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門為什麽叫孔門,之前已經解釋過,是因為孔門的首腦端木易,自稱是孔子弟子端木賜的後代,號衍聖公,所以把自己的江湖組織命名為孔門。


    真正崇禎朝的衍聖公孔衍植,居住在衍聖公府,就是孔府,位於曲阜。孔府,也稱聖府。聖府二字就掛在衍聖公府大門之上,明朝權臣嚴嵩題寫,好不氣派。


    進了衍聖公府的二門,可以看到一個孤零零緊閉的垂花門,立在道中央,稱為垂珠門,也叫重光門。


    別看此門貌不驚人,卻擋在了道的中央近千年之久。它可是衍聖公府裏邊,規格最高的門了,就算是衍聖公自己,也絕無資格從此門出入。隻有逢遇孔府大典、皇帝臨幸、宣讀詔旨和舉行重大祭禮禮儀之時,才會在十三響禮炮中將此門徐徐開啟。


    故此門又稱儀門。


    近千年來,此門開過的次數,都有記錄。


    衍聖公府,過了三堂就是內宅,在內宅邊上有一四層高樓,名為奎文樓,專門堆放金銀珠寶,並且連通內宅和府外,內設機關暗道,一旦天下有事,衍聖公就會帶著家眷和奎文樓的金銀珠寶,逃出府邸。


    奎文樓的金銀珠寶有多少,沒人知道,內宅裏邊是什麽樣子,四麵高牆,也沒人見過。


    七歲以上男子,不得入內。


    七歲以上男子不得入內,比紫禁城的後宮還要嚴格,結合奎文樓的金銀珠寶,不禁讓人對衍聖公府內宅的生活,產生了無限遐想。


    清朝大學士,也是我們熟知的鐵齒銅牙紀曉嵐,曾給衍聖公府題過一副對聯,上聯是,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下聯為: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不過你仔細看這副對聯,就會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上聯的“富”字少了一點,寫成了“冨”;下聯的“章”字,最後一豎破日而出。


    這是紀曉嵐有意為之。


    “富”字去掉了一點,意味著衍聖公府的富貴無頂,無法用一個點來限製,也希望富貴少一點。“章”字將“日”字寫成“田”字,意味著衍聖公府的文章通天,無法用一個日來遮擋,也希望文章多一些。


    紀曉嵐的這副對聯可是大有深意,怎麽解釋都對,就看讀他的人了。


    說了這麽多,這跟端木易的孔門有啥關係?


    當然有關係了,沒關係難道我帶你們旅遊曲阜嗎?這端木易在臨淄的府邸,就是模仿曲阜衍聖公府而建,所選地點正好是當初戰國時期,稷下學宮的所在地,離端木易小鎮上課的私塾不遠。


    稷下學宮,曾是第一所官辦的、由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興盛時期,上千人的賢達出出進進,儒墨道法,百家爭鳴。當年荀子,就曾經三次擔任過學宮的祭酒,也就是學宮之長,類似於現在的院長、校長。


    我記得,好像是曆史係考研有一道單選題,就考過,到底是誰,曾經三次擔任過稷下學宮的祭酒。


    這題還挺經典的,越是經典,越多人在意,於是也就爛大街了。


    端木易府邸的恢宏和小鎮的古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端木易府邸內,也有一個垂花門,名曰孔門,平時隻有他才可以出入走動,用來彰顯身份。


    孔門,是江湖組織,也是一個門。


    端木易迴到府邸後,在二堂的正廳內,接見了子冉。


    “子冉,辛苦了,請座。”端木易把一杯茶遞到了子冉的手裏,子冉連忙弓腰,用雙手接過,在端木易坐下後,才敢落座,並且隻搭了半邊屁股。


    “子冉,我看到你的信了,這次你做得很好,不過,這個渾三和宋獻策真像你寫得那樣厲害嗎?”端木易喝了一口茶,“可別是什麽平庸之輩。”


    “師父,您放心,在皮島時徒兒觀察過,這個渾三和宋獻策的武功,在江湖中一般人等是近不得身的。”


    “一般人等恐怕不行,這個張老樵要是一般人,也不至於讓我等了這麽久,四十年了,都不敢輕易出手。”端木易歎道,“四十年了,我豈不知他在吾老洞?可是就是不敢找他複仇,恐修為不夠,再適得其反。”


    “師父,我覺得您大可不必擔憂渾三和宋獻策是否能殺了張老樵。”子冉說道,“您想,四十年了,您也在進步,在您出手之前,找兩個江湖上還看過得去的人,試探一下張老樵的底,豈不是一件好事?”


    “嗯。”端木易點了點頭,“不過和人間佛一戰,如果是真,恐怕這牛鼻子也進步了不少啊!”


    端木易問道:“你找的這兩個人是否可靠?”


    子冉想了想,答道:“叫宋獻策的還好,酒色之徒,給點好處也就答應了。就是那個渾三有些難搞,問來問去的,想法頗多,不好控製。不過師父您放心,徒兒已經略施小計,讓他深信不疑了。”


    “哦,略施小計?”端木易反問道,“不會又是你那痛哭流涕的手段吧?”


    “師父,痛哭流涕的手段,對一般常人還行,對待渾三這個油頭滑麵之人,還得再計上加計才好。”


    “說來聽聽,你怎麽個計上加計法?”端木易來了興趣。


    “徒兒在皮島迴來的船上,特意在船尾留了一個貨艙,裏邊放的全是徒兒做的張老樵殺人放火的偽證。這個貨艙,徒兒掛上了重重的鐵鏈,不允許渾三和宋獻策靠近。”子冉興奮地說道,“渾三和宋獻策必然會對此貨艙生出好奇之心,隻要他們一進去,看到這些偽證,徒兒相信,他們不會再對徒兒說的話有任何懷疑。”


    “你怎麽就篤定這兩個人一定會進這個貨艙,難道他們平時有偷雞摸狗的毛病不成?”


    “這倒沒有,不過徒兒跟這個渾三接觸下來,倒是發現他有一個性子,就是好奇心太重。”子冉答道,“好奇心重的人,越不讓他幹什麽,他偏幹什麽。徒兒利用的正是他這點。況且,徒兒查驗過,偽證確實少了一本。”


    “呦嗬,出去幾趟成長不少啊!”端木易重新端詳起了子冉,“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看來,孔門衍聖公的位置我也坐不了幾年了,過幾年我就該讓賢嘍!”


    子冉從小就跟著端木易學習,師父的為人和行事作風他是最為清楚的,他一聽端木易說出此話,立刻覺得這椅子下麵像是有無數根針一樣。


    子冉連忙起身,跪在地上,磕頭道:“師父,您這說的是哪裏話?徒兒這點本事,還不是跟著師父您學的?徒兒願意終身侍奉師父,唯師父馬首是瞻!”


    “起來吧,你緊張什麽?”端木易嘴角上揚,“年輕人,就應該多替我分擔才是,我可不像那牛鼻子,能活那麽久。你是孔門的大弟子,這孔門,早早晚晚都是你接手。”


    “是,是。”子冉擦了擦頭上的汗,唯唯諾諾地答道。


    “叫你起來就起來,跪下是怎麽迴事?在這點上,你就不如你的弟弟子思。”端木易說道。


    子冉慢慢起身,站立一旁,問道:“子思這孩子又惹您老生氣了?”


    “那倒沒有。”


    端木易把鎮上私塾發生的事說了一遍,然後補充道:“你在這一點上就不如你那弟弟,總是想法太多,畏手畏腳的。人啊,還是要常懷赤子之心,多跟子思學著點。”


    “師父教訓得是!”


    子冉站在一旁和端木易又聊了些門內的瑣事之後,心情也平穩了許多,於是試探地問向端木易:“師父,華山論劍您當真不去嗎?您要是不去,怎麽著咱們孔門也得派個人過去吧?這可是江湖上的一大盛事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山水行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裏吧唧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裏吧唧並收藏山水行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