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家軍的三年規劃已經製定好,餘誠希望自己手下的文武官員能夠習慣這種按照既定規劃一步一步發展的方式。
此次夷陵之行其實主要是考察當地的自然環境,製定出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發展規劃。
夷陵在清朝時改名宜昌,是現代著名的水電之都。餘誠這次來夷陵考察,就是想借助夷陵天然的水文資源建設幾座水電站,為工業發展提供動力。
在荊州建起的那座水電站因為水位落差不夠,隻能驅動起兩台110kw的發電機,目前那座水電站的電力主要供給給軍械廠,想靠它給其他工廠供電有些不現實。
而在夷陵,一方麵有適用於發展水電站的水利資源,另一方麵有順暢的水運通道,工廠生產的產品可以順長江運往荊州,十分便利。
再加上夷陵轄區內適宜耕種的土地不多,百姓生活困苦,正好可以將失地的農民吸收進工廠,可謂一舉兩得。
迴到夷陵城內,郭秉忠已經安排了一場接風宴。他應該是提前詢問過樊虎,知道自家這位司令不喜奢靡,每到一地都對當地特色飲食感興趣,所以宴席上隻有八道菜式。
席麵如此寒酸,便是當地名流富商平日宴請都比這好十倍。一眾鄉紳原本還在暗暗嘲笑這群賊子是個土包子,等看到餘誠甘之如飴後心中又有別樣情緒滋生。
已經占據如此大的地盤,這名賊首卻不驕不躁,看來心中所圖甚大啊!
接風宴過後,餘誠照例前往軍營視察,觀摩士兵訓練。
樊虎這邊一直沒有撈到什麽仗打,就把全部力氣放在了操練士兵上。餘誠隨即抽了一個連出來,看到士兵們個個龍精虎猛,鬥誌昂揚,不禁讚許道:“保持的不錯。”
得到餘誠誇讚,樊虎臉上頓時笑開了花,口中說道:“司令放心,絕不給您丟臉!”
確定樊虎這邊沒有吃空餉喝兵血,餘誠算是放下心來。
此時天色已晚,餘誠又召見郭秉忠,由郭秉忠做夷陵民政工作匯報。
夷陵人多田少,所以百姓生活困頓。這次秋收,夷陵本地的豪強實力不強,在領頭對抗餘家軍政策的幾家被摧枯拉朽的平定之後,其餘的地主紛紛偃旗息鼓。
不過這些地主顯然也沒有吃這個啞巴虧的打算,他們向大部分佃戶收迴租種的土地,導致失地農民大幅增加。
根據餘家軍的《土地管理辦法》,雖然也有禁止地主收迴佃戶租種土地的條款,但是懲罰措施不強,隻有這些土地拋荒才會被收為官田。
這些地主如此做,顯然是在賭失地農民在土地拋荒前就已經支撐不住,以此倒逼餘家軍收迴成命。
不止是夷陵,其餘各地也都有這種情況發生。餘家軍早有預案,絲毫不慌,反而借此機會開始了一波建設浪潮。失地農民被大量招募進建設隊當民工,江漢平原各縣城的道路建設速度得到極大提升。
現在雙方都在賭,看究竟會是誰先一步支撐不住。隻有餘誠絲毫不慌,背靠現代的海量資源,要是還能輸給幾個土財主那就太丟臉了。
“夷陵此地的山林歸屬明確嗎?”
郭秉忠道:“山間林地大部分並無歸屬,唯有靠近城鎮的山頭大部分都歸屬本地豪強名下。前段時間的地租風波中查抄了幾戶,大約有六成已經收為官有。”
這些林地大多都是以前舊官府與豪強互相勾結從而侵占的。
“發文出去,對所有林地進行確權,不能提供有效地契的林地一律收為官有。”
或許是覺得這樣吃相有些難看,餘誠又補了一句:“對那些確有地契的,按照地契注明的交易價格加價一成進行贖買。”
“這些林地將改為果園,安置一部分失地農民。”
“果樹從種植到產果,少說也要五六年時間,隻怕緩不濟急啊?”
其實餘誠此著其實是為了向現代出口水果,明朝五六年對於現代來說不過兩年而已,還是很劃算的。
對於如何安置失地農民,餘誠給郭秉忠吃了顆定心丸,要求他招募五千名產業工人,為即將開建的水電站與工廠提供人手。
對夷陵這座小城來說,一次性抽出五千名壯勞力,幾乎是將失地農民一網打盡。
如此大手筆,郭秉忠也不由震驚:“司令,如此多的人手,憑我夷陵州供養不過來啊!”
這不單單是五千人的事,如果以一戶出一丁計,那就是整整五千戶人家,兩三萬張嘴在後邊等著。
“誰說要你們夷陵供養了?”
餘誠安撫道:“放心,咱們不做賠本的買賣,所有的投入都一定會有迴報的。”
與此同時,現代。
沈葶麵前擺滿了廠家發來的技術資料,一時竟然有些選擇恐懼症的感覺。
在她的建議下,對明朝的投資將從食品加工廠開始。這些工廠需要的技術含量低,隻要設備到位,工人稍加培訓就能上崗。
第一批的食品加工廠生產的包括方便麵、酸辣粉、自熱米飯、罐頭、以及壓縮餅幹等。為了掩人耳目,在現代同樣會有相應的工廠建立,不過規模會比明朝的小很多。
到時明朝生產的食品貼個標就可以拿到現代售賣,與現代生產的商品相比成本價更低,利潤空間更大。
即使在現代商品銷路一時打不開,這些食品也可以在明朝就地消化。
另一方麵,隨著這些工廠的建立,大宗的糧食流通就有了充足的借口,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惹人懷疑了。
用了大半天時間,沈葶終於從中選出了幾家儀器廠家,安排助理與廠家進行聯係,準備去現場考察一番再做決定。
做完這一切,沈葶疲憊的靠在椅子上抬頭望著天花板。
也不知道那家夥現在在做什麽?是不是又在和哪個小妖精鬼混?
沈葶的手情不自禁的撫在小腹上,等食品廠的設備采購結束,一定要去明朝休一段時間的假,直接榨幹了那家夥!
此次夷陵之行其實主要是考察當地的自然環境,製定出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發展規劃。
夷陵在清朝時改名宜昌,是現代著名的水電之都。餘誠這次來夷陵考察,就是想借助夷陵天然的水文資源建設幾座水電站,為工業發展提供動力。
在荊州建起的那座水電站因為水位落差不夠,隻能驅動起兩台110kw的發電機,目前那座水電站的電力主要供給給軍械廠,想靠它給其他工廠供電有些不現實。
而在夷陵,一方麵有適用於發展水電站的水利資源,另一方麵有順暢的水運通道,工廠生產的產品可以順長江運往荊州,十分便利。
再加上夷陵轄區內適宜耕種的土地不多,百姓生活困苦,正好可以將失地的農民吸收進工廠,可謂一舉兩得。
迴到夷陵城內,郭秉忠已經安排了一場接風宴。他應該是提前詢問過樊虎,知道自家這位司令不喜奢靡,每到一地都對當地特色飲食感興趣,所以宴席上隻有八道菜式。
席麵如此寒酸,便是當地名流富商平日宴請都比這好十倍。一眾鄉紳原本還在暗暗嘲笑這群賊子是個土包子,等看到餘誠甘之如飴後心中又有別樣情緒滋生。
已經占據如此大的地盤,這名賊首卻不驕不躁,看來心中所圖甚大啊!
接風宴過後,餘誠照例前往軍營視察,觀摩士兵訓練。
樊虎這邊一直沒有撈到什麽仗打,就把全部力氣放在了操練士兵上。餘誠隨即抽了一個連出來,看到士兵們個個龍精虎猛,鬥誌昂揚,不禁讚許道:“保持的不錯。”
得到餘誠誇讚,樊虎臉上頓時笑開了花,口中說道:“司令放心,絕不給您丟臉!”
確定樊虎這邊沒有吃空餉喝兵血,餘誠算是放下心來。
此時天色已晚,餘誠又召見郭秉忠,由郭秉忠做夷陵民政工作匯報。
夷陵人多田少,所以百姓生活困頓。這次秋收,夷陵本地的豪強實力不強,在領頭對抗餘家軍政策的幾家被摧枯拉朽的平定之後,其餘的地主紛紛偃旗息鼓。
不過這些地主顯然也沒有吃這個啞巴虧的打算,他們向大部分佃戶收迴租種的土地,導致失地農民大幅增加。
根據餘家軍的《土地管理辦法》,雖然也有禁止地主收迴佃戶租種土地的條款,但是懲罰措施不強,隻有這些土地拋荒才會被收為官田。
這些地主如此做,顯然是在賭失地農民在土地拋荒前就已經支撐不住,以此倒逼餘家軍收迴成命。
不止是夷陵,其餘各地也都有這種情況發生。餘家軍早有預案,絲毫不慌,反而借此機會開始了一波建設浪潮。失地農民被大量招募進建設隊當民工,江漢平原各縣城的道路建設速度得到極大提升。
現在雙方都在賭,看究竟會是誰先一步支撐不住。隻有餘誠絲毫不慌,背靠現代的海量資源,要是還能輸給幾個土財主那就太丟臉了。
“夷陵此地的山林歸屬明確嗎?”
郭秉忠道:“山間林地大部分並無歸屬,唯有靠近城鎮的山頭大部分都歸屬本地豪強名下。前段時間的地租風波中查抄了幾戶,大約有六成已經收為官有。”
這些林地大多都是以前舊官府與豪強互相勾結從而侵占的。
“發文出去,對所有林地進行確權,不能提供有效地契的林地一律收為官有。”
或許是覺得這樣吃相有些難看,餘誠又補了一句:“對那些確有地契的,按照地契注明的交易價格加價一成進行贖買。”
“這些林地將改為果園,安置一部分失地農民。”
“果樹從種植到產果,少說也要五六年時間,隻怕緩不濟急啊?”
其實餘誠此著其實是為了向現代出口水果,明朝五六年對於現代來說不過兩年而已,還是很劃算的。
對於如何安置失地農民,餘誠給郭秉忠吃了顆定心丸,要求他招募五千名產業工人,為即將開建的水電站與工廠提供人手。
對夷陵這座小城來說,一次性抽出五千名壯勞力,幾乎是將失地農民一網打盡。
如此大手筆,郭秉忠也不由震驚:“司令,如此多的人手,憑我夷陵州供養不過來啊!”
這不單單是五千人的事,如果以一戶出一丁計,那就是整整五千戶人家,兩三萬張嘴在後邊等著。
“誰說要你們夷陵供養了?”
餘誠安撫道:“放心,咱們不做賠本的買賣,所有的投入都一定會有迴報的。”
與此同時,現代。
沈葶麵前擺滿了廠家發來的技術資料,一時竟然有些選擇恐懼症的感覺。
在她的建議下,對明朝的投資將從食品加工廠開始。這些工廠需要的技術含量低,隻要設備到位,工人稍加培訓就能上崗。
第一批的食品加工廠生產的包括方便麵、酸辣粉、自熱米飯、罐頭、以及壓縮餅幹等。為了掩人耳目,在現代同樣會有相應的工廠建立,不過規模會比明朝的小很多。
到時明朝生產的食品貼個標就可以拿到現代售賣,與現代生產的商品相比成本價更低,利潤空間更大。
即使在現代商品銷路一時打不開,這些食品也可以在明朝就地消化。
另一方麵,隨著這些工廠的建立,大宗的糧食流通就有了充足的借口,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惹人懷疑了。
用了大半天時間,沈葶終於從中選出了幾家儀器廠家,安排助理與廠家進行聯係,準備去現場考察一番再做決定。
做完這一切,沈葶疲憊的靠在椅子上抬頭望著天花板。
也不知道那家夥現在在做什麽?是不是又在和哪個小妖精鬼混?
沈葶的手情不自禁的撫在小腹上,等食品廠的設備采購結束,一定要去明朝休一段時間的假,直接榨幹了那家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