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還接著解釋道,眼下大同右衛被圍,朝廷還不知道要調發多少援兵以及糧餉,所以根本不敢輕易動用通州倉的存糧。


    朱載坖不禁急道:“這些都是我大明的子弟,豈可坐視不管啊!現在運河是通暢的,為何不令江南從速轉運漕糧,賑濟災民。”


    麵對朱載坖的質問,一眾講官們都很是無奈,六部尚書、內閣閣老們尚且無濟於事,何況他們這些沒有實際政治權力的窮翰林們,雖然他們都是儲相,可儲相畢竟不是宰相,是沒有任何權力的。


    張居正隻得說道:“殿下,事情已經洞若觀火。不死人,這件事便完不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逝者如斯,死一萬人是個數字,死十萬人百萬人也是個數字。此事若不鬧大,朝廷的這些重臣們便不會重視的。”


    朱載坖不禁說道:“這就是我大明的堂堂列公?他們就是這麽代天子牧民的?漕運既不行,就當從東南購買糧食通過海路轉運,到這個時候,還在糾結此事嗎?”


    朱載坖知道,關於漕運河運還是海運,一直是大明朝堂中的一個很有爭議性的話題。尤其是尤以嘉靖十一年起,關於海運的話題就一再被人提起。


    自成祖以來,停罷海運專仰河運之後,國家糧賦輸於京師主要通過大運河完成,但是運河沿線地勢高低不一,從而決定了河運無法完全自南向北順勢而行。除此之外,南北流向的大運河又受長江、黃河、淮河等東西流向水係的阻截,這些自然因素給河運帶來了重重困難。尤其是黃河,其善淤、善徙、善決的特點成為南北河運途中最大的障礙,也因此造成多次的運河梗阻。


    在這種情況之下,黃河與運河的矛盾越發的激烈,僅自嘉靖二十五年起,黃河就在山東曹縣連續三年決口。所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


    自嘉靖七年起,黃河開始頻繁侵入運道致使運道淤塞,朝廷為了治河和保運采取各種方式但效果甚微。以現在的技術手段無法徹底解決黃河泛濫問題,這也成為漕糧河運的最大阻礙,之前總督漕運兼管河道都禦史鄭曉就曾經上疏總結過現在運河的情況:築之甚難,決之甚易,通之甚難,塞之甚易。


    這種情況就導致河工勞作不休,夫役連年不止,運道開挖與維護的耗費龐大,即便使用大量人工助運,運河航運的效果仍然不盡人願。加之維護漕閘、修築堤壩等工程費用、以及各種與河事相關的機構巧立名目,層層盤剝,運送一石糧食的費用都遠遠高於漕糧的價值。


    而且為了運送這些漕糧,所動用的船隻和人員也是極為驚人的,用船一萬一千七百七十五艘,合用官軍十二萬五百餘人。自憲宗朝起,就不斷有人重新提起海運,尤其是本朝,黃河的多次泛濫使得運河朝不保夕,海運的唿聲也越來越大。


    為此,自嘉靖十一年起,圍繞著海運還是河運,朝廷官員爆發了激烈的爭辯,有關海運風險高低、費用多寡、有無必要性。


    但是實際上,影響海運還是河運的根本因素還是在朝廷,在政治方麵。其中反對海運最堅決的就是河道官員,這些河道官員們往往為突顯自己的功績而致力於河運,而堅決反對海運。


    他們認為:今之黃河固古之運道也。昔固北行而今始南遷也。民間舟楫往來如織,未嚐一日廢也。在古則宜,在今則否,在南則利,在北則否。 在民則可,在公則否。在海則易,在河則難。吾亦不知其何說也,他們甚至將元朝滅亡的原因歸咎於海運上。


    在海運、河運爭議過程中,這些河道官員希望通過治河來突出自己的權力,渴望在任上有所作為從而獲得與成祖朝名臣宋禮一樣的聲榮。除此之外,他們也會考慮到“治黃”、與“治河”之間的密切關係, “治黃”在一定意義上等同於“治河”,“治河保運”是河道的官主要任務,行海運廢河運就是對“治河保運”的根本否定。國家對黃河的治理關係到地方的安危,這些河道官員在突顯自身權力和價值的同時,又要保證國家對黃河的關注,所以才會反對對河道進行徹底改變的海運議案。


    更何況朝廷每年每次疏浚運河,耗費的白銀以百萬兩計,其中不知道多少進了各級治河官員的腰包了,為了自己的口袋,他們也斷然不能讓海運替代河運。


    其實,當中央利益與地方利益趨於一致的情況下,運道的變革甚至是海運均未遭受強大的阻力,但是,當中央利益與地方利益發生衝突時,地方群體就會對河道的變革、海運的實行通過各種手段加以阻撓,畢竟百萬漕工衣食所係,即便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恐怕也不敢輕舉妄動。


    正是由於他們的阻撓,運河沿線地方利益集團與中央利益背道而馳,運河沿岸形成的區域經濟集團排斥海運,所以在這樣複雜的地方背景下,放棄漕河改行海運幾乎成為一件不可能的好事情,但是眼下朱載坖要利用這次天災試行海運。


    現在北方的百姓嗷嗷待哺,大同的官軍急需軍糧,而這些商人們手握糧食囤積居奇,隻要快速的從江南調運糧食,才能滿足需求,而顯然,河運沒有這麽快捷,隻有海運,從太倉和鬆江府出發,運送糧食到天津和遼東去。


    但是事關重大,而且朱載坖本就建議過嘉靖,但是嘉靖並沒有采納,朱載坖必須要找到一個極具份量的重臣來一道支持朱載坖的提議,而朱載坖選擇的人選就是即將離任的戶部尚書方鈍,正是因為他即將離任,可以擺脫朝廷的瓜葛,所以朱載坖才就此事與他商量。


    方鈍作為戶部尚書,出麵支持此事的話,其份量不可謂不重,朱載坖趕緊命人去給方鈍下帖子,請方鈍到府上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慶中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休息的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休息的雲並收藏隆慶中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