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荀彧獻策
剛一穿越,係統就要教我造反 作者:琅邪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錚是萬萬沒想到白巾軍敗亡得如此之快。
在他看來,白巾軍縱橫河北,擁兵三十萬之眾,朝廷不花個三兩年時間很難平定。
隻要白巾軍能撐夠個三兩年,琅琊軍就能起勢做大,進而攻滅被白巾軍拖垮的寧王朝。
但是他沒想到看似強大的白巾軍僅僅幾個月時間就被朝廷鎮壓下去,蕭錚是真的想不通,白巾軍可是足足有三十多萬人呀,就是三十多萬頭豬,官兵就是抓幾個月也抓不完呀。
白巾軍一亡,壓力就全部到了琅琊軍這邊。
不難預料,接下來朝廷必然會傾全國之力攻打自己,自己以一州之力對抗整個天下,形勢極不樂觀。
他第一個想到問計荀彧,想聽聽這個頭號智囊的意見。可惜荀彧和杜畿下去巡視諸郡縣,一時半會兒迴不到下邳。
蕭錚也不好派人去催,本來荀彧和杜畿巡視郡縣是為了考察官吏和推行均田,但隨著白巾軍敗亡消息傳到徐州,不少郡縣已經陸續出現了零星的官員逃亡,荀彧和杜畿滯留更多是為了安撫人心,不能朝廷官兵還沒打過來,徐州自己內部先亂套了。
蕭錚目前隻能暫且命薑維加緊訓練軍隊,為迎戰朝廷官兵做好準備。
唯一的好消息是,許轍告訴他,崔家那邊已經同意了自己開出的條件,會盡快湊齊十萬斤精鐵給他,而且已經在想辦法救出宋鈞的家小了。另外,許轍還透露琅琊王氏和聞喜裴氏也通過崔茂聯係上了他,他們兩家想贖迴被他羈押的東海郡太守王寵和下邳太守裴晏。
蕭錚當然明白他們打的什麽算盤,白巾軍已經覆亡,朝廷隨時會攻打徐州,他們自然不希望自己家族的人繼續留在蕭錚手裏做人質。
蕭錚也不客氣,太守半價,一人五萬斤精鐵。
朝廷快打過來了,正好用這些精鐵打造兵器鎧甲。
……
半個月之後,盼星星盼月亮,蕭錚終於盼迴了荀彧和杜畿,他連忙派人去營中找薑維來大都督府一齊議事。
用不著蕭錚介紹當前局勢,在朝廷的有心傳播下,白巾軍敗亡的消息已經在整個徐州傳得沸沸揚揚,大家都清楚目前琅琊軍麵臨的困境。
蕭錚也不客氣,剛一落座直接問計荀彧:“荀長史,如今之勢,計將安出?”
荀彧有些意外,他是最晚投奔蕭錚的,一來就被任命為大都督府長史,地位在杜畿之上。但他效力蕭錚以來,一直協助杜畿為蕭錚署理內政,並未獻過一計一策,完全沒有顯露過自己的謀略,卻不想如今徐州到了危急關頭,蕭錚卻是第一個問計於他。
不過他倒是早有準備,雖說這段時間他人不在下邳,卻也暗自籌謀過一番,正想迴到下邳向蕭錚獻計,不過既然現在蕭錚主動問計,他也就不需謙虛了。
荀彧淡淡一笑:“主公不必憂心,也無需懼朝廷。在彧看來,朝廷有三敗,主公有三勝,此戰主公必能勝過朝廷。”
聽聽,有文化的人說話就是不一樣,語不驚人死不休,一開口就是“三勝三敗論”。
不過蕭錚知道荀彧不是一個信口開河的人,他的話雖然有安慰自己的意思,卻也不會無的放矢。
蕭錚當即正色道:“請荀長史細細道來。”
“朝廷縱容權貴侵占百姓土地,而主公行均田之事分地於民,此乃民心之勝也。”
“朝廷賞罰唯出身論,將士有功而不得賞必心懷怨恨,而主公賞罰分明,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將士齊心,此乃士氣之勝也。”
“朝廷大臣爭權,世家掣肘,上下離心,而主公禦下有道,上下齊心,此乃統禦之勝也”
荀彧短短三句話,言之鑿鑿,有理有據,連薑維和杜畿也點頭稱是。
蕭錚之心直唿臥槽,荀彧不說,他都不知道自己如此厲害。
不過仔細想想確實也是,民心、士氣、團結自己確實都具備,有如此三大優勢,他確實有了能和朝廷一戰的底氣。
思想上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隻剩下行動上的問題了。
蕭錚目光熠熠看著荀彧,他知道荀彧既然如此自信,必然胸中早有良策。
“荀長史此言甚善,不知荀長史可有退敵良策?”
荀彧微微一笑,道:“吾有兩策,其一是擴軍,。主公如今麾下不過四萬兵力,略顯不足,如今首要之計是立即招兵買馬,擴充軍備。”
薑維負責軍機要事,聞言當即追問:“依荀長史之見,徐州應擴充至多少兵力?”
荀彧略一沉吟,道:“以徐州之地論,至少十萬。”
薑維點頭表示認可,蕭錚自然也不會有異議。
擴軍他倒不是很擔心,徐州人口有三百多萬,再征兵六萬也不過就五十抽一,不至於到窮兵黷武的地步。
而且也不用擔心百姓有抵觸情緒,畢竟如今徐州戶戶分到了土地,他們隻能選擇跟自己同仇敵愾,否則琅琊軍一旦敗亡,他們不僅保不住土地還會被朝廷和權貴秋後算賬。
蕭錚和薑維對擴軍沒有疑義,但杜畿卻提出自己的疑慮:“朝廷來勢洶洶,擴軍自然是勢在必行,隻是屬下擔心會糧草不濟。”
杜畿說的是事實,擴充軍隊,實力是壯大了,但糧食的消耗也會成倍增加,當初蕭錚攻占開陽奪取了青州的賦稅錢糧,攻占下邳也獲得了不少錢糧,府庫中糧食接近有百萬石,看著不少,但十萬大軍每個月大概要消耗十萬石糧食,府庫中的糧食根本支撐不了十萬大軍一年消耗。
另外,大都督府頒布均田令的時候,為了鼓勵生產,蕭錚還特許百姓第一年不用繳稅。
蕭錚瞬間也頭痛起來,除非琅琊軍可以在十個月內徹底打退官兵,否則一旦糧食耗盡,整個徐州都將不攻自破。
荀彧卻笑道:“吾尚有第二計——屯田。主公手中尚有不少餘田,不妨從百姓中抽調人手作為軍屯戶,為兵為農,一來既可為主公耕種補充軍糧,二來也可隨時補充兵員,豈不一石二鳥?”
蕭錚眼前一亮,這確實不失為一條妙計。
杜畿也連連點頭稱善。
但薑維總感覺屯田這個詞似曾相識,總感覺在哪裏見識過。
在他看來,白巾軍縱橫河北,擁兵三十萬之眾,朝廷不花個三兩年時間很難平定。
隻要白巾軍能撐夠個三兩年,琅琊軍就能起勢做大,進而攻滅被白巾軍拖垮的寧王朝。
但是他沒想到看似強大的白巾軍僅僅幾個月時間就被朝廷鎮壓下去,蕭錚是真的想不通,白巾軍可是足足有三十多萬人呀,就是三十多萬頭豬,官兵就是抓幾個月也抓不完呀。
白巾軍一亡,壓力就全部到了琅琊軍這邊。
不難預料,接下來朝廷必然會傾全國之力攻打自己,自己以一州之力對抗整個天下,形勢極不樂觀。
他第一個想到問計荀彧,想聽聽這個頭號智囊的意見。可惜荀彧和杜畿下去巡視諸郡縣,一時半會兒迴不到下邳。
蕭錚也不好派人去催,本來荀彧和杜畿巡視郡縣是為了考察官吏和推行均田,但隨著白巾軍敗亡消息傳到徐州,不少郡縣已經陸續出現了零星的官員逃亡,荀彧和杜畿滯留更多是為了安撫人心,不能朝廷官兵還沒打過來,徐州自己內部先亂套了。
蕭錚目前隻能暫且命薑維加緊訓練軍隊,為迎戰朝廷官兵做好準備。
唯一的好消息是,許轍告訴他,崔家那邊已經同意了自己開出的條件,會盡快湊齊十萬斤精鐵給他,而且已經在想辦法救出宋鈞的家小了。另外,許轍還透露琅琊王氏和聞喜裴氏也通過崔茂聯係上了他,他們兩家想贖迴被他羈押的東海郡太守王寵和下邳太守裴晏。
蕭錚當然明白他們打的什麽算盤,白巾軍已經覆亡,朝廷隨時會攻打徐州,他們自然不希望自己家族的人繼續留在蕭錚手裏做人質。
蕭錚也不客氣,太守半價,一人五萬斤精鐵。
朝廷快打過來了,正好用這些精鐵打造兵器鎧甲。
……
半個月之後,盼星星盼月亮,蕭錚終於盼迴了荀彧和杜畿,他連忙派人去營中找薑維來大都督府一齊議事。
用不著蕭錚介紹當前局勢,在朝廷的有心傳播下,白巾軍敗亡的消息已經在整個徐州傳得沸沸揚揚,大家都清楚目前琅琊軍麵臨的困境。
蕭錚也不客氣,剛一落座直接問計荀彧:“荀長史,如今之勢,計將安出?”
荀彧有些意外,他是最晚投奔蕭錚的,一來就被任命為大都督府長史,地位在杜畿之上。但他效力蕭錚以來,一直協助杜畿為蕭錚署理內政,並未獻過一計一策,完全沒有顯露過自己的謀略,卻不想如今徐州到了危急關頭,蕭錚卻是第一個問計於他。
不過他倒是早有準備,雖說這段時間他人不在下邳,卻也暗自籌謀過一番,正想迴到下邳向蕭錚獻計,不過既然現在蕭錚主動問計,他也就不需謙虛了。
荀彧淡淡一笑:“主公不必憂心,也無需懼朝廷。在彧看來,朝廷有三敗,主公有三勝,此戰主公必能勝過朝廷。”
聽聽,有文化的人說話就是不一樣,語不驚人死不休,一開口就是“三勝三敗論”。
不過蕭錚知道荀彧不是一個信口開河的人,他的話雖然有安慰自己的意思,卻也不會無的放矢。
蕭錚當即正色道:“請荀長史細細道來。”
“朝廷縱容權貴侵占百姓土地,而主公行均田之事分地於民,此乃民心之勝也。”
“朝廷賞罰唯出身論,將士有功而不得賞必心懷怨恨,而主公賞罰分明,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將士齊心,此乃士氣之勝也。”
“朝廷大臣爭權,世家掣肘,上下離心,而主公禦下有道,上下齊心,此乃統禦之勝也”
荀彧短短三句話,言之鑿鑿,有理有據,連薑維和杜畿也點頭稱是。
蕭錚之心直唿臥槽,荀彧不說,他都不知道自己如此厲害。
不過仔細想想確實也是,民心、士氣、團結自己確實都具備,有如此三大優勢,他確實有了能和朝廷一戰的底氣。
思想上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隻剩下行動上的問題了。
蕭錚目光熠熠看著荀彧,他知道荀彧既然如此自信,必然胸中早有良策。
“荀長史此言甚善,不知荀長史可有退敵良策?”
荀彧微微一笑,道:“吾有兩策,其一是擴軍,。主公如今麾下不過四萬兵力,略顯不足,如今首要之計是立即招兵買馬,擴充軍備。”
薑維負責軍機要事,聞言當即追問:“依荀長史之見,徐州應擴充至多少兵力?”
荀彧略一沉吟,道:“以徐州之地論,至少十萬。”
薑維點頭表示認可,蕭錚自然也不會有異議。
擴軍他倒不是很擔心,徐州人口有三百多萬,再征兵六萬也不過就五十抽一,不至於到窮兵黷武的地步。
而且也不用擔心百姓有抵觸情緒,畢竟如今徐州戶戶分到了土地,他們隻能選擇跟自己同仇敵愾,否則琅琊軍一旦敗亡,他們不僅保不住土地還會被朝廷和權貴秋後算賬。
蕭錚和薑維對擴軍沒有疑義,但杜畿卻提出自己的疑慮:“朝廷來勢洶洶,擴軍自然是勢在必行,隻是屬下擔心會糧草不濟。”
杜畿說的是事實,擴充軍隊,實力是壯大了,但糧食的消耗也會成倍增加,當初蕭錚攻占開陽奪取了青州的賦稅錢糧,攻占下邳也獲得了不少錢糧,府庫中糧食接近有百萬石,看著不少,但十萬大軍每個月大概要消耗十萬石糧食,府庫中的糧食根本支撐不了十萬大軍一年消耗。
另外,大都督府頒布均田令的時候,為了鼓勵生產,蕭錚還特許百姓第一年不用繳稅。
蕭錚瞬間也頭痛起來,除非琅琊軍可以在十個月內徹底打退官兵,否則一旦糧食耗盡,整個徐州都將不攻自破。
荀彧卻笑道:“吾尚有第二計——屯田。主公手中尚有不少餘田,不妨從百姓中抽調人手作為軍屯戶,為兵為農,一來既可為主公耕種補充軍糧,二來也可隨時補充兵員,豈不一石二鳥?”
蕭錚眼前一亮,這確實不失為一條妙計。
杜畿也連連點頭稱善。
但薑維總感覺屯田這個詞似曾相識,總感覺在哪裏見識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