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久世華音
蓋亞之光:從艾斯開始 作者:海王波士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涼子的家就在道路拐角的山坡上,與那處事故頻發的路口之間的直線距離不到三百米。周圍也沒有其他的村居,方圓幾裏之內隻有這一處獨棟。
通往涼子家,一路都是過膝的草地。以玲也的身高,荒草都已經是齊腰高。正如這片平原的名字,整片草叢飛舞著許多螢火蟲。夜間,閃閃的小蟲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漫山遍野,縈繞四周照亮黑暗,恍如童話。
“怎麽樣,很漂亮吧?”北鬥道。
得知玲也的到來,北鬥被龍隊長安排過來接待。tac隊對於這處螢火蟲平原調查了兩天,除了淩晨的時候南夕子一人目擊的“鬼怪”之外,兩天的時間再沒有其他任何有價值的發現。
沒有超獸,也沒有宇宙人。
要說唯一讓人注意的,大概就隻有那一片片荒草叢之間夢幻般起舞的螢火蟲群了。
星星點點,真如天空的繁星一般,數不清究竟有多少。隻要在入夜之後,天空和大地都成了星點螢火的樂園。
“嗯,很漂亮。”玲也點點頭,但神色中有些疑惑。
“怎麽了,有發現什麽嗎?”
“不,沒什麽。”
玲也並沒有發現什麽。隻不過,平日裏大自然中的生靈都會比較親近她。並不是某種刻意的親近,而是自然而然的感覺。就像她拿著麵包屑想喂食,小鳥就會主動飛到她手中。看見花朵上采蜜的蝴蝶很漂亮,伸出手指,蝴蝶就會主動停在她手指尖那樣。
她能稍許感覺到一些小生靈們的念頭,而這些小生靈也能感覺到她的想法。
但是這群螢火蟲並沒有這樣的感覺。
為什麽呢?
玲也不太明白,她隻是發覺這片開闊的原野,除了螢火蟲似乎沒有其他的生命。沒有蟋蟀振翅,也沒有蛙鳴。隻有漫天螢火蟲在飛舞。它們仿佛是霸占了這片空間,成了方圓幾裏之內唯一存在的生命。
雖然很美,但美的有些不太真實。
可若是仔細去分辨,這些螢火蟲又察覺不到什麽奇怪的地方。它們吸食樹汁、用唿吸的熒光來交談,起舞,然後繁衍,和普通的螢火蟲並無二致。
沿著草叢間踏出的小徑,步行幾分鍾就見到一座古老木質結構的單層宅院。
房子不是很大,算上花園占地也就一畝左右。是一座普通的鄉間日式別墅。進屋的地板都是古舊的榻榻米鋪成,古舊,但很幹淨。
玄關進門,正對著的是一條走廊向內延伸,一側用移門隔開的是大廳的空間。
玲也不懂風水學,隻覺得這樣的布局有些古怪,但也說不出怪在哪裏。
此時玄關通向大廳的移門是拉開的,可以看見大廳裏那個坐在輪椅上的女孩,紮著兩股麻花辮,看著大約十四、五歲的年紀,介於國中和高中之間,應當就是這裏的主人涼子了。
而在涼子對麵的榻榻米上,還有兩個陌生人跪坐著。
那是一位和玲也同樣身穿巫女服的少女,她身旁的,是位身穿神官服的年輕男子。
玲也看向北鬥,用視線詢問他。
“這是出雲大社的久世巫女,旁邊這位是柘木神官。”北鬥星司介紹道。
雙方問候了一聲,但玲也問的當然不止是這個。
不是說出雲大社沒有除魔的業務嗎?
北鬥還沒說話,久世巫女先一步行了一禮,她在榻榻米筆直正坐著,雙手疊在膝前,彎腰深深拜了下去。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女孩打扮了看不出具體的年紀。以古老的習俗來說,巫女是不應當濃妝豔抹的,但到了現代,這個規矩早就成了空文。女孩不化妝怎麽出門?
玲也猜測對麵的巫女也應當是化妝的,否則那皮膚也太細膩白皙了一些——這絕不是出於嫉妒。
而且不知是否染過發,久世巫女的發色與亞洲人不太相似,色淡中透著銀白。並非蒼老的白色,而是更潤澤的淡銀色彩。
她的頭發編的很精致。先束發挑出一根小馬尾,盤成丸子頭在腦後固定,然後將多餘的頭發分開編成兩束麻花辮,在丸子頭處纏繞一圈。而鬢發就這麽隨意披散著,又美觀又大方。
這其實並不難,如果玲也願意花一些心思,也能打扮得這麽好看,但她承認自己確實懶了一些。每天起來打理頭發,梳順了就簡單用頭花紮一下辮子,前後甚至不用五分鍾。
平時不在意,畢竟知世和小櫻也都是這樣,知世更是隻用發箍固定一下劉海,連辮子都省了,如今有對比才有傷害。
更讓人驚訝的是久世巫女的瞳色,並非是純黑色,而是帶著一抹茜紅。
化妝、染發、美瞳?
久世的這一禮,深深地幾乎將額貼到了榻榻米,片刻才直起身。這顯然不僅是客套的問候,而是更正式的禮節。
玲也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迴禮——她沒有接受過任何類似的培訓。
“貴安,大島巫女,冒昧打擾還請萬般見諒,我是出雲大社的巫女久世華音……”說到這裏,久世巫女有些卡頓,似乎是不知如何組織語言。
久世華音是出雲大社的巫女,但並不是普通的巫女,而是即將繼任的齋主。玲也從外表不敢判斷她年紀,事實上她正如目測的,久世今年15歲。
沒有化妝,沒有染發,也沒有美瞳。
自小被遺棄的她在神社中長大,發色和瞳色都是天生的姿態,不知為何,被出雲大社的神主認為是親近神明的象征,從小就被作為齋主而培養。
但無論別人怎麽說,久世很清楚自己沒有親近神明。她從沒感受過神明的存在,更從未聽過所謂的神諭。靜坐、禪定、修行,除了讓她心情寧靜一些之外,從沒獲得過其他的任何啟示。
在多年前,久世就意識到了一點——神明並不存在。
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樣。
小孩有一天突然明白了聖誕老人不存在,可依然每年過著聖誕節。神社中所有人都知道神明不存在,每個人卻都假裝著。假裝的功課,假裝的信仰,假裝的修行。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可是最不信神明的其實就是他們這些神職人員。
就像推銷員不會相信自己的推銷品一樣。明明誰都知道是假的,卻要表現的比真的更真。
這樣的戲劇,久世有些累了。說是“戲劇”還是美化的說法,其實在她心裏,所謂的神社和詐騙並沒有什麽區別。
所以在聽說真的有能夠降魔的神前巫女時,久世華音向出雲神主告假,希望能來這裏觀摩。
用的說法當然是交流修行的理由。
其實她心裏很清楚,所謂的除魔大概率就是一場鬧劇,和她們出雲神社給達官顯貴們舉行的消災祭祀沒任何區別。
但她心裏還是抱著一分希望,希望有人告訴她,自己從小信仰的東西其實並不是皇帝的新衣。希望有人告訴她,那件看不見的新衣,其實是真的存在的。
她不是詐騙團夥的同夥,她多年的修行真正能為人祈福,真正有著意義。
“其實是這樣。”見自家巫女突然失態卡殼了,柘木神官接話道:“聽聞大島巫女您真的能夠降妖除魔,不瞞您說,我們出雲大社已經沒有了這樣的修行。雖然唐突,還請您能夠允許我們觀摩一二。”
這種事其實確實是忌諱,在過去的時代,所謂“降妖除魔”的手段,還有修行的法門,都是各自神社派係的珍藏,就像秘笈一樣。是保存在神社最深處,無論如何也不能外泄的。
隻不過到了如今的時代早就沒有了這樣的神秘,各類“正本”、“法門”、“秘冊”都打上了出版社的標簽,印上了建議零售價格。就連普通的書店都能買到。
各類法師、修行人在書上、甚至頻幕上大談如何修煉,就像商人的“成功經”一樣。神秘已經不再神秘,那也就失去了意義。
玲也並不介意。事實上,她認為自己沒有什麽值得被觀摩的。她所謂的驅魔,也就是簡單的向宮水婆婆學的那幾個神樂舞的動作而已。相比從小修行的久世巫女比她懂得多。
“需要準備什麽東西嗎?”北鬥星司問道。
之前在宮水神社,祭壇和各種儀式物品都是現存的,但這裏當然沒有。
驅邪儀式需要什麽?如果讓久世華音來迴答的話,她可以說出很多很具體的答案。
首先巫女要身穿正式的巫女服,披上符合自身身份的千早。頭戴的飾品有前天冠或者花簪子,使用的道具包括神樂鈴、矛先鈴、檜扇、蝙蝠扇等等,另外還可有劍、鏡、榊笹等備選,最著名的自然是三神器,那是連魔神八歧大蛇都能降服的。
儀式中,還需要神官以神樂笛和和太鼓伴奏。
但是玲也的迴答卻很簡單。
“如果方便的話,麻煩準備一柄神樂鈴。”
“隻要神樂鈴嗎?”久世感覺有些不可思議的插話道。
“對。”
並不是玲也自大,而是因為她隻見過婆婆用神樂鈴,所以隻會依葫蘆畫瓢。其他的道具給她也不會用,甚至連器具的名稱都叫不出。
北鬥卻並不驚訝。按照神道的說法,所有的這些器具,其實作用都隻有一個,那就是取悅神靈,得到神靈視線的關注。
但玲也並不需要。隻因為,神總是和她在一起。
通往涼子家,一路都是過膝的草地。以玲也的身高,荒草都已經是齊腰高。正如這片平原的名字,整片草叢飛舞著許多螢火蟲。夜間,閃閃的小蟲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漫山遍野,縈繞四周照亮黑暗,恍如童話。
“怎麽樣,很漂亮吧?”北鬥道。
得知玲也的到來,北鬥被龍隊長安排過來接待。tac隊對於這處螢火蟲平原調查了兩天,除了淩晨的時候南夕子一人目擊的“鬼怪”之外,兩天的時間再沒有其他任何有價值的發現。
沒有超獸,也沒有宇宙人。
要說唯一讓人注意的,大概就隻有那一片片荒草叢之間夢幻般起舞的螢火蟲群了。
星星點點,真如天空的繁星一般,數不清究竟有多少。隻要在入夜之後,天空和大地都成了星點螢火的樂園。
“嗯,很漂亮。”玲也點點頭,但神色中有些疑惑。
“怎麽了,有發現什麽嗎?”
“不,沒什麽。”
玲也並沒有發現什麽。隻不過,平日裏大自然中的生靈都會比較親近她。並不是某種刻意的親近,而是自然而然的感覺。就像她拿著麵包屑想喂食,小鳥就會主動飛到她手中。看見花朵上采蜜的蝴蝶很漂亮,伸出手指,蝴蝶就會主動停在她手指尖那樣。
她能稍許感覺到一些小生靈們的念頭,而這些小生靈也能感覺到她的想法。
但是這群螢火蟲並沒有這樣的感覺。
為什麽呢?
玲也不太明白,她隻是發覺這片開闊的原野,除了螢火蟲似乎沒有其他的生命。沒有蟋蟀振翅,也沒有蛙鳴。隻有漫天螢火蟲在飛舞。它們仿佛是霸占了這片空間,成了方圓幾裏之內唯一存在的生命。
雖然很美,但美的有些不太真實。
可若是仔細去分辨,這些螢火蟲又察覺不到什麽奇怪的地方。它們吸食樹汁、用唿吸的熒光來交談,起舞,然後繁衍,和普通的螢火蟲並無二致。
沿著草叢間踏出的小徑,步行幾分鍾就見到一座古老木質結構的單層宅院。
房子不是很大,算上花園占地也就一畝左右。是一座普通的鄉間日式別墅。進屋的地板都是古舊的榻榻米鋪成,古舊,但很幹淨。
玄關進門,正對著的是一條走廊向內延伸,一側用移門隔開的是大廳的空間。
玲也不懂風水學,隻覺得這樣的布局有些古怪,但也說不出怪在哪裏。
此時玄關通向大廳的移門是拉開的,可以看見大廳裏那個坐在輪椅上的女孩,紮著兩股麻花辮,看著大約十四、五歲的年紀,介於國中和高中之間,應當就是這裏的主人涼子了。
而在涼子對麵的榻榻米上,還有兩個陌生人跪坐著。
那是一位和玲也同樣身穿巫女服的少女,她身旁的,是位身穿神官服的年輕男子。
玲也看向北鬥,用視線詢問他。
“這是出雲大社的久世巫女,旁邊這位是柘木神官。”北鬥星司介紹道。
雙方問候了一聲,但玲也問的當然不止是這個。
不是說出雲大社沒有除魔的業務嗎?
北鬥還沒說話,久世巫女先一步行了一禮,她在榻榻米筆直正坐著,雙手疊在膝前,彎腰深深拜了下去。
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女孩打扮了看不出具體的年紀。以古老的習俗來說,巫女是不應當濃妝豔抹的,但到了現代,這個規矩早就成了空文。女孩不化妝怎麽出門?
玲也猜測對麵的巫女也應當是化妝的,否則那皮膚也太細膩白皙了一些——這絕不是出於嫉妒。
而且不知是否染過發,久世巫女的發色與亞洲人不太相似,色淡中透著銀白。並非蒼老的白色,而是更潤澤的淡銀色彩。
她的頭發編的很精致。先束發挑出一根小馬尾,盤成丸子頭在腦後固定,然後將多餘的頭發分開編成兩束麻花辮,在丸子頭處纏繞一圈。而鬢發就這麽隨意披散著,又美觀又大方。
這其實並不難,如果玲也願意花一些心思,也能打扮得這麽好看,但她承認自己確實懶了一些。每天起來打理頭發,梳順了就簡單用頭花紮一下辮子,前後甚至不用五分鍾。
平時不在意,畢竟知世和小櫻也都是這樣,知世更是隻用發箍固定一下劉海,連辮子都省了,如今有對比才有傷害。
更讓人驚訝的是久世巫女的瞳色,並非是純黑色,而是帶著一抹茜紅。
化妝、染發、美瞳?
久世的這一禮,深深地幾乎將額貼到了榻榻米,片刻才直起身。這顯然不僅是客套的問候,而是更正式的禮節。
玲也一時之間也不知該如何迴禮——她沒有接受過任何類似的培訓。
“貴安,大島巫女,冒昧打擾還請萬般見諒,我是出雲大社的巫女久世華音……”說到這裏,久世巫女有些卡頓,似乎是不知如何組織語言。
久世華音是出雲大社的巫女,但並不是普通的巫女,而是即將繼任的齋主。玲也從外表不敢判斷她年紀,事實上她正如目測的,久世今年15歲。
沒有化妝,沒有染發,也沒有美瞳。
自小被遺棄的她在神社中長大,發色和瞳色都是天生的姿態,不知為何,被出雲大社的神主認為是親近神明的象征,從小就被作為齋主而培養。
但無論別人怎麽說,久世很清楚自己沒有親近神明。她從沒感受過神明的存在,更從未聽過所謂的神諭。靜坐、禪定、修行,除了讓她心情寧靜一些之外,從沒獲得過其他的任何啟示。
在多年前,久世就意識到了一點——神明並不存在。
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樣。
小孩有一天突然明白了聖誕老人不存在,可依然每年過著聖誕節。神社中所有人都知道神明不存在,每個人卻都假裝著。假裝的功課,假裝的信仰,假裝的修行。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可是最不信神明的其實就是他們這些神職人員。
就像推銷員不會相信自己的推銷品一樣。明明誰都知道是假的,卻要表現的比真的更真。
這樣的戲劇,久世有些累了。說是“戲劇”還是美化的說法,其實在她心裏,所謂的神社和詐騙並沒有什麽區別。
所以在聽說真的有能夠降魔的神前巫女時,久世華音向出雲神主告假,希望能來這裏觀摩。
用的說法當然是交流修行的理由。
其實她心裏很清楚,所謂的除魔大概率就是一場鬧劇,和她們出雲神社給達官顯貴們舉行的消災祭祀沒任何區別。
但她心裏還是抱著一分希望,希望有人告訴她,自己從小信仰的東西其實並不是皇帝的新衣。希望有人告訴她,那件看不見的新衣,其實是真的存在的。
她不是詐騙團夥的同夥,她多年的修行真正能為人祈福,真正有著意義。
“其實是這樣。”見自家巫女突然失態卡殼了,柘木神官接話道:“聽聞大島巫女您真的能夠降妖除魔,不瞞您說,我們出雲大社已經沒有了這樣的修行。雖然唐突,還請您能夠允許我們觀摩一二。”
這種事其實確實是忌諱,在過去的時代,所謂“降妖除魔”的手段,還有修行的法門,都是各自神社派係的珍藏,就像秘笈一樣。是保存在神社最深處,無論如何也不能外泄的。
隻不過到了如今的時代早就沒有了這樣的神秘,各類“正本”、“法門”、“秘冊”都打上了出版社的標簽,印上了建議零售價格。就連普通的書店都能買到。
各類法師、修行人在書上、甚至頻幕上大談如何修煉,就像商人的“成功經”一樣。神秘已經不再神秘,那也就失去了意義。
玲也並不介意。事實上,她認為自己沒有什麽值得被觀摩的。她所謂的驅魔,也就是簡單的向宮水婆婆學的那幾個神樂舞的動作而已。相比從小修行的久世巫女比她懂得多。
“需要準備什麽東西嗎?”北鬥星司問道。
之前在宮水神社,祭壇和各種儀式物品都是現存的,但這裏當然沒有。
驅邪儀式需要什麽?如果讓久世華音來迴答的話,她可以說出很多很具體的答案。
首先巫女要身穿正式的巫女服,披上符合自身身份的千早。頭戴的飾品有前天冠或者花簪子,使用的道具包括神樂鈴、矛先鈴、檜扇、蝙蝠扇等等,另外還可有劍、鏡、榊笹等備選,最著名的自然是三神器,那是連魔神八歧大蛇都能降服的。
儀式中,還需要神官以神樂笛和和太鼓伴奏。
但是玲也的迴答卻很簡單。
“如果方便的話,麻煩準備一柄神樂鈴。”
“隻要神樂鈴嗎?”久世感覺有些不可思議的插話道。
“對。”
並不是玲也自大,而是因為她隻見過婆婆用神樂鈴,所以隻會依葫蘆畫瓢。其他的道具給她也不會用,甚至連器具的名稱都叫不出。
北鬥卻並不驚訝。按照神道的說法,所有的這些器具,其實作用都隻有一個,那就是取悅神靈,得到神靈視線的關注。
但玲也並不需要。隻因為,神總是和她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