺得不必出手也能有三公之位,還能保全自己手中的力量。”
“也或許是在預防還有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
“不管是什麽理由,朕都覺得,高祖不可能隻憑一個賈延,就敢如此冒險!”
賈延押注劉邦,那在趙匡胤看來是理所應當的事。
可若是劉邦將全部身家都押在賈延與他那數百名死士身上,那就隻有一種可能。
除非劉邦瘋了!
“寡人倒是認同趙大的看法,哪怕父皇沒想到這個份上,有張良在,他也不會放過任何能夠留後手的機會。”
劉恆表示,他未必相信自己那時而靠譜,時而不靠譜的父皇,但他絕對相信留侯!
如果說父皇有失誤,有犯錯的時候,那留侯在他看來,就是從始至終都未做過哪怕一次重大的決策錯誤。
唔……
除了當初執著的想要重建七國中的韓之外吧。
那件事倒也未必是留侯做錯了,他自己或許也知道,分裂的局麵大概率不會再出現。
之所以要重建韓,為的或許也是那一縷執念。
除此之外,不管是輔佐劉邦,還是功成之後的急流勇退,每一步他做的都堪稱完美。
這一切,劉恆都是親眼看著的。
他能夠切身的體會到張良那恐怖的智謀!
“若是這樣的話,那一切就都能說的明白了。”
李二還真沒注意到王氏的動向。
大抵是因為他覺得,王祥死後,王氏就會變成一盤散沙。
著實是沒想到,散沙也同樣能被利用起來。
“王與馬共天下,李二你多少有些小看那能夠在晉朝與司馬家抗衡的王氏了。”
能夠以一族之力媲美天下之主,若非數代人的努力,隻靠一個老朽的王祥,那定然是不可能的。
可以說,王家出來的數代都是頂尖的人才,隻是整個王氏的光芒太耀眼,而將他們自身的功勞掩蓋了大半!
“所以王氏現在還在藏,是他們覺得還有更好的機會?”
“不對,若他們真是隱藏的棋子,那高祖交給他們的任務,就隻可能是待賈延破門失敗,便派人接替,無論如何也要啃下城門!”
“而賈延若是破門成功呢?那高祖應該就沒有後續的旨意了,他們要怎麽做才能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要做什麽,才能在賈延、陳坦攻破城門的情況下,壓過他們的風頭?
僅僅一瞬間,老朱就想到了。
隻有一件事,能夠讓王氏重新壓過賈氏的風頭!
“入宮,擒偽帝,迎高祖!”
如果他處於王家的位置上,他就會這麽做。
也僅有這樣的做法,才能在接下來論功行賞的時候,壓賈氏與陳氏一頭,至少能做到並駕齊驅!
“大概隻有這樣了,但這樣做,風險可不小。”
“擒偽帝,這得建立在高祖不承認曹芳重新被擁立為天子這件事,否則王家就等同於犯上,非但無功,事後還會被清算。”
“朕覺得,高祖多半是會承認的。”
“既能表現出自己的大度,同時還能直接以此為由頭,廢除給予王家那三公之位的承諾。”
“太陰暗了吧,好歹王家也算有功,甚至王祥還以一死開啟了這謀劃的篇章,真的要這麽算計嗎?”
“瞧瞧,年輕了不是,若太過在意恩怨對錯,可做不好一個皇帝。”
賈延一直按著陳坦,一直按著自己那僅有的數百名死士,等的就是這麽個機會。
誰也不會想到,到了這個地步,京中還能冒出數百人來攻打城門。
別說鄭衝本就不擅長指揮兵團作戰,即便擅長,他也絕對料不到城內還有這麽一手等著他。
“朕在想,如果沒有賈延這提前一步的反水,這一戰的結果是否會有所不同?”
“難道高祖會將自己的籌碼毫無保留的押在一個賈延身上?”
戰局已定,李二反而陷入了沉思。
從始至終,劉邦就沒有占據過絕對的優勢。
哪怕是先一步鏟除部分士族大軍,又將其中部分兵馬招降之後,他麾下兵馬也不過堪堪與城內齊平。
但凡要不是城內還有賈延這個後手,這一戰即便能贏,損失也絕對不會小。
“哪有那麽多如果,即便沒有賈延這個人,別忘了還有陳坦。”
老朱搖搖頭道。
不管是以龍旗吸引守軍出城圍剿,還是戰前將士卒們的士氣提升到極致,都無法作為徹底殺死這場戰爭的手段。
可以說這一係列的舉措,為的就是城內賈延與陳坦的最後一擊。
即便沒有賈延,陳坦也會想盡辦法招攬個百餘人。
在那樣的情況下,攻取城門,根本用不了太多人手。
“老朱這次說的對,並且除了陳坦之外,京中還有個後手沒有被調動,若無賈延,還有個王氏可以利用。”
“高祖一路謀劃至此,定然不可能將所有希望寄托於一個剛剛反水的賈延身上。”
“朕料定,那王祥族中的人定然也已經潛伏在了京師,但凡賈延與陳坦失手,他們絕不會坐視!”
趙匡胤觀察的要更加細致。
不管是城牆上巡守的士族子弟,還是先前在朝中瓜分大魏的門閥官員,都沒有王氏子弟的身影。
王祥作為以一死推翻司馬家的導火索,若真的要瓜分大魏,憑借他留下的聲望,王氏定然能有一席之地。
而既然王氏沒有參與,那就隻能說明,他們將籌碼押在了另一方的身上!
“……不應該吧?若王氏真的押寶高祖,那眼下這明顯戰局已定,他們還能不露個麵?”
楊堅皺眉道。
他雖然也同樣驚歎於劉邦能夠以這般手段,將局麵扭轉到如今這般的程度。
但對於趙匡胤的話,多少還是持些懷疑態度。
謀略真的能做到這一步嗎?
若王氏的那些族人真的已經埋伏在了城中,隻等賈延失手便出手奪門的話,那劉邦就得從王祥剛剛身死之時就開始布局。
那個時候就已經能想到這裏了?
“或許是覺得不必出手也能有三公之位,還能保全自己手中的力量。”
“也或許是在預防還有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
“不管是什麽理由,朕都覺得,高祖不可能隻憑一個賈延,就敢如此冒險!”
賈延押注劉邦,那在趙匡胤看來是理所應當的事。
可若是劉邦將全部身家都押在賈延與他那數百名死士身上,那就隻有一種可能。
除非劉邦瘋了!
“寡人倒是認同趙大的看法,哪怕父皇沒想到這個份上,有張良在,他也不會放過任何能夠留後手的機會。”
劉恆表示,他未必相信自己那時而靠譜,時而不靠譜的父皇,但他絕對相信留侯!
如果說父皇有失誤,有犯錯的時候,那留侯在他看來,就是從始至終都未做過哪怕一次重大的決策錯誤。
唔……
除了當初執著的想要重建七國中的韓之外吧。
那件事倒也未必是留侯做錯了,他自己或許也知道,分裂的局麵大概率不會再出現。
之所以要重建韓,為的或許也是那一縷執念。
除此之外,不管是輔佐劉邦,還是功成之後的急流勇退,每一步他做的都堪稱完美。
這一切,劉恆都是親眼看著的。
他能夠切身的體會到張良那恐怖的智謀!
“若是這樣的話,那一切就都能說的明白了。”
李二還真沒注意到王氏的動向。
大抵是因為他覺得,王祥死後,王氏就會變成一盤散沙。
著實是沒想到,散沙也同樣能被利用起來。
“王與馬共天下,李二你多少有些小看那能夠在晉朝與司馬家抗衡的王氏了。”
能夠以一族之力媲美天下之主,若非數代人的努力,隻靠一個老朽的王祥,那定然是不可能的。
可以說,王家出來的數代都是頂尖的人才,隻是整個王氏的光芒太耀眼,而將他們自身的功勞掩蓋了大半!
“所以王氏現在還在藏,是他們覺得還有更好的機會?”
“不對,若他們真是隱藏的棋子,那高祖交給他們的任務,就隻可能是待賈延破門失敗,便派人接替,無論如何也要啃下城門!”
“而賈延若是破門成功呢?那高祖應該就沒有後續的旨意了,他們要怎麽做才能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要做什麽,才能在賈延、陳坦攻破城門的情況下,壓過他們的風頭?
僅僅一瞬間,老朱就想到了。
隻有一件事,能夠讓王氏重新壓過賈氏的風頭!
“入宮,擒偽帝,迎高祖!”
如果他處於王家的位置上,他就會這麽做。
也僅有這樣的做法,才能在接下來論功行賞的時候,壓賈氏與陳氏一頭,至少能做到並駕齊驅!
“大概隻有這樣了,但這樣做,風險可不小。”
“擒偽帝,這得建立在高祖不承認曹芳重新被擁立為天子這件事,否則王家就等同於犯上,非但無功,事後還會被清算。”
“朕覺得,高祖多半是會承認的。”
“既能表現出自己的大度,同時還能直接以此為由頭,廢除給予王家那三公之位的承諾。”
“太陰暗了吧,好歹王家也算有功,甚至王祥還以一死開啟了這謀劃的篇章,真的要這麽算計嗎?”
“瞧瞧,年輕了不是,若太過在意恩怨對錯,可做不好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