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登陸良州港
穿越種田從成立教派開始 作者:顏醜文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1月20日的第八期《大明周報》刊登了大明派使者邀請高麗國參加1月1日的大明公元一年新年大典,結果使者遭到高麗國扣押的事情。
看到周報的大明百姓無不痛罵高麗國膽大包天,竟然敢做這種事。絕大多數人都覺得這個小國竟敢挑釁天朝上國,不要命了!
隻有少部分人暗暗高興,覺得高麗國不愧是興漢上百年的朝貢國,是一條忠犬啊!這是要和反賊硬剛到底啊。
雖然他們不認為高麗打得過大明,但隻要能給明朝找些麻煩事就足夠了。到時候軍隊一動又要收稅,說不定就因為那高麗天高路遠窮山惡水,士兵打進去太艱難,戰事拖得夠久,把大明拖得處處都是起義了呢。
他們人醜想得美,但還真預測準了,大明本來就是要出兵的。
周宇等軍隊集結完畢,在11月27日的第九期《大明周報》上直接宣布對高麗開戰。認為對方先扣押大明使者就等於向大明開戰,大明此舉乃是反擊。
順便這一期的報紙上已經開始吹風了,一些“大儒”開始在報紙上考證“自古以來高麗半島就是天朝上國的一部分”,因為“那邊的人種就是中原人種遷渡過去的”,而且他們學習中央的大帝國上千年,此時的風俗文化語言與大明人極盡相似,本來就是“一家人”。
雖然沒有直接把“吞並”說出口,但是已經有一種圖窮匕見的感覺了。
大明出動了精銳的2個師,加上6千後勤兵共3萬人,分批乘坐船隻前往耽羅島駐紮休整。
耽羅島離高麗的距離足夠近,在那邊休整完畢後直接登陸發起進攻顯然更合適。比起千裏迢迢把兵運過去後,士兵疲憊不堪時還要進行登陸作戰強得多。
這邊大明軍隊出兵,高麗的沿岸又被大明的戰艦封鎖,所有的船隻往高麗方向都禁止通行,免得泄露情報。
因此大明的消息還是傳不進高麗,高麗半島隻能獲得耽羅島上一些有關延壽教的情報。
可是大明代興漢的事情發生的太快,耽羅島上的人能懂什麽,高麗上層拿到的情報都是過時的情報。
然後運兵船幾十艘幾十艘地到達,每次抵達都卸下數千士兵。
而此時大明的戰艦又增多了,巡邏封鎖半島海岸,耽羅島上有大軍的消息被封鎖得嚴嚴實實。
時間一直延續到12月10日,大明3萬軍隊已經找好了耽羅人作為帶路的“向導”,休整完畢士氣旺盛,開始執行登陸作戰。
登陸作戰要麽就是用小船衝上去搶灘,要麽就是攻擊港口,直接把港口拿下然後將船上的士兵不斷卸到港口上。
攻擊港口沒那麽容易,搶灘速度又太慢,畢竟小船一船一船地放實在效率太低了。
但好在有耽羅人。
因為耽羅島離半島陸地處最近隻有80公裏遠,隻要風浪合適,一艘小船借助風力再劃一劃,半天就能漂到。而他們也知道在哪裏擱淺他們的小船不會受損,把小船拉到沙灘上一定距離,等到漲潮後海水剛好能把船浮起來。
因此他們選的地方能夠擱淺大船,隻要等到漲潮,擱淺的大船就可以被潮水托起來不再擱淺,繼續正常航行。
有他們帶路,大明軍隊選擇了直接把運兵船衝到岸上擱淺的戰術。
船隻動不了了沒關係,耽羅人選擇的位置都是沙子,船隻直接擱淺不會被礁石等硬物傷到船底。而且就算傷到了船底漏水也無所謂,隻要能拿下來高麗,這些船終究還是大明的,能慢慢修好。
但大明軍隊沒有選擇最近的80公裏距離登陸,因為那裏沒有重要的戰略要點,他們選擇了更重要的戰略目標來攻擊。
大明由箭鷗型尋寶船組成登陸艦航行了14個小時,前往高麗半島良州的金海京,這座城市附近的沙灘進行擱淺。
這裏有一座良州港,耽羅島的位置離良州港有270公裏,海路不可能直線通行,所以大概跑了300公裏。
尋寶船滿帆船速在每小時27.7公裏,這一次平均船速在每小時21.5公裏左右,已經算蠻快的了。
船上14小時還不算難熬,就是天還暗著的時候就出發,一直到了傍晚天快暗了才到地方,趁著晚霞餘暉開始直接衝灘。
沙灘上的高麗人被這麽多船嚇了一跳,突然這麽多大船駛來衝到灘上,不知道是幹什麽,反正他們跑得飛快。
天氣已經很冷了,但水手們伸出了長長的船槳唿喊著號子拚命劃,讓船速不至於下降導致沒辦法衝到沙灘上。
“今天是農曆初十,再一個時辰就漲潮了,大家快啊!”
“吼!”
如果擱淺和下船的速度夠快,說不定船隻一個多時辰之後就能“恢複自由”呢。
於是一艘艘船隻憑借著慣性衝到了沙灘上,犁開了一片沙子,等到失去動力之後終於停了下來。
“好~下船,快快快!”
明軍早就做好了準備,拿出早就綁好的繩子拋下去,然後士兵們從繩子上吊了下去。
然後這些士兵接到了船上垂下來的木製滑梯,將滑梯好好固定住,然後再接到滑梯上不停放下來的大塊木板。
沙子有點濕,如果落到海水或者水坑裏,在這種天氣下會非常難受的。
但明軍事先在耽羅島休整的時候就做過預演,進行了各種困難的排除。最終想到了提前用木板鋪地的辦法,確實有效。
大家落下後踩到木板上,有效避免了鞋子進水。等沿著木板跑到岸上高處去就不怕了。
本來有想過直接脫鞋子光腳的,等到幹的地方擦幹淨腳再穿上。但是既然木板有效,那顯然用鋪木板的方式更方便。
這些明軍鋪好了木板之後,真正的登陸士兵才一個個從滑梯上滑下來,然後沿著木板就往更遠的岸上跑去執行警戒。
滑梯下人的速度比用其他方式快多了,而且還能把輜重這種重物直接滑下來,十分方便。
因為知道路途近,因此一艘船裝了300人,20艘尋寶船同時擱淺,直接登陸了半個師的人。
另外的80艘尋寶船並沒有衝岸,而是等待這6千明軍攻下港口後,他們直接在港口下軍隊。
很快6千人集合,點起了火把,開始在耽羅人的領路下朝2公裏外的良州港衝去。
明軍長長的大量火炬嚇了金海京的人一跳,以為是農民暴動或者是武裝政變,根本不清楚這是哪裏來的軍隊,趕緊關上城門。
他們根本不知道明軍衝灘擱淺上岸了,隻是在低矮的城頭上觀望這支大軍究竟去哪裏。
對於他們來說,因為沒有全點燃火把,6千人的軍隊其實看起來隻有一半。但3千人在高麗這裏都已經算是一支大軍了。
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這支軍隊衝進了良州港。
喊殺聲四起,良州港裏當然有高麗軍隊,但是數量少戰鬥力差,遇到穿著皮甲鋼盔的大明精銳正規軍,真的是一觸即潰,然後在港口裏四處逃竄,最後要麽上船逃命,要麽跳海遊到其他地方去,鑽狗洞逃走的都有,投降的也不少。
一番迅速的廝殺,輕鬆控製了港口後,明軍立刻清理港口裏的船隻,把它們移出港,然後另外80艘尋寶船開始上來在港口裏慢慢把軍隊卸下船。
明軍打仗受周宇的影響,向來都是風風火火的。
占住了港口之後,船上帶的馬匹下船,騎上馬匹的偵騎立刻散出去觀察有沒有大股敵軍來襲。
其餘的人開始卸輜重燒水,順便把幹糧熱一熱再吃,否則這天氣這麽冷,幹糧又冷又硬,吃到嘴裏真的是能把牙崩掉。
一邊卸人,一邊把帶過來的雲梯也一起卸了下來,準備吃飽喝足就連夜發動攻城,不能給敵人準備的時間。
金海京這座城算是高麗南麵最重要的城市了,過去倭國統一的時候也登陸過攻擊過這座城市,它也被打下來過。
所以金海京的防禦在高麗算是比較出眾的。但是在明軍的眼裏,他們的城牆就是低矮的玩意兒,雲梯一架殺上去輕鬆就能獲勝。
此時金海京裏麵已經全是緊張的氣氛,因為他們已經從海邊跑迴來的民眾,以及從良州港裏潰逃迴來的軍隊口中得到了消息——是興漢人,他們說著興漢話。
他們人數很多,有5千人以上,而且後麵還有密密麻麻的大船,許多許多。
金海京裏的長官總算想起了興漢以及大明的事情。
“不會是真的吧,不可能的……”
可是驚恐無濟於事。他們沒有殺李文賦的同時,反而被李文賦無畏的態度給弄得疑神疑鬼。按道理說如果李文賦是個騙子,是不可能這麽淡定的。
結果李文賦就算被關著也不認罪,隻是讓他們等大明的大軍殺過來大家再見真章。
有的人仍然堅定相信興漢沒問題,但有的人已經有些動搖了。畢竟他們派出去興漢探查情況的探子至今都沒迴來,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了問題。
直到現在興漢人的大軍登岸,高麗的一些人才開始看著遠處的火光和模模糊糊的人影,想著——這不會真的是什麽大明的軍隊吧?
他們寧願這些隻是延壽教派來救人的兵,可千萬不要是什麽大明的兵啊!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晚上8點半漲潮後,20艘擱淺的船成功脫困,所有的士兵都下了船吃飽了幹糧。留下6千軍隊守港口,2個師的大明正規軍——也就是過去的教兵,向金海京行軍,正式發起進攻。
越來越多的火把被點亮,遠遠看過去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
還未接戰,城頭上的高麗人就已經發出了驚恐的哀嚎聲。
看到周報的大明百姓無不痛罵高麗國膽大包天,竟然敢做這種事。絕大多數人都覺得這個小國竟敢挑釁天朝上國,不要命了!
隻有少部分人暗暗高興,覺得高麗國不愧是興漢上百年的朝貢國,是一條忠犬啊!這是要和反賊硬剛到底啊。
雖然他們不認為高麗打得過大明,但隻要能給明朝找些麻煩事就足夠了。到時候軍隊一動又要收稅,說不定就因為那高麗天高路遠窮山惡水,士兵打進去太艱難,戰事拖得夠久,把大明拖得處處都是起義了呢。
他們人醜想得美,但還真預測準了,大明本來就是要出兵的。
周宇等軍隊集結完畢,在11月27日的第九期《大明周報》上直接宣布對高麗開戰。認為對方先扣押大明使者就等於向大明開戰,大明此舉乃是反擊。
順便這一期的報紙上已經開始吹風了,一些“大儒”開始在報紙上考證“自古以來高麗半島就是天朝上國的一部分”,因為“那邊的人種就是中原人種遷渡過去的”,而且他們學習中央的大帝國上千年,此時的風俗文化語言與大明人極盡相似,本來就是“一家人”。
雖然沒有直接把“吞並”說出口,但是已經有一種圖窮匕見的感覺了。
大明出動了精銳的2個師,加上6千後勤兵共3萬人,分批乘坐船隻前往耽羅島駐紮休整。
耽羅島離高麗的距離足夠近,在那邊休整完畢後直接登陸發起進攻顯然更合適。比起千裏迢迢把兵運過去後,士兵疲憊不堪時還要進行登陸作戰強得多。
這邊大明軍隊出兵,高麗的沿岸又被大明的戰艦封鎖,所有的船隻往高麗方向都禁止通行,免得泄露情報。
因此大明的消息還是傳不進高麗,高麗半島隻能獲得耽羅島上一些有關延壽教的情報。
可是大明代興漢的事情發生的太快,耽羅島上的人能懂什麽,高麗上層拿到的情報都是過時的情報。
然後運兵船幾十艘幾十艘地到達,每次抵達都卸下數千士兵。
而此時大明的戰艦又增多了,巡邏封鎖半島海岸,耽羅島上有大軍的消息被封鎖得嚴嚴實實。
時間一直延續到12月10日,大明3萬軍隊已經找好了耽羅人作為帶路的“向導”,休整完畢士氣旺盛,開始執行登陸作戰。
登陸作戰要麽就是用小船衝上去搶灘,要麽就是攻擊港口,直接把港口拿下然後將船上的士兵不斷卸到港口上。
攻擊港口沒那麽容易,搶灘速度又太慢,畢竟小船一船一船地放實在效率太低了。
但好在有耽羅人。
因為耽羅島離半島陸地處最近隻有80公裏遠,隻要風浪合適,一艘小船借助風力再劃一劃,半天就能漂到。而他們也知道在哪裏擱淺他們的小船不會受損,把小船拉到沙灘上一定距離,等到漲潮後海水剛好能把船浮起來。
因此他們選的地方能夠擱淺大船,隻要等到漲潮,擱淺的大船就可以被潮水托起來不再擱淺,繼續正常航行。
有他們帶路,大明軍隊選擇了直接把運兵船衝到岸上擱淺的戰術。
船隻動不了了沒關係,耽羅人選擇的位置都是沙子,船隻直接擱淺不會被礁石等硬物傷到船底。而且就算傷到了船底漏水也無所謂,隻要能拿下來高麗,這些船終究還是大明的,能慢慢修好。
但大明軍隊沒有選擇最近的80公裏距離登陸,因為那裏沒有重要的戰略要點,他們選擇了更重要的戰略目標來攻擊。
大明由箭鷗型尋寶船組成登陸艦航行了14個小時,前往高麗半島良州的金海京,這座城市附近的沙灘進行擱淺。
這裏有一座良州港,耽羅島的位置離良州港有270公裏,海路不可能直線通行,所以大概跑了300公裏。
尋寶船滿帆船速在每小時27.7公裏,這一次平均船速在每小時21.5公裏左右,已經算蠻快的了。
船上14小時還不算難熬,就是天還暗著的時候就出發,一直到了傍晚天快暗了才到地方,趁著晚霞餘暉開始直接衝灘。
沙灘上的高麗人被這麽多船嚇了一跳,突然這麽多大船駛來衝到灘上,不知道是幹什麽,反正他們跑得飛快。
天氣已經很冷了,但水手們伸出了長長的船槳唿喊著號子拚命劃,讓船速不至於下降導致沒辦法衝到沙灘上。
“今天是農曆初十,再一個時辰就漲潮了,大家快啊!”
“吼!”
如果擱淺和下船的速度夠快,說不定船隻一個多時辰之後就能“恢複自由”呢。
於是一艘艘船隻憑借著慣性衝到了沙灘上,犁開了一片沙子,等到失去動力之後終於停了下來。
“好~下船,快快快!”
明軍早就做好了準備,拿出早就綁好的繩子拋下去,然後士兵們從繩子上吊了下去。
然後這些士兵接到了船上垂下來的木製滑梯,將滑梯好好固定住,然後再接到滑梯上不停放下來的大塊木板。
沙子有點濕,如果落到海水或者水坑裏,在這種天氣下會非常難受的。
但明軍事先在耽羅島休整的時候就做過預演,進行了各種困難的排除。最終想到了提前用木板鋪地的辦法,確實有效。
大家落下後踩到木板上,有效避免了鞋子進水。等沿著木板跑到岸上高處去就不怕了。
本來有想過直接脫鞋子光腳的,等到幹的地方擦幹淨腳再穿上。但是既然木板有效,那顯然用鋪木板的方式更方便。
這些明軍鋪好了木板之後,真正的登陸士兵才一個個從滑梯上滑下來,然後沿著木板就往更遠的岸上跑去執行警戒。
滑梯下人的速度比用其他方式快多了,而且還能把輜重這種重物直接滑下來,十分方便。
因為知道路途近,因此一艘船裝了300人,20艘尋寶船同時擱淺,直接登陸了半個師的人。
另外的80艘尋寶船並沒有衝岸,而是等待這6千明軍攻下港口後,他們直接在港口下軍隊。
很快6千人集合,點起了火把,開始在耽羅人的領路下朝2公裏外的良州港衝去。
明軍長長的大量火炬嚇了金海京的人一跳,以為是農民暴動或者是武裝政變,根本不清楚這是哪裏來的軍隊,趕緊關上城門。
他們根本不知道明軍衝灘擱淺上岸了,隻是在低矮的城頭上觀望這支大軍究竟去哪裏。
對於他們來說,因為沒有全點燃火把,6千人的軍隊其實看起來隻有一半。但3千人在高麗這裏都已經算是一支大軍了。
他們眼睜睜地看著這支軍隊衝進了良州港。
喊殺聲四起,良州港裏當然有高麗軍隊,但是數量少戰鬥力差,遇到穿著皮甲鋼盔的大明精銳正規軍,真的是一觸即潰,然後在港口裏四處逃竄,最後要麽上船逃命,要麽跳海遊到其他地方去,鑽狗洞逃走的都有,投降的也不少。
一番迅速的廝殺,輕鬆控製了港口後,明軍立刻清理港口裏的船隻,把它們移出港,然後另外80艘尋寶船開始上來在港口裏慢慢把軍隊卸下船。
明軍打仗受周宇的影響,向來都是風風火火的。
占住了港口之後,船上帶的馬匹下船,騎上馬匹的偵騎立刻散出去觀察有沒有大股敵軍來襲。
其餘的人開始卸輜重燒水,順便把幹糧熱一熱再吃,否則這天氣這麽冷,幹糧又冷又硬,吃到嘴裏真的是能把牙崩掉。
一邊卸人,一邊把帶過來的雲梯也一起卸了下來,準備吃飽喝足就連夜發動攻城,不能給敵人準備的時間。
金海京這座城算是高麗南麵最重要的城市了,過去倭國統一的時候也登陸過攻擊過這座城市,它也被打下來過。
所以金海京的防禦在高麗算是比較出眾的。但是在明軍的眼裏,他們的城牆就是低矮的玩意兒,雲梯一架殺上去輕鬆就能獲勝。
此時金海京裏麵已經全是緊張的氣氛,因為他們已經從海邊跑迴來的民眾,以及從良州港裏潰逃迴來的軍隊口中得到了消息——是興漢人,他們說著興漢話。
他們人數很多,有5千人以上,而且後麵還有密密麻麻的大船,許多許多。
金海京裏的長官總算想起了興漢以及大明的事情。
“不會是真的吧,不可能的……”
可是驚恐無濟於事。他們沒有殺李文賦的同時,反而被李文賦無畏的態度給弄得疑神疑鬼。按道理說如果李文賦是個騙子,是不可能這麽淡定的。
結果李文賦就算被關著也不認罪,隻是讓他們等大明的大軍殺過來大家再見真章。
有的人仍然堅定相信興漢沒問題,但有的人已經有些動搖了。畢竟他們派出去興漢探查情況的探子至今都沒迴來,也不知道是不是出了問題。
直到現在興漢人的大軍登岸,高麗的一些人才開始看著遠處的火光和模模糊糊的人影,想著——這不會真的是什麽大明的軍隊吧?
他們寧願這些隻是延壽教派來救人的兵,可千萬不要是什麽大明的兵啊!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晚上8點半漲潮後,20艘擱淺的船成功脫困,所有的士兵都下了船吃飽了幹糧。留下6千軍隊守港口,2個師的大明正規軍——也就是過去的教兵,向金海京行軍,正式發起進攻。
越來越多的火把被點亮,遠遠看過去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
還未接戰,城頭上的高麗人就已經發出了驚恐的哀嚎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