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先安排高句麗使者住進驛館,然後來到未央宮天祿閣麵見劉義隆。


    “臣黃金參見陛下。”


    “不必多禮,坐吧。”


    “謝陛下。”


    劉義隆正在批閱奏章,看到黃金到來,知道一定有事,否則他不會輕易到來。


    “啟稟陛下,高句麗商人前來長安,購買了大量貨物,最後提出希望可以購買一些兵器鎧甲,臣不能做主,特來稟告陛下。”


    劉義隆思考片刻,道:“高句麗已經很久沒有購買兵器鎧甲了。”


    黃金道:“確實,高句麗這次不知道有什麽事情。”


    劉義隆道:“來人,叫徐麟、劉義符、劉義康、檀道濟、沈慶之過來。”


    “諾。”


    不一會,幾人來到天祿閣。


    “都坐吧,不必多禮。”


    “謝陛下。”


    “黃金,說一說吧。”


    “諾。”


    隨後,黃金將事情告知眾人。


    沉默片刻,劉義康道:“陛下,臣以為可以賣給高句麗,高句麗對玄菟郡一直都沒放棄,所以,臣以為此舉甚好。”


    劉義符道:“魏國對高句麗一直處於防禦狀態,魏國不可能會給高句麗機會,臣以為高句麗是想壯大自身。”


    徐麟道:“齊王殿下所言極是,臣認為高句麗並不會對付魏國,他們的目標完全在南部。”


    說完徐麟從一旁拿出一份地圖,上麵標著半島二字。


    隨後,兩名內侍將地圖攤開,徐麟指著半島南部兩個國家道:“高句麗的目標是新羅和百濟。”


    眾人都恍然大悟,是,半島一直以來就是三國爭霸。


    公元前108年,漢武帝出兵滅衛滿朝鮮,在朝鮮半島設立樂浪、真番、臨屯、玄菟四郡,是為漢四郡。


    從此,朝鮮半島開始接受中原王朝的直接統治,整個朝鮮半島也逐漸進入了漢王朝的視野,包括南部的三韓。


    漢四郡之南的朝鮮半島,被稱為“三韓”——辰韓、馬韓、弁韓,據說當年箕子朝鮮被衛滿所滅後,箕子的後裔南下自稱韓王,其後裔又逐漸演化成了這三個部落聯盟。


    公元前37年,扶餘人朱蒙在漢朝的玄菟郡高句麗縣建立政權,故稱高句麗。


    之後,隨著漢室的衰微和中原的混亂,高句麗的疆域逐漸擴大,不僅占據了遼東,還將勢力伸入朝鮮半島的北部。


    百濟也是由扶餘人所建,時間是東漢末年,第一位國王是尉仇台,但與高句麗不同,扶餘人在百濟隻是王族,其統治的則是朝鮮半島南部的馬韓人。


    關於這一點,《北史》卷八十二記載:魏延興二年,其王餘慶始遣其冠軍將軍駙馬都尉弗斯侯、長史餘禮、龍驤將軍、帶方太守司馬張茂等上表自通,雲:“臣與高麗,源出夫餘,先世之時,篤崇舊款。


    也就是說,百濟王扶餘慶便曾上表北魏皇帝,稱百濟和高句麗同出扶餘。


    建立新羅政權的是三韓之中的辰韓,時間可以上推至公元前57年,但當時不過是朝鮮半島的一個部落聯盟而已,其真正崛起也要到東漢末年。


    關於這一前三國時代,朝鮮半島有一部正史,即《三國史記》。


    這是王氏高麗時期(公元918-1392年)編撰的一部記載半島三國——新羅、百濟、高句麗曆史的官修正史,也是半島最古的史書,按照華夏中原王朝的紀傳體以文言文寫成,共50卷。


    如今高句麗購買兵器鎧甲,最有可能的就是對付新羅和百濟聯盟,擴大在半島的統治。


    檀道濟道:“陛下,臣以為大宋早晚滅亡魏國,到時候和高句麗接壤,必然會有摩擦,所以,臣認為不應當賣給高句麗兵器。”


    劉義隆想了想,確實,高句麗對玄菟郡一直都有想法,一旦發動滅魏之戰,高句麗難免趁機攻打玄菟郡。


    沈慶之道:“陛下這個好辦,同時將兵器鎧甲賣給半島三國,讓他們相互攻伐,削弱他們的實力,如果可以,可以扶植南部新羅或者百濟其中一國,以對付高句麗。”


    劉義宣道:“沈帥所言極是,高句麗狼子野心,如果有南部兩國牽製,必然會使其無暇北顧。”


    劉義隆想了想道:“好,就這樣辦,先賣給高句麗兵器鎧甲,不過要從淘汰的庫存中選擇一些,數量不能太多,黃金你自己掌握,同時朕會派人去南方兩國傳播消息,讓他們知道,高句麗從我大宋和魏國購買了兵器鎧甲,有意南下。”


    劉義康道:“陛下,高句麗從魏國購買兵器,魏國會賣嗎?”


    徐麟道:“楚王殿下,不管魏國賣不賣,隻要新羅和百濟相信就可以了。”


    劉義隆道:“想必很快,兩國使者就會前來,到時候就按照計劃行事即可。”


    “諾。”


    第二日,黃金找到高句麗商人,告訴他,皇帝已經答應售賣兵器鎧甲給他們,並且價格會優惠一些。


    這讓高句麗商人十分開心,完成了任務,迴去會有賞賜的,高興之餘,向黃金透露,高句麗還向魏國同時派出了商隊。


    黃金不動聲色,默默記下來。


    幾日後,青州,一隊海船悄悄出海,直奔半島南部,這次以商隊名義前往百濟,隻要百濟知道,新羅就知道了。


    曆史中也是這樣,新羅起初和中原王朝交往不多,反倒百濟和中原交往更多,這也是宋國商隊直接前往百濟,而不是新羅的原因。


    但是,劉義隆知道,原本曆史中,百濟兩麵討好,和唐朝交好的同時和倭國交好,不像新羅,不論後來隋煬帝三征高句麗,還是唐朝攻打高句麗新羅都派兵支援。


    不過這一時期,百濟和宋國交往更多,新羅基本沒怎麽派人前往宋國。


    劉義隆也打算借機和新羅打好關係,他擔心,百濟仍舊會像曆史中那樣,兩麵討好。


    很快,宋國商隊抵達百濟,直接前往百濟都城麵見百濟毗有王扶餘毗。


    同時,派人在百濟散布謠言,說高句麗很有可能南下,並且說了高句麗在宋魏兩國購買兵器鎧甲的事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黑色的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黑色的風並收藏重生: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最新章節