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論劍我是不會去的,不過倒是可以派別人去,但咱們孔門,可不是為了爭天下第一。”端木易想了想,緩緩說道,“天下第一,有什麽用?”


    天下第一,多高的名頭啊,怎麽會沒用?子冉真是不知道自己師父是怎麽想的。


    端木易看了一眼立在一旁的子冉,說道:“我們是商人,商人逐利。天下第一,對我們來說毫無意義。”


    “師父,那可是天下第一啊!”子冉說道,“如果拿下了天下第一,搞不好可以號令群雄!”


    端木易劇烈地咳嗽了幾聲,子冉連忙把茶杯遞給了他。


    喝過了茶後,端木易清了清嗓子,說道:“子冉,你幼稚了,都什麽朝代了,你以為是兩宋嗎?憑借天下第一,就可以號令群雄?現而今,想號令群雄,隻要有銀子就夠了,武功高不高,不重要。況且,天下第一發銀子嗎?有憑證嗎?去華山論劍的,隻不過都是一群莽夫罷了。”


    “師父,既然如此,那剛才您為何要說,我們還要派人過去呢?”


    “我看中的是華山論劍的商機。”端木易白了一眼子冉,“咱們的人,可以在華山之巔提供些吃穿住行所需之物。那麽多人上華山,得吃飯住宿吧?我們賺點錢就夠了,打打殺殺的事,莽夫去幹。”


    “師父,咱們孔門的買賣也不小了,還至於賺這點小錢?”


    “小錢?”端木易反問道,“我們孔門的宗旨你忘了?”


    “徒兒沒忘。”


    “沒忘,那你就給我說一遍。”


    “是。”子冉老實答道,開始說了起來:“孔門的宗旨是匯通天下,讓天下孔門弟子盡數為我們所用。”


    “虧你還記得。”端木易說道,“要想讓那些孔門弟子為我們所用,前提條件是我們得有足夠的銀子,要想有足夠的銀子,就得匯通天下,要想匯通天下,就要什麽買賣都做。隻有天下所有的買賣我們都做,才能實現匯通天下。”


    子冉紅著臉說道:“師父,是徒兒錯了,您老格局果然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行了,行了。”端木易擺了擺手,“以後說話之前多考慮考慮為什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小利而不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還不差,可是加上勿以小利而不為,總覺得有點怪怪的,這不就是貪小便宜麽?


    不過,子冉聽上去,心裏美滋滋的。


    為啥?


    因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出自《三國誌·蜀誌傳》,是劉備寫給他的兒子劉禪的,是遺詔中的話。


    子冉心想,自己的師父跟自己說這句話,這不是分明把自己當成了他的接班人麽?


    凡事都怕琢磨,但是琢磨過頭了,也是一種病。


    子冉衝著端木易一拱手,說道:“既然師父要派孔門的人去華山之巔賺錢,那麽少不了要有人領頭,徒兒願意前往。”


    端木易說道:“你去,我放心。不過,你剛迴來就走,也太趕了點。迴來,就先給你師叔一家上墳,也不知道去你母親的墳上看看?”


    “是徒兒疏忽了,一會兒徒兒就去我母親墳上看看,然後再整裝出發去華山。”


    “嗯,這還差不多。”端木易欣慰地點了點頭,“不要因為你一出生母親就去世了,而忘了你的母親。百善孝為先。”


    怪了不是?子冉一出生他的母親就去世了,那他弟弟子思是怎麽來的?石頭縫裏蹦出來的嗎?


    子冉和子思不是親哥倆兒。


    臨淄的那個古鎮上,有很多私塾,也側麵說明了一點,就是孩子多。一個不大的古鎮,再多能有多少人口?從哪來這麽多的孩子呢?


    這些孩子,大多都是養濟院的孤兒。


    養濟院,前文詳細解釋過,是當年太祖皇帝專為鰥寡孤獨以及患病之人設立的官辦福利機構,但自萬曆之後,朝廷虧空日甚於一日,官辦的養濟院,也就名存實亡了。


    官府幹不了的事,孔門幹,端木易看上了。


    孔門,不做賠本的買賣,接手臨淄的養濟院,每月都要往裏邊搭銀子,圖個啥?為了博得一個好名聲嗎?


    好名聲,是要博得的,沒有好名聲,怎麽在江湖上混?隻有有了好名聲,才會得到好名聲帶來的利益。


    對於端木易來講,他接手臨淄的官辦養濟院,不光能博得好名聲,而且還有利可圖。


    圖什麽?白養一批人嗎?


    對!


    端木易接手了臨淄的養濟院後,專門收留一些流民,不過,是有條件的。條件也很簡單,他們隻收孤兒寡母,而且孩子要七歲以下,並且身體健康,其他的鰥寡孤獨則不在收留之列。


    有資格的流民,進入端木易的養濟院後,每月六鬥米、柴火六十斤、冬夏兩季,布匹各兩匹。這個待遇,是官方當時承諾的二倍。別說是官方的二倍了,就算是不如官方標準,滿足條件的流民也會趨之若鶩。


    不過,別看端木易的養濟院待遇這麽好,但還是常常死人,好多帶著孩子來的母親,最多在養濟院不出一年,就患病死掉了。於是,這些母親帶來的孩子,也就成了孤兒。


    成了孤兒的孩子,養濟院吃,養濟院住,養濟院生活,接受孔門的恩惠,直到男孩十八歲,女孩十六歲。


    人,活著活著,就活習慣了。


    這些養濟院成了年的孩子,無一例外地都成了孔門的人,為孔門效力。大多男主外,女主內。


    孔門不做賠本的買賣,有的買賣是長線收益,有的買賣是短線收益。


    養濟院白養的人,最後都會成為了孔門的人。


    放長線,才能釣大魚,孔門的有生力量,生生不息。


    子冉的母親就是當年的流民之一,按理說,她是沒資格進養濟院的,你一個女人,又沒有孩子,不符合端木易養濟院的收留條件。然而,凡事都有特殊,雖然子冉母親不符合條件,但是架不住她當年已經懷孕三個月了。


    養濟院收留孤兒寡母,孩子要求七歲以下,但沒說一定是要出生後的孩子。於是臨淄養濟院的人犯了難,特事特辦,找到端木易,說了這個情況。


    隻要是真懷孕了,就可以進。當時端木易是這樣迴答的。


    臨淄養濟院的人,得到了端木易的明確指示後,特意找來了一個大夫,給子冉母親把脈、檢查,在確定子冉母親真懷孕了後,便把她留在了養濟院。


    子冉的父親是誰,不知道,因為子冉的母親死得太早,沒來得及告訴他。子冉母親死得有多早?早到子冉一出生後,半年內,他母親就在養濟院患病死掉了,跟其他帶著孤兒的寡母一樣。


    子冉成了徹徹底底的孤兒。


    人,都是同病相憐的,子思,也是還在他母親懷孕的時候,來到了臨淄的養濟院。那時候子冉已經大了,他看到子思的母親後,觸景生情,想著當年自己的母親,許也是這樣,帶著他,於是就在子思還未出生時,便認他做了弟弟。


    子思母親生下子思後,也就半年光景,同樣患了病,沒幾日便離世了。


    子思母親的病來得快,在彌留之際,已經口不能言。那時候,子冉就在身旁,抱著自己認的這個小弟弟,問道,您還有什麽話要囑托的嗎?


    子思母親的眼裏,流下淚水,使出全身力氣,在子冉耳邊說出了四個字,善終為善。


    善終為善?什麽意思,為何子思母親在彌留之際要說出這四個字?


    當子冉再想去問時,子思母親已經撒手人寰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水行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裏吧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裏吧唧並收藏山水行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