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葶還真是冤枉了餘誠,他這次夷陵之行的日程排得非常滿,除了考察水電站的選址,還要規劃工廠建設用地、物流倉庫用地。
除此之外還要了解夷陵當地的風土人情,檢查當地衛生、教育工作,深入到百姓家中查看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等等。
跟著餘誠一起來的崔應朝和一幹文書也都被分配了考察任務,還要將民情匯總,等返迴後向餘誠提供一份夷陵百姓生活調查報告。
不過沈葶的懷疑不無道理,尤其對山林確權的公告打出後,夷陵當地士紳豪強便都慌了神,千方百計的開始往餘誠身邊鑽營,其中不乏將貌美女子拱手送上的。
考察團駐地戒備森嚴,士紳豪強拜見的帖子如泥牛入海,不見蹤影。他們無奈隻能求助於餘家軍在當地的文武官員。
樊虎軍營一關,避而不見,郭秉忠一介文人卻不開麵子,替人送了一迴拜帖。
當時餘誠正在吃飯,看到拜帖後笑著說了一句“郭知州與本地豪強關係不錯呀!”
郭秉忠當時就嚇出一身冷汗,啥話都沒敢說,悄悄拿起拜帖就告退了。
這天餘誠正在走訪夷陵城外十多裏一個叫黃家壩的小村莊的路上,城內傳來消息,給石柱秦家送信的商隊派了一個人迴來,帶來了秦家的迴信。
餘誠當即取消了今天的走訪計劃,返迴城中接見信使。
信使是盛源號的大掌櫃崔岩,見麵後餘誠奇怪的問:“隻有你一個?秦家沒來人?”
崔岩麵帶尷尬:“秦將軍戰死沙場,秦家眾人悲痛萬分,小人在秦家等了數日,才得了迴信。”
石柱秦家和荊州餘家軍,兩者都是龐然大物,盛源號誰也招惹不起,隻能在中間老老實實當個傳聲筒。
秦家悲痛萬分是不假,可是一連數日無人做主,恐怕是因為沒人想擔一個勾連賊眾的名聲吧。
秦良玉一家是鐵杆的保皇黨,光看秦翼明這一輩兄弟的名字就能看出來。秦邦屏兩子叫秦翼明、秦拱明,秦民屏兩子叫秦佐明,秦祚明,恨不能把忠心耿耿刻在臉上。
不過餘誠十分好奇,問:“如今秦家主事的是誰?”
崔岩道:“是秦良玉之子,馬祥麟馬將軍。”
如果是漫畫,那餘誠此刻腦門上一定頂著一個大大的問號。在聽說打死的那個官軍將軍是秦良玉侄子秦翼明後,餘誠還特意查過秦家一家的資料。
關於馬祥麟餘誠是有印象的,知道他勇力絕倫,數次單騎衝陣,軍中號稱“小馬超”。最關鍵的是餘誠查到曆史上在左良玉逃離襄陽後,是馬祥麟率部死守,在闖軍破城後以身殉國的。
現在闖軍都已經完成襄陽建製,北上攻破潼關了,怎麽馬祥麟還活著?
餘誠狐疑的看著崔岩:“你確定是馬祥麟馬將軍?”
崔岩不明所以,道:“小人多年前曾隨老東家去往石柱販貨,見過馬將軍。此次送信,也是馬將軍親自召見詢問的。”
餘誠心癢難耐,真想立刻傳令襄陽坐探查實闖軍攻破襄陽時守將是哪個?
其實馬祥麟逃過殺劫,其中就有餘誠的功勞。當時馬祥麟迴鄉探母,恰在那時餘誠率軍突襲荊州,截斷蜀道,將馬祥麟堵在了川內。
為免落人口實,崔岩帶來的也隻有口訓,約定三日後雙方在江麵上交接秦翼明遺體。
餘誠好奇追問:“秦家派遣何人前來迎迴秦將軍遺體?”
崔岩道:“是秦家的一位老管家。”
說到這裏,崔岩偷眼瞄了餘誠一眼,意有所指道:“秦家隨從中有一人遮遮掩掩,小人沒看真切,隻是依稀看到此人是個獨目。”
餘誠哂然一笑,崔岩慌忙低頭告退。
也難為他夾在秦家與餘家軍中間,誰也不敢得罪,隻能暗戳戳的透露點消息,免得餘誠日後發現遷怒於盛源號。
要知馬祥麟昔日衝陣,被清軍流矢射中一目,故而也有“獨眼馬”的稱號。
這次交接遺體,竟然是馬祥麟親自出馬。
看著白帝城消失在視線裏,馬祥麟返迴船艙,秦家老管家鍾叔頂著哭到紅腫的眼睛為他奉上一杯茶。
這次迎迴秦翼明的遺體,本是秦鍾主持,但馬祥麟執意混在隊伍裏,就是想一探餘家軍的虛實,為日後交戰做好準備。
秦鍾滿是擔心的勸馬祥麟道:“待會見到賊人,表少爺可千萬不要衝動啊!”
馬祥麟滿口答應:“鍾叔放心,此次隻為迎迴表哥的遺體,我絕不多生事端。”
秦鍾欲言又止,心中隻能期盼腳下這條船速度夠快,即便有什麽意外,也能依靠船快甩開賊人的追兵。
時間還早,馬祥麟展開一份從盛源號那裏找來的報紙看了起來。
這份報紙已經是半個月前的了,報紙的紙張質量不好,又被人反複翻折觀看,到馬祥麟手裏的時候已經破舊無比。
盡管如此,馬祥麟依然樂此不疲的看了一遍又一遍。聽說這報紙在荊州區域公開發售,馬祥麟還派了心腹親兵前往荊州,收購往期的報紙。
報紙頭版頭條,是李自成攻破潼關,督師孫傳庭兵敗身死的消息。
闖軍破潼關而入,這則消息不知經過了多少波折,才傳入川中。秦良玉與馬祥麟作為川中大將,也隻知道官軍戰敗,闖軍攻進潼關。
至於官軍如何戰敗,損失如何,督師孫傳庭下落等,他們一概不知。就連京師那邊,對孫傳庭是殉國還是逃走、或是投降也搞不清楚,所以一直沒有給予封贈,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才對孫傳庭蓋棺定論,有了個“忠靖”的諡號。
而在餘家軍的這篇報紙上,將闖軍繞道,從後騙開潼關城門,孫傳庭力戰而死的經過寫得非常詳細,仿佛當時就在潼關親眼目睹一般。
除過潼關戰事,報紙上還有餘家軍攻克漢口的報道,以及荊門往荊州的主幹道修建完成,麵向大眾征集道路名稱的報道等等。
如此多的消息,就這麽堂而皇之的印在報紙上,就連販夫走卒都能看到。而且還征集道路名稱,這難道不應該是荊州當權者大筆一揮的事情嗎?
馬祥麟百思不得其解,盤踞在荊州的餘家軍實在讓他有些看不懂。
船隻順江而下走得飛快,很快就有船頭負責了望的船員大喊:“快看,那裏有艘怪船!”
除此之外還要了解夷陵當地的風土人情,檢查當地衛生、教育工作,深入到百姓家中查看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等等。
跟著餘誠一起來的崔應朝和一幹文書也都被分配了考察任務,還要將民情匯總,等返迴後向餘誠提供一份夷陵百姓生活調查報告。
不過沈葶的懷疑不無道理,尤其對山林確權的公告打出後,夷陵當地士紳豪強便都慌了神,千方百計的開始往餘誠身邊鑽營,其中不乏將貌美女子拱手送上的。
考察團駐地戒備森嚴,士紳豪強拜見的帖子如泥牛入海,不見蹤影。他們無奈隻能求助於餘家軍在當地的文武官員。
樊虎軍營一關,避而不見,郭秉忠一介文人卻不開麵子,替人送了一迴拜帖。
當時餘誠正在吃飯,看到拜帖後笑著說了一句“郭知州與本地豪強關係不錯呀!”
郭秉忠當時就嚇出一身冷汗,啥話都沒敢說,悄悄拿起拜帖就告退了。
這天餘誠正在走訪夷陵城外十多裏一個叫黃家壩的小村莊的路上,城內傳來消息,給石柱秦家送信的商隊派了一個人迴來,帶來了秦家的迴信。
餘誠當即取消了今天的走訪計劃,返迴城中接見信使。
信使是盛源號的大掌櫃崔岩,見麵後餘誠奇怪的問:“隻有你一個?秦家沒來人?”
崔岩麵帶尷尬:“秦將軍戰死沙場,秦家眾人悲痛萬分,小人在秦家等了數日,才得了迴信。”
石柱秦家和荊州餘家軍,兩者都是龐然大物,盛源號誰也招惹不起,隻能在中間老老實實當個傳聲筒。
秦家悲痛萬分是不假,可是一連數日無人做主,恐怕是因為沒人想擔一個勾連賊眾的名聲吧。
秦良玉一家是鐵杆的保皇黨,光看秦翼明這一輩兄弟的名字就能看出來。秦邦屏兩子叫秦翼明、秦拱明,秦民屏兩子叫秦佐明,秦祚明,恨不能把忠心耿耿刻在臉上。
不過餘誠十分好奇,問:“如今秦家主事的是誰?”
崔岩道:“是秦良玉之子,馬祥麟馬將軍。”
如果是漫畫,那餘誠此刻腦門上一定頂著一個大大的問號。在聽說打死的那個官軍將軍是秦良玉侄子秦翼明後,餘誠還特意查過秦家一家的資料。
關於馬祥麟餘誠是有印象的,知道他勇力絕倫,數次單騎衝陣,軍中號稱“小馬超”。最關鍵的是餘誠查到曆史上在左良玉逃離襄陽後,是馬祥麟率部死守,在闖軍破城後以身殉國的。
現在闖軍都已經完成襄陽建製,北上攻破潼關了,怎麽馬祥麟還活著?
餘誠狐疑的看著崔岩:“你確定是馬祥麟馬將軍?”
崔岩不明所以,道:“小人多年前曾隨老東家去往石柱販貨,見過馬將軍。此次送信,也是馬將軍親自召見詢問的。”
餘誠心癢難耐,真想立刻傳令襄陽坐探查實闖軍攻破襄陽時守將是哪個?
其實馬祥麟逃過殺劫,其中就有餘誠的功勞。當時馬祥麟迴鄉探母,恰在那時餘誠率軍突襲荊州,截斷蜀道,將馬祥麟堵在了川內。
為免落人口實,崔岩帶來的也隻有口訓,約定三日後雙方在江麵上交接秦翼明遺體。
餘誠好奇追問:“秦家派遣何人前來迎迴秦將軍遺體?”
崔岩道:“是秦家的一位老管家。”
說到這裏,崔岩偷眼瞄了餘誠一眼,意有所指道:“秦家隨從中有一人遮遮掩掩,小人沒看真切,隻是依稀看到此人是個獨目。”
餘誠哂然一笑,崔岩慌忙低頭告退。
也難為他夾在秦家與餘家軍中間,誰也不敢得罪,隻能暗戳戳的透露點消息,免得餘誠日後發現遷怒於盛源號。
要知馬祥麟昔日衝陣,被清軍流矢射中一目,故而也有“獨眼馬”的稱號。
這次交接遺體,竟然是馬祥麟親自出馬。
看著白帝城消失在視線裏,馬祥麟返迴船艙,秦家老管家鍾叔頂著哭到紅腫的眼睛為他奉上一杯茶。
這次迎迴秦翼明的遺體,本是秦鍾主持,但馬祥麟執意混在隊伍裏,就是想一探餘家軍的虛實,為日後交戰做好準備。
秦鍾滿是擔心的勸馬祥麟道:“待會見到賊人,表少爺可千萬不要衝動啊!”
馬祥麟滿口答應:“鍾叔放心,此次隻為迎迴表哥的遺體,我絕不多生事端。”
秦鍾欲言又止,心中隻能期盼腳下這條船速度夠快,即便有什麽意外,也能依靠船快甩開賊人的追兵。
時間還早,馬祥麟展開一份從盛源號那裏找來的報紙看了起來。
這份報紙已經是半個月前的了,報紙的紙張質量不好,又被人反複翻折觀看,到馬祥麟手裏的時候已經破舊無比。
盡管如此,馬祥麟依然樂此不疲的看了一遍又一遍。聽說這報紙在荊州區域公開發售,馬祥麟還派了心腹親兵前往荊州,收購往期的報紙。
報紙頭版頭條,是李自成攻破潼關,督師孫傳庭兵敗身死的消息。
闖軍破潼關而入,這則消息不知經過了多少波折,才傳入川中。秦良玉與馬祥麟作為川中大將,也隻知道官軍戰敗,闖軍攻進潼關。
至於官軍如何戰敗,損失如何,督師孫傳庭下落等,他們一概不知。就連京師那邊,對孫傳庭是殉國還是逃走、或是投降也搞不清楚,所以一直沒有給予封贈,直到清朝乾隆年間才對孫傳庭蓋棺定論,有了個“忠靖”的諡號。
而在餘家軍的這篇報紙上,將闖軍繞道,從後騙開潼關城門,孫傳庭力戰而死的經過寫得非常詳細,仿佛當時就在潼關親眼目睹一般。
除過潼關戰事,報紙上還有餘家軍攻克漢口的報道,以及荊門往荊州的主幹道修建完成,麵向大眾征集道路名稱的報道等等。
如此多的消息,就這麽堂而皇之的印在報紙上,就連販夫走卒都能看到。而且還征集道路名稱,這難道不應該是荊州當權者大筆一揮的事情嗎?
馬祥麟百思不得其解,盤踞在荊州的餘家軍實在讓他有些看不懂。
船隻順江而下走得飛快,很快就有船頭負責了望的船員大喊:“快看,那裏有艘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