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月,田莊的變化讓餘誠十分滿意。田野間撒下的草籽已經長出了嫩嫩的綠芽,看來要不了多久羊群就不需要依賴餘誠從現代帶來的飼料了。
雖然餘誠說過暫時不打算建新屋,但是這次迴來發現還是有一些新起的院牆,這是有些勤快的農戶終究還是沒忍住為自己建起了新房。
餘誠對此視而不見,他禁止的隻是統一大興土建。隻要農戶們幹完自己的活,私下有餘力愛幹什麽就幹什麽,隻要以後轉移時舍得就好。
不過建新屋是一件很費力氣的事情,田莊壯勞力本就不多,還各有職責,所以有餘力起新屋的終究是少數。大部分農戶還是住在帳篷或是自己挖的土窩子裏。
軍隊是餘誠現階段最關心的事情,所以餘誠迴到田莊後第一站就直奔校場。
校場位於田莊東北側,以前是用來曬糧食的曬場。曬場一角還有一株核桃樹,此時樹下圍著一群十來歲的孩童,正聚精會神的看社兵操演。
場上社兵共有四隊,一隊使長槍正對著草人練習刺擊,一隊刀牌手正在練習揮砍,一隊正在練習隊列,曬場最邊上的一隊社兵則是弩手,端著新製成的弩機瞄著五十步外的草靶。
看到餘誠來了,正在指揮訓練的謝三大吼一聲:“拜見東家!”
幾十個社兵齊刷刷放下手中器械就地單膝跪倒參拜:“我等拜見東家。”
整整齊齊的隊伍看得餘誠心花怒放,就是“拜見東家”這幾個字總讓餘誠聽得不夠協調。不過這都是小節,總不能現在就讓社兵們喊“拜見大王”吧。
餘誠喜滋滋揮手,“同……弟兄們辛苦了,都起來吧。”
餘誠命令社兵們繼續訓練,隨後對迎上來的謝三說:“不愧是邊軍精銳,這才一個月的功夫就把社兵訓練的有模有樣,我果然沒看錯人。”
自從傳出餘誠是神仙後,謝三在餘誠麵前總有些拘謹,聽到餘誠誇讚,急忙說:“都是東家留下的練兵法子好,短短一個月,就讓這些普通人脫胎換骨,有了個兵樣子。”
餘誠對這句恭維話卻之不恭,好歹是後世久經檢驗的練兵方法,有現在的成效餘誠半點也不奇怪。
“就是以後軍中不必行跪禮了,改成抱拳便好,都是大好男兒跪來跪去平白消磨了血氣。”
謝三點頭應下,又聽餘誠問:“你是邊軍出身,你說現在的社兵距離邊軍戰力還差多少?”
謝三心中一突,偷眼去瞧餘誠臉色,卻見他神色平靜如常,似乎剛才真隻是隨口一問。謝三斟酌著措詞,說道:“邊軍久經沙場,都是刀頭舔血練出來的本事,論軍容確實不如社兵齊整。但要說到兩軍交戰,社兵還需再訓練個一年半載。”
餘誠點點頭,這答案他一點也不意外。要是說隨便一群農夫訓練個把月就能和緊貼沙場一線的邊軍有一戰之力,那他也太狂妄了些。
戰鬥經驗不好湊,就隻能從單兵裝備上想辦法了。
餘誠拿過一名弩手的弩機,道:“我送來的這批弩臂你用過沒有,效果怎麽樣?”
說起這批弩弓,謝三臉上有了別樣的神采:“東家給的這弓臂是用什麽材料做成的,屬下竟然從未見過。”
唔,我該怎麽跟你解釋環氧樹脂弓片這種東西呢?傳統角弓製作需要竹木做胎、牛角做背、貼以筋膜、以膠粘合,工藝複雜,做出一張好弓費時良久。而環氧樹脂這種工業時代的產物,隻需要根據拉力選擇相應的厚度,然後弓弦兩頭一係就是一張弓。所以想要大批裝備,環氧樹脂的弓片顯然更合算一些。
“用起來怎樣?”
“除了稍重了些,其他都挺好。不過東家,弩手射速太慢了,弩箭射出一箭的時間,弓手三箭都射出去了。要不挑些人訓練成弓箭手?”
謝三自己就是神箭手,所以對於調教弓箭手非常有信心。
“不用,好的弓手訓練不易,我們沒有那個時間啊。”
再說了,等弓手訓練出來,部隊就該裝備火槍了,弓箭手出師即失業,多尷尬。
現在的隊伍編成是十人為一什,由四名刀牌手、四名長槍手、兩個弩手組成,領頭的叫做什長。五十人為一隊,領頭的稱作隊長。
田莊的主要建築任務完成後,社兵又吸收了二十人加入,所以現在共有三隊。不過因為現在還在訓練中,尚未正式成軍,所以隊長一職還未任命,凡事暫時都聽教頭安排。
在田莊兩隊,以謝三為教頭;在開封一隊,教頭為付應平。
“樊虎呢?怎麽沒見他?”
謝三道:“下遊的村子說我們種的草離他們田地太近,會影響他們的糧食收成,樊兄弟過去處理了。”
田莊收攏的農戶都是流民,和本地的居民有衝突是難免的事情。可能是田地的土壟劃分,水源分配,甚至可能隻是路上看不對眼,都有可能鬧出矛盾來。
餘誠問:“樊虎帶了幾個人去,有沒有危險?”
謝三道:“咱們社兵經常在雙方交界處操練,他們知道我們不好惹,所以不敢太放肆。樊兄弟帶的有號手,要是情況不對就吹號,我們立馬就能殺過去。”
餘誠點點頭,村與村之間很多事沒有道理可講,更多的是看誰的拳頭硬。隻要開封府的官兵不插手,動起手來餘誠一點都不擔心。
到中午吃飯時候,樊虎才帶著兩個社兵迴來,餘誠打趣道:“怎麽,那村子就沒留下你們吃飯嗎?”
樊虎大笑著:“許是怕我吃窮了他們吧,看著到飯點了就著急忙慌的送客。”說罷又給餘誠匯報了這次談判的結果。
那村子靠近田莊這邊的土地,全部種上牧草,相當於租給田莊,代價是每畝五鬥麥子。
對於餘誠的到來,樊虎可以說大喜過望,因為這意味著他終於要迴去和媳婦團聚了。
上次餘誠離開前給樊虎說過,隻留樊虎在田莊駐守一個月,然後就換人。樊虎掃過餘誠身後,李河、劉二牛、付應平,會是他們三個中哪一個接替自己?
餘誠哪裏不知道樊虎的想法,不過這次從開封出來,除了換防,還另有要事。
“樊虎,去找幾個針線活做的好的過來。”
“東家是要做什麽衣服嗎?田莊裏慶嫂的針線活最好了。”聽到餘誠要找幾個會做針線的,樊虎立時便推薦了一人。
“好哇,難怪你樊大個待在田莊舍不得迴去,原來是這邊還有位慶嫂啊!”李河在一旁打趣道。
樊虎嚇了一跳,急忙道:“李河兄弟別亂說,傳出去壞了人家的名聲。”
餘誠也瞪了李河一眼,斥道:“多嘴!”說罷突然拔出匕首,反手一刀便刺在李河胸口上。
雖然餘誠說過暫時不打算建新屋,但是這次迴來發現還是有一些新起的院牆,這是有些勤快的農戶終究還是沒忍住為自己建起了新房。
餘誠對此視而不見,他禁止的隻是統一大興土建。隻要農戶們幹完自己的活,私下有餘力愛幹什麽就幹什麽,隻要以後轉移時舍得就好。
不過建新屋是一件很費力氣的事情,田莊壯勞力本就不多,還各有職責,所以有餘力起新屋的終究是少數。大部分農戶還是住在帳篷或是自己挖的土窩子裏。
軍隊是餘誠現階段最關心的事情,所以餘誠迴到田莊後第一站就直奔校場。
校場位於田莊東北側,以前是用來曬糧食的曬場。曬場一角還有一株核桃樹,此時樹下圍著一群十來歲的孩童,正聚精會神的看社兵操演。
場上社兵共有四隊,一隊使長槍正對著草人練習刺擊,一隊刀牌手正在練習揮砍,一隊正在練習隊列,曬場最邊上的一隊社兵則是弩手,端著新製成的弩機瞄著五十步外的草靶。
看到餘誠來了,正在指揮訓練的謝三大吼一聲:“拜見東家!”
幾十個社兵齊刷刷放下手中器械就地單膝跪倒參拜:“我等拜見東家。”
整整齊齊的隊伍看得餘誠心花怒放,就是“拜見東家”這幾個字總讓餘誠聽得不夠協調。不過這都是小節,總不能現在就讓社兵們喊“拜見大王”吧。
餘誠喜滋滋揮手,“同……弟兄們辛苦了,都起來吧。”
餘誠命令社兵們繼續訓練,隨後對迎上來的謝三說:“不愧是邊軍精銳,這才一個月的功夫就把社兵訓練的有模有樣,我果然沒看錯人。”
自從傳出餘誠是神仙後,謝三在餘誠麵前總有些拘謹,聽到餘誠誇讚,急忙說:“都是東家留下的練兵法子好,短短一個月,就讓這些普通人脫胎換骨,有了個兵樣子。”
餘誠對這句恭維話卻之不恭,好歹是後世久經檢驗的練兵方法,有現在的成效餘誠半點也不奇怪。
“就是以後軍中不必行跪禮了,改成抱拳便好,都是大好男兒跪來跪去平白消磨了血氣。”
謝三點頭應下,又聽餘誠問:“你是邊軍出身,你說現在的社兵距離邊軍戰力還差多少?”
謝三心中一突,偷眼去瞧餘誠臉色,卻見他神色平靜如常,似乎剛才真隻是隨口一問。謝三斟酌著措詞,說道:“邊軍久經沙場,都是刀頭舔血練出來的本事,論軍容確實不如社兵齊整。但要說到兩軍交戰,社兵還需再訓練個一年半載。”
餘誠點點頭,這答案他一點也不意外。要是說隨便一群農夫訓練個把月就能和緊貼沙場一線的邊軍有一戰之力,那他也太狂妄了些。
戰鬥經驗不好湊,就隻能從單兵裝備上想辦法了。
餘誠拿過一名弩手的弩機,道:“我送來的這批弩臂你用過沒有,效果怎麽樣?”
說起這批弩弓,謝三臉上有了別樣的神采:“東家給的這弓臂是用什麽材料做成的,屬下竟然從未見過。”
唔,我該怎麽跟你解釋環氧樹脂弓片這種東西呢?傳統角弓製作需要竹木做胎、牛角做背、貼以筋膜、以膠粘合,工藝複雜,做出一張好弓費時良久。而環氧樹脂這種工業時代的產物,隻需要根據拉力選擇相應的厚度,然後弓弦兩頭一係就是一張弓。所以想要大批裝備,環氧樹脂的弓片顯然更合算一些。
“用起來怎樣?”
“除了稍重了些,其他都挺好。不過東家,弩手射速太慢了,弩箭射出一箭的時間,弓手三箭都射出去了。要不挑些人訓練成弓箭手?”
謝三自己就是神箭手,所以對於調教弓箭手非常有信心。
“不用,好的弓手訓練不易,我們沒有那個時間啊。”
再說了,等弓手訓練出來,部隊就該裝備火槍了,弓箭手出師即失業,多尷尬。
現在的隊伍編成是十人為一什,由四名刀牌手、四名長槍手、兩個弩手組成,領頭的叫做什長。五十人為一隊,領頭的稱作隊長。
田莊的主要建築任務完成後,社兵又吸收了二十人加入,所以現在共有三隊。不過因為現在還在訓練中,尚未正式成軍,所以隊長一職還未任命,凡事暫時都聽教頭安排。
在田莊兩隊,以謝三為教頭;在開封一隊,教頭為付應平。
“樊虎呢?怎麽沒見他?”
謝三道:“下遊的村子說我們種的草離他們田地太近,會影響他們的糧食收成,樊兄弟過去處理了。”
田莊收攏的農戶都是流民,和本地的居民有衝突是難免的事情。可能是田地的土壟劃分,水源分配,甚至可能隻是路上看不對眼,都有可能鬧出矛盾來。
餘誠問:“樊虎帶了幾個人去,有沒有危險?”
謝三道:“咱們社兵經常在雙方交界處操練,他們知道我們不好惹,所以不敢太放肆。樊兄弟帶的有號手,要是情況不對就吹號,我們立馬就能殺過去。”
餘誠點點頭,村與村之間很多事沒有道理可講,更多的是看誰的拳頭硬。隻要開封府的官兵不插手,動起手來餘誠一點都不擔心。
到中午吃飯時候,樊虎才帶著兩個社兵迴來,餘誠打趣道:“怎麽,那村子就沒留下你們吃飯嗎?”
樊虎大笑著:“許是怕我吃窮了他們吧,看著到飯點了就著急忙慌的送客。”說罷又給餘誠匯報了這次談判的結果。
那村子靠近田莊這邊的土地,全部種上牧草,相當於租給田莊,代價是每畝五鬥麥子。
對於餘誠的到來,樊虎可以說大喜過望,因為這意味著他終於要迴去和媳婦團聚了。
上次餘誠離開前給樊虎說過,隻留樊虎在田莊駐守一個月,然後就換人。樊虎掃過餘誠身後,李河、劉二牛、付應平,會是他們三個中哪一個接替自己?
餘誠哪裏不知道樊虎的想法,不過這次從開封出來,除了換防,還另有要事。
“樊虎,去找幾個針線活做的好的過來。”
“東家是要做什麽衣服嗎?田莊裏慶嫂的針線活最好了。”聽到餘誠要找幾個會做針線的,樊虎立時便推薦了一人。
“好哇,難怪你樊大個待在田莊舍不得迴去,原來是這邊還有位慶嫂啊!”李河在一旁打趣道。
樊虎嚇了一跳,急忙道:“李河兄弟別亂說,傳出去壞了人家的名聲。”
餘誠也瞪了李河一眼,斥道:“多嘴!”說罷突然拔出匕首,反手一刀便刺在李河胸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