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八百裏加急的奏折很快出現在了陳郢的禦桌前。


    這封奏折措辭較之前兩封更為嚴厲,最後落筆處羅林還加了一句話,若朝廷再不迴應,他就要親自來洛陽討個說法。


    一想到羅林那副以兩朝元老自居的姿態,陳郢頓時感覺頭痛不已,若真讓羅林來洛陽,肯定會讓自己下不了台,天威喪盡,他剛立下大功,自己也不能拿他如何。


    其實陳郢內心深處是很願意提拔這些寒門將領,他知道自己一旦給了他們機會,他們必當會誓死效忠自己,效忠大寧王朝。


    但是他又不能不顧及世家的態度,當年太祖陳昕根基尚淺,為了坐穩江山,隻得與世家妥協,以致於如今小到縣令大到丞相的官位都被世家大族霸占,軍中將領悉數出自世家子弟,門閥政治達到了自魏晉以來的頂峰。


    有時候,陳郢都感覺自己名為天子,但實際上更像任這些世家大族揉捏擺布的傀儡,做什麽事都束手束腳。


    他試圖過擺脫,試圖過反製,但是他很快遭到世家大族的集體反噬。


    沒辦法,這些門閥士族個個根深蒂固,世代聯姻,關係盤根錯節,自己想動其中任何一家,都會遭到其他世家大族的集體圍攻。


    有時候,陳郢甚至覺得,相當於白巾賊寇和琅琊賊寇,這些世家大族才是他們大寧的心腹大患。


    他們壟斷大寧的官場,占有天下最多的土地和錢糧,就猶如懸在他們陳家頭上的利劍,隻要他們對陳家不滿意,隨時可以把陳氏一族趕下去,重新換一個更聽話的皇族。


    無奈之下,陳郢隻得派人去召見丞相王湛、尚書左仆射崔茂、司徒趙慎、司空盧淵、尚書令李弘。


    他們五人都是出自大寧第一等的世家,他們的態度也能代表大多數名門世家的態度。


    ……


    五人陸續到後,陳郢也不直接表明態度,隻是讓貼身伺候的宦官將羅林的奏折給他們傳閱。


    五人看過奏折後,都沉默不語。


    對於他們而言,沉默就是最好的迴應,不說話就是他們的態度。


    他們對分散安置俘虜沒什麽意見,但是絕不可能同意寒門子弟升任將軍。


    寒門一旦起勢,再想打壓下去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若想最大限度保證世家大族的利益,就要盡一切努力遏製寒門崛起的勢頭。


    陳郢看他們一個個不說話,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卻故意裝傻:“朕以為羅太尉言之有理,他麾下的中郎將為朕平定河北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朕也有意打破陳規,破格封他們為將軍。”


    眼見皇上攤牌了,司空盧淵站不住了,慌忙勸諫道:“陛下三思,祖宗之法不可廢呀。”


    陳郢心中冷笑,盧淵口口聲聲說什麽祖宗之法,實際上滿腦子打的算盤都是他們世家的利益。


    他沒有理會盧淵,隻是把目光投向王湛:“不知王丞相如何看待此事。”


    琅琊王氏是天下第一大門閥,他的態度能決定很多世家大族的態度,隻要搞定了他,不怕其他世家反對。


    王湛站出來,不慌不忙道:“早聞羅太尉愛兵如子,今日總算是見識到了,為了給麾下將士求官,也不怕衝撞了陛下。”


    陳郢最受不了王湛每次都喜歡來這一招顧左右而言其他,微微有些惱怒:“王丞相,朕現在問的是封賞有功將士一事,不是在討論羅太尉。”


    王湛拜了一拜:“陛下息怒,臣以為盧司空已經把話說得很明白,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祖宗之法豈可隨便因人而廢之,長此以往,國將不國,請陛下三思。”


    另外四人也一齊下拜:“請陛下三思。”


    這就是他們五人的答複,也是代表天下名門世家的答複。


    陳郢麵上不動聲色,卻暗暗攥緊了拳頭。


    這哪裏有半分臣子的模樣,根本沒有把他這個天子放在眼裏。


    他麵上沒有露出一絲惱怒,隻是繼續問道:“然而他們立下如此大功,若朕不能論功行賞,豈不讓將士寒心,也讓天下人非議。”


    王湛:“他們有功自然當賞,但平定河北之亂首功在羅太尉,陛下理應重賞羅太尉,至於其他將士,為國征戰本就是他們的本分,立了功陛下多賞賜一些金銀財帛便是了,何必非要亂祖宗之法,封他們為將軍。”


    王湛一席話說得陳郢啞口無言,不知該如何反駁。


    陳郢也心知此事王湛等人絕不會同意,隻得以身體不適為由,讓幾人退下,隨即命人召來謁者仆射杜瑾。


    杜瑾雖出身京兆杜氏,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從龍派,是陳郢為數不多可以信賴的大臣。


    ……


    杜瑾到後,陳郢照例先給他看了羅林的奏折。


    杜瑾看後卻麵色微微一變,似乎看出了什麽玄機。


    “陛下,此事大大不妙。”杜瑾一開口就是驚人之語,“恐怕北方大軍不穩。”


    陳郢知道杜瑾此人一向喜歡語出驚人,他早已見怪不怪,隻是問道:“杜愛卿何出此言?”


    杜瑾道:“如今河北將領都知羅太尉在為他們謀求將軍之職,而陛下卻無法讓他們如願,他們難免會對陛下生出怨恨之心。”


    陳郢麵色一沉,杜瑾說得確實有幾分道理。.biqugetν


    杜瑾繼續說道:“將士們擁戴主帥而怨恨天子,對朝廷而言絕非好事,請陛下早做打算。”


    陳郢沉默了。


    片刻後他遲疑道:“羅太尉對朝廷一向忠心耿耿,不會做出什麽對朝廷不利之事吧。”


    雖說他不喜歡羅林,但是對羅林的忠誠卻從未有過懷疑。


    杜瑾直接跪下:“請陛下恕微臣鬥膽,陛下之先祖陳慶之對蕭梁如何……”


    “你大膽,給朕住口!”


    陳郢厲聲喝止,但杜瑾的話成了說服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杜瑾說得沒錯,當年先祖陳慶之對蕭梁也是忠心耿耿,但是最後他的兒子太祖陳昕還不是奪了蕭梁的江山。


    如今朝廷的精銳都掌握在羅林手中,哪怕羅林再忠心耿耿,誰能保證他的兒子孫子甚至部將沒有二心嗎。


    對於帝王來說,有沒有反心倒在其次,最重要是絕不能有造反的能力。


    如今河北的大軍上下對羅林感恩戴德,卻對自己這個天子諸多不滿,絕不能讓羅林繼續統領他們。


    反正如今白巾軍已經基本消滅殆盡,隻是走脫了一個賊首高成,根本不足為慮。


    但令陳郢為難的是,如今羅林剛剛立下大功,自己若是貿然將他調走,難免有鳥盡弓藏的嫌疑,傳出去有損自己的天子威望,此事必須得從長計議。


    想到此處,他眼睛看著還跪在地上的杜瑾,開口問道:“杜愛卿言之有理,羅太尉戎馬一生,也該迴京安享天年了,朕有意調羅太尉迴京,又怕惹來非議,不知杜卿家有何良策?”


    杜瑾抬起頭,微微一笑:“陛下可還記得羅太尉手中的十幾萬白巾軍俘虜嗎?不妨以此做做文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剛一穿越,係統就要教我造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琅邪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琅邪王並收藏剛一穿越,係統就要教我造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